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纳式金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1188阅读:29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收纳式金炉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燃烧金纸的容器,尤其涉及一种借由拉网的可 折叠方式提供金炉于收纳时不占空间的设计,并在收纳时形成密闭空间 使余灰不飘出的收纳式金炉。
技术背景焚烧金纸是一种中国人数千年流传下来的习俗,凡是重要节日例如 中秋节、过年、端午节、清明节、中元普渡等,或是寺庙拜神、进香、 丧葬祭式等,焚烧金纸更是一种被广泛应用的仪式;然而焚烧金纸是属 于一种具有危险性的仪式,因其金纸在大量燃烧下所产生的火焰具有极 高的温度,且金纸在燃烧后的余灰易受高温热流影响飘浮于空中,因此 当具有火苗的余灰飘至干燥处或易燃物时,即可能引发火灾;为适应焚烧金纸可能产生的危险性,因此研制出金炉此种供金纸燃烧的容器,借 由金炉提供金纸安全的燃烧空间,借此降低于金纸燃烧时可能产生的危 险性,且更能收纳金纸燃烧后所产生的余灰,提供便利的清洁及防止环境的污染。请参阅中国台湾专利申请案号第8 0 2 0 6 4 5 7号「伸缩式金炉」 专利,该伸缩式金炉是一由多个截筒状体互相套合所构成,每两个相套 接的筒状体中,位于下方的筒状体上部,设成多个向外撑起的支撑板, 以支撑上一个筒状体,而构成支撑机构,该支撑机构是于所述位于下方 的筒状体上部歩成多个突起,而上方的筒体对应于该突起之处,形成底 部有一转折的长形孔,便于使用金炉时支持筒状体于拉伸而互相套接的 状态,且该支撑机构是于所述位于下方的筒状体上部设有多个弹簧与圆 珠等撑突而构成的支撑机构,位于上方的筒状体下部则形成与圆珠相配 合的凹入处;若金炉不使用时,则筒状体可缩合成为单一高度的状态。上述的「伸縮式金炉」虽具有金炉不使用时能够收纳的功效,但其 设计于应用上并不尽理想,因其设计为一种数个筒体所相互套接而成,在收纳时压动筒体使其筒体相互套合,所以该伸縮式金炉在筒体上设计 关系着收纳时的大小,筒体太长收纳后体积仍是相当大,筒体太短必须 使用数量过多筒体才能形成适量的金炉空间;且此种设计在金炉使用完 收纳后,并无法将筒体上的通气孔完全阻隔,因此在搬动金炉时,金炉 内的余灰易由通气孔掉出造成二次清洁问题。鉴于上述以筒体做为金炉炉壁所产生的缺点,本实用新型即推出以 拉网式所形成炉壁的金炉,借由拉网的可折叠方式提供金炉在收纳时更 不占空间的设计,并在收纳时形成密闭空间使余灰不飘出。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 述缺陷,而提供一种收纳式金炉,其借由拉网的可折叠方式提供金炉在 收纳时不占空间的设计,并在收纳时形成密闭空间使余灰不飘出。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收纳式金炉,其特征在于,本体包括一炉盖及一炉体,其中; 该炉体有一上环、 一底座及一炉壁,该炉壁设于上环及底座之间,且该 炉壁为一可折叠压合的壁面,借此压动炉盖可使上环带动炉壁折叠压合, 当上环推至底座即可完成金炉的收纳。前述的收纳式金炉,其中炉壁有数个支环与接环,借该支环与接环 相接扣形成炉壁。前述的收纳式金炉,其中炉体有数个支杆,该支杆设于上环与底座之间,且该支杆为一具伸縮功能的杆体。前述的收纳式金炉,其中支环与接环为圆形环体。 前述的收纳式金炉,其中炉盖与上环有数个嵌件。 前述的收纳式金炉,其中顶盖具有一握把供握压拿取用。 前述的收纳式金炉,其中底座有数个支座供炉体站立用。 本实用新型收纳式金炉其具有一般金炉提供金纸燃烧的空间外,更于炉壁设计成一可收折的网状面,借此当金炉欲收纳时仅需压动炉盖,即可压合炉壁产生折叠效果,借此将炉壁收入炉体内减少金炉的体积,以利收纳。本实用新型收纳式金炉与现有的金炉相比,除具有折叠收纳功能外,其炉壁为一易通风网状面,于焚烧金纸时能使空气更易流通对金纸产生 助燃,且在收纳时该炉盖、上环及底座是相互合抵成一密闭空间,借此 在金炉内燃烧过后的余灰就不会在拿动过程中飘出,如此即可达到易于 收纳、整理、清洁的功效。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收纳式金炉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收纳式金炉的剖面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收纳式金炉的立体接合示意图。图4及图5是本实用新型收纳式金炉炉盖的动作示意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收纳式金炉收纳状态的外观立体示意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收纳式金炉收纳状态的剖面图。图中标号说明2 0 —1 0 —2 1 —2 2 —3 1 — 3 1 1 3 2 1 3 3 — 3 4 1-本体 -握把 -嵌件3 0-炉盖-炉体-上环 -嵌件 -支座-支杆 -支环 -接环3 23 4國底座-炉壁3 4 2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有关一种收纳式金炉,请参阅图1至图3所示,该收纳 式金炉其本体1 0包括一炉盖2 0及一炉体3 0 。该炉盖2 0呈一圆形板面状,该炉盖2 Q于上方面中心处有一握把 2 1,该握把2 l为一长n字形,供使用者握压拿取用,借该握把2 1 可压抵炉盖2 0推动炉体3 O产生压叠收纳效果;该炉盖2 O有四嵌件 2 2,该四嵌件2 2为各形成L形的片体,该四嵌件2 2均等环设于炉 盖2 O的底面四周围,借该四嵌件2 2可与炉体3 O—端做接合,如此当使用者欲移动炉体3 0时,仅需提拿握把2 l即可由炉盖2 O的嵌件 2 2嵌接炉体3 O来提取移动。该炉体3 0有一上环3 1,该上环3 l为一圆形空心环体,且该上 环3 1圆周边是呈厚度较宽的边面,且该上环3 l的圆周径大小与炉盖2 O相等,该炉盖2 0于上边面设有四嵌件3 1 1,该四嵌件3 1 l为 各呈倒L字型的片体,且该四嵌件3 1 l均等环设于上环3 l的上边面, 如此即可与炉盖2 0的四嵌件2 2相互嵌接,以利炉盖2 O接合及带动 炉体3 0;该炉体3 0有一底座3 2,该底座3 2为一圆槽体,且该底 座3 2的圆周径大小与炉盖2 0及上环3 l相等,如此本体l O于收纳 时是形成一圆筒状,该底座3 2于底部有三支座3 2 1 ,该三支座3 2l是等比环设于底座3 2圆周三边,该三支座3 2 l是供炉体3 O支抵 用。该炉体3 0有一炉壁3 4 ,该炉壁3 4有数个支环3 4 1与接环3 4 2 ,该支环3 4 1为一较大的环体,该接环3 4 2为一较小的环体, 该支环3 4 1四边与接环3 4 2四边相互接扣交织成一圆筒形网面,该 炉壁3 4—边是接设于上环3 l的周圆内缘上端,该炉壁3 4另一端是 接设于底座3 2的圆周内缘下端,借此炉体3 O于压合收纳时,该炉壁3 4可通过网状效果折叠压合,且该炉壁3 4在收折后恰位于上环3 1、 底座3 2的圆径周围边,并受上环3 l与底座3 2完全包覆;该炉体3 0有四支杆3 3,该四支杆3 3为一种具伸縮功能的杆体,该四支杆3 3是等比环设于炉体3 O的周围,且该四支杆3 3—端是接设于上环3 l的圆周内边,另一端是接设于底座3 2的圆周内边,如此该四支杆3 3在欲使用炉体3 0时,即可支撑炉体3 O呈使用状态,在炉体3 0欲 收纳时,即可压縮收纳于上环3 l与底座3 2的圆周内边。请参阅图4、图5所示,该炉盖2 0欲与炉体3 O盖合时,仅需先 将炉盖2 0盖至炉体3 0的上环3 1,再握转炉盖2 0的握把2 1,该 炉盖2 0即会带动嵌件2 2与上环3 l的嵌件3 1 l相互套合,如此即 完成炉盖2 0的盖设动作。请参阅图6、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收纳式金炉在做收纳动作时, 仅需先将炉盖2 0盖至炉体3 0再握压握把2 1,借由压动炉盖2 0可使炉体3 Q的上环3 l压縮支杆3 3并带动炉壁3 4折叠压合,当上环 3 l推至底座3 2即可完成本实用新型的收纳;当欲使用金炉时仅需握拉握把2 1 ,借此拉动炉盖2 Q可使炉体3 0的上环3 1拉开支杆3 4 1并带动炉壁3 4展开,当支杆3 3完全拉开同时炉壁3 4亦会完全展开,如此即完成本实用新型的炉体3 0空间释放。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在结构设计、使用实用性及成本效益上,完 全符合产业发展所需,且所揭示的结构亦是具有前所未有的创新构造, 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符合有关新型专利要件的规定,故依法提起申请。
权利要求1. 一种收纳式金炉,其特征在于,本体包括一炉盖及一炉体,其中;该炉体有一上环、一底座及一炉壁,该炉壁设于上环及底座之间,且该炉壁为一可折叠压合的壁面。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收纳式金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炉壁有数 个支环与接环,借该支环与接环相接扣形成炉壁。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收纳式金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有数个支杆,该支杆设于上环与底座之间,且该支杆为一具伸縮功能的 杆体。
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收纳式金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支环与接环为圆形环体。
5.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收纳式金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炉盖 与上环有数个嵌件。
6.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收纳式金炉,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 具有一握把供握压拿取用。
7.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收纳式金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 有数个支座。
专利摘要一种收纳式金炉,本体包括一炉盖及一炉体,其中;该炉体有一上环、一底座及一炉壁,该炉壁设于上环及底座之间,且该炉壁为一可折叠压合的壁面,借此压动炉盖可使上环带动炉壁折叠压合,当上环推至底座即可完成金炉的收纳;其中炉壁有数个支环与接环,借该支环与接环相接扣形成炉壁;其中炉体有数个支杆,该支杆设于上环与底座之间,且该支杆为一具伸缩功能的杆体。本实用新型借由拉网的可折叠方式提供金炉于收纳时不占空间的设计,并在收纳时形成密闭空间使余灰不飘出。
文档编号A47G33/00GK201088444SQ200720096838
公开日2008年7月23日 申请日期2007年7月21日 优先权日2007年7月21日
发明者苏建忠 申请人:苏建忠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