垫子材料、垫子材料的缝制方法、以及垫子材料的缝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4941阅读:26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垫子材料、垫子材料的缝制方法、以及垫子材料的缝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表面具有纤维质的表皮层的垫子材料、缝制这种垫子材料的垫子材料的缝制方法,以及用于缝制这种垫子材料的垫子材料的缝制装置。
背景技术
在铺设于汽车的车内等的垫子材料中,为了保护包含裁剪面的周边部,有时对周边部进行加工(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该周边部加工处于下述状态,即,对垫子材料末端部的起毛绒头,保留其衬里材料并将其剪除,同时,在垫子材料的周边部包覆带子或镶边(moor)等,并从其上进行缝制。
在这种现有的垫子材料中,在设置到室内的状态下,被加工后的垫子材料周边部呈框状,形成非常显眼的与中央部不同的外观,由此,垫子材料周边部与设置垫子材料的室内地板之间,形成可见的分界部。因此,会损害设计上的一体感等,从而损害垫子材料的外观性。此外,由于垫子材料的框状周边部与中央部的触感不同,因此,也就成为让使用者感到不谐调的原因。
专利文献1特开平9-238816号公报发明内容本发明考虑上述事实,提供一种保护周边部的同时,使周边部具有与中央部的一体性的垫子材料、这种垫子材料的缝制方法,以及垫子材料的缝制装置。
本发明第1方面的垫子材料的特征在于,具有基材;纤维质的表皮层,其支承在上述基材上,覆盖上述基材的表面直到末端部;包覆部,其一体地包覆上述表皮层的侧面部中的基材侧部分、上述基材的侧部以及上述基材的背面端部;还具有端部保护单元,其对被上述包覆部包覆的上述表皮层的基材侧部分,向从上述基材的表面朝向背面的方向进行按压并保持。
此处,在从基材的表面朝向背面的方向中,包含从基材的表面朝向背面的厚度方向以及从基材的表面朝向背面的倾斜方向两个方向。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第1方面的垫子材料,纤维质的表皮层支承在基材上,并覆盖基材的表面直到末端部,端部保护单元的包覆部一体地包覆表皮层的侧面部中的基材侧部分、基材的侧部以及基材的背面端部,端部保护单元对被包覆部包覆的表皮层的基材侧部分,向从基材的表面朝向背面的方向进行按压保持。这样,基材的侧部等被包覆部包覆,从而,垫子材料的周边部被保护,同时,表皮层的基材侧部分被包覆部,向从基材的表面朝向背面的方向进行按压并保持,由此,就可以利用构成表皮层的纤维的复原力,使表皮层的上部覆盖端部保护单元的上方附近,因此,就很难看见端部保护单元,可以使垫子材料的周边部具有与垫子材料的中央部的一体性。
在上述形态的结构中,垫子材料的上述端部保护单元也可以通过缝制,将上述基材的表、背面侧的上述包覆部的两端部连接起来,夹住上述表皮层的基材侧部分和上述基材。
根据这样构成的垫子材料,端部保护单元通过缝制,将基材的表、背面侧的包覆部的两端部连接起来,夹住表皮层的基材侧部分和上述基材,因此,可以用简单的结构,对表皮层的侧面部中的基材侧部分,向从基材的表面朝向背面的方向进行按压并保持。
在本发明的上述第1方面中,垫子材料也可以这样形成,上述包覆部由热塑性树脂构成,上述端部保护单元在上述包覆部对上述表皮层的侧面部中的基材侧部分进行按压的状态下,被熔接(溶着)在上述基材上。
根据这样构成的垫子材料,由于包覆部由热塑性树脂构成,端部保护单元在包覆部对表皮层的侧面部中的基材侧部分进行按压的状态下,被焊接在基材上,因此,可以用简单的结构,对表皮层的侧面部中的基材侧部分,向从基材的表面朝向背面的方向进行按压并保持。
在上述第1方面中,上述端部保护单元也可以这样构成,通过缝制,将上述基材的表、背面侧的上述包覆部的两端部连接起来,夹住上述表皮层的基材侧部分和上述基材,另外,上述端部保护单元具有缝制线,其贯穿上述基材,通过缝制,将上述基材的表、背面侧的上述包覆部的两端部连接起来,上述缝制线随着从上述基材的表面侧朝向背面侧,而变到逐渐离开上述基材的侧部的位置。
在这样构成的情况下,端部保护单元通过用缝制线进行缝制,使包覆部对表皮层的侧面部中的基材侧部分,向从基材的表面朝向背面的方向进行按压并保持。此处,由于缝制后的缝制线随着从基材的表面侧朝向背面侧,而变到逐渐离开基材的侧部的位置,因此,即使表皮层侧的缝边很小,也可以通过缝制线可靠地保持包覆部。
作为本发明第2方面的垫子材料的缝制方法,使垫子材料相对于缝纫针向缝制行进方向的相反方向相对移动进行缝制,该垫子材料的纤维质的表皮层覆盖基材的表面直到末端部,同时,该垫子材料的包覆部将上述表皮层的侧面部中的基材侧部分、上述基材的侧部以及上述基材的背面端部包覆起来,其特征在于,具有定位工序,使上述基材的侧部,朝向与上述缝制行进方向垂直的方向,同时,抵靠在定位单元上,相对于与上述缝制行进方向垂直的方向,对上述基材进行定位;缝制工序,相对于在上述定位工序中上述基材被定位了的上述垫子材料的端部,缝制单元使上述缝纫针以如下轨迹往复移动进行缝制,即,随着从上述基材的表面侧接近背面侧,而变到逐渐离开上述基材的侧部的位置,用缝制线将上述基材的表、背面侧的上述包覆部的两端部连接起来。
此处,所谓缝制行进方向,就是与作为被缝制物的垫子材料的厚度方向垂直的方向,并且,是指缝制进行的方向(以下的记载中也相同)。
根据上述第2方面的垫子材料的缝制方法,垫子材料相对于缝纫针向缝制行进方向的相反方向进行相对移动。在定位工序中,基材的侧部朝向与缝制行进方向垂直的方向,同时,抵靠在定位单元上,相对于与缝制行进方向垂直的方向,对基材进行定位。在缝制工序中,相对于在定位工序中基材被定位了的垫子材料的端部,缝制单元使缝纫针以如下轨迹往复移动进行缝制,即,随着从基材的表面侧接近背面侧,而变到逐渐离开基材的侧部的位置,用缝制线将基材的表、背面侧的包覆部的两端部连接起来。因此,即使垫子材料的表面侧的缝边很小,也可以可靠地进行缝制。
本发明第3方面的垫子材料的缝制装置,用于对垫子材料进行缝制,该垫子材料的纤维质的表皮层覆盖基材的表面直到末端部,同时,该垫子材料的包覆部将上述表皮层的侧面部中的基材侧部分、上述基材的侧部以及上述基材的背面端部包覆起来;该缝制装置具有定位单元,其抵靠在上述基材上,相对于与缝制行进方向垂直的方向,对上述基材进行定位;缝制单元,相对于通过上述定位单元将上述基材定位了的上述垫子材料的端部,使缝纫针以如下轨迹往复移动进行缝制,即,随着从上述基材的表面侧接近背面侧,而变到逐渐离开上述基材的侧部的位置,用缝制线将上述基材的表、背面侧的上述包覆部的两端部连接起来。
根据上述第3方面的垫子材料的缝制装置,在缝制时,定位单元抵靠在基材上,相对于与缝制行进方向垂直的方向,对基材进行定位,同时,垫子材料相对于缝制线,向缝制行进方向的相反方向进行相对移动。缝制单元相对于通过定位单元将基材定位了的垫子材料的端部,使缝纫针以如下轨迹往复移动进行缝制,即,随着从基材的表面侧接近背面侧,而变到逐渐离开基材的侧部的位置,用缝制线将基材的表、背面侧的包覆部的两端部连接起来。因此,即使垫子材料的表面侧的缝边很小,也可以可靠地进行缝制。
如上述说明那样,根据本发明的垫子材料,具有如下的优良效果,即,可以保护周边部,同时,使周边部具有与中央部的一体性。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垫子材料的缝制方法,具有如下的优良效果,即,可以形成为通过缝制来保护垫子材料的周边部,并使周边部具有与中央部的一体性的垫子材料。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垫子材料的缝制装置,具有如下的优良效果,即,可以形成为通过缝制来保护垫子材料的周边部,并使周边部具有与中央部的一体性的垫子材料。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垫子材料的剖面图。图1(A)表示缝制前的状态。图1(B)表示缝制后的状态。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垫子材料的半剖面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垫子材料的剖面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垫子材料的剖面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的垫子材料的剖面图。
图6是表示在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中,通过垫子材料的缝制装置来缝制垫子材料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的垫子材料的缝制装置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图8是表示在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中,通过垫子材料的缝制装置来缝制垫子材料的状态的剖面图。
图9是表示在本发明的第6实施方式中,通过垫子材料的缝制装置来缝制垫子材料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0是表示在本发明的第7实施方式中,通过垫子材料的缝制装置来缝制垫子材料的状态的剖面图。
图11是表示在本发明的第7实施方式中的靠尺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图12是表示在本发明的第8实施方式中,通过垫子材料的缝制装置来缝制垫子材料的状态的剖面图。
图13是表示在本发明的第9实施方式中,通过垫子材料的缝制装置来缝制垫子材料的状态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根据附图对本发明中的垫子材料的第1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中的垫子材料,是铺设在汽车的车厢内的、作为内饰材料的地板垫。
如图1(A)所示,地板垫10具有把背面212作为铺设面的垫子基材12。垫子基材12为层叠结构,在下部层具有由毛毡构成的底布14,通过该底布14获得缓冲性能。在底布14上以覆盖底布14的方式设置背衬层16。
背衬层16的上方,形成由背衬层16支承的表皮层18。表皮层18的基端植入背衬层16,并且,上述表皮层18由相互平行地立起设置的许多纤维质绒毛19构成,在垫子基材12的表面112(背面212的相反面,铺设时朝向上方的面)上遍布整个区域进行设置,直到末端部16A。该表皮层18的绒毛19的前端部形成密集状态,以赋予地板垫10体积感。
如图1(B)和图2所示,在地板垫10的侧部,配置作为端部保护单元的周边保护部20。周边保护部20具有作为包覆部的装饰线22,作为表皮层18的侧部的侧面部118中的基材侧部分118A、作为垫子基材12的侧部的侧面部12A以及垫子基材12的背面端部12B,通过截面大致为コ字状(横U字状)的装饰线22,以包住的方式,连续地被包覆成一体。该装饰线22如图2所示,密集地排列起来。
此处,表皮层18的侧面部118中的基材侧部分118A被装饰线22包覆的包覆宽度L(参照图2),在本实施方式中,与垫子基材12的厚度T相比较小。
垫子基材12的表、背面侧的装饰线22的两端部22A、22B,利用通过缝制而构成周边保护部20的一部分的卡定线24连接起来,夹住表皮层18的基材侧部分118A和垫子基材12。这样,周边保护部20就对被装饰线22所包覆的表皮层18的基材侧部分118A,向从垫子基材12的表面112朝向背面212的斜向内的方向(箭头A方向)进行按压和保持(约束)。
如图1(A)所示,用卡定线24进行缝制的机针26,以通过装饰线22的上端部22A和装饰线22的下端部22B的方式动作,如图2所示,遍及(に亘つて)整个外周地进行缝制。如图1(B)和图2所示,装饰线22的上端部22A中的卡定线24的缝合部24A,与装饰线22的下端部22B中的卡定线24的缝合部24B相比,处于更加靠近地板垫10的侧方的位置(外侧的位置)。
通过装饰线22和卡定线24,表皮层18的侧面部118中的基材侧部分118A向内倾斜,表皮层18的侧面部118成为变弯而翘曲的状态。施行锁边(over lock)加工的情况,在图1(A)和图2中没有图示,但是,除装饰线22和卡定线24之外,还需要底线。
下面,对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作用进行说明。
如图1(A)所示,覆盖垫子基材12的表面112直到末端部16A的纤维质的表皮层18,支承在垫子基材12上。如图1(B)所示,周边保护部20的装饰线22将表皮层18的侧面部118中的基材侧部分118A、垫子基材12的侧面部12A以及垫子基材12的背面端部12B一体地包覆起来,并利用卡定线24进行缝制,由此,就可对被装饰线22包覆后的表皮层18的基材侧部分118A,向从垫子基材12的表面112朝向背面212的斜向内的方向(箭头A方向)进行按压并保持(约束)。
这样,垫子基材12的侧面部12A等被装饰线22包覆,由此,地板垫10的周边部被保护,可防止从垫子基材12的侧面部12A开线。此外,通过对表皮层18的侧面部118中的基材侧部分118A,向从垫子基材12的表面112朝向背面212的斜向内的方向(箭头A方向)进行按压并保持,就可使基材侧部分118A被向内约束,而上部处于非约束状态,并且,由于在比侧面部118更靠内侧的位置,作用有密集的绒毛19的复原力,因此,表皮层18的上部就扩展到外侧,覆盖周边保护部20的上方附近。由此,从上方观察时(箭头Z的方向),就很难看见周边保护部20,可以使地板垫10的周边部具有与地板垫10的中央部的一体性。结果,可提高地板垫10的商品性。
此外,在将地板垫10抵顶于形成地板垫10的周围平面或纵壁的外观面(例如,地毯或装饰)的情况下,其分界线变得并不明显,可显现出与周围具有一体感,从而提高整体感。
此处,由于垫子基材12的表、背面侧的装饰线22的两端部22A、22B,利用通过缝制而构成周边保护部20的一部分的卡定线24连接起来,夹住表皮层18的基材侧部分118A和垫子基材12,因此,周边保护部20可以用简单的结构,对表皮层18的侧面部118中的基材侧部分118A,向从垫子基材12的表面112朝向背面212的斜向内的方向(箭头A方向)进行按压并保持。
此外,如图1(B)所示,通过卡定线24的缝合,装饰线22的上端部22A中的缝合部24A,在从垫子基材12的表面112朝向背面212的斜向内的方向(箭头A方向)上,被稍微牵拉,而向牵拉方向稍微呈凹状翘曲,同时,装饰线22的下端部22B中的缝合部24B,沿向外部的斜上方(箭头B方向),被稍微牵拉。因此,在垫子基材12的靠近表面末端部16A的部分,产生向上方呈凸状的少许翘曲。在该翘曲的比中心线CL更靠末端部侧,被支承在稍微向外倾斜的部分上的绒毛19,其下端根部稍微朝向内侧,绒毛19的上部变得容易朝向外侧。
下面,根据图3对垫子材料的第2实施方式进行说明。第2实施方式是包覆部形成为带材28的形态。对于其它结构,由于具有与第1实施方式大致相同的结构,故赋予同一标号并省略其说明。
如图3所示,配置带材28作为包覆部,带材28形成为如下的长度,即,可以包住并覆盖表皮层18的侧面部118中的基材侧部分118A、垫子基材12的侧面部12A以及垫子基材12的背面端部12B的长度。
该带材28利用未图示的带导向件以如下方式被折入(折り込む),即,遍布周边的整个外周,将表皮层18的侧面部118中的基材侧部分118A、垫子基材12的侧面部12A以及垫子基材12的背面端部12B包住。带材28的两端部28A、28B,利用通过缝制而构成周边保护部20的一部分的卡定线24连接起来,夹住表皮层18的基材侧部分118A和垫子基材12。
作为带材28,可以应用由软质塑料薄膜构成的带材、使薄布层叠在软质塑料薄膜上的带材以及纤维性的带材等。
下面,根据图4对垫子材料的第3实施方式进行说明。第3实施方式是包覆部为镶边30的形态。对于其它结构,由于具有与第1实施方式大致相同的结构,故赋予同一标号并省略其说明。
如图4所示,配置镶边30作为包覆部。镶边30由挤压成形等而成形的、剖视时为コ字状的软质塑料构成,利用未图示的镶边导向件,包覆在表皮层18的侧面部118中的基材侧部分118A、垫子基材12的侧面部12A以及垫子基材12的背面端部12B上。镶边30的两端部30A、30B,利用通过缝制而构成周边保护部20的一部分的卡定线24连接起来,夹住表皮层18的基材侧部分118A和垫子基材12。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与第1和第2实施方式相同,相对于垫子基材12的厚度方向,倾斜地进行缝制,但也可以沿垫子基材12的厚度方向(箭头Y方向及其相反方向)进行缝制。此外,也可以不进行缝制,将镶边开口部中的相互面对的端部,向相互接近的方向按压,使其产生塑性变形地进行安装。此外,也可以不进行缝制,利用粘结剂,将镶边粘结在垫子基材12上,或者利用超声波焊接装置进行熔接(溶着)。
下面,根据图5对垫子材料的第4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第4实施方式中,包覆部32由热塑性树脂构成。在包覆部32将表皮层18的侧面部118中的基材侧部分118A,向从垫子基材12的表面112朝向背面212的斜向内的方向(箭头A方向)按压的状态下,熔融树脂从コ字截面的接口(口金)挤压成形后,立即熔接在垫子基材12的侧面部12A及其周围,之后,冷却并硬化,使周边保护部20成为可以包覆并保持表皮层18的侧面部118中的基材侧部分118A、垫子基材12的侧面部12A以及垫子基材12的背面端部12B的形状。对于其它结构,由于具有与第1实施方式大致相同的结构,故赋予同一标号并省略其说明。
如图5所示,包覆部32遍及地板垫10周边的整个外周,将表皮层18的侧面部118中的基材侧部分118A、垫子基材12的侧面部12A以及垫子基材12的背面端部12B一体地包覆起来。包覆部32通过加热熔化后冷却而硬化,由此,周边保护部20就成为可约束表皮层18的侧面部118中的基材侧部分118A等的形状,并且,在对被包覆部32所包覆的表皮层18的基材侧部分118A,向从垫子基材12的表面112朝向背面212的斜向内的方向(箭头A方向)按压的状态下,对其进行保持(约束)。此外,包覆部32通过加热熔化后冷却而硬化,由此,被包覆部32所包覆的表皮层18的基材侧部分118A也硬化。
通过这些,基材侧部分118A向内被约束,而上部处于非约束状态,并且,在比侧面部118更靠内侧的位置作用有密集的绒毛19的复原力,因此,表皮层18的上部就扩展到外侧,从而覆盖周边保护部20的上方附近。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表皮层18的侧面部118中的基材侧部分118A进行按压的方向,用箭头A图示,但周边保护部(端部保护单元)对被包覆部所包覆的表皮层的基材侧部分进行按压的方向,并不仅限于此,只要是从基材的表面朝向背面的方向即可。即,对被包覆部所包覆的表皮层的基材侧部分进行按压的方向,在从垫子基材12的表面112朝向背面212的厚度方向Y,到沿垫子基材12的表面112从侧面侧朝向内部侧的方向X为止的范围中,只要是除了沿垫子基材12的表面112从侧面侧朝向内部侧的方向X之外的方向,任何方向均可。
下面,根据图6~图8对通过垫子材料的缝制装置缝制的垫子材料的第5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并且,对与第1~第4实施方式相同的部件,赋予同一标号并省略其说明。
图6所示的地板垫10的缝制装置40(以下,仅称为“缝制装置40”)用于地板垫10的缝制,该地板垫10的纤维质的表皮层18覆盖垫子基材12的表面112(参照图8),直到末端部。
如图7所示,缝制装置40具有针板45,在该针板45上,贯穿形成缝纫口45A,其用于使机针62通过。在接近缝纫口45A的位置(图7的左侧),贯穿形成送料牙用开口部45B,在该送料牙用开口部45B内,可驱动地配置有垫子输送用的送料牙52。在送料牙52的上方,配置有按压部件54。按压部件54通过其上方的螺旋弹簧(省略图示)向下方施加作用力,在缝制时,按压部件54将地板垫10(参照图6)按压在针板45上。通过按压部件54的按压和送料牙52的驱动,地板垫10(参照图6)就沿垫子输送方向(箭头S方向)被搬送。
在接近针板45的位置,通过螺钉46,将作为定位单元的靠尺(当て定規)42固定在机座44上。如图6所示,靠尺42具有突出部43,其向地板垫10的配置侧突出,该突出部43的端面抵靠在垫子基材12的侧面部12A上,相对于与缝制行进方向(箭头S方向的反方向)垂直的方向,对垫子基材12进行定位。即,通过使突出部43的端面抵靠在垫子基材12的侧面部12A上,从而将缝制宽度保持为恒定。
在靠尺42的上面部,通过螺钉47,固定有作为导绒器(pile guide)的压板48。压板48是薄板,其向地板垫10的配置侧突出,同时,在地板垫10的配置侧,弯曲成细长的镰刀状,向垫子输送方向(箭头S方向)的下游侧延伸。
如图7所示,压板48的前端侧部分48A位于缝纫口45A的上方,并朝如下方向延伸,即,与垫子输送方向(箭头S方向)相比,稍微朝向地板垫10(参照图6)的内方的方向。如图6所示,该压板48的前端侧部分48A在缝制位置的上方,借助于回弹性,推压绒毛19的高度方向的中间部,并成为倾斜单元,其在缝制时,使地板垫10的端部中的表皮层18(绒毛19)的高度方向的中间部向内倾斜。
在靠尺42和压板48的上方,配置有空气供给装置50的空气喷嘴50A,该空气喷嘴50A与空气源(图示省略)连通地连接。空气喷嘴50A的开口前端侧,成为朝向地板垫10中的表皮层18的侧面部118的空气喷出口50B。
空气供给装置50在缝制时,朝向与垫子输送方向(箭头S方向)大致正交的方向,从空气喷出口50B吹出空气,从而,地板垫10的端部中的表皮层18(绒毛19)在接触压板48的前端侧部分48A之前,就使立毛的朝向一致。
在图7所示的针板45的缝纫口45A的上方,配置有作为缝制用的缝纫针的机针62,其构成作为缝制单元的缝制机构60的一部分。如图8所示,机针62安装在针杆64下端的针支承件63上。针杆64经由针杆曲柄机构66连接在驱动电机68上,通过驱动电机68的驱动,经由针杆曲柄机构66,就可被驱动着升降。
缝制机构60使机针62相对于地板垫10的端部,以如下轨迹往复移动来进行缝制,即,随着从垫子基材12的表面112侧接近背面212侧,而变到逐渐离开垫子基材12的侧面部12A的位置。
本实施方式的缝制机构60,除机针62之外,还具有上下弯针(图示省略),其与机针62的动作联动地进行摆动运动,利用穿过机针62的缝制线70和穿过上下弯针的上下弯针线71、72,该上下弯针就可以对地板垫10的周边部施行锁边缝制(包边)。
并且,为了实现稳定的缝制,相对于机针62所进入的垫子基材12的表面112,优选机针62的进入角度N设定为20°≤N≤80°。在本实施方式中,考虑到与机针62的动作联动的上下弯针(省略图示)的摆动运动的范围,把N=65°作为最佳值。
通过这样的缝制,如图8所示,作为包覆部的上下弯针线71、72就可包覆表皮层18的侧面部118中的基材侧部分118A、垫子基材12的侧面部12A以及垫子基材12的背面端部12B。此外,缝制线70以如下方式进行缝合,即,贯穿垫子基材12,随着从垫子基材12的表面112侧接近背面212侧,而变到离开垫子基材12的侧面部12A的位置,同时,缝制线70将作为包覆部的上下弯针线71、72中的垫子基材12的表、背面侧的两端部(上弯针线71中的垫子基材12的表面侧端部71A、以及下弯针线72中垫子基材12的背面侧端部72A)连接起来。
下面,对使用上述第5实施方式的缝制装置40的地板垫10的缝制方法和作用进行说明。
在缝制时,图7所示的按压部件54将地板垫10(参照图6)按压在针板45上,同时,送料牙52被驱动,如图6所示,地板垫10相对于机针62,向成为缝制行进方向的相反方向的垫子输送方向(箭头S方向)进行相对移动。
此时,垫子基材12的侧面部12A在锁边缝制之前,朝向与缝制行进方向(箭头S方向的相反方向)垂直的方向,同时,抵靠在靠尺42的突出部43的端面上,从而,垫子基材12被相对于与缝制行进方向垂直的方向定位(定位工序)。
此处,相对于地板垫10的表皮层18的侧面部118中的绒毛19,从空气喷出口50B,向与垫子输送方向(箭头S方向)大致正交的方向吹出空气,从而,使表皮层18的侧面部118中的绒毛19的立毛朝向一致。
下面,压板48的前端侧部分48A推压被空气吹着的绒毛19的高度方向的中间部,使其向内倾斜,如图8所示,缝制机构60使机针62相对于地板垫10的端部,以如下轨迹往复移动进行缝制,即,随着从垫子基材12的表面112侧接近背面212侧,而变到逐渐离开垫子基材12的侧面部12A的位置。通过缝制线70和上下弯针线71、72,对地板垫10的周边部,施行锁边缝制(包边),将作为包覆部的上下弯针线71、72中的垫子基材12的表、背面侧的两端部(上弯针线71中的垫子基材12的表面侧端部71A、以及下弯针线72中的垫子基材12的背面侧端部72A)用缝制线70连接起来(缝制工序)。
此处,缝制线70以如下方式进行缝合,即,贯穿垫子基材12,随着从垫子基材12的表面112侧接近背面212侧,而变到逐渐离开垫子基材12的侧面部12A的位置,由此,可以使地板垫10的表面侧的缝边变小(例如3mm以内),保护地板垫10的周边部,同时,可使周边部具有与中央部的一体性。此外,在车厢内,对于地板垫10及其周围部分,就可在设计上显现出具有一体感。
此外,由于地板垫10的表面侧的缝边很小,即,绒毛19的卷入量很少,因此,即使在绒毛19的高度较高或单位面积重量较大时,也可以抑制锁边缝制部分的厚度,并且可以防止绒毛19从上弯针线71之间露出。
进而,如图6所示,通过使压板48的镰刀状部分形成为细长状,由于容易确认绒毛19的状态,因此,可提高缝制作业者的视觉作业性,就容易向期望的位置进行缝制。此外,通过使压板48的镰刀状部分形成为细长状,借助于地板垫10的向内的回弹性,就可以推压绒毛19。
并且,考虑缝制作业者的视觉作业性,压板48也可以用透明度很高的材料形成,在此情况下,也可以如图9所示的通过垫子材料的缝制装置缝制的垫子材料的第6实施方式那样,使压板48的镰刀状部分形成稍微宽幅的结构。
下面,根据图10和图11对通过垫子材料的缝制装置缝制的垫子材料的第7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并且,对与第1~第6实施方式相同的部件,赋予同一标号并省略其说明。此外,作为定位单元的靠尺41,除以下说明点之外,与第5、第6实施方式中的靠尺42具有大致相同的结构。
如图10所示,缝制装置40具有靠尺41,该靠尺41如图10和图11所示,在地板垫10的配置侧(在图11中,是图中的近前侧)的下部,形成有倾斜部41A。倾斜部41A如图11所示,沿垫子输送方向(箭头S方向)设置成宽幅,如图10所示,其支承垫子基材12的端部(图10的右侧端部)的下面,使地板垫10的端部处于倾斜状态。
在靠尺41中的地板垫10的配置侧,朝向上方突设有壁部41B,其抵靠在垫子基材12的侧面部12A的下部,用于使垫子基材12相对于与缝制行进方向垂直的方向(图10的左右方向)被定位。该壁部41B如图11所示,设置在倾斜部41A的宽度方向(图11的左右方向)的中间部附近。
从壁部41B的上部,形成有伸出部41C,其朝向地板垫10(参照图10)的配置侧(图11的近前侧),呈房檐状伸出。如图10所示,伸出部41C从上方与地板垫10的端部(图10的右侧端部)的上面(表皮层18的侧面部118的基材侧部分118A)抵接。靠尺41中的伸出部41C、壁部41B以及倾斜部41A整体上形成为大致コ字状,它们夹住垫子基材12和表皮层18的侧面部118的基材侧部分118A,并可靠地保持其姿态。
在缝制位置上,安装在针杆64下端的针支承件63上的机针62,相对于针板45(参照图7),在垂直方向(上下方向)上升降。从而,缝制机构60使机针62相对于地板垫10的端部,以如下的轨迹往复移动进行缝制,即,随着从垫子基材12的表面112侧接近背面212侧,而变到逐渐离开垫子基材12的侧面部12A的位置。
这样,通过使地板垫10的端部倾斜,即使使机针62相对于针板45(参照图7),在垂直方向(上下方向)上升降,缝制线70也可以按如下方式贯穿垫子基材12来进行缝合,即,随着从垫子基材12的表面112侧接近背面212侧,而变到逐渐离开垫子基材12的侧面部12A的位置。
下面,根据图12对通过垫子的材料缝制装置缝制的垫子材料的第8实施方式进行说明。第8实施方式的特征在于,将第5实施方式中的机针62(参照图8)形成为圆弧状的机针61作为缝纫针,使该机针61呈圆弧状进行往复移动。对其它结构,由于与第5实施方式具有大致相同的结构,所以对其赋予同一标号并省略其说明。
如图12所示,圆弧状的机针61被安装在针杆64下端的针支承件63上。针杆64经由针杆曲柄机构67连接在驱动电机68上,通过驱动电机68的驱动,经由针杆曲柄机构67,该针杆64就可呈圆弧状进行往复移动。
缝制机构60使机针61相对于地板垫10的端部,以如下的圆弧轨迹往复移动进行缝制,即,随着从垫子基材12的表面112侧接近背面212侧,而变到逐渐离开垫子基材12的侧面部12A的位置。
机针61进入地板垫10的进入角度M,即,在机针61的圆弧轨迹中的、机针61进入地板垫10的进入点处的切线,与垫子基材12的表面112之间形成的进入角度M,优选设定为20°≤M≤80°,在本实施方式中,把M=65°作为最佳值。
通过缝制机构60的缝制,缝制线70以如下方式呈圆弧状贯穿垫子基材12进行缝合,即,随着从垫子基材12的表面112侧接近背面212侧,而变到逐渐离开垫子基材12的侧面部12A的位置。从而,可以使缝边变小。
下面,根据图13对通过垫子材料的缝制装置缝制的垫子材料的第9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并且,对与第1~第8实施方式相同的部件,赋予同一标号并省略其说明。
如图13所示,缝制装置40具有在第7实施方式中说明过的靠尺41,通过该靠尺41,支承地板垫10的端部(图13的右侧端部),使其处于倾斜的状态。缝制机构60与第8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机构是同样的机构,使圆弧状的机针61呈圆弧状往复移动,进行缝制。
从而,可以用很小的缝边进行可靠的缝制,此外,通过缝制,可以保护地板垫10的周边部,同时,能够形成周边部具有与中央部的一体性的地板垫10。
并且,对上述第5~第9实施方式中的底布14,可以应用无纺布或具有许多微小突起的树脂薄板等各种材料。
此外,在上述第5~第9实施方式中,形成使机针61、62从地板垫10的表面侧进入并进行缝制的结构,但也可以如图8、图10、图12以及图13的双点划线所示的机针61、62那样,形成从地板垫10的背面212侧进入并进行缝制的结构。
并且,在上述第5~第9实施方式中,缝制装置40施行锁边缝制(包边),包覆部通过上下弯针线71、72形成,但也可以用带材等其它包覆部作为包覆部,将垫子基材12的表、背面侧的上述其它包覆部的两端部,通过缝制,用缝制线连接起来。
进而,此外,也可以用从上述第7、第9实施方式中的靠尺41(参照图11等)中除去倾斜部41A后构成的靠尺(图示省略),代替上述第5、第6以及第8实施方式中的靠尺42,应用在上述第5、第6以及第8实施方式中。
并且,在上述第1~第9实施方式中,列举出基材的侧部为垫子基材12的侧面部12A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基材的侧部并不仅限于形成为与基材的表、背面垂直的裁剪面的情况等平面状的侧面部,也可以是除平面状以外的(例如,形成为凹凸状等)侧部。
权利要求
1.一种垫子材料,其特征在于,具有基材;纤维质的表皮层,其支承在上述基材上,覆盖上述基材的表面直到末端部;包覆部,其一体地包覆上述表皮层的侧面部中的基材侧部分、上述基材的侧部以及上述基材的背面端部;端部保护单元,其对被上述包覆部包覆的上述表皮层的基材侧部分,向从上述基材的表面朝向背面的方向进行按压并保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垫子材料,其特征在于,上述端部保护单元通过缝制,将上述基材的表、背面侧的上述包覆部的两端部连接起来,夹住上述表皮层的基材侧部分和上述基材。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垫子材料,其特征在于,上述包覆部由热塑性树脂构成,上述端部保护单元在上述包覆部对上述表皮层的侧面部中的基材侧部分进行按压的状态下,被熔接在上述基材上。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垫子材料,其特征在于,上述端部保护单元具有缝制线,其贯穿上述基材,通过缝制,将上述基材的表、背面侧的上述包覆部的两端部连接起来;上述缝制线随着从上述基材的表面侧接近背面侧,而变到逐渐离开上述基材的侧部的位置。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垫子材料,其特征在于,上述包覆部包含装饰线、带材以及镶边中的任一个。
6.一种垫子材料的缝制方法,使垫子材料相对于缝纫针,向缝制行进方向的相反方向相对移动进行缝制,该垫子材料的纤维质的表皮层覆盖基材的表面直到末端部,同时,该垫子材料的包覆部将上述表皮层的侧面部中的基材侧部分、上述基材的侧部以及上述基材的背面端部包覆起来,其特征在于,具有定位工序,其使上述基材的侧部,朝向与上述缝制行进方向垂直的方向,同时,抵靠在定位单元上,相对于与上述缝制行进方向垂直的方向,对上述基材进行定位;缝制工序,相对于在上述定位工序中上述基材被定位了的上述垫子材料的端部,缝制单元使上述缝纫针以如下轨迹往复移动进行缝制,即,随着从上述基材的表面侧接近背面侧,而变到逐渐离开上述基材的侧部的位置,用缝制线将上述基材的表、背面侧的上述包覆部的两端部连接起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垫子材料的缝制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定位工序包括以下工序,即,支承上述垫子材料的基材端部下面,使基材端部倾斜。
8.一种垫子材料的缝制装置,用于垫子材料的缝制,该垫子材料的纤维质的表皮层覆盖基材的表面直到末端部,同时,该垫子材料的包覆部将上述表皮层的侧面部中的基材侧部分、上述基材的侧部以及上述基材的背面端部包覆起来,该缝制装置具有定位单元,其抵靠在上述基材上,相对于与缝制行进方向垂直的方向,对上述基材进行定位;缝制单元,其相对于通过上述定位单元将上述基材定位了的上述垫子材料的端部,使缝纫针以如下轨迹往复移动进行缝制,即,随着从上述基材的表面侧接近背面侧,而变到逐渐离开上述基材的侧部的位置,用缝制线将上述基材的表、背面侧的上述包覆部的两端部连接起来。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垫子材料的缝制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定位单元具有倾斜面,其支承上述垫子材料的基材端部下面,使基材端部倾斜。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垫子材料的缝制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缝纫针具有圆弧形状,上述缝制单元使上述缝纫针沿圆弧状的轨迹往复移动。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垫子材料,其可保护周边部,使周边部具有与中央部的一体性。表皮层(18)支承在垫子基材(12)上,覆盖垫子基材(12)的表面直到末端部(16A)。周边保护部(20)的装饰线(22)一体地包覆表皮层(18)的侧面部(118)中的基材侧部分(118A)、垫子基材(12)的侧面部(12A)以及垫子基材(12)的背面端部(12B),通过用卡定线(24)进行缝制,对基材侧部分(118A)向从垫子基材(12)的表面(112)朝向背面(212)的斜向内的方向进行按压并保持。从而,在保护周边部的同时,周边保护部(20)很难被看见,可以使地板垫(10)的周边部具有与地板垫(10)的中央部的一体性。
文档编号A47G27/02GK1817686SQ20061000293
公开日2006年8月16日 申请日期2006年1月25日 优先权日2005年1月25日
发明者茶纳幸男, 楯列正浩, 千石郁夫 申请人:丰田纺织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