滤渣、温热两用饮料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2451阅读:28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滤渣、温热两用饮料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饮料杯,特别是一种滤渣、温热两用饮料杯。
市场上出售的保暖杯大多采用具有外壳、杯盖和双层内壁镀银並抽真空的玻璃内杯的结构,以达到杯内饮料保温的目的。饮料的加热方式有采用饮料杯外预热后再倒入杯内保温或采用电热杯的方式加热杯内的饮料,但上述加热饮料的方式常常会出现温度过高烫嘴和温度过低又需要再加温的麻烦,无论采用杯外或电热杯内加温,使用均感不便。此外利用含原汁的根、茎、叶、花、果等加水浸出饮料时,一般直接将根、茎、叶、花、果放入杯内再冲入开水,待水中溶解有浸出物时饮用,但这些根、茎、叶、花、果的较轻部分有时浮在液面上,给饮用者带来不便。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滤渣、温热两用饮料杯。使饮料渣不会浮在饮料液面上,可利用热水作温热源,使饮料杯内饮料的温度和洁净度均适合人的饮用要求。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按如下方式完成的;具有内杯、外壳、杯盖,其特点在于内杯底部沿径向均匀分布有通孔,内杯的外底活动连接有一个内杯底盖,内杯和外壳之间有空腔,内杯和外壳的上口之间置有密封垫圈,内杯和外壳在外壳上口处活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一杯在手、即可滤渣、温热两用。去除内杯底盖作滤渣饮料杯用时,空腔中置入叶、果等待浸物,旋合内杯后即可在内杯中注入开水,由于较轻的待浸物如花、叶等浮于空腔的上层,而较重的待浸物如根、果等沉于空腔的底层,因此可以保证内杯通孔的畅通,使饮用者能喝到不带渣滓的较纯净的饮料。套上内杯底盖作温热饮料杯使用时,由于空腔中注入的温热源是热水,因此来源方便,而且热水包围整个内杯,因此能使内杯中的冷饮料升温均匀,饮料所达到的温度比较适宜人的饮用,口感好,不会出现忽冷忽热的现象,特别是冬天温热黄酒,不仅可以喝到热酒,而且手握饮料杯时也有温暖感,手感效果也很好。空腔中的热水温度下降时,再次更换热水也很方便。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具体结构的纵向剖面图。
参照
图1,一个具有良好导热性能和机械强度的内杯1,内杯1的杯底沿径向均匀分布有通孔2,内杯底盖3和内杯底端外周用螺纹活动连接,内杯底盖3旋紧时,内杯1中的饮料不会漏出内杯外。内杯1和外壳4在外壳上口外周用螺纹活动连接,形成空腔5,内杯1和外壳4之间的接合处置有密封垫圈6,以防空腔中的液体外溢。内杯1的上口套有杯盖7,可以保持内杯中饮料的温度。
本实用新型作温热杯使用时,先在外壳4中倒入热水,然后将旋有内杯底盖3的内杯旋合在外壳4的上口,其紧密程度以空腔中的热水不外溢为度,然后在内杯1中注入待热的饮料,盖上杯盖7稍温片刻,即可饮用,杯盖7采用隔热性能好的材料制作,或另作隔层杯盖,以增加内杯的保温能力,防止内杯中饮料热量的过快散失。作滤渣杯使用时,在空腔中放入含原汁的待浸物如根、茎、叶、花、果等,然后将去除内杯底盖3的内杯1旋合在外壳4上,在内杯1中倒入开水后,内杯1和空腔5中均注满开水,待浸片刻水中即含浸出物质而成为含汁饮料,饮用时饮料可以经过通孔2进入内杯1中,但逐渐失去原汁的待浸物的渣滓则浮在空腔5顶部或沉入空腔5底部,不会进入内杯1中而影响饮用。
权利要求1.一种滤渣、温热两用饮料杯,具有内杯(1)、外壳(4)、杯盖(7),其特征在于内杯(1)的底部沿径向均匀分布有通孔(2),内杯(1)的外底活动连接有一个内杯底盖(3),内杯(1)和外壳(4)之间有空腔(5),内杯(1)和外壳(4)的上口之间置有密封垫圈(6),内杯(1)和外壳(4)在外壳上口处活动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滤渣温热两用饮料杯。具有内杯、外壳、杯盖,其特点在于内杯底部沿径向均匀分布有通孔,内杯的外底活动连接有一个内杯底盖,内杯和外壳之间有空腔,内杯和外壳上口之间置有密封垫圈,内杯和外壳活动连接。温热饮料时,在空腔中注入热水,内杯中倒入饮料,盖上杯盖即可温热饮料。如在空腔中放入茶叶、柠檬等带原汁的叶、果,再将去除内杯底盖的内杯旋在外壳上,然后将开水注入内杯盖上杯盖片刻,即可获得无渣饮料。
文档编号A47J31/50GK2066287SQ90204699
公开日1990年11月28日 申请日期1990年4月9日 优先权日1990年4月9日
发明者楼一成 申请人:楼一成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