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铸铁电热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7724阅读:36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铸铁电热锅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用具,特别是涉及一种家庭及宾馆、饭店用的铸铁电热锅。
铸铁锅是我国历代沿袭的传统厨房用具。这种锅不仅有利于人体对铁质元素的摄取;而且经济实惠、朴实适用。据国际卫生专家研究证明,人体所需的铁质元素有50%以上是从铁制炊具获得的。因此,在八十年代,联合国卫生组织曾向世界推荐使用中国制造的铸铁锅。目前在国际市场上,中国以出口铸铁锅而享有盛名。
近年来,随着家电产品的日益普及,各种类型的电热锅、电饭煲、电炒锅等也广泛地进入城乡居民的家庭,为人民生活带来一定的方便,但也存在以下不足1、这些产品多数是铝质或不锈钢锅体,并且与发热体互为分离,发热体中的电热原件属电热管型,因此,在实际使用中存在传热慢,散热快,保温差,热损大,寿命短等缺陷;2、这些产品对烙、煎焖、炒制食品时易粘锅;尤其对直接在餐桌上烧烤铁板牛肉、鸡肉等传统风味菜肴不适用;3、长期使用铝质或不锈钢锅体,即不利于人体对铁质元素的摄取,也缺乏铸铁锅所特有的传统风味。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以铸铁锅为主体,提高热效能,减少热损耗,制做食物不粘锅的铸铁电热锅。
本实用新型可通过如下措施来实现该铸铁电热锅由锅体、外壳及保温材料构成,在锅体的外缘下连有外壳,锅体的底部下连有密封盖,外壳与密封盖之间充填有保温材料,锅体底部设有凹形结构并至少有两组导热片,电炉丝穿套瓷环并盘绕在锅体底部的两组导热片之间的凹形结构中,锅体内表面喷涂有一层保护膜,密封盖与锅体之间的空间有密封材料,瓷环的一端或两端有缺口或至少有一个与瓷环的中心孔相通的孔,瓷环内的空间有保温材料。
本实用新型还可通过如下措施来实现在与密封盖相接的接线瓷柱内有两根螺栓,两根螺栓的上头分别与电炉丝的两端相连,下头分别与电源线相接。外壳下方以连于密封盖的螺栓连接。密封盖内底连有保温棉垫。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剖面图;图2是瓷环7的放大的主视图;图3是瓷环7的放大的右视图;图4是瓷环7的放大的左视图。
以下参照附图做详细说明锅体3在铸造成形时,其底部铸有10组导热片23,导热片23的形状为套环形(也可根据需要选用螺旋形或梅花形或并列直线形等)。
电炉丝17穿套有10个瓷环7,瓷环7两端设有缺口12(如图2、图3、图4),将电炉丝17盘绕在锅体3底部的两组导热片23之间的凹槽中,改性氧化镁粉末保温材料8通过瓷环7上的缺口12充填在瓷环7的中孔内。
锥形接线柱13的一端穿过密封盖10中心的中心孔并位于外壳19与密封盖10之间,接线柱13的另一端位于密封盖10与锅体3之间,接线柱13中心的两侧有两根螺栓22,两根螺栓22的上端分别与电炉丝17的两端相连,下端分别与两根电源线11相接,电源线11通过保温层18与连于外壳19的插座5相接。
锅体3的内表面铸造成平面底,并喷涂有一层无毒四氟乙烯保护膜20,以起到初始使用防锈和不粘锅的作用,待使用一定时间后,无毒四氟乙烯保护膜20被磨去,锅体3内表面因炒制食物被油、食物磨光,仍起到不粘锅并有效摄取人体所需铁元素的效果。
外壳19的底部连有支腿6,侧面上部连接外壳把手4,锅体3上方有设有把手1的锅盖2。
权利要求1.一种铸铁电热锅,由锅体(3),外壳(19)及保温材料(18)构成,其特征在于锅体(3)的外缘下连有外壳(19),锅体(3)底部下连有密封盖(10),外壳(19)与密封盖(10)之间有保温材料(18),锅体(3)底部设有凹形结构并至少有两组导热片(23),电炉丝(17)穿套瓷环(7)并盘绕在锅体(3)底部的两组导热片(23)之间的凹形结构中,锅体(3)内表面喷涂有一层保护膜(20),密封盖(10)与锅体(3)之间的空间有密封材料(24),瓷环(7)的一端或两端设有缺口(12)或至少有一个与其中心孔相通的孔,内有保温材料(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铸铁电热锅,其特征在于与密封盖(10)相连的接线瓷柱(13)内有两根上分别与电炉丝(17)的两端相连、下分别与电源线(11)相接的螺栓(2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铸铁电热锅,其特征在于外壳(19)下以连于密封盖(10)的螺栓(14)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铸铁电热锅,其特征在于密封盖(10)内底连有保温棉垫(9)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铸铁电热锅,在锅体的外缘下连有外壳,锅体的底部下连有密封盖,外壳与密封盖间有保温材料,锅体底部设有凹形结构并至少有两组导热片,电炉丝穿套瓷环并盘绕在锅体底部的两组导热片之间的凹形结构中,锅体内表面喷涂有一层保护膜,密封盖与锅体之间的空间内充填有密封材料。本实用新型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厨房用具。
文档编号A47J27/08GK2214145SQ9523327
公开日1995年12月6日 申请日期1995年3月6日 优先权日1995年3月6日
发明者张延贵, 张庆军 申请人:张延贵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