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人协调下肢训练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620746阅读:351来源:国知局
双人协调下肢训练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人协调下肢训练器,两个座椅处于器材的两端,在两个座椅之间设有两个立柱,两立柱之间设置两套下肢训练装置,可组织两人同时协调进行下肢训练,或对抗训练。提高健身的娱乐性,可通过调整脚踏在各连杆上的位置来实现直线训练和椭圆轨迹的个性化训练。通过本发明训练器能增强腿部肌肉力量,提高心肺功能,从而使身体得到有效训练。
【专利说明】双人协调下肢训练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训练器,更具体地说涉及用于居民小区等场所的系列户外双人协调使用下肢训练器材,属于健身器材【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传统用于居民小区,学校,公园等场所户外健身器材多种多样,这些健身器材对广大居民,企事业单位职工,机关工作人员的健身,起到了突出贡献,但是传统的户外健身器材,无法组织两人同时协调进行下肢训练,或对抗训练。缺乏娱乐性,且传统户外健身器材轨迹单一,动作过于枯燥。

【发明内容】
:
[0003]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人协调下肢训练器,可组织二人比赛或对抗,且移动脚踏位置,能提供直线训练轨迹和椭圆训练轨迹。可以吸引更多的人参加健身运动。
[0004]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双人协调下肢训练器,其包括:
[0006]处于经线两端的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处于纬线两端的第一座椅和第二座椅,所述经线与所述纬线呈十字交叉排布;
[0007]所述第一立柱中部与第二立柱中部之间固连有横杆,在所述横杆与所述第一座椅之间设有固定的第一导轨、第二导轨;所述横杆与所述第二座椅之间设有固定的第三导轨、第四导轨;各所述导轨长度方向与所述纬线一致;
[0008]以所述第一立柱、第一导轨、第三导轨为载体的第一立柱侧下肢训练装置包括:固设于第一立柱顶端的轴承座、与所述轴承座构成回转副的曲轴、固设于所述曲轴外端部的飞轮;在所述第一导轨及第三导轨上分别设有与第一导轨、第三导轨构成移动副的第一滑块及第三滑块,第一连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滑块及曲轴铰接构成转动副,第三连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三滑块及曲轴铰接构成转动副;脚踏铰接在第一滑块及第三滑块上且脚踏各自与所述第一滑块及第三滑块形成回转副、或脚踏铰接在第一连杆及第三连杆上并能沿第一连杆及第三连杆轴线移动;
[0009]以所述第二立柱、第二导轨、第四导轨为载体的第二立柱侧下肢训练装置与所述第一立柱侧下肢训练装置以所述纬线为轴呈轴对称分布。
[0010]在所述第一座椅及第二座椅上各自固设有扶手。
[0011]所述第一导轨、第二导轨、第三导轨,第四导轨均与水平线具有夹角,第一导轨、第二导轨朝向所述横杆的一端低于朝向第一座椅的一端;同样,第二导轨、第四导轨朝向所述横杆的一端低于朝向第二座椅的一端。
[0012]所述曲轴与所述轴承座的连接点介于所述第一连杆与曲轴的铰接点、第三连杆与曲轴的铰接点之间。[0013]与已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体现在:
[0014]在两根立柱之间设有两套下肢训练装置,节约了占地面积同时实现了双人同时锻炼,且在曲轴上安装有飞轮,通过调整飞轮大小,能调节训练时的阻力,脚踏能够在各连杆上一定范围内移动,使训练轨迹可变。它可广泛应用与居民小区,学校以及企业事业单位等户外场所中。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中标号:1第一立柱,2第二立柱,3第一座椅,4第二座椅,5横杆,6第一导轨,7第二导轨,8第三导轨,9第四导轨,10轴承座,11曲轴,12飞轮,13第一滑块,14第三滑块,15第一连杆,16第三连杆。
[0017]以下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18]实施例:结合图1,本实施例的双人协调下肢训练器,其包括:
[0019]处于经线两端的第一立柱I和第二立柱2,处于纬线两端的第一座椅3和第二座椅4,经线与纬线呈十字交叉排布;可以认为,两根立柱和两个座椅分别处于一个菱形的四个顶点上,座椅和立柱呈对称分布。
[0020]在第一立柱中部与第二立柱中部之间固连有横杆5,在横杆5与第一座椅3之间设有固定的第一导轨6、第二导轨7 ;横杆与第二座椅4之间设有固定的第三导轨8、第四导轨9;各条导轨长度方向与与纬线一致,各导轨的一端与横杆固定连接,另一端可以通过支柱固定于地面,也可以与座椅的支座连接固定。
[0021]为便于描述,将本实施例的训练器描述为第一立柱侧下肢训练装置和第二立柱侧下肢训练装置,以第一立柱、第一导轨、第三导轨为载体的第一立柱侧下肢训练装置包括:固设于第一立柱顶端的轴承座10、与轴承座构成回转副的曲轴11、固设于曲轴11外端部的飞轮12 ;在第一导轨6及第三导轨8上分别设有与第一导轨、第三导轨构成移动副的第一滑块13及第三滑块14,第一连杆15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滑块及曲轴铰接构成转动副,第三连杆16的两端分别与第三滑块14及曲轴铰接构成转动副;两个脚踏分别铰接在第一滑块及第三滑块上且脚踏各自与第一滑块及第三滑块形成回转副。或者,两个脚踏分别铰接在第一连杆及第三连杆上并能沿第一连杆及第三连杆轴线移动,移动脚踏的位置可改变训练者脚部的运动轨迹,以锻炼腿部的不同部位肌肉。
[0022]以第二立柱、第二导轨、第四导轨为载体的第二立柱侧下肢训练装置与前述的第一立柱侧下肢训练装置以纬线为轴呈轴对称分布,其包括:固设于第二立柱顶端的轴承座、与轴承座构成回转副的曲轴、固设于曲轴外端部的飞轮;在第二导轨及第四导轨上分别设有与第二导轨、第四导轨构成移动副的第二滑块及第四滑块,第二连杆的两端分别与第二一滑块及曲轴铰接构成转动副,第四连杆的两端分别与第四滑块及曲轴铰接构成转动副;同样,可将两个脚踏分别铰接在第二滑块及第四滑块上且脚踏各自与第二滑块及第四滑块形成回转副。或者,两个脚踏分别铰接在第二连杆及第四连杆上并能沿第二连杆及第四连杆轴线移动,移动脚踏的位置可改变训练者脚部的运动轨迹,以锻炼腿部的不同部位肌肉。
[0023]其中,第一导轨、第二导轨、第三导轨,第四导轨均与水平线具有夹角,即第一导轨、第二导轨朝向横杆的一端低于朝向第一座椅的一端;同样,第二导轨、第四导轨朝向横杆的一端低于朝向第二座椅的一端。并且,曲轴与轴承座的连接点介于第一连杆与曲轴的铰接点、第三连杆与曲轴的铰接点之间。
[0024]运动中,两人分别坐在两个座椅上,踩着脚踏通过连杆向曲轴施力,曲轴绕轴承座整周回转,通过调节各滑块与对应导轨的摩擦力、或者调节飞轮质量可以调整使用者的训练强度。
【权利要求】
1.双人协调下肢训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于经线两端的第一立柱(I)和第二立柱(2),处于纬线两端的第一座椅(3)和第二座椅(4),所述经线与所述纬线呈十字交叉排布; 所述第一立柱中部与第二立柱中部之间固连有横杆(5),在所述横杆(5)与所述第一座椅(3)之间设有固定的第一导轨(6)、第二导轨(7);所述横杆与所述第二座椅(4)之间设有固定的第三导轨(8)、第四导轨(9);各所述导轨长度方向与所述纬线一致; 以所述第一立柱、第一导轨、第三导轨为载体的第一立柱侧下肢训练装置包括:固设于第一立柱顶端的轴承座(10)、与所述轴承座构成回转副的曲轴(11)、固设于所述曲轴(11)外端部的飞轮(12);在所述第一导轨及第三导轨上分别设有与第一导轨、第三导轨构成移动副的第一滑块(13)及第三滑块(14),第一连杆(15)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滑块及曲轴铰接构成转动副,第三连杆(16)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三滑块(14)及曲轴铰接构成转动副;脚踏铰接在第一滑块及第三滑块上且脚踏各自与所述第一滑块及第三滑块形成回转副、或脚踏铰接在第一连杆及第三连杆上并能沿第一连杆及第三连杆轴线移动。 以所述第二立柱、第二导轨、第四导轨为载体的第二立柱侧下肢训练装置与所述第一立柱侧下肢训练装置以所述纬线为轴呈轴对称分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人协调下肢训练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座椅及第二座椅上各自固设有扶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人协调下肢训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轨、第二导轨、第三导轨,第四导轨均与水平线具有夹角,第一导轨、第二导轨朝向所述横杆的一端低于朝向第一座椅的一端;同样,第二导轨、第四导轨朝向所述横杆的一端低于朝向第二座椅的一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人协调下肢训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曲轴与所述轴承座的连接点介于所述第一连杆与曲轴的铰接点、第三连杆与曲轴的铰接点之间。
【文档编号】A63B21/28GK103611233SQ201310646599
【公开日】2014年3月5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4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4日
【发明者】王勇, 伍保华, 肖献强, 余泽坤 申请人:合肥工业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