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或半自动烹调器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0992阅读:19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自动或半自动烹调器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用具的烹调设备领域,具体地说,是指一种用 于烹调的自动或半自动烹调器具。
背景技术
现有的烹调器具,其在加热的过程中,加热装置所提供的热量,除 了使锅体内的温度升高以给菜肴加热外,还会使烹调器具内的温度升 高, 一方面会造成热量损失,另一方面,热量使烹调器具本身的温度升
高,若人不小心碰到烹调器具,有可能会被烫到,发生危险;再者,热 量通过烹调器具传递到其周围,也会^f吏其周围的热量升高,4吏人呆在烹 调器具附近会感觉不舒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或半自动烹调器具,其可克服 现在烹调器具的缺陷,使加热装置所提供的热量充分利用于锅体,避免 使烹调器具的温度升高而存在安全隐患。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自动或半自动烹调器具,其包括烹调器腔体、加热装置,配合 锅体使用,另外,该烹调器具还包括一隔离装置,隔离装置将烹调器腔 体内的空间分隔为烹调空间和加热空间,隔离装置上设有放置锅体且与锅体外形相配合的孔,锅体置于该孔上,加热装置位于加热空间中。
上述的自动或半自动烹调器具,锅体的被加热部分位于加热空间 中,锅口位于烹调空间中。
上述的隔离装置,包括隔板和/或竖起的围板,所述的隔板和/或竖 起的围板与锅体配合形成相对独立的加热空间。
上述的隔板,其为片状,优选平4反,隔^反可以为平直隔^反,也可以 是成形为弓形或其它形状的隔板。
上述的竖起的围板,其可以为具有独立空间的围合体(围合状隔离
体),如桶状、隔离圏等。例如可在加热装置的四周设一环形挡圈, 环形挡圈可以独立或与隔板共同形成具有相对独立的空间。
上述竖起的围板,也可以是烹调器具的竖直的壳体。例如,利用隔 板和隔板下方的烹调器具的竖起的壳体,共同组成具有相对独立的空 间。
所述的加热空间设有开口 ,加热装置产生的烟气和/或热量通过开口 或与开口相连的烟道排放到烹调器腔体之外。
当隔离装置包括隔板和围合体,即上述的加热空间是由隔板和围合 体形成时,可在围合体或隔板上设开口,加热所产生的烟气和/或热量通 过该开口或与开口相连的烟道排放到烹调器腔体之外。
当隔离装置包括隔板和隔板下方的烹调器具竖起的壳体,即上述的 加热空间是由隔板和其下方烹调器具的竖起的壳体组成,可在壳体或隔 板上"^殳开口,加热所产生的烟气和/或热量通过该开口或与开口相连的烟 道排放到烹调器腔体外。
另外,所述的加热空间内,还可以再设一围合挡圏,但该围合挡圏 与所述围合体或隔板不相接触,可在该围合挡圈上设有缺口,其缺口可以对称设置,也可以根据需要设置。
优选地,将其中一个缺口设置在加热空间的开口附近,且设置在加 热空间的开口附近的缺口的大小较其它部位的缺口要小。这种情况下的 围合挡圈的设置, 一方面可避免加热所产生的烟气和/或热量直接从加热 空间开口或与开口相连的烟道排放,将锅体所需热量带走,另一方面可 避免使锅体受热不均匀,通常火焰会向开口方向偏斜,使得靠近开口的 部位受热多,远离开口的部位受热少,从而影响烹调效果, -使加热装置 所产生的热量集中在围合挡圈所形成的空间内,集中对锅体进行加热,
使火焰分布均匀;另外,烟气从远离加热空间的开口的缺口排出时,首 先会绕围合挡圈与加热空间围合体之间的内腔体一圏,然后才从开口或 与开口相连的烟道排出,这样,在循环的过程中,烟气中所附带的热量 可再次对锅体进行加热,充分利用能量,提高了加热装置的效率。再者, 围合挡圈还可以起到隔热的效果,使热量较少的直接通过加热装置传递 到烹调外壳上。
上述的隔板可以直接与烹调外壳固设,例如用胶水固设在烹调外壳 内壁,也可以在烹调器内壁上设支撑座,隔^i欠置在支撑座上。另外, 优选地,隔板四周与烹调外壳内壁间还可设有密封圈,可进一步避免加 热空间的热量通过隔板与烹调外壳内壁间的间隙传递到烹调空间。
上述的密封圈截面优选成形为[形,可塞满隔板与烹调外壳间的间 隙,充分将加热空间和烹调空间隔离。
上述的隔离装置为隔热装置或内设隔热层。
上述的烹调空间设有开口 ,烹调油烟通过开口或与开口相连的烟道 排放到烹调器腔体之外。
采用上述结构后,使用时,由于隔离装置将烹调器腔体内的空间分
6为烹调空间和加热空间,使加热装置所产生的热量集中应用于锅体,热 量不能传递到烹调空间,与现有的加热烹调器相比,本新型可4吏加热装 置所提供的热量充分利用于锅体,避免使烹调器具的温度升高而存在安
全隐患;另外,可使加热装置的火焰分布均匀,增加加热装置的^f吏用效 率。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立体分解示意图2A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组合剖-见图2B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去掉锅体后的组合剖视图3为图2的局部放大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组合剖^L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组合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考图1、 2A、 2B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动或半自动烹 调设备,其包括烹调器腔体l、隔离装置2、加热装置3及烟道4,配合 锅体使用,其中
上述的隔离装置2,包括隔板21及设于隔板21下方的烹调器壳体 22,该隔离装置2将烹调器腔体1分隔成烹调空间11及加热空间12。 隔板21上设有供锅体5放置且与锅体5外形相配合的孔211,加热装置 3和锅体5的被加热部分51位于加热空间12中,锅口 52位于烹调空间11中。
隔板21四周设有密封圈6, ^使隔板21与烹调器腔体1密封设置。
配合图3所示,密封圈6的截面优选成形为[形,可塞满隔板21与 烹调器腔体1间的间隙,充分将烹调空间11和加热空间12隔离,可进 一步避免加热空间12的热量通过隔板21与烹调器腔体1内壁间的间隙 传递到烹调空间11。
参考图2B所示,在加热空间12的烹调器壳体22上还设有一开孔 221, —烟道4通过该开孔221与加热空间12相连,该烟道4可以将加 热空间12燃烧所产生的烟气排;故到空气中。
加热空间12内还:&有一环形挡圈7,环形挡圈7上i殳有缺口 71、 72、 73、 74,其中缺口 71设置靠近孔221,其它三个缺口 72、 73、 74 分别对称设置,缺口 71的大小较缺口 72、 73、 74要小。环形挡圈7的 设置, 一方面,其可避免加热空间12燃烧所产生的烟气直接从烟道4 排放,将锅体5所需热量带走,使锅体5受热不均匀,影响烹调效果; 另一方面,其使加热装置3所产生的热量集中在环形挡圈7所形成的空 间内,集中对锅体5进行加热,4吏火焰分布均匀;再者,烟气需乂人远离 烟道4的缺口72、 73、 74排出时,首先会绕环形挡圏7与烹调壳体间 的腔体14一圈,然后才从烟道4排出,这样,在循环的过程中,烟气 中所附带的热量可再次对锅体进行加热,充分利用能量,提高了加热装 置的效率。环形挡圈7还可以起到隔热的效果,使热量较少的直接通过 加热装置3传递到烹调外壳上。
加热装置3设于环形挡圏7内。
参考图4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与实施 例一相比,其区别如下其隔离装置2,包括隔板21及环形挡圈7,且隔板21的下平面与 环形挡圏7的上平面相接触,该隔离装置2将烹调器腔体1分隔成烹调 空间11及加热空间12。隔板21上i殳有供锅体5》文置且与锅体5外形相 配合的孔211,加热装置3和锅体5的^皮加热部分51位于加热空间12 中,锅口 52位于烹调空间11中。
隔板21与环形挡圏7可以一体成形,也可以独立成形。 参考图5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与 实施例二相比,其区别在于
隔板21与环形挡圈7—体成形,且隔板21的大小与环形挡圈7的 上配合。
权利要求1、一种自动或半自动烹调器具,其包括烹调器腔体、加热装置,配合锅体使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隔离装置,所述的隔离装置将烹调器腔体内的空间分隔为烹调空间和加热空间,隔离装置上设有放置锅体且与锅体外形相配合的孔,锅体置于该孔上,加热装置位于加热空间中。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或半自动烹调器具,其特征在于所 述锅体的被加热部分位于加热空间中,锅口位于烹调空间中。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或半自动烹调器具,其特征在于所 述的隔离装置是隔板和/或竖起的围板,所述的隔板和/或竖起的围板与 锅体配合形成相对独立的加热空间。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或半自动烹调器具,其特征在于所 述的竖起的围板为一围合体,所述的加热装置设于所述的围合体内。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动或半自动烹调器具,其特征在于所 述的围合体内设有一围合挡圈,围合挡圏上设有一个或一组缺口。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动或半自动烹调器具,其特征在于所 述的缺口在围合挡圈上对称设置。
7、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动或半自动烹调器具,其特征在于所 述的一组缺口中,其中一个缺口与其它缺口相比较小。
8、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烹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隔离装置为隔热装置或内设隔热层。
9、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或半自动烹调器具,其特征在于所 述的加热空间设有开口,加热所产生的烟气和/或热量通过开口或与开口 相连的烟道排放到烹调器腔体之外。
10、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自动或半自动烹调器具,其特征在于所 述的烹调空间设有开口 ,烹调油烟通过开口或与开口相连的烟道排放到 烹调器腔体之外。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自动或半自动烹调器具,其包括烹调器腔体、加热装置,配合锅体使用,其还包括一隔离装置,所述的隔离装置将烹调器腔体内的空间分隔为烹调空间和加热空间,隔离装置上设有放置锅体且与锅体外形相配合的孔,锅体置于该孔上,加热装置和锅体的被加热部分位于加热空间中,锅口位于烹调空间中。与习用品相比,本新型可使加热装置所提供的热量充分利用于锅体,避免使烹调器具的温度升高而存在安全隐患;另外,可使加热装置的火焰分布均匀,增加加热装置的使用效率。
文档编号A47J27/00GK201299430SQ200820213630
公开日2009年9月2日 申请日期2008年11月17日 优先权日2008年11月17日
发明者刘信羽 申请人:刘信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