叠放式金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6743阅读:22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叠放式金炉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祭祀器具,特别是叠放式金炉。
背景技术
祭拜、祭祀活动系为中国文化中代代相传的重要习俗,而在祭祀的过程中焚烧金 纸系重要仪式之一。而现在社会生活水准上升,科技日益进步,国人对于祭祀的标准亦不断提升,市面 上亦有很多焚烧金纸所用的金炉,传统的金炉为一筒体,而该筒体具有数个通气孔,以及一 个可避免燃烧后的纸灰四处飞散的上盖,其中,该通气孔系为了让空气能够对流,以提高其 中金纸的燃烧效率,但是因为金纸燃烧过后产生的纸灰很容易将该通气孔阻塞,而再加上 该上盖覆盖于筒体上方,导致内部空气难以对流;为了解决对流不佳的问题,市面上出现 一种在该筒体中设置一通气管,而该通气管上具有数个小孔以便空气流通的金炉,该通气 管亦可与外部连通,来提升对流效果,但是由于金纸有可能尚未燃烧完全,而产生较大的纸 片,亦可能阻塞该通气管的小孔,降低该对流效果,进而减低燃烧效率。且传统的金炉为节省制作成本及制 作工序,大多只为一单一筒体结构,使用者于 金纸燃烧后欲清理筒内灰烬时,大多直接将筒体直接倾斜或倒置的方式将灰烬倒入垃圾筒 或清洁袋内,但由于筒体周缘设有通气孔,灰烬容易自通气孔处漏出,造成灰尘四散飞扬、 无法顺利清理,不但容易弄脏使用者衣物,也造成空气污染等卫生问题。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叠放式金炉,以克服上述传统结构的缺陷。其相较 于传统的金炉通气管具有较大的空气流动路径,以提升该空气对流的效果,加强该金炉燃 烧金纸的效率。本实用新型一种叠放式金炉,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一筒身,该筒身之中具有一网状底面,而该网状底面之中具有至少一向上延伸的 通气单元,该通气单元具有可供空气通过的一通气结构;以及一底桶,该底桶为一中空圆筒状的桶体,该筒身容纳置放于该底桶内,且该底桶内 壁周缘设有数支撑单元,该筒身架设于所述支撑单元上,该筒身底部与底桶的开放端间形 成一空气流道。其中,该通气单元为一空心螺旋体。其中,该支撑单元为一设置于该底桶内部周缘的定位板,该定位板上端为一斜面 段,且该斜面段下方形成一转折状的卡固段;该定位板底端转折设有一用以锁固于该底桶 内的锁固段,该卡固段位于锁固段上方。其中,该筒身下方向内渐缩形成一圆筒状脚架。其中,该网状底面下方设有数向下突出状的定位脚架。其中,该筒身下方向内渐缩形成一圆筒状的脚架,该脚架底端设有数夹置片,该夹置片与该脚架间形成一夹置空间;且该底桶则于其内周缘壁面上对应该夹置片分别设有支 撑块,所述支撑块内侧为一可旋转滑入该夹置片夹置空间内以活动连结该筒身与该底桶的 卡固片。其中,该网状底面上更设有数个直立状的支架。其中,该筒身上端设有一上盖,该上盖处设有一排放孔。其中,该上盖设有至少一个可活动启闭的投入口。其中,该排放孔设有一可活动拆卸的导烟管,且该导烟管两侧设有至少一把手。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叠放式金炉,其提供一通气单元,该通气单元具有一通气结 构,该通气结构具有相较于传统的金炉通气管具有较大的空气流动路径,从而提升空气对 流的效果,加强该金炉燃烧金纸的效率。另外,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叠放式金炉,其提供了数个支撑单元的底桶,该支撑单 元可以将一筒身与该底桶之间保持一段距离,其中的空间可以让空气自由的流通以加强空 气对流的效果。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叠放式金炉,该筒身内的物件于燃烧后所产生的灰烬会自动 落入该底桶内,使用者清理灰烬时可直接取出该筒身,再将该装有灰烬的底筒另行倾倒与 清洁,可有效防止灰烬外泄污染的问题。为便于说明本实用新型所表示的中心思想,兹以具体实施例表达。实施例中各种 不同物件系按适于说明的比例、尺寸、变形量或位移量而描绘,而非按实际元件的比例予以 绘制,合先叙明。且以下的说明中,类似的元件是以相同的编号来表示。

[0022]图1为本实用新型组合外观图。[0023]图2为本实用新型立体分解图。[0024]图3为本实用新型组合剖面图动作示意图。[0025]图4为本实用新型清理燃烧灰烬动作示意图。[0026]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立体分解图。[0027]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组合外观图。[0028]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立体分解图。[0029]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组合剖面图。[0030]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空气流通动作示意图[0031]图10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使用状态示意图。[0032]图11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剖面示意图。[0033]图12为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使用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图1 图3图面所示,一种叠放式金炉,其包括一筒身10,该筒身10之中具有一网状底面11,而该网状底面11之中具有至少一 向上延伸的通气单元111,该通气单元111具有可供空气通过的一通气结构112,该筒身10 位于该网状底面11下方向内渐缩以形成一圆筒状且直径小于该筒身10的脚架12。其中,该网状底面11由数长条形支架所接合而成,而该通气单元111为一自该网状底面11中央 向上延伸形成,其大致呈一空心螺旋体状。一底桶20,该底桶20为一中空圆筒状的桶体,该底桶20内可供该筒身10容纳置 放,且该底桶20内壁周缘设有数支撑单元21,该支撑单元21可供筒身10架设于其上,并使 得该筒身10底部与底桶20的开放端间形成一空气流道,该支撑单元21为一设置于该底桶 20内部周缘的定位板211,该定位板211顶端为一向内斜入的斜面段212,该斜面段212下 方形成一大致呈矩形转折的卡固段213,且该定位板211底端转折设有一锁固段214,以直 接锁固于该底桶20适当位置处;其中,该卡固段213与锁固段214间具有一空间高度;再 者,该底桶20的周缘处更设有数可与该筒身10活动扣合固定的扣件22,使得该筒身10与 该底桶20可活动扣合固定。—上盖30,该上盖30覆盖于该筒身10上方的开放端处,其中央并设有一排放孔 31。如图3所示,当该筒身10置入该底桶20内时,该圆筒状的脚架12底端外缘与定 位板211的斜面段212相接触,该斜面段212可引导筒身10底端滑入该卡固段213,而使 得该筒身10自动定位架设于该定位板211上;而由于该定位板211的定位效果,使得筒身 10与底桶20的壁面及底面都具有一间距,因此可形成一可供空气流动的空气流道;当筒身 10内部金纸燃烧时,空气可顺利自筒身10与底桶20相邻的空隙流入底桶20,再经由网状 底面11、通气结构112均勻散布于筒身10内,再自该上盖30的排放孔31排放出燃烧后的 空气,以形成一完整的对流循环回路。如图4所示,燃烧后所产生的灰烬会于燃烧过程中自动落入该底桶20内,当该筒 身10内部金纸燃烧完毕后,可将该扣件22打开,使该筒身10与该底桶20分离,以方便使 用者单独拿取该底桶20与灰烬进行清理工作。如图5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其筒身10与底筒20具有不同的定位 方式,该筒身10的脚架12底端设有数转折延伸设置的夹置片121,该夹置片121与该脚架 12间形成一开口朝向该筒身10侧边处的夹置空间;该底桶20则于其内周缘壁面上对应该 夹置片121各设有一支撑块23,该支撑块23内侧为一卡固片231。使用者将该筒身10置入于该底筒20内前,可先以该夹置片121与该卡固片231 错开的方向相对,以便于该筒身10置入。当该筒身10进入使该夹置片121的夹置空间与 该卡固片231高度相对时,再转动该筒身10使该卡固片231滑动地嵌入该夹置片121与脚 架12间,即可完成定位的动作,并通过该支撑块23与该卡固片231的设置,使得该筒身10 外壁与该底筒20内壁间,以及该筒身10底端与该底筒20内侧底部间皆能保持一距离,以 供空气可顺利流入。再者,如图6及图7图面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其中,该网状底面11 对应各支撑单元21各设有一向下突出状的定位脚架13 ;且该网状底面11上更设有数个直 立状的支架14。再者,该筒身10上端与该上盖30间亦设数个上盖扣件32。如图8图面所示,当所燃烧金纸的数量不大时,该筒身10的底端缘可直接置放于 该定位板211的卡固段213处,使筒身10内部与外部保持空气流通顺畅。而当使用者所欲 燃烧的金纸较多时,如图9所示,可将该筒身10旋转一角度,使得该定位脚架13与定位板 211的斜面段212相接触,该斜面段212可引导定位脚架13底端滑入该卡固段213,而使得该筒身10自动定位架设于该定位板211上;据此,该定位脚架13可架高该筒身10与底桶 20的间距,以增加底桶20所能容纳的灰烬体积。再者,如图10所示,该网状底面11的支架14可于金纸排列堆叠时,使金纸堆保持 直立堆叠不易倒塌,并配合该通气单元111,使堆叠的金纸间保持空气流动空间,以增强火 焰延烧的效果。且该上盖扣件32可稳固地扣合该筒身10与该上盖30,以防止该筒身10于 燃烧时因外力撞击等因素,导致燃烧的金纸外泄,有效防止火灾意外发生的可能性。如图11图面所示,其中,该底筒20的壁面高度可向上延伸至与该筒身10约略等 高处,该上盖30的外周缘约与该底筒20的直径相等,且该上盖30与该底筒20的壁面间 距有一间隙,可保留空气流通的通道,以方便含氧的空气自该间隙处流入,并经由该底筒20 自该网状底面11、通气结构112均勻散布于筒身10内。其中,该筒身10周缘亦设有数透气 孔113,而该透气孔113亦可达到加强燃烧空气流动效果的目的。如图12图面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的上盖30另一实施例,其中,该上盖30设有至 少一个可活动启闭的投入口 33,使得该上盖30覆盖于筒身10上方的开放端处时,可活动开 启该投入口 33,以将待燃烧的金纸持续投入筒身10内燃烧。且该上盖30排放孔31处设有一可活动拆卸的导烟管34,该导烟管34可方便将自 排放孔31排出的燃烧气体导引至侧边或适合排烟的区域;且该导烟管34两侧设有数把手 341,该把手341可供使用者方便将导烟管34组装于该排放孔31处。虽然本实用新型是以数个最佳实施例做说明,但精于此技艺者能在不脱离本实用 新型精神与范畴下做各种不同形式的改变。以上所举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已, 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举凡不违本实用新型精神所从事的种种修改或变化,俱属 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
权利要求一种叠放式金炉,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一筒身,该筒身之中具有一网状底面,而该网状底面之中具有至少一向上延伸的通气单元,该通气单元具有可供空气通过的一通气结构;以及一底桶,该底桶为一中空圆筒状的桶体,该筒身容纳置放于该底桶内,且该底桶内壁周缘设有数支撑单元,该筒身架设于所述支撑单元上,该筒身底部与底桶的开放端间形成一空气流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叠放式金炉,其特征在于该通气单元为一空心螺旋体。
3.如权利要求1所述叠放式金炉,其特征在于该支撑单元为一设置于该底桶内部周 缘的定位板,该定位板上端为一斜面段,且该斜面段下方形成一转折状的卡固段;该定位板 底端转折设有一用以锁固于该底桶内的锁固段,该卡固段位于锁固段上方。
4.如权利要求3所述叠放式金炉,其特征在于该筒身下方向内渐缩形成一圆筒状脚
5.如权利要求3所述叠放式金炉,其特征在于该网状底面下方设有数向下突出状的 定位脚架。
6.如权利要求1所述叠放式金炉,其特征在于该筒身下方向内渐缩形成一圆筒状的 脚架,该脚架底端设有数夹置片,该夹置片与该脚架间形成一夹置空间;且该底桶则于其内 周缘壁面上对应该夹置片分别设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内侧为一可旋转滑入该夹置片夹置 空间内以活动连结该筒身与该底桶的卡固片。
7.如权利要求1所述叠放式金炉,其特征在于该网状底面上更设有数个直立状的支架
8.如权利要求1所述叠放式金炉,其特征在于该筒身上端设有一上盖,该上盖处设有 一排放孔。
9.如权利要求8所述叠放式金炉,其特征在于该上盖设有至少一个活动启闭的投入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叠放式金炉,其特征在于该排放孔设有一活动拆卸的导烟管, 且该导烟管两侧设有至少一把手。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叠放式金炉,其包括一通气单元,该通气单元具有一通气结构,该通气结构具有相较于传统金炉通气管较大孔径的空气流动路径,从而提升该空气对流效果,加强该金炉燃烧金纸的效率。
文档编号A47G33/00GK201630938SQ201020002528
公开日2010年11月17日 申请日期2010年1月22日 优先权日2010年1月22日
发明者沈圣峰, 沈杨翠玉 申请人:沈圣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