漏斗过滤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444684阅读:313来源:国知局
漏斗过滤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习知冲泡方式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不需要庞大支出成本的漏斗过滤装置,利用简易、方便的方式即可改变过滤冷、热饮品的速率,进而增进冲泡弹性。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和底盖,其中本体呈漏斗型结构且其底部连接一第一出口;底盖经由一卡合结构连接于本体的底部且可自由拆卸,该底盖的内侧面具有漏斗型结构且其底部连接一第二出口,该底盖的外侧面具有一操作部,第二出口的内径小于第一出口的内径。本实用新型藉由不同口径的第一出口及第二出口增加过滤饮品时的弹性,且经由卡合结构可快速地将底盖组装或拆卸于本体以增加其操作便利性。
【专利说明】漏斗过滤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冲泡冷、热饮之过滤装置,特别是指可调整过滤速率者。
【背景技术】
[0002]市面上有许多利用茶叶或是咖啡豆所研磨而成之咖啡粉冲泡冷、热饮之装置,该等装置的过滤方式不外乎是在一漏斗或一漏斗型结构上放置一滤纸,再将茶叶或是咖啡粉放置于滤纸上以冷、热水浇置于其上,水流经茶叶或咖啡粉后顺延着漏斗由上而下逐渐缩减之结构向下流动,最后从出口流出并流入一容器,此时即可直接饮用容器内的冷、热饮。
[0003]此种过滤方式,当水流经茶叶或咖啡粉后随即顺延着漏斗结构向下流动,无法控制其冲泡速率,因此使用同品种的茶叶或咖啡豆仅能冲泡出一种口味之冷、热饮。茶叶或咖啡粉与水混合的时间决定了一项冷、热饮之浓淡程度,现今科技发达,虽然创作一冲泡机器并设定经过一特定时间开启出口以达到冲泡不同浓淡程度之冷、热饮不甚困难,但可想而知,其制造及研发成本的花费必然是一项庞大的支出。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习知冲泡方式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不需要庞大支出成本的漏斗过滤装置,利用简易、方便的方式即可改变过滤冷、热饮品的速率,进而增进冲泡弹性。
[0005]本实用新型具体提供了一种漏斗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I和底盖2,其中本体I呈漏斗型结构且其底部连接一第一出口 10 ;底盖2经由一卡合结构连接于本体I的底部且可自由拆卸,该底盖2的内侧面具有漏斗型结构且其底部连接一第二出口 20,该底盖2的外侧面具有一操作部21,第二出口 20的内径小于第一出口 10的内径。
[0006]本实用新型所述漏斗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合结构最少有以下三种结构:
[0007](a)、卡合结构包含至少两个凸部32及至少两个孔槽31,所述凸部32设置于操作部21上方,所述孔槽31设置于本体I的底部。
[0008](b)、卡合结构包含一内螺纹结构及一外螺纹结构,该外螺纹结构设置于操作部21上方,所述内螺纹结构设置于本体I的底部之内侧面。
[0009](C)、卡合结构包含至少两个伸缩凸部及至少两个凹部,所述伸缩凸部设置于操作部21之上方,所述凹部设置于本体I的底部之内侧面。
[0010]较佳地,所述本体I的顶部周围设置一托盘11,该托盘11与本体I之间设置补强肋12。其中所述补强肋12中至少一补强肋12为一手把。手把可供使用者提拿使用,托盘可使本体放置于用于承接过滤完成之冷热饮的容器上,另外,在一用以泡制咖啡或茶叶的冲泡机台上,托盘可卡合于冲泡机台上之滑槽结构,使得本体设置于冲泡机台的出水口下方,而补强肋12则可防止托盘变形。[0011]较佳地,所述本体I设置一手把13,该手把13连接于本体I的顶部,手把13可供
使用者提拿使用。
[0012]较佳地,所述本体I的内侧面设置复数个条件(即弯曲的突起条状件),其中所述条件以一弯曲长条件141间隔一弯曲短条件142之排列方式设置,所述弯曲长条件141所设置的位置由本体I的顶部延伸至第一出口 10。该等条件可将滤纸与本体隔离,进而防止滤纸贴附于本体的内侧面而影响冲泡过滤的过程。
[0013]较佳地,所述底盖2的操作部21为一压花结构,压花结构可帮助用户更稳固地持拿操作部21而将底盖2与本体I结合或分离。
[0014]使用本实用新型所述漏斗过滤装置过滤茶叶或咖啡粉时,使用者可经由不同的卡合结构轻松地将底盖分离或组装于本体,当底盖与本体分离时:由于第一出口较大,可实现以无停留淬取的方式过滤茶叶或咖啡粉用以冲泡出口味较淡之冷、热饮,当底盖组装于本体时:由于第二出口较小,可让茶叶或咖啡粉停留于本体较长的时间而达到浸泡的功能,所冲泡出的冷、热饮口味较浓,让使用者在冲泡咖啡或茶叶时可自由调整过滤速率,进而增加整体冲泡弹性,且本实用新型不需要花费庞大的制造费用。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5]图1实施例1漏斗过滤装置本体剖视图;
[0016]图2实施例1漏斗过滤装置本体仰视图;
[0017]图3实施例1漏斗过滤装置本体俯视图;
[0018]图4实施例1漏斗过滤装置本体后视图;
[0019]图5实施例1漏斗过滤装置底盖主视图;
[0020]图6实施例1漏斗过滤装置底盖俯视图;
[0021]图7实施例1漏斗过滤装置底盖仰视图;
[0022]图8实施例1漏斗过滤装置底盖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以下配合附图及附图标记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做更详细的说明,俾使熟习该项技艺者在研读本说明书后能据以实施。
[0024]实施例1
[0025]如图1?8所示,本实用新型主要包含本体I及底盖2,其中,底盖2可自由地拆卸或组装于本体I的底部。
[0026]本体I为一整体呈漏斗型结构之膜件,漏斗型结构的底端连接一第一出口 10,于此实施例中,较佳地,本体I延其顶部周围设置一托盘11,托盘11以设置于托盘11与本体I间之补强肋12作为支撑防止其变形,另外,其中一补强肋12直接成型为一手把13,可供使用者提拿,需注意的是,手把13不一定直接由补强肋12成型,于其它实施例中,亦可以一手把13直接连接于本体I的顶部,而本体I不具有托盘11。
[0027]本体I的内侧面可设置复数条件用以隔绝过滤纸防止其直接贴合于本体I的内侧面,于此较佳的实施例中,该等条件包含复数弯曲长条件141及复数弯曲短条件142,且其以一弯曲长条件141间隔一弯曲短条件142之排列方式设置,其中,弯曲长条件141所设置的位置由本体I的顶部延伸至第一出口 10。
[0028]底盖2为一盖体,可经由一^^合结构连接于本体I的底部并可自由拆卸,该底盖2的内侧面具有漏斗型结构且其底部连接一第二出口 20 ;底盖2的外侧面靠近底部的部分为一操作部21,于此较佳的实施例中,操作部21具有一压花结构,压花结构可为如图5所示之具有复数的长型条纹,于其他实施例中,亦可为复数突起的点,只要可让使用者持拿时增加手指与底盖2间的摩擦力,皆在本实用新型压花结构的实施范围。
[0029]卡合结构包含至少二凸部32及至少两孔槽31,其中,凸部32设置于底盖2的外侧面、操作部21的上方,孔槽31于此实施例中为倒L形状且设置于本体I的底部。使用者在此实施例中如要把底盖2与本体I结合,可用手持拿操作部21先对准孔槽31向上卡入后再往顺时针转将凸部32扣入孔槽31中,相反地,如需要将底盖2与本体I分离,则用手持拿操作部21往逆时针旋转后再顺势往下将凸部32脱离于孔槽31。
[0030]实施例2
[0031]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卡合结构包含一外螺纹结构及一内螺纹结构,其中,外螺纹结构设置于底盖2的外侧面、操作部21的上方,内螺纹结构设置于本体I的底部之内侧面。使用者在此实施例中如要把底盖2与本体I结合,可利用手持拿操作部21将底盖2对准于本体I的底部再旋转底盖2使得外螺纹结构螺合于内螺纹结构,相反地,如需要将底盖2与本体I分离,则手持拿操作部21反向旋转底盖2即可将底盖2与本体I分开。
[0032]实施例3
[0033]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卡合结构包含至少两伸缩凸部及至少两凹部,其中,伸缩凸部设置于底盖2的外侧面、操作部21的上方,伸缩凸部连接一弹簧可使其往底盖2内缩后自动伸出于底盖2外,凹部则设置于本体I的底部之内侧面。使用者在此实施例中如要把底盖2与本体I结合,可利用手持拿操作部21将底盖2对准于本体I的底部直接将底盖2向上推压,当伸缩凸部碰到本体I底部之内侧面时会往内缩,直到接触凹部即会自动地伸出并卡合于凹部,此时会听到 ^合的声响,相反地,如需要将底盖2与本体I分离,则手持拿操作部21直接将底盖2往下拉,伸缩凸部因为向下拉的力量致使其碰到本体I底部之内侧面而往内缩, 直到底盖2与本体I完全分离,伸缩凸部会再次自动伸出于底盖2外。
[0034]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漏斗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I)和底盖(2),其中本体(I)呈漏斗型结构且其底部连接一第一出口(10);底盖(2)经由一卡合结构连接于本体(I)的底部且可自由拆卸,该底盖(2)的内侧面具有漏斗型结构且其底部连接一第二出口(20),该底盖(2)的外侧面具有一操作部(21 ),第二出口( 20 )的内径小于第一出口( 10 )的内径。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漏斗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合结构包含至少两个凸部(32)及至少两个孔槽(31),所述凸部(32)设置于操作部(21)上方,所述孔槽(31)设置于本体(I)的底部。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漏斗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合结构包含一内螺纹结构及一外螺纹结构,该外螺纹结构设置于操作部(21)上方,所述内螺纹结构设置于本体(I)的底部之内侧面。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漏斗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合结构包含至少两个伸缩凸部及至少两个凹部,所述伸缩凸部设置于操作部(21)之上方,所述凹部设置于本体(I)的底部之内侧面。
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漏斗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I)的顶部周围设置一托盘(11),该托盘(11)与本体(I)之间设置补强肋(12)。
6.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漏斗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强肋(12)中至少一补强肋(12)为一手把。
7.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漏斗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I)设置一手把(13),该手把(13)连接于本体(I)的顶部。
8.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漏斗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I)的内侧面设置复数条件。
9.按照权利要求8所述漏斗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条件以一弯曲长条件(141)间隔一弯曲短条件(142)之排列方式设置,所述弯曲长条件(141)所设置的位置由本体(I)的顶部延伸至第一出口(10)。
10.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漏斗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盖(2)的操作部(21)为一压花结构。
【文档编号】A47J31/06GK203723924SQ201320706507
【公开日】2014年7月23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7日 优先权日:2013年7月25日
【发明者】吴昆曈 申请人:家荣高科技(沈阳)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