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态变化玩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1111阅读:17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形态变化玩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从交通工具或动物等的一个形态变化为机器人等的另 一形态、而且相反在两形态之间相互地变化形态的形态变化玩具,特 别涉及能够利用弹性部件的弹性力自动地使形态变化的形态变化玩 具。
背景技术
以往,在使形态变化玩具的形态变化而玩耍时,必须将结构部件 一个一个地通过手动操作,操作的顺序很复杂,所以提出了能够通过 简单的操作使玩具的形态变化的形态变化玩具(例如日本特开平
9-10442号公报)。该形态变化玩具的一个形态是交通工具形态,另一 形态是机器人形态,在后部件上前后滑动自如地设有滑动部件,在该 滑动部件上形成有齿条,并且一部分露出到后部件的上部而安装操作 体,如果操作操作体而使滑动部件向前方滑动,则形成在该滑动部件 上的齿条向前方滑动。在该齿条上啮合着形成在连结连杆的端部上的 齿轮,连结连杆一边以转动轴为中心转动一边折叠。在连结连杆上转 动自如地连结着前部件,并且该前部件可弯折地连结在后部件上,所 以前部件相对于后部件被弯折,通过前部件和后部件构成作为另一形 态的一部分的机器人形态的身体部。
上述形态变化玩具是在滑动部件上形成有齿条、在连结连杆上设 有与齿条啮合的齿轮、通过滑动部件的滑动操作来驱动连结连杆的结 构,所以在到目前为止的以往的形态变化玩具中没有的齿轮是不可或 缺的,齿轮露出而外观受损,如果变形部位较多则卡住的齿轮也变多, 有耗费制造、组装的成本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虽然在视觉上只是与以 往的形态变化玩具同样主要部件可转动地连结、但是不使用齿轮、能 够自动地使形态变化的新的构想的形态变化玩具。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有关本发明的形态变化玩具,
是使形态从一个形态向另 一形态可逆地变化的形态变化玩具,其 特征在于,
具备
第l基部件;
第2基部件,与该第l基部件隔开规定间隔配置; 第1连杆部件,将第1基部件的前端部与第2基部件的前端部可 转动地连结;
第2连杆部件,将第1基部件的后端部与第2基部件的后端部可 转动地连结;
第1弹性部件,设在第1连杆部件及第2连杆部件的至少任一个 与第l基部件及第2基部件的至少任一个的连结部上;
通过该第1弹性部件的弹性力将上述一个连杆部件施力以使其转 动,通过该一个连杆部件的转动,第l基部件与第2基部件的相对位 置变化;
在第1基部件、第2基部件、第1连杆部件及第2连杆部件的任 一个或全部上,连结着在一个形态和另一形态中表现不同状态的至少1 个形象部件;
在该形象部件与第1基部件、第2基部件、第1连杆部件或第2 连杆部件的连结部上,设有克服第1弹性部件的弹性力而作用的第2 弹性部件,该第2弹性部件的弹性力设定得比上述第1弹性部件的弹 性力小,利用第1弹性部件的弹性力使形态从一个形态变化为另一形 态。
另外,优选的是,形态变化玩具的一个形态是行进体,另一形态 是机器人;第1基部件在机器人的形态中构成腰部,第2基部件构成 背部;在第2基部件的前端上设有机器人的头部;上述至少1个形象 部件包括连结在第1连杆部件上、在行进体的形态中构成保险杠部的1 对第1形象部件,使各第1形象部件在第2基部件向前方移动时克服 第2弹性部件而向外侧转动,构成机器人形态的手臂部;上迷至少1 个形象部件包括连结在第1基部件上、在行进体的形态中构成前部的 第2形象部件,使该第2形象部件在第2基部件向前方移动时克服另 一第2弹性部件而向前方转动,构成机器人形态的胸部。200
此外,优选的是,各笫1形象部件连结在可转动地支承在第1连
杆部件上的支承板上,在第2基部件上形成有与支承板卡合的卡合板, 在第2基部件向前方移动时,卡合板卡合在支承板上而使支承板向外 侧转动,构成机器人形态的手臂部。
进而,优选的是,可卡合脱离地具备克服第1弹性部件的弹性力 并固定以使上述一个连杆部件不会转动的锁止部件。
根据本发明,由于所有的主要部件不经由齿轮等而单纯可转动地 连结,所以在形态变化时不会看到齿轮等的与形态无关的物体,即使 与以往的形态变化玩具在外观上相同也能够自动地使形态变化,能够 提供能够在视觉上带来惊奇的新的构想的形态变化玩具。
此外,在通过第1弹性部件的弹性力使形态从一个形态变化为另 一形态时第2弹性部件的弹性力不能发挥,而在使用外力克服第1弹 性部件的弹性力使第2基部件后退而使形态从另一形态回到一个形态 时,使第2弹性部件的弹性力发挥作用,能够使形象部件自动地回位 动作。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在使形态从行进体的形态变化为机器 人的形态时,第2基部件向前方移动的一个动作产生了形象部件的动 作,所以在第2基部件的动作结束时,形象部件的动作也结束,能够 完成机器人的形态。


图l是表示本发明的形态变化玩具的一个形态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形态变化玩具的一个形态的侧视图。
图3是表示形态变化玩具变化为另一形态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形态变化玩具的基本部分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5A~图5D是表示形态的变化的过程的说明图。
图6A~图6C是表示手臂部的状态的变化的说明图。
图7是表示形态变化玩具在第1弹性部件的弹性力的作用下而形
态变化的状态的仰视图。
图8是表示形态变化玩具在第1弹性部件的弹性力的作用下而形
态变化的状态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图1及图2是表示有关本发明的形态变化玩具A的一个形态的一 例的立体图及侧视图,该一个形态呈行进体的形态,该行进体模仿牵 引拖车的拖拉机拖车而形成。图3表示形态变化玩具A的另一形态, 该另一形态呈机器人的形态。
图4表示形态变化玩具A的基本部分的结构,该形态变化玩具A 由第l基部件(在机器人的形态时构成腰部)、 一端分别经由轴体2、 3可转动地连结在该第1基部件1的前端部及后端部上的第1连杆部件 4及第2连杆部件5、和经由轴体6、 7可转动地连结在这些第1连杆部 件4及第2连杆部件5的另一端上、相对于第l基部件1隔开规定间隔 排列设置的第2基部件8(在机器人的形态时构成背部)构成,构成为, 在第1连杆部件4及第2连杆部件5的转动时,第2基部件8相对于第 1基部件1能够沿前后方向移动。
在第1基部件1的两侧部突出形成有连结轴11。该连结轴11是用 来可转动地连结连结部件10 (在机器人的形态时构成大腿部)的,所 述连结部件IO将模仿行进体的形态时的拖拉机拖车的车台(在机器人 的形态时构成脚部)而形成的形象部件B (以下称作脚部Bl )与第1 基部件1连结。并且,在第1基部件1的前部上,通过轴体2可上下转 动地连结着模仿作为行进体的形态时的拖拉机拖车的前部的驾驶席 (在机器人的形态时构成胸部)而形成的形象部件B(以下称作胸部 B2)。该胸部B2受第2弹性部件(以下称作回位弹簧)13施力,以 使其相对于第1基部件1向上方转动。
与胸部B2 —起通过轴体2安装在第1基部件1的前部上以使其能 够前后转动的第1连杆部件4的上部通过轴体6可转动地连结在第2 基部件8的前端部上,在两侧部上形成有支承部16,所述支承部16支 承模仿行进体的形态时的拖拉机拖车的前保险杠(在机器人的形态时 构成手臂部)而形成的形象部件B (以下称作手臂部B3)。该支承部 16通过轴体17支承支承板19,以使其能够相对于第1连杆部件4沿水 平方向转动,所述支承板19可转动地支承手臂部B3的上手臂部18。
另外,该支承板19受另一第2弹性部件(以下称作回位弹簧)20 施力,以使其以轴体17为中心向内方转动,在前面上向前方突出形成 有连结轴21,所述连结轴21用来可转动地连结在行进体的形态时模仿
7拖拉机拖车的前保险杠(在机器人的形态时构成手臂部)的手臂部B3 的上手臂部18,在背面上突出形成有被后述的设在第2基部件8上的 卡合板41推压而使支承板19以轴体17为中心向外方转动的卡合片22 (参照图6A )。
第2连杆部件5的下端通过轴体3可前后转动地连结在第l基部件 1的后端部上,上端通过轴体7可转动地连结在第2基部件8的后端部 上,所以第2基部件8相对于第1基部件1能够前后并行移动而构成。 在第2连杆部件5与第2基部件8之间配置有强力的第1弹性部件(弹 簧部件)30,通过该弹簧部件30的弹力将第2基部件8与第2连杆部 件5施力,以使其以轴体7为中心向相互远离的方向转动。另外,回 位弹簧13、 20的弹性力设定得比弹簧部件30的弹性力小。
由于实际上第2基部件8的前端部连结在第1连杆部件4的上端 上,所以第2基部件8不能向上方转动,所以第2基部件8—边使第1 连杆部件4向前方转动一边相对于第1基部件1向前方平行移动,第1 基部件1与第2基部件8的相对位置变化。
在第2连杆部件5的背面上通过轴体33安装有被弹簧31施力以使 其向下方转动的锁止部件32。该锁止部件32在行进体的形态中构成棚 顶,并且形成于背面上的嵌合凸部35嵌合到形成于第2基部件8的上 面上的嵌合槽36中而密接在第2基部件8的上面上,克服弹簧部件30 的弹性力而固定,以使第2连杆部件5不会转动。
在该锁止部件32的前部上可前后转动地安装有杠杆37,受未图示 的弹簧施力,以使前端的爪37a不向下方突出(参照图5A)。在使该 杠杆37克服弹簧而向后方转动时,爪37a的前端向下方突出而抵接在 第2基部件8的上面上,使锁止部件32以轴体33为中心向上方转动, 嵌合凸部35与嵌合槽36的嵌合脱离(参照图5B)。
第2基部件8在机器人的形态时构成背部,在前端上固定着机器 人的头部40,在两侧部弯曲形成有向下方突出而卡合在支承板19上的 卡合板41。该卡合板41由当第2基部件8停止时不卡合在支承板19 上(参照图6A)、而在第2基部件8向前方移动的初期前端直接卡合 在支承板19的背面上、将其向前方推压而使支承板19以轴17为中心 向外方转动的第1卡合部41a (参照图6B)、和在第2基部件8向前 方移动的后半段卡合在形成于支承板19的背面上的卡合片22上、使支承板19转动到正交于第1连杆部件4的位置的第2卡合部41b (参 照图6C)构成。
上述结构的形态变化玩具如图5A所示,锁止部件32的嵌合凸部 35与第2基部件8的嵌合槽36嵌合,在第2连杆部件5的转动被阻止 的状态下,如图1所示呈行进体的形态。在此状态下,如果将锁止部 件32的杠杆37向后方放倒而将嵌合凸部35与嵌合槽36的嵌合解除 (参照图5B),则第2基部件8被弹簧部件30施力而以轴体7为中心 向远离第2连杆部件5的方向转动,但由于在第2基部件8的前部上连 结有第1连杆部件4,所以第2基部件8被第1连杆部件4和第2连杆 部件5支承而开始向前方移动(参照图5C)。
此时,胸部B2,皮头部40推压,克JI艮回位弹簧13而以轴体2为中 心向下方转动,到目前为止^^胸部B2遮住的头部40出现。进而,第2 连杆部件5的转动继续,如果转动到第2连杆部件5的前面5a抵接在 第l基部件1的上面la上,则胸部B2成为旋转了 90度的状态,头部 40成为突出到胸部B2的前方的状态(参照图5D)。
此外,在如上所述第2基部件8向前方移动时,形成在第2基部 件8上的卡合板41如图6B及图6C所示,使被形成在第l连杆部件4 上的支承部16支承的支承板19克服回位弹簧20而向外侧转动,所以 如图7所示,通过上手臂部18连结在支承板19上的手臂部B3向胸部 B2的外侧移动,构成机器人的手臂部。
在此状态下,如图8的側—见图所示,成为头部40露出、胸部B2 构成机器人的形态的胸部的机器人俯卧的状态。
另外,在图7及图8的状态下,形态变化玩具呈机器人的形态, 但为了形成更完美的机器人的形态,由于前手臂部45相对于上手臂部 18朝向^t向,所以通过将前手臂部45向前方转动、将脚部46向近侧 转动90度、将可转动地连结着后轮47和前轮48的连结部件49向内侧 折叠,能够变化为图3所示那样的、形成完全的状态的机器人的形态 的另一形态。
如上所迷,通过将锁止部件32对第2基部件8的固定状态解除, 在第1弹性部件30的强弹性力的作用下,第2基部件8开始相对于第 1基部件1向前方移动,安装在该第2基部件8上的机器人的头部40 露出,并且原来构成驾驶席的胸部B2向前方转动而构成机器人的胸部,并且设在第2基部件8上的卡合板41将设在第1连杆部件4上的手臂 部B3向外侧推展而构成机器人的形态的手臂部,能够不设置齿轮等的 机构而将弹性部件的弹性力应用到形态的变化中,能够实现是与以往 的形态变化玩具同样构成的将部件可转动地连结的构造的同时、使形 态自动地变化的形态变化玩具。
另外,在从机器人的形态回到行进体的形态的情况下,只要使第2 基部件8克服第1弹性部件30而相对于第1基部件1强制地向后方移 动,头部40对胸部B2的推压就被解放、并且卡合板41对支承板19 的推压被解放,所以胸部B2与手臂部B3的回位弹簧13、 20的功能分 别变为有效,能够从机器人的胸部向行进体的驾驶席、从机器人的手 臂部向行进体的保险杠分别不动手而自动地恢复,所以能够从作为机 器人的形态的另一形态容易地回到作为行进体的形态的一个形态。
权利要求
1、一种形态变化玩具,是使形态从一个形态向另一形态可逆地变化的形态变化玩具,其特征在于,具备第1基部件;第2基部件,与该第1基部件隔开规定间隔配置;第1连杆部件,将第1基部件的前端部与第2基部件的前端部可转动地连结;第2连杆部件,将第1基部件的后端部与第2基部件的后端部可转动地连结;第1弹性部件,设在第1连杆部件及第2连杆部件的至少任一个与第1基部件及第2基部件的至少任一个的连结部上;通过该第1弹性部件的弹性力将上述一个连杆部件施力以使其转动,通过该一个连杆部件的转动,第1基部件与第2基部件的相对位置变化;在第1基部件、第2基部件、第1连杆部件及第2连杆部件的任一个或全部上,连结着在一个形态和另一形态中表现不同状态的至少1个形象部件;在该形象部件与第1基部件、第2基部件、第1连杆部件或第2连杆部件的连结部上,设有克服第1弹性部件的弹性力而作用的第2弹性部件,该第2弹性部件的弹性力设定得比上述第1弹性部件的弹性力小,利用第1弹性部件的弹性力使形态从一个形态变化为另一形态。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形态变化玩具,其特征在于, 形态变化玩具的一个形态是行进体,另一形态是机器人;第l基部件在机器人的形态中构成腰部,第2基部件构成背部; 在第2基部件的前端上设有机器人的头部;上述至少1个形象部件包括连结在第1连杆部件上、在行进体的 形态中构成保险杠部的1对第1形象部件,使各第1形象部件在第2 基部件向前方移动时克服第2弹性部件而向外侧转动,构成机器人形 态的手臂部;上述至少1个形象部件包括连结在第1基部件上、在行进体的形态中构成前部的第2形象部件,使该第2形象部件在第2基部件向前 方移动时克服另一第2弹性部件而向前方转动,构成机器人形态的胸 部。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形态变化玩具,其特征在于,各第l形象 部件连结在可转动地支承在第1连杆部件上的支承板上,在第2基部 件上形成有与支承板卡合的卡合板,在第2基部件向前方移动时,卡 合板卡合在支承板上而使支承板向外侧转动,构成机器人形态的手臂 部。
4、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形态变化玩具,其特征在于,可卡合 脱离地具备克服第1弹性部件的弹性力并固定以使上述一个连杆部件 不会转动的锁止部件。
全文摘要
提供虽然在视觉上只是与以往的形态变化玩具同样各部件可转动地连结、但是能够自动地使形态变化的形态变化玩具。第1基部件(1)的前端部与第2基部件(8)的前端部、第1基部件的后端部与第2基部件的后端部分别通过第1连杆部件(4)和第2连杆部件(5)可转动地连结,在连结部的至少一个上设有第1弹性部件(30),通过该第1弹性部件的弹性力将第2基部件施力以使其相对于第1基部件向前方移动。在第1基部件及第1连杆部件上连结着在一个形态与另一形态中表现不同的状态的形象部件(B),在各形象部件的连结部上设有克服第1弹性部件的弹性力而作用的第2弹性部件(13、20),该第2弹性部件的弹性力设定得比第1弹性部件的弹性力小。
文档编号A63H3/04GK101507877SQ20091000667
公开日2009年8月19日 申请日期2009年2月13日 优先权日2008年2月14日
发明者江岛多规男 申请人:株式会社多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