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重吊挂带的辅助背挂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1762阅读:18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垂重吊挂带的辅助背挂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垂重吊挂带的辅助背挂结构。
背景技术
在一般日常生活中,经常会有在颈部吊挂物品(例如照相机、眼镜)的需求,常见 挂在颈部的吊挂带结构如图1所示,它是在一长条状的挠性吊挂带3 二端结合在一吊挂物 品4上,形成一能将所述吊挂物品4通过吊挂带3套合在人体颈部的结构。其结合方式有 许多种,例如在吊挂带3 二端设置有结扣件,在吊挂物品4上设有二对应的被结扣件,利用 所述结口件和被结扣件的结合,能使所述吊挂带3与吊挂物品4相结合;或者将所述吊挂带 3 二端直接穿套在所述吊挂物品4上对应的孔洞内,以使所述吊挂带3与吊挂物品4相结
I=I ο但就人体的生理结构而言,颈部的脊椎与肌肉除了必须负担头部的支撑外,在其 周侧也具有许多连结头部与身体其它各部位的血管与神经,因此,即使上述吊挂带3吊挂 重量并非极重的吊挂物品4(如照相机)在颈部,仍然会对后颈部造成严重的不舒适,且容 易产生疲劳、酸痛的情形。为此,通常较常见的改善方法是将吊挂物品的重量的部分或全部 分配到人体的其它部位(如肩、背部),除能降低颈部的荷重外,还能利用所述肩、背部承 受较重压力的特性,降低或减缓整体吊挂重物的不适,例如将腰包的吊带斜背在一肩上, 即为相关方式的应用。然而,现有的单一吊挂带结构虽能通过上述的吊挂方式改变(斜背)而减缓不适, 但在许多场合仍然必须使吊挂物品(如照相机)保持位于前胸或腹部位置,以便于随时取 用,如此一来,上述的吊挂方式改变(斜背)明显会使吊挂物品位置随之改变,而不适用;故 而,如何就传统颈部的吊挂带结构加以改良,使其能将吊挂物品的大部分重量分配到人体 的其它部位(如肩、背部),以降低颈部的荷重,并减缓吊挂重物的不适,乃为相关业者所 亟待努力解决的课题。有鉴于现有的颈部吊挂带结构有上述缺点,发明人乃针对这些缺点研究改进的方 法,终于有本发明产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垂重吊挂带的辅助背挂结构,能将吊挂物 品的大部分重量分配部分到人体的肩、背部,从而降低颈部的荷重,并减缓吊挂重物的不适 感,还能根据使用者的不同身材而调整吊挂的位置,从而取得一最佳的负荷姿势。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垂重吊挂带的辅助背挂结构包括一背挂带和一吊 挂带,在所述背挂带中段设有一能与所述吊挂带连结的结合部,且所述背挂带的二端分别 衔接结合在所述吊挂带的二端与中段之间,使所述背挂带能分别圈绕在人体背部和腋下, 以分散减轻所述吊挂带对人体颈部的负荷。如上述结构,其中所述背挂带的结合部结合有一吊挂带。
如上述结构,其中所述背挂带的二端部分别设有一定位件,而所述吊挂带则在二 端侧的相对应部位设有被定位组件,以供所述定位件相结合定位。如上述结构,其中所述吊挂带与背挂带结合成一整体。如上述结构,其中所述吊挂带与背挂带为一体成型。本发明能将吊挂物品的大部分重量分配部分到人体的肩、背部,从而降低颈部的 荷重,并减缓吊挂重物的不适感,还能根据使用者的不同身材而调整吊挂的位置,从而取得 一最佳的负荷姿势。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是现有的吊挂带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结构分解图;图3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组合外观图;图4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应用情形前视图;图5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应用情形后视图;图6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2到图5所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构造主要包括背挂带1和吊挂带2。其 中所述背挂带1是一挠性的带体,在其中段利用车缝或其它加工方式连结一结合部11,在 本实施例中,所述结合部11是一个在两侧分别具有能弯折的毡粘部111与被毡粘部112的 结构,另外在所述背挂带1的二端部分别设有一定位件12(图2到图5中,所述定位件12 为一扣件,但是在实际应用上,所述定位件12可为毡粘件或其它结合元件,吊挂带2为一柔 软且具挠性的带体,其二端是结合在一吊挂物品4上(其结合方式有许多种,且非为本案的 诉求重点,因此不多作赘述),在所述吊挂带2 二端部旁侧分别设有一被定位组件22,该被 定位组件22能为一与定位件12相结合的被扣件、被毡件或其它被结合元件(在本实施例 中,所述被定位组件22是由多数个被定位件221、222、223分别设置在不同位置,用以在与 所述定位件12相结合后,分别形成不同位置的调整定位)。使用时,以所述背挂带1的结合部11套合在吊挂带2中段,并以毡粘部111与被 毡粘部112相粘合,使所述背挂带1、吊挂带2得以形成一结合,再将所述吊挂带2套挂在 实用者的颈部,且使吊挂物品4垂吊在前胸、腹部,而所述背挂带1的二端侧是由使用者的 背部向下通过二腋下,再以定位件12与所述被定位组件22相结合,如此能通过所述背挂带 1将吊挂物品4大部分的重量分散至使用者的背部,以降低后颈部所承受的压力,同时利用 人体背部能承受较大压力的特性,能舒缓整体吊挂重物时的不适感。本实施例上述结构在实际应用时,利用所述定位件12改变与被定位组件22的不 同被定位件221、222、223相结合,能使所述背挂件1形成不同的围绕长度(大小),以适合 不同使用者的身材,而调整出符合不同使用者需求的吊挂姿势。
如图6所示,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构造,包括一背挂带10及一吊挂带20。其中 所述背挂带10中段能依需要设有一向旁侧扩张的侧凸部103,在所述侧凸部103设有一结 合部10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结合部101是一扣件(也能为毡粘件),在所述背挂带10 二 端部设有定位件102,所述定位件102是一毡粘部(也能为扣件),吊挂带20 二端是结合在 一吊挂物品4上,在所述吊挂带20中段设有一被结合部201,所述被结合部201是一能与结 合部101相结合的被扣件(也能为毡粘件),利用所述结合部101与被结合部201相结合, 能使所述背挂带10与吊挂带20形成一能拆卸的组合,而所述吊挂带20 二端部旁侧分别设 有一被定位组件202,所述被定位组件202是一长条状的被毡粘件,利用所述定位件102结 (粘)和在被定位组件202上不同位置,能形成不同配挂姿势的调整定位。如图7所示,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结构,包括一背挂带100及一吊挂带200。其 差异仅是所述背挂带100与吊挂带200为一体成型,且所述背挂带100并无前述结合部11 的结构,除此之外,所述背挂带100其余的组成元件(如定位件12),以及所述吊挂带200 其余的组成元件(如被定位组件22)的结构都和前述第一实施例相同(也能用第二实施 例相关的定位件102、被定位组件202取代所述定位件12、被定位组件22,都能达到相同的 效果)。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背挂带100与吊挂带200除能为一体成型外,也能将互相分 离的所述二元件利用粘胶粘合、高周波粘合、缝合,使其能互相结合成一个不可分离的组合 体。如图8所示,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结构图,主要包括一背挂带5、一吊挂带6。 其中所述吊挂带6在二端部分别设有一结合元件61 (如为已具锁掣效果的钩扣),能供连结 在吊挂物品40 二侧对应设置的被结合部元件401 (如为一环体),形成一传统的吊挂结构, 在背挂带5的中段设有一结合部51 (和前述第一实施例的结合部11相同),能以毡粘包覆 方式结合在所述吊挂带6的中段,而在背挂带5的二端部也分别设有一结合元件52 (如为 结合元件61相同的钩扣),且所述结合元件52也能连结在二被结合元件401 ;使所述背挂 带5直接连结在吊挂物品4上,这样能使吊挂物品4的重量更有效地分散至使用者的背部, 以降低后颈部所承受的压力。而在所述背挂带5、吊挂带6的二侧中段,则能根据需要设置一长度调整装置53、 63,用以分别调整所述背挂带5、吊挂带6的延伸长度,以适合使用者的不同身材或不同配 挂姿势的需求。另外在所述吊挂带6的二端部旁侧分别设有一被結合组件62,所述被結合 组件62是由多个被結合件621、622、623(能为供结合元件52伸入的孔洞)分别设置在不同 位置,利用所述背挂带5的结合元件52与所述吊挂带6的被結合组件62的被结合件621、 622,623其中之一相结合,也能是所述背挂带5形成不同的围绕长度(大小),以适应不同 使用者的身材,调整出符合不同使用者需求的吊挂姿势。上述背挂带5与吊挂带6间的结合方式,除了如第四实施例所述,使背挂带5的结 合部51以毡粘包覆方式结合在所述吊挂带6的中段外,也能如图6所示的第二实施例所 述,利用扣合方式使背挂带5结合在吊挂带6的中段,还能如图7所示的第三实施例所述, 使所述背挂带5、吊挂带6 —体成型且中段相连,或用粘胶粘合、高周波粘合、缝合使二者结合。综合以上所述,本发明垂重吊挂带的辅助背挂结构的确能舒缓颈部压力、提升吊挂时舒适性的功效,实为一具新颖性和进步性的发明,因此依法提出申请发明专利。上述说 明的内容,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说明,凡是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手段和范畴所延伸的变 化、修饰、改变或等效置换的,也都应落入本发明的专利申请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垂重吊挂带的辅助背挂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背挂带,在所述背挂带中段 设有一能与一吊挂带连结的结合部,且所述背挂带的二端分别衔接结合在所述吊挂带的二 端与中段之间,使所述背挂带能分别圈绕在人体背部和腋下,以分散减轻所述吊挂带对人 体颈部的负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垂重吊挂带的辅助背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挂带的结合部结合有一吊挂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垂重吊挂带的辅助背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挂带的二端 部分别设有一定位件,而所述吊挂带则在二端侧的相对应部位设有被定位组件,以供所述 定位件相结合定位。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垂重吊挂带的辅助背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挂带的二端 部分别设有一定位件,而所述吊挂带则在二端侧的相对应部位设有被定位组件,以供所述 定位件相结合定位。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垂重吊挂带的辅助背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被定位组 件是由多个被定位件分别设置在不同位置所组成,以供所述定位件分别结合而形成不同位 置的调整定位。
6.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垂重吊挂带的辅助背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件与 被定位件是能相互结合的扣件与被扣件。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垂重吊挂带的辅助背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件与被定 位件是能相互结合的扣件与被扣件。
8.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垂重吊挂带的辅助背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件与 被定位件是能相互结合的毡粘件与被毡粘件。
9.如权利要求2或3或4所述的垂重吊挂带的辅助背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吊挂 带中段设有一被结合部,对应于所述背挂带的结合部并能与所述结合部相结合。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垂重吊挂带的辅助背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结合部与被结 合部是选自互相结合的扣件、被扣件以及毡粘件、被毡粘件。
11.一种垂重吊挂带的辅助背挂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背挂带,在所述背挂带中段 设有一适合与一吊挂带连结的结合部,且所述背挂带及吊挂带的二端部分别衔接结合在所 述吊挂物品上,使所述背挂带二端部能分别圈绕在人体背部与腋下,以分散减轻所述吊挂 带对人体颈部的负荷。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垂重吊挂带的辅助背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挂带的结 合部结合有一吊挂带。
13.如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垂重吊挂带的辅助背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吊挂 物品上至少设有一被结合元件,所述背挂带及吊挂带至少其一在其二端部分别设有结合元 件,用以连结所述被结合元件。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垂重吊挂带的辅助背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吊挂带在二 端侧与中段之间另设有一被定位组件,以供与所述背挂带的结合元件相结合定位。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垂重吊挂带的辅助背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被定位组件 是由多个被定位件分别设置在不同位置所组成,以供所述背挂带的结合元件分别结合而形 成不同位置的调整定位。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垂重吊挂带的辅助背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结合元件与 被定位组件是呈毡粘件型态。
17.如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垂重吊挂带的辅助背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吊挂带 中段设有一能与所述背挂带的结合部相结合的被结合部。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垂重吊挂带的辅助背挂结构,包括一吊挂带和一辅助用背挂带。所述背挂带的中段设有一结合部,能与所述吊挂带中段形成连结,在所述背挂带二端部分别设有一定位件,而在所述吊挂带的二端旁侧则设有对应的被定位组件。当所述吊挂带垂吊一吊挂物品时,所述背挂带的二端部能分别圈套在人体背部与腋下,再以定位件直接连结在吊挂物品上,或以定位件结合在被定位组件。本发明能将吊挂物品的大部分重量分配部分到人体的肩、背部,从而降低颈部的荷重,并减缓吊挂重物的不适感,还能根据使用者的不同身材而调整吊挂的位置,从而取得一最佳的负荷姿势。
文档编号A45F3/14GK102058234SQ20091020182
公开日2011年5月18日 申请日期2009年11月18日 优先权日2009年11月18日
发明者李濬亚 申请人:李濬亚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