窗帘下轨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0114阅读:16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窗帘下轨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与窗帘有关,特别是指一种窗帘下轨结构。
背景技术
一般窗的帘下轨结构,主要是由一下轨主体及二封盖组装而构成。而其中为使能同时兼具美观效果及制造成本的降低,一般下轨主体会采用塑胶材质一体抽拉成型,而为使下轨的重量能尽量减轻,以利使用者在操作时可较为省力,一般下轨主体会采用内部为中空的型态成型,以致在成型该下轨主体后,必须再由二封盖分别塞紧于该下轨主体的两端内,以增加整体的美观效果。
但,由于下轨在窗帘呈闭合的状态时,是位于窗帘整体最低的位置处,而封盖又仅是直接以外力塞紧于该下轨主体的端口内,因此极易受幼童的把玩而掉落或遗失,导致窗帘的美观效果不佳,且由该下轨主体是由抽拉所成型,其端口周缘会非常锐利,易使幼童或使用者在操控时不慎接触而割伤,或会有幼童将掉落的封盖捡起误食的情事,而导致意外事故的发生。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窗帘下轨结构,其构件间接合的紧密效果极佳。
为达成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窗帘下轨结构,其主要包含有一下轨主体,该下轨主体的靠近于二端缘之处分别形成有一第一卡掣部;二封盖,该各封盖与该下轨主体的各端缘套接,且该封盖对应该第一卡掣部的位置处形成有一第二卡掣部,使可由该第一卡掣部与该第二卡掣部的卡掣,而造成该下轨主体与该封盖间形成紧密固接的状态。
所述的窗帘下轨结构,其中该下轨主体内部形成有一通贯至二端缘外的容室,该第一卡掣部是形成于该容室的内壁面;该封盖是穿入于该容室中,该第二卡掣部是形成于封盖的外表面。
所述的窗帘下轨结构,其中该封盖具有一穿置部及一封抵部,该穿置部的断面形状是与该下轨主体的容室断面形状相同,该封抵部是自该穿置部的一端所延伸而成,且该第一卡掣部是形成于该穿置部上,而由该穿置部穿入于该容室中,使该第一卡掣部与该第二卡掣部进行卡接,并由该封抵部与该下轨主体的端缘抵接而封闭该容室。
所述的窗帘下轨结构,其中该封抵部的外廓断面形状与该下轨主体的外廓断面形状相同。
所述的窗帘下轨结构,其中该封盖由其一端面形成有一容室,该第二卡掣部是形成于该容室的内壁面;该下轨主体的端缘是穿入于该容室中,且该第一卡掣部是形成于该下轨主体的外表面。
所述的窗帘下轨结构,其中该第一卡掣部为至少一凹孔;该第二卡掣部为至少一与该凹孔位置对应的凸块。
所述的窗帘下轨结构,其中该第一卡掣部为至少一凸块;该第二卡掣部为至少一与该凸块位置对应的凹孔。
所述的窗帘下轨结构,其中该第一卡掣部为一圆形凹孔;该第二卡掣部为一圆形凸块。
所述的窗帘下轨结构,其中该第一卡掣部为一矩形凹槽;该第二卡掣部为一锥形凸块。
所述的窗帘下轨结构,其中该第一卡掣部为一圆形凸块;该第二卡掣部为一圆形凹孔。
所述的窗帘下轨结构,其中该第一卡掣部为一锥形凸块;该第二卡掣部为一矩形凸块。
所述的窗帘下轨结构,其中该第一卡掣部为一环状凹槽;该第二卡掣部为一环状凸柱。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不仅可预防封盖自该下轨主体的端缘自行掉落,或受外力拉扯而轻易掉出,还可防止幼童捡取食用的危险;当然,更能使下轨主体与封盖间接合的紧密效果更佳。


为能对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目的有更深刻的了解与认同,兹列举以下较佳的实施例,并配合图式说明于后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2是图1所示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组合图;图3是图1所示较佳实施例的剖视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剖视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三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6是图5所示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组合图;图7是图5所示较佳实施例的剖视图;图8是本实用新型第四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组合图;图9是图8所示较佳实施例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3,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窗帘下轨结构100,其主要包含有一下轨主体10及二封盖20,其中该下轨主体10为一呈长条状的框体,其内部形成有一通贯至二端缘外的容室11,并于该下轨主体10靠近于其二端缘的外表面处分别形成有一第一卡掣部12,该第一卡掣部12为一圆形的凹孔,是形成于该下轨主体10的上部表面并通贯至该容室11中。
该各封盖20分别具有一穿置部21及一封抵部22,该穿置部21为一与该下轨主体10的容室11断面形状相同的块体,使该穿置部21可穿入于该容室11之内,该穿置部21的表面上并形成有一凸起的第二卡掣部23,该第二卡掣部23为一于该穿置部21上部表面上所凸伸而形成的圆形凸块,且其位置与该第一卡掣部12的位置相互对应;该封抵部22为一与该下轨主体10外廓断面形状相同的块体,是自该穿置部21的一端向外延伸而成。
本实施例于组装时(由于二封盖20的构造及组装方式皆为相同,其差异仅在于是各别套接于该下轨主体10的二端,因此为使图示简洁,以下图示仅以单一封盖加以表示),是由该封盖20的穿置部21穿置入于该下轨主体10的容室11中,并由该封抵部22抵接于该容室11的端缘外(如图2所示),且此时该第二卡掣部23亦可由位置对应的原故而卡入于该第一卡掣部12中(如图3所示),使该下轨主体10与该封盖20间便可由该第一卡掣部12与该第二卡掣部23间的嵌接而呈固接状态。如此,不仅可预防封盖20会自行自该下轨主体10的端缘掉落于外,更可与该下轨主体10间产生一相互卡掣的力量,而减少因幼童的玩弄而掉出所产生的危险。
帘下轨结构200,其主要包含有一下轨主体30及二封盖40,由于该二封盖40的形状态样及组装方式皆为相同,因此以下的图式及组装说明中仅以其中一封盖加以表示,其中该下轨主体30,为一呈长条状的框体,其内部形成有一通贯至二端缘外的容室31,且该下轨主体30靠近于其二端缘的外表面处,分别形成有一第一卡掣部32,该各第一卡掣部32为一分别形成于该下轨主体30上、下表面的圆形凹孔,并与该容室31贯通。
该各封盖40分别具有一穿置部41及一封抵部42;该穿置部41为一与该下轨主体30的容室31断面形状相同的块体,使该穿置部41可穿入于该容室31之内,该穿置部41的表面上并形成有一第二卡掣部43,该第二卡掣部43为二分别自该穿置部41的上、下表面所凸伸而成的圆形凸块,且其位置与该第一卡掣部32的位置对应;该封抵部42为一与该下轨主体30外廓断面形状相同的块体,是自该穿置部41的一端向外延伸而成。
于此,在组装时便可将该封盖40的穿置部41自该下轨主体30的容室31端缘外塞入于该容室31之中,使可通过由位置对应的第一卡掣部32与该第二卡掣部43进行相互的嵌接,而将该封盖40与该下轨主体30间形成固接的状态,而更加稳固两者间的连接关系,且该封抵部42是抵接于该容室31的端缘外,而可使该封盖40与该下轨主体40间呈无缝隙的接合,以减少受幼童玩弄而掉落的机率。
请参阅图5至图7,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第三较佳实施例的窗帘下轨结构300,其主要是由一下轨主体50及二封盖60所组成,其中该下轨主体50为一长条状的框体,并于靠近两端缘的外部表面上分别形成有一第一卡掣部51,该第一卡掣部51为二分别形成于该下轨主体50上、下表面的矩形凹槽。
该封盖60,由其一端面往内形成有一与该下轨主体50断面形状大小相同的容室61,并于该容室61的内壁面形成有一第二卡掣部62,该第二卡掣部62为二分别自该容室61上、下壁面上所形成的锥形凸块,且该锥形凸块的斜面是自该容室的开口方向往该容室的封闭方向增加其厚度。
于可于组装时,便可将该封盖60与该下轨主体50的端缘进行套接,即是将该下轨主体50的端缘套入于该封盖60的容室61中,使可由该第二卡掣部62与该第一卡掣部51进行嵌接(利用具有斜面的锥形凸块可顺利地嵌入于该矩形凹槽中,并同时具有防止锥形凸块脱出于该矩形凹槽的特性),而能将该封盖60紧密地接合于该下轨主体50的端缘上。
请参阅图8及图9,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第四较佳实施例的窗帘下轨结构400,其主要包含有一下轨主体70及二封盖80,其中该下轨主体70为一呈长条状的框体,且该下轨主体70靠近于两端缘之处,分别形成有一第一卡掣部71,该第一卡掣部71为一呈连续环绕的凹槽。
该封盖80由其一端缘往内延伸形成有一容室81,且该容室81的形状与该下轨主体71的外廓断面形状大小相同,使该下轨主体70可伸入于该容室之中,并于该容室81的内部表面形成有一第二卡掣部82,该第二卡掣部82为一于该容室81内表面所环凸形成的凸柱,且其位置与该第一卡掣部71的位置对应。
于此,于组装时便可将该下轨主体70的端缘,伸置入于该封盖80的容室81中,使该第二卡掣部82可卡入于该第一卡掣部71中,而将该下轨主体70与该封盖80进行紧密的卡接。
本实用新型利用下轨主体及封盖上分别形成的第一卡掣部与第二卡掣部进行卡接的动作,可加以增加整体组装时的紧密性;另,本实用新型仅列举数种不同形状态样的第一卡掣部及第二卡掣部加以表示。
权利要求1.一种窗帘下轨结构,其特征在于,主要包含有一下轨主体,该下轨主体的靠近于二端缘之处分别形成有一第一卡掣部;二封盖,该各封盖与该下轨主体的各端缘套接,且该封盖对应该第一卡掣部的位置处形成有一第二卡掣部,使可由该第一卡掣部与该第二卡掣部的卡掣,而造成该下轨主体与该封盖间形成紧密固接的状态。
2.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窗帘下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该下轨主体内部形成有一通贯至二端缘外的容室,该第一卡掣部是形成于该容室的内壁面;该封盖是穿入于该容室中,该第二卡掣部是形成于封盖的外表面。
3.依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窗帘下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该封盖具有一穿置部及一封抵部,该穿置部的断面形状是与该下轨主体的容室断面形状相同,该封抵部是自该穿置部的一端所延伸而成,且该第一卡掣部是形成于该穿置部上,而由该穿置部穿入于该容室中,使该第一卡掣部与该第二卡掣部进行卡接,并由该封抵部与该下轨主体的端缘抵接而封闭该容室。
4.依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窗帘下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该封抵部的外廓断面形状与该下轨主体的外廓断面形状相同。
5.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窗帘下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该封盖由其一端面形成有一容室,该第二卡掣部是形成于该容室的内壁面;该下轨主体的端缘是穿入于该容室中,且该第一卡掣部是形成于该下轨主体的外表面。
6.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窗帘下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该第一卡掣部为至少一凹孔;该第二卡掣部为至少一与该凹孔位置对应的凸块。
7.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窗帘下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该第一卡掣部为至少一凸块;该第二卡掣部为至少一与该凸块位置对应的凹孔。
8.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窗帘下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该第一卡掣部为一圆形凹孔;该第二卡掣部为一圆形凸块。
9.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窗帘下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该第一卡掣部为一矩形凹槽;该第二卡掣部为一锥形凸块。
10.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窗帘下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该第一卡掣部为一圆形凸块;该第二卡掣部为一圆形凹孔。
11.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窗帘下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该第一卡掣部为一锥形凸块;该第二卡掣部为一矩形凸块。
12.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窗帘下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该第一卡掣部为一环状凹槽;该第二卡掣部为一环状凸柱。
专利摘要一种窗帘下轨结构,其主要包含有一下轨主体,该下轨主体的靠近于二端缘之处分别形成有一第一卡掣部;二封盖,该各封盖与该下轨主体的各端缘套接,且该封盖对应该第一卡掣部的位置处形成有一第二卡掣部,使可由该第一卡掣部与该第二卡掣部的卡掣,而造成该下轨主体与该封盖间形成紧密固接的状态。
文档编号A47H1/00GK2673233SQ20032010067
公开日2005年1月26日 申请日期2003年11月21日 优先权日2003年11月21日
发明者粘铭 申请人:亿丰综合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