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底锅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3613阅读:327来源:国知局
复底锅具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复底锅具,属于厨房烹饪器具领域,解决了目前复底锅具易变性、加热不均匀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复底锅具,包括锅体和形成在所述锅体底部的复合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层包括锅体底壁、设于所述锅体底壁内侧的导热层和设于所述锅体底壁外侧的导磁层。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复底锅具可用于电磁炉加热,也可以用于普通明火炉具上加热。
【专利说明】复底锅具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复底锅具,属于厨房烹饪器具领域。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市场上的铝锅等非导磁金属锅具因本身不具备导磁功能而无法适用于电磁炉,为了能使得铝锅或者其他非导磁金属锅具也能在电磁炉等电磁加热设备上使用,现有技术中一般是在锅底采用铆压技术、摩擦焊接技术、钎焊技术加上一层或者多层导磁材料制成的导磁板,使得非导磁金属锅具也可以在电磁炉上使用。当然,现有技术中也采用单层的冷轧板来制造可以在电磁炉上使用的锅具。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提供一种复底锅具,可在电磁炉等电磁加热设备上使用,并具有加热均匀的特点。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复底锅具,包括锅体和形成在所述锅体底部的复合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层包括锅体底壁、设于所述锅体底壁内侧的导热层和设于所述锅体底壁外侧的导磁层。
[0006]进一步的,所述导热层上设有凸柱,所述锅体底壁对应凸柱位置设有通孔,所述导磁层上对应凸柱位置设有装配孔,所述凸柱穿过通孔连接到所述装配孔。
[0007]进一步的,所述凸柱与所述导热层为一体结构。
[0008]进一步的,所述凸柱端部伸出所述装配孔,所述凸柱伸出装配孔的部分经铆压形成覆盖住所述装配孔的凸台。
[0009]进一步的,所述凸柱厚度不超过3mm。
[0010]进一步的,所述锅体底壁内侧面上设有内凹槽,所述导热层固定于所述内凹槽,所述导热层上表面与所述锅体底壁内侧面平齐。
[0011]进一步的,所述导热层厚度为I?5mm。
[0012]进一步的,所述导磁层厚度为0.3?1.0mm。
[0013]进一步的,所述导热层为铝片,所述导磁层为冷轧钢板或者铁素体不锈钢板。
[0014]进一步的,所述导热层上设有导热柱,所述锅体底壁对应导热柱位置设有避让孔,所述导热柱穿过避让孔并与导磁层相接触。
[00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0016]本实施例的复底锅具,包括锅体和形成在锅体底部的复合层,该复合层包括锅体底壁、设于锅体底壁内侧的导热层和设于锅体底壁外侧的导磁层,外部导磁层的设置可以使得复底锅具在电磁炉等电磁加热设备上使用,内部加热层的设置使得热量传导更加均匀,避免现有技术中锅具底部加热不均匀而出现糊锅的现象。
[0017]现有技术中采用单层冷轧板制造的锅具,如果冷轧板太薄,锅底因骤冷骤热产生极易产生变形;如果冷轧板过厚,会使整个锅具重量增加,使用不方便,并且浪费了大量的金属原材料资源。本是实用新型的复底锅具,锅体底部由内向外依次为导热层、锅体底壁和导磁层,从而形成三层结构的锅底,锅具整体可以采用单层较薄的冷轧板制造,降低锅具重量,方便使用,三层复合底使锅具使用过程中不易产生变形,延长使用寿命。
[0018]本实用新型在导热层上设置凸柱,锅体底壁对应凸柱位置设置通孔,导磁层上对应凸柱位置设置装配孔,凸柱穿过通孔连接到装配孔,可采用铆压方式将凸柱伸出装配孔的部分压平,使得导热层与导磁层紧密结合在锅体底壁上,相比现有处理工艺,本实用新型采用凸柱铆压的方式固定导磁层和导热层,导磁层和导热层的连接更加牢固,不易发生脱落、翘边的现象。
[0019]本实用新型的导热层上设置导热柱,该导热柱透过锅体底壁避让孔直接接触到导磁层,加快热传导,提升加热效率。
[0020]本实用新型的这些特点和优点将会在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附图中详细的揭露。【【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0022]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复底锅具的爆炸示意图;
[0023]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导热层的截面剖视图;
[0024]图3为图2的A处局部放大图;
[0025]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导磁层的截面剖视图;
[0026]图5为图4的B处局部放大图;
[0027]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锅体的截面剖视图;
[0028]图7为图6的C处局部放大图;
[0029]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复底锅具的组装示意图;
[0030]图9为图8的D处局部放大图;
[0031]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复底锅具复合层的截面剖视图;
[0032]图11为图10的E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解释和说明,但下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0034]实施例一:
[0035]参照图1、8、9,本实施例的复底锅具,包括锅体I和在锅体I底部形成的复合层,该复合层包括锅体底壁10、设于锅体底壁10内侧的导热层2和设于锅体底壁10外侧的导磁层3。外部导磁层3的设置可以使得复底锅具在电磁炉等电磁加热设备上使用,内部加热层的设置使得热量传导更加均匀,避免现有技术中锅具底部加热不均匀而出现糊锅的现象。
[0036]参照图2-7,具体实施时,本实施例导热层2和导磁层3的连接结构包括但不限于如下方案:
[0037]参照图2、3,在导热层2上设置若干凸柱21,一般是以圆周阵列或者辐射方向均匀分布,且至少导热层2的边缘部位需要设置凸柱21 ;凸柱21可以在制作导热层2时直接成型出来,如通过切割工艺;或者是在导热层2制作完成后加工上去。参照图6、7,锅体底壁10对应凸柱21位置设有通孔11,至少要保证凸柱21可以穿过通孔11 一定长度,以便于与导磁层3连接,参照图4、5,导磁层3上对应凸柱21位置设有装配孔31,即凸柱21、通孔11、装配孔31三者一一对应,凸柱21穿过通孔11连接到装配孔31内。参照图9,本方案采用铆压方式,具体的:首先要使凸柱21至少能伸出装配孔31,将凸柱21伸出装配孔31的部分经压力机或其他设备压平整,形成覆盖住装配孔31的凸台211。一方面,经铆压形成的凸台211可以使凸柱21牢牢固定在导磁层3上,连接工艺简单且连接牢固度高,不易脱落,特别是周边的凸柱21可以很好的保证导热层2、导磁层3不会发生翘边;另一方面,凸台覆盖住装配孔31,可使锅底具备良好的密封性,不会漏水。通常,铆压形成的凸台高度小于3_,且表面需要光滑处理,避免在电磁炉上使用时放置不平稳并划伤电磁炉面板。
[0038]较佳的:参照图7,在锅体底壁10内侧面上设置内凹槽12,内凹槽12的槽底设置上述的装配孔31,将导热层2安装到内凹槽12中,内凹槽12尺寸略大于导热层2尺寸即可,以便导热层2装入后能与内凹槽12侧壁贴近,同时,导热层2的厚度与内凹槽12槽深一致,以使导热层2上表面与锅体底壁10内侧面平齐,导热层2上表面与锅体底壁10内侧面之间为平滑过渡,这样二者结合更加紧密,提升锅具外观质量。
[0039]较佳的:导磁层上的装配孔设计成沉孔,即装配孔的外侧具有凹腔,凸柱伸出装配孔的部分经压力机或其他设备压平整,形成覆盖在凹腔内的凸台,可通过打磨等工艺使凸台与导磁层下表面平齐,这样可以保证锅底面平整,外形美观,而且能更好的保护电磁炉面板。
[0040]本实施例中,锅体I采用厚度为0.5-1.5mm的碳素结构钢冷轧板拉伸、冲压或旋压制成,如中碳钢、高碳钢等,也可以采用铝、不锈钢、合金材料等制成。导热层2采用导热性能优良的金属材料制成,一般是铝材,厚度为I?5mm。导磁层3采用碳素结构钢或者铁素体类不锈钢材料制成,厚度以0.3-1.0mm为宜。凸柱21截面形状可以是圆形、方形、三角形坐寸ο
[0041]锅具成型后可以在表面进行表面处理,如喷涂、氧化、抛光、渗氮、贴花等,使产品更加美观耐用。
[0042]实施例二:
[0043]参照图10、11,本实施例的复底锅具,在锅具底部形成复合层,该复合层包括锅体底壁10、设于锅体底壁10内侧的导热层2和设于锅体底壁10外侧的导磁层3。外部导磁层3的设置可以使得复底锅具在电磁炉等电磁加热设备上使用,内部加热层的设置使得热量传导更加均匀,避免现有技术中锅具底部加热不均匀而出现糊锅的现象。
[0044]在具体实施时,本实施例导热层2和导磁层3的连接结构可以参照实施例一,不同的是:导热层2上还设有导热柱22,锅体底壁10对应导热柱位置设有避让孔101,导热柱22穿过避让孔101并与导磁层3相接触。
[0045]较佳的设计方案:在导热层2的中部区域设置一体成型导热柱22,与凸柱可以一起制作出来,但导热22柱的截面尺寸大于凸柱21的截面尺寸,锅体底壁10对应导热柱位置设有避让孔101,锅具成型后,导热柱22穿过避让孔101并与导磁层3相接触。由于导热柱直接接触导磁层,导热速度加快,提升锅具的加热效率。
[0046]本实施例的导热柱也可以像凸柱一样设置若干个,并且均匀分布在导热层上,分散设置的导热柱可以加快导热效率,并且使导热层上的热量分布更加均匀。
[004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复底锅具可用于电磁炉加热,也可以用于普通明火炉具上加热。
[0048]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熟悉该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本实用新型包括但不限于附图和上面【具体实施方式】中描述的内容。任何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功能和结构原理的修改都将包括在权利要求书的范围中。
【权利要求】
1.一种复底锅具,包括锅体和形成在所述锅体底部的复合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层包括锅体底壁、设于所述锅体底壁内侧的导热层和设于所述锅体底壁外侧的导磁层,所述导热层上设有凸柱,所述锅体底壁对应凸柱位置设有通孔,所述导磁层上对应凸柱位置设有装配孔,所述凸柱穿过通孔连接到所述装配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底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凸柱与所述导热层为一体结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底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凸柱端部伸出所述装配孔,所述凸柱伸出装配孔的部分经铆压形成覆盖住所述装配孔的凸台。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底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凸柱厚度不超过3mm。
5.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复底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锅体底壁内侧面上设有内凹槽,所述导热层固定于所述内凹槽,所述导热层上表面与所述锅体底壁内侧面平齐。
6.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复底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层厚度为I?5_。
7.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复底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磁层厚度为0.3?1.0mnin
8.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复底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层为铝片,所述导磁层为冷轧钢板或者铁素体不锈钢板。
9.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复底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层上设有导热柱,所述锅体底壁对应导热柱位置设有避让孔,所述导热柱穿过避让孔并与导磁层相接触。
【文档编号】A47J27/00GK204033049SQ201420194384
【公开日】2014年12月24日 申请日期:2014年4月21日 优先权日:2014年4月21日
【发明者】朱泽春, 马俊, 乔中义 申请人: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