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吸尘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8941阅读:20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多功能吸尘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电动真空吸尘器。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吸尘器一类的小家电产品提出了越来越严格的要求,人们往往希望一种吸尘器能在不同的周围环境中使用,以满足人们清洁衣物、墙壁、家具、地毯等多种部位、不同角度的吸尘要求,进而满足人们希望使用更加省力的劳动工具的要求,另外,普通的吸尘器的排风口将内部电机及气流声传递到机壳外部,并无消音处理,对周围环境造成噪音污染,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这也正是人们迫切希望解决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设计一种方便、实用的小型吸尘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多功能吸尘器,它包括壳体和电机,电源线及控制开关,其特征在于壳体包括前、后机壳,两者可卸式联接,前机壳的前端有吸尘通道,吸尘通道的末端铰接有单向开通的风门板将吸尘通道与集尘腔隔开;集尘腔内设有滤网骨架,其上套设滤网;后机壳内的支架上安装有电机,电机轴端连有叶轮,叶轮位于上述滤网所围成的空间位置处,位于叶轮后部的后机壳上设有排气孔;后机壳的尾部为供手握持的把手。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吸尘通道的前端敞口指向并靠近被吸物表面,打开电机电源开关,电机带动叶轮开始工作,灰尘经吸尘通道进入集尘腔内,此时,风门板向集尘腔一侧翻动,使灰尘顺利进入集尘腔,经滤网骨架上设置的滤网过滤,灰尘被滤网阻挡在集尘腔内,叶轮旋转所形成的气流绕过电机及其支架后从排气孔处排出,叶轮停转后,风门板将吸尘通道与集尘腔之间通路隔断,这样,灰尘将集中在集尘腔内,待灰尘落定后将前机壳卸下,可方便地清除集尘腔内吸集的灰尘。本实用新型使用时,用户握住后机壳尾部所设的把手,可方便地进行移动、转向,本实用新型具有方便、实用的优点。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后机壳部位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中A--A剖视图;图4是安装加长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安装加长杆和吸尘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吸尘嘴组件示意图;图7是图6的俯视图;图8是图7中A--A剖视图;图9是吸尘板组件示意图;图10是图9的俯视图;图11是图9的A--A剖视图;图12是图9的左视图;图13、14分别是压盖的上、下方向的立体图;图15是插接管的立体图;图16是吸尘刷组件示意图;图17,18,19分别是图16中的A--A剖视图、俯视图、左视图。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实施例如图1所示,壳体包括前、后机壳(10)、(20),两者可卸式联接,前机壳(10)的前端有吸尘通道(11),吸尘通道(11)的末端铰接单向开通的风门板(12)将吸尘通道(11)与集尘腔(13)隔开,由图1可见,在无气流作用时,风门板(12)处在将吸尘通道(11)与集尘腔(13)隔绝的位置,当电机(16)带动叶轮(161)工作时,由所产生的气流将风门板(12)推开,气流夹带、吸附着灰尘涌入集尘腔(13)。这样可确保进入集尘腔(13)内的灰尘不会漂逸出去。集尘腔(13)内设有滤网骨架(14),其上有滤网(15),载有灰尘的气流通过滤网(15)时,灰尘被阻隔在集尘腔(13)内,前、后机壳(10)、(20)设计成可拆卸式结构是为了倾倒集尘腔(13)中收集的灰尘,同时便于更换或清洗滤网(15)。后机壳(20)内的支架(162)上安装有电机(16),电机(16)轴端连有叶轮(161),叶轮(161)位于上述滤网(15)所围成的空间位置处,位于叶轮(161)的后部的后机壳(20)上设有排气孔(17),参见图2、3。后机壳(20)的尾部为供手握持的把手(21),该把手(21)与机壳的长度方向一致并向后顺延,其外形为附合人手把持的形状。
如图1所示,滤网骨架(14)为前小后大的维状骨架,其后端开口与叶轮(161)直径的大小相符,排气孔(17)分别位于后机壳(20)后部两侧面上,如图2、3所示,气流从上述排气孔(17)中排出,排气的位置位于把手(21)前部并向两侧排出,当然不会影响持机人的操作。为了尽量降低电机(16)、叶轮(161)及气流产生的噪音外泄,排气孔(17)所在位置处的后机壳(20)内壁上设置有隔音罩(18),隔音罩(18)是悬空状设置在排气孔(17)处的,隔音罩(18)悬空状遮掩住排气孔(17),排气孔(17)为多个并列的长短不等的条状孔,如图2中虚线所示,设置隔音罩(18)是为了避免噪音波随着气流经过叶轮(161)后直接迅速地抵达排气孔(17)处,直接外泄噪音,当气流绕经隔音罩(18)迂回流动到排气孔(17)处噪音波的传播是直线的,此时,噪音波无法随气体迂回传播,这样,噪音将被明显阻尼衰减,从而实现降低整机噪音的目的,气流流向如图3中箭头所示。
参见图2、3,隔音罩(18)自排气孔(17)的前部从后机壳(20)内壁上弯弧状立起并沿排气孔(17)的位置向后悬空状伸展,并遮掩住排气孔(17)所占据的位置。
参见图1~5,把手(21)的内部为空心腔(211),其内容纳加装加长杆(30)的前端杆头,加长杆(30)的尾部有手柄(31)。
参见图1、4、5,空心腔(211)的末端敞口处设有加长杆止退爪(22),它由长爪(221)和短爪(222)构成虎口状,其虎口状相连处由销轴铰接在空心腔(21)末端敞口处的下缘位置,止退爪(22)处设有扭簧(23),加长杆(30)的前部有插头限位套(32),其上部的前端与加长杆(30)前端的距离与空心腔(21)的长度相符,插头限位套(32)的下部有倒锥台(321),它与加长杆止退爪(22)上的长爪(221)配合止回。如图1、4所示,加长杆(30)的杆头向空心腔(211)内插入时,首先克服扭簧(23)的弹力,止退爪(22)绕其铰接轴反时针转动,当加长杆(30)进入空心腔(211)内的深度恰当时,在扭簧(23)的弹力作用下,止退爪(22)上的长爪(221)抵住加长杆(30)的所设的插头限位套(32)上的倒锥台(321)处,此时,加长杆(30)与机器主体装配为一体,当需卸下加长杆(30),只需拔动短爪(222),使长爪(221)与倒锥台(321)脱离,此时,可方便地抽出加长杆(30),加装或卸下加长杆(30)可以适应不同高度、地面除尘的需要。
如图1所示,吸尘通道(11)的前部端口为斜截面状,该处可分别联接吸尘嘴组件,吸尘板组件,吸尘刷组件,为了插接方便,吸尘通道(11)设计为直通式。
图6~8为吸尘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吸尘嘴组件包括一连接管(40),其前端由若干管节(41)与吸尘嘴管(42)铰接,管节(41)构成脖颈状,吸尘嘴管(42)前端为斜面状的吸口(421),连接管(40)的尾部形状与吸尘通道(11)相吻合,连接管(40)、管节(41)及吸尘嘴管(42)内为首尾贯通的通道。该组件可方便地将沙发等缝隙处的灰尘吸集起来。
对于大范围面积的灰尘清洁,采用吸尘板或吸尘刷组件作为附件使用是十分有效的。
参见图9~15,吸尘板组件包括插接管(50),插接管(50)的尾部形状与吸尘通道(11)相吻合,插接管(50)的前部柱面(51)及其两端的耳轴(52)与转盘(60)上部球冠状罩壳(61)的内部空腔(62)和轴座孔(63)铰接配合,插接管(50)的尾部从罩壳(61)上的敞口(611)处伸出,转盘(60)的盘缘上面为布置均匀的凹凸状齿(64),其下面为周边均匀布置的凹坑(65),转盘(60)固定在上盖(70)和吸板底座(80)之间转动,吸板底座(80)上设有沉孔(81),沉孔(81)内有弹簧(90),弹簧(90)上端有顶珠(100)顶入上述凹坑(65)中,吸板底座(80)的中部有通孔(82),该通孔(82)与吸尘底座(80)和上盖(70)、插接管(50)内的空腔首尾贯通。
上述吸尘板组件中,插接管(50)用于同吸尘通道(11)插接,插接管(50)相对于转盘(60)可转动而转盘(60)相对于吸板底座(80)和上盖(70)又可转动并在凹凸状齿(64)、凹坑(65)与顶珠(100)的作用下,具有良好的定位效果,这样,吸尘板在三维空间可调节与吸尘器主机之间的角度并可定位在某一角度,从而可满足多种环境状态的吸尘操作,使之符合人们不同动作的习惯,且更省体力。
如图9~12所示,吸尘底座(80)的通孔(82)周围至少设置三个等高的滚轮(120),滚轮(120)按等高设置,是指基本上要求等高,而不是严格的数学意义上的等高。通孔(82)为沿吸尘底座(80)长度方向开设的长条形孔,其一边向下设置沿孔长方向排列的一排毛刷(110)。
对于像地毯一类的织品,吸尘板放置在毛毯上,由滚轮(120)与其直接接触,这样可保证通孔(82)靠近毛毯而又不直接与其接触,以免吸力作用下,吸尘板不便移动,由所设的毛刷(110)将地毯上的浮灰撩起,从而提高吸尘效果,降低了劳动强度。
与上述吸尘板组件略有不同的是吸尘刷组件,是在通孔(82)周围的吸板底座(80)的下面均匀布满毛刷(110)。该附件能适于如玻璃、家具、床面、服装等处表面的灰尘清洁,该吸尘刷组件可以适于各种凹凸不平的表面清洁除尘,保证了吸尘器与被清洁面间的柔性接触,不容易损伤清洁面,并且毛刷可以深入孔、缝、凹凸不平处,刷松、刷起灰尘,同时在真空负压力的作用下,灰尘被吸入集尘腔内,从而大大提高了除尘效率。
权利要求1.一种多功能吸尘器,它包括壳体和电机(16),电源线(19)及控制开关(191),其特征在于壳体包括前、后机壳(10)、(20),两者可卸式联接,前机壳(10)的前端有吸尘通道(11),吸尘通道(11)的末端铰接单向开通的风门板(12)将吸尘通道(11)与集尘腔(13)隔开;集尘腔(13)内设有滤网骨架(14),其上有滤网(15);后机壳(20)内的支架(162)上安装有电机(16),电机(16)轴端连有叶轮(161),叶轮(161)位于上述滤网(15)围成的空间位置处,位于叶轮(161)后部的后机壳(20)上设有排气孔(17);后机壳(20)的尾部为供人手握持的把手(2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滤网骨架(14)为前小后大的锥状骨架,其后端与叶轮(161)的直径相符并罩在叶轮(161)的引风端周围,排气孔(17)分别位于后机壳(20)后部两侧面上,排气孔(17)所在位置处的后机壳(20)内壁上设置隔音罩(18)。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功能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隔音罩(18)自排气孔(17)的前部开始悬空状向后伸展并遮掩住多个长短不等且并列布置的排气孔(17)。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把手(21)与机壳的长度方向一致并向后顺延,把手(21)的内部为空心腔(211),其内容纳加长杆(30)的前端杆头的定位部分,加长杆(30)的尾部有手柄(3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功能吸尘器,其特征在于空心腔(211)的末端敞口处设有加长杆止退爪(22),它由长爪(221)和短爪(222)构成虎口状,其虎口相接处由销轴铰接在空心腔(21)末端敞口处的下缘位置,止退爪(22)处设有扭簧(23),加长杆(30)的前部有插头限位套(32),其上部的前端与加长杆(30)前端的距离与空心腔(211)的长度相符,限位套(32)的下部有倒锥台(321),它与加长杆止退爪(22)上的长爪(221)配合止回。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吸尘器,其特征在于吸尘通道(11)的端口为斜截面状,吸尘通道(11)为直通式通道,其内可分别与吸尘嘴组件,吸尘板组件,吸尘刷组件插接式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功能吸尘器,其特征在于吸尘嘴组件包括一连接管(40),其前端由若干管节(41)与吸尘嘴管(42)铰接为一体,管节(41)构成脖颈状,吸尘嘴管(42)前端为斜面状的吸口(421),连接管(40)的尾部形状与吸尘套道(11)相吻合,连接管(40)、管节(41)及吸尘嘴管(42)内部为首尾贯通的通道。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功能吸尘器,其特征在于吸尘板组件包括插接管(50),插接管(50)的尾部形状与吸尘通道(11)相吻合,前部柱面(51)及其两端的耳轴(52)与转盘(60)上部球冠状罩壳(61)的内部空腔(62)和轴座孔(63)铰支配合,播接管(50)的上部从罩壳(61)上的敞口(611)处伸出,转盘(60)的盘缘上面为布置均匀的凹凸状齿(64),其下面为周边均匀设置的凹坑(65),特盘(60)固定在上盖(70)和吸板底座(80)之间转动,上盖(70)的下面设置有对应于上述的凹凸状齿(64)的齿,吸板底座(80)上设有沉孔(81),沉孔(81)内有弹簧(90),弹簧(90)上有顶珠(100)顶入上述凹坑(65)中,吸板底座(80)的中部有通孔(82),该通孔(82)与吸板底座(80)和上盖(70)及插接管(50)内的空腔通道首尾相贯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多功能吸尘器,其特征在于吸板底座(80)与上盖(70)构成类似长方体的盒形,吸板底座(80)上长条状的孔(82)周围至少设置三个等高的滚轮(120),其一边向下设置有沿孔长方向排列的一排毛刷(110)。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多功能吸尘器,其特征在于吸板底座(80)与上盖(70)构成类似长方体的盒形,吸板底座(80)上长条形的孔(82)周围均匀布满毛刷(110)。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小型的吸尘器,它包括前、后机壳,两者可拆卸式联接,前机壳的前端有吸尘通道,在吸尘通道的末端设置一单向开通的风门板将吸尘通道与集尘腔隔开,集尘腔内的滤网骨架上设有滤网,电机安装在后机壳内,电机前端有叶轮,叶轮后部有排气孔及隔音罩,吸尘通道内可插接多种吸尘附件,把手处可加装加长杆,本实用新型可满足多种环境的吸尘需要,且具有方便、实用的优点。
文档编号A47L5/12GK2354491SQ9821784
公开日1999年12月22日 申请日期1998年7月25日 优先权日1998年7月25日
发明者徐伟民 申请人:徐伟民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