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煮饭锅配合使用的煲饭锅衬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3717阅读:32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与煮饭锅配合使用的煲饭锅衬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种虽特别适合但并非仅限于与电饭煲配合使用的煲饭锅衬。
用普通煮饭锅,特别是电饭煲煮饭时常遇到的一个问题是糊底,除浪费了粮食和难于清洗外,还会明显影响饭锅的使用寿命。中国专利94214688.3曾为此提供了一种具有带孔附底结构的煮饭内煲,但其仍难彻底解决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与常用煮饭锅,特别是与电饭煲配合使用的煲饭锅衬,以满意地解决煮饭糊底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与煮饭锅配合使用的煲饭锅衬,有一个可置于常用煮饭锅内且具有上大下小适当锥度的内凹容腔型锅衬体,其上方有一向外翻折的锅衬体上沿或其它适当形式的能以挂托于煮饭锅上沿的方式将其置于煮饭锅内的挂托结构。内凹容腔的深度以该锅衬体按此方式置于煮饭锅内时其底部与煮饭锅底内面不相接触为准。至少在该锅衬体的底部接点阵方式设置有孔径小于米粒的通孔,最好在其侧壁处也设置有这种形式的通孔。使用时,将煲饭锅衬挂托于普通煮饭锅内,再按常规将米和水置于煲饭锅衬内煮饭即可。由于煲饭锅衬的底部及侧壁处均有许多孔径小于米粒的小孔,故煲饭锅衬内只有水能自其底部及侧壁的小孔中自由进出通过,米则不能漏出。如煮的是稀饭,在本实用新型煲饭锅衬与其外的锅底之间保留的薄薄的夹层中最多只有米汤存在;若煮的是干饭,至最后水将收干进行“焖饭”时,主要靠在上述煲饭锅衬与其外的锅底之间夹层中的残存水份的蒸腾作用进行,因此无论是煮干饭还是煮稀饭,都不会象通常煮饭时那样使米处于紧贴锅底受火力直接加热的状态,均不会发生煳底。必要时在锅衬体侧壁的上方沿圆周还设置有至少一个长孔,如果煮饭过程中处于上述煲饭锅衬与其外的锅底之间夹层中的汤汁受热上溢,可经此长孔返入煲饭锅衬内。
以下用附图所示的实例对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内容作进一步说明。但不应将此理解为本实用新型上述主题的范围仅限于下述的实例。


图1本实用新型煲饭锅衬的剖视结构图图2与电饭煲配合使用时的状态如图所示,本例是与普通电饭煲配合使用的煲饭锅衬,有一个可置于电饭煲原煮饭内锅5中的内凹容腔型锅衬体2,为具有上大下小适当锥度的形状。其上方有一能以挂托于煮饭内锅上沿的方式将其置于煮饭锅内的向外翻折的上沿形式的挂托结构1。该煲饭锅衬内凹容腔的深度以其按上述方式置于煮饭内锅5中时其底部与该内锅底的内面不相接触并保留有些微夹层空间为准。在该锅衬体2的底部及侧壁处均按点阵方式设置有若干孔径小于米粒的通孔3,且在该锅衬体2侧壁的上方沿圆周还间断地设置有四个防溢汤的长孔4。
权利要求1.一种与煮饭锅配合使用的煲饭锅衬,其特征在于有一个可置于煮饭锅内具有上大下小锥度的内凹容腔型锅衬体(2),其上方有一能以挂托于煮饭锅上沿的方式将其置于煮饭锅内的挂托结构(1),内凹容腔的深度以该锅衬体(2)按上述方式置于煮饭锅内时其底部与煮饭锅底内面不相接触为准,至少在该锅衬体(2)的底部接点阵方式设置有孔径小于米粒的通孔(3)。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煲饭锅衬,其特征在于所说的锅衬体(2)的底部和侧壁处均设置有所说的通孔(3)。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煲饭锅衬,其特征在于所说的挂托结构(1)为向外翻折的锅衬体的上沿。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煲饭锅衬,其特征在于所说的锅衬体(2)侧壁的上方沿圆周还设置有至少一个长孔(4)。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种与煮饭锅配合使用的煲饭锅衬,有一个可置于煮饭锅内具有上大下小锥度的内凹容腔型锅衬体,其上方有一能以挂托于煮饭锅上沿的方式将其置于煮饭锅内的挂托结构。内凹容腔的深度以该锅衬体按该方式置于煮饭锅内时其底部与煮饭锅底内面不相接触为准。至少在该锅衬体的底部按点阵方式设置有孔径小于米粒的通孔。
文档编号A47J27/00GK2300346SQ9723745
公开日1998年12月16日 申请日期1997年7月31日 优先权日1997年7月31日
发明者王曙光 申请人:王曙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