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形拼装玩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26610阅读:464来源:国知局
变形拼装玩具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形状可以变化的变形拼装玩具,尤其涉及通过在内部的结构部件上设置驱动机构,从而能够变化为各种形状的变形拼装玩具。



背景技术:

目前,已知有一种拼装玩具,其利用表面具有凹凸部的拼装主体,通过将该拼装主体加以组合而构成各种形状。

该拼装玩具的标准形状为:在长方体形状的拼装主体的上表面上呈等间隔地形成有多个凸部,并且在底面上形成有多个与凸部卡合的凹部。通过使该凹凸部重叠而将多个拼装主体重叠连接,从而能够拼成各种拼装玩具。

专利文献1中提出了一种拼装玩具,其能够利用呈规定间隔设置的突起的数量不同的拼装块组装成各种形象的物体。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公报、特开2010-172568号

专利文献1的发明所公开的拼装玩具是由多个拼装块(11)组合而成的,该拼装块(11)在长方体形状的基座部(31)的上表面上,相隔数毫米(mm)的间隔设有多个同样呈圆柱状的突起部(37),基座部(31)具有朝向下侧开口的长方体形状的内部空间,从而能够收纳其他拼装块的突起部(37),并且能够通过基座部(31)的侧壁板(33)来夹持其他拼装块的圆柱状的突起部(37)。



技术实现要素:

上述专利文献1所述的发明,能够将多个拼装块加以结合而组装出精密形象物的形状,并且,能够作为以长方体为基准的多种小型拼装块的组合而容易地组合拼装块,但是,虽然能够通过增加拼装块、或者改变卡合位置等而改变形状,但拼装主体的形状不会变化,因而缺乏变化。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富有惊喜且乐趣无穷的变形拼装玩具,该变形拼装玩具也可以作为普通的拼装块与其他拼装块进行卡合,同时,在一个拼装块的内部设置有能够移动的结构部件或者能够变形的部位,通过启动一个触发器而使这些结构部件或各部位自动地进行动作,从而使拼装块本身进行变形而变形为其他形状的玩具。

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明的变形拼装玩具的特征在于,具备:形成于上表面上的卡合凸部、形成于底面上的卡合凹部、设置于一侧表面上的触发器、以及通过所述触发器的操作而进行移动的可动结构部件、或者通过所述触发器的操作而进行变形的变形部位,并且,在拼装状态下,所述可动结构部件或者所述变形部位未从变形拼装玩具的表面突出,通过启动触发器而使所述可动结构部件进行移动、或者使所述变形部位自动进行变形,从而变形为其他形状的玩具。

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明的变形拼装玩具的特征在于,具备:设置于基体的前板上的触发器、设置于所述基体的内部且使车轮上下移动的车轮动作部、被轴支撑于所述基体的上端部且升降自如的升降部、形成于所述升降部的上表面上的卡合凸部、以及形成于所述基体的底面上的卡合凹部,并且,在拼装状态下,所述触发器、所述车轮动作部以及所述升降部被收纳在变形拼装玩具内而未从表面突出,通过启动触发器而使与触发器协动的各部分进行移动,从而变形为汽车玩具。

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明的变形拼装玩具的特征在于,具备:设置于盖部件的后板上的触发器、设置于所述盖部件的下部且形成于基体内部的脚安装部、从所述盖部件的前板突出的鼻动作部、从所述盖部件的前端的两侧面向外侧张开的耳动作部、形成于所述盖部件的上表面上的卡合凸部、以及形成于所述基体的底面上的卡合凹部,并且,在拼装状态下,所述脚安装部、所述鼻动作部以及所述耳动作部被收纳在变形拼装玩具内而未从表面突出,通过启动触发器而使与触发器协动的各部分进行移动,从而变形为动物玩具。

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明的变形拼装玩具的特征在于,具备:设置于基座部的前侧的触发器、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设置于所述基座部上的躯干部、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设置于所述躯干部上的头部、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设置于所述躯干部上的翼部、形成于所述躯干部和所述翼部的上表面上的卡合凸部、以及形成于所述基座部、所述头部以及所述翼部的底面上的卡合凹部,并且,在拼装状态下,所述基座部、所述躯干部、所述头部以及所述翼部被收纳在变形拼装玩具内而未从表面突出,通过启动触发器而使与触发器协动的各部分进行移动,从而变形为鸟类玩具。

(发明效果)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形拼装玩具,拼装时可以与现有的拼装块同样地与其他拼装块卡合进行玩耍。

通过启动一个触发器而使内部的各可动结构部件与触发器的动作相互协作进行移动、或者使各变形部位进行变形,从而使拼装块本身进行变形而变形为其他形状的玩具,因此,具有拼装块变化为意想不到的形状的乐趣。而且,能够用变形后的玩具玩耍。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形拼装玩具,拼装时可以与现有的拼装块同样地与其他拼装块卡合进行玩耍。

通过启动触发器而使内部的各可动部与触发器的动作相互协作进行动作,从而使升降部进行升降且使滑动件前进,进而使车轮下降而变为汽车的形状,因此,具有拼装块变形而变化为意想不到的形状的乐趣。变形后可以作为汽车玩具玩耍。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变形拼装玩具,拼装时可以与现有的拼装块同样地与其他拼装块卡合进行玩耍。

通过启动触发器而使内部的各可动部与触发器的动作相互协作进行动作,从而使脚部从下侧伸出,鼻部向前侧伸出,进而使耳部向两侧张开,由此变为大象的形状,因此,具有拼装块变形而变化为意想不到的形状的乐趣。变形后可以作为大象玩具玩耍。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变形拼装玩具,拼装时可以与现有的拼装块同样地与其他拼装块卡合进行玩耍。

通过启动触发器而使内部的各可动部与触发器的动作相互协作进行动作,从而使头部上升,翼部向两侧张开,由此变为鸟的形状,因此,具有拼装块变形而变化为意想不到的形状的乐趣。变形后可以作为鸟类玩具玩耍。

附图说明

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拼装玩具的变形前的主视图。

图2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拼装玩具的变形前的俯视图。

图3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拼装玩具的变形前的侧视图。

图4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拼装玩具的变形前的纵剖视图。

图5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拼装玩具的分解立体图。

图6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拼装玩具的变形后的纵剖视图。

图7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拼装玩具的变形后的纵剖面后视立体图。

图8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拼装玩具的变形后的纵剖面仰视立体图。

图9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拼装玩具的变形前的主视立体图。

图10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拼装玩具的变形前的后视立体图。

图11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拼装玩具的变形前的纵剖视图。

图12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拼装玩具的分解立体图。

图13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拼装玩具的变形后的纵剖视图。

图14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拼装玩具的变形后的主视立体图。

图15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拼装玩具的变形后的后视立体图。

图16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拼装玩具的变形后的仰视立体图。

图17是第三实施方式的变形拼装玩具的变形前的主视立体图。

图18是第三实施方式的变形拼装玩具的变形前的后视立体图。

图19是第三实施方式的变形拼装玩具的变形前的仰视立体图。

图20是第三实施方式的变形拼装玩具的变形前的纵剖视图。

图21是第三实施方式的变形拼装玩具的变形前的纵剖面立体图。

图22是第三实施方式的变形拼装玩具的分解立体图。

图23是第三实施方式的变形拼装玩具的变形后的主视图。

图24是第三实施方式的变形拼装玩具的变形后的立体图。

图25是第三实施方式的变形拼装玩具的变形后的俯视剖面图。

图26是第三实施方式的变形拼装玩具的变形后的侧视剖面图。

(符号说明)

1基座部2车轮动作部

3滑动件的控制部4升降部

10基体10a前板

10b侧板10c圆形切口部

11触发器11d卡合部

15卡合凹部49卡合凸部

19车轮40顶板

45滑动件7鼻动作部

8耳动作部50基体

56触发器60脚连接部

61脚安装部90盖部件

100基座部120躯干部

140头部160翼部

102触发器a变形拼装玩具

b变形拼装玩具c变形拼装玩具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图1至图8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拼装玩具a在变形后变为汽车形状,其包括:基座部1、收纳于基座部1内部的车轮动作部2、以及设置于车轮动作部2上方的滑动件的控制部3和升降部4。

图1至图4是变形拼装玩具a已拼装完成且变形前的状态。在该状态下,触发器11被收纳于前板10a中,车轮19被收纳于左右侧板10b的圆形切口部10c中,顶板40的卡合部42与触发器11的卡合部11d卡合。因此,这些结构部件呈收纳于变形拼装玩具a的内部而未从表面突出的长方体状,但是,通过启动触发器11,上述各构成部分相互协作进行动作而变形为图6至图8所示的状态。下面,对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详述。

基体10的底板10d上形成有八个卡合凹部15,该卡合凹部15与其他拼装玩具的卡合凸部卡合。

基体10的前侧(图1的左侧)的前板10a上形成有触发器11。该触发器11由下部的按压部11a和上部的动作部11b构成且呈大致长方形,并且,通过在形成于触发器11的中央位置处的轴孔11c中插入轴14,从而通过该轴14而将触发器11以能够转动的方式安装在基体10上。

在上述按压部11a与基体10的前侧的弹簧支撑部10s之间配置有弹簧12,始终对按压部11a施加朝向前侧的作用力。因此,动作部11b前端的卡合部11d始终被施加作用力而朝向后侧转动,从而保持与后述顶板40的卡合部42卡合的状态。

基体10的下部形成有车轮动作部2。

车轮动作部2是通过连杆22将车轮安装架20与升降件29以中间存在弹簧21的状态加以连接而构成的,并且,在上述车轮安装架20的前端和后端的轴承20a中插入车轴18,由此来安装车轮19。

上述连杆22的中央位置处形成有轴承22a,两侧设置有卡合孔22b和卡合孔22c。

车轮安装架20的上表面上形成有两个用于收纳连杆22的轴承22a的凹部20b,该凹部20b的前侧部分的两侧面的四个位置处分别形成有突起20c。同样,在上述升降件29的下表面上形成有两个用于收纳连杆22的轴承22a的凹部29b,该凹部29b的后侧部分的两侧面的四个位置处分别形成有突起29c。

在组装上述车轮动作部2时,使车轮安装架20和升降件29夹着弹簧21重叠,并将两个连杆22组合夹在车轮安装架20的凹部20b与升降件29的凹部29b中。

然后,使连杆22的前侧的卡合孔22b嵌合在车轮安装架20的突起20c上,同时使后侧的卡合孔22c嵌合在升降件29的突起29c上。然后,将轴23、23插入连杆22、22的轴承22a、22a中,从而固定在基体10上。

在上述车轮动作部2的上部形成有滑动件的控制部3。

滑动件的控制部3由动作板30、和与形成于该动作板30的前侧的凹部39卡合的卡合部件44构成。

上述卡合部件44由收纳于上述凹部39内的座板44b、和固定于该座板44b上的两根插销44a构成。

上述插销44a以能够移动的方式安装在顶板40上所设有的两个长孔41b中,插销44a的上端固定在滑动件45的底部所设有的安装部46、46上。

将轴32穿过动作板30的轴承30a再经由弹簧31插入上述车轮动作部2的升降件29后部的轴承29a中,从而将升降件29安装在动作板30的内侧。通过将该轴32固定在基体10的后侧,从而在弹簧31的弹力的作用下使动作板30始终以轴32为中心朝向上侧转动。

上述滑动件的控制部3的上部形成有升降部4。

上述升降部4由顶板40和滑动件45等构成。

顶板40的上表面上形成有用于收纳滑动件45的凹部41,上述凹部41的表面上形成有用于使滑动件45进行滑动的两个轨道41a,并且设置有两个长孔41b,上述插销44a贯穿该长孔41b并随着滑动件45进行移动。

滑动件45以始终被弹簧43施加朝向前侧的作用力的状态固定在上述凹部41内。

通过将轴34经由弹簧33插入轴承40a中,同时将轴34插入基体10的轴承10e中,从而将顶板40的后端轴支撑在基体10上,并且,顶板40在弹簧33的作用力下始终以轴34为中心朝向上侧转动。

对上述构成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作用进行说明。

顶板40被弹簧33施加朝向上侧的转动力,但在拼装状态下,由于顶板40前端的卡合部42与上述触发器11的卡合部11d卡合,因而顶板40的转动被限制。

当朝向内侧(图4的右侧)按压触发器11的按压部11a时,动作部11b朝向外侧转动,从而解除卡合部11d与顶板40的卡合部42的卡合状态。随之,顶板40在弹簧33的弹力作用下以轴34为中心朝向上侧转动。

随之,由于卡合部件44的上端固定在滑动件45的底部的安装部46上,因此,卡合部件44与顶板40一起上升而脱离动作板30的凹部39,同时在弹簧43的弹力作用下与滑动件45一起朝向前侧移动。

在上述顶板40朝向上侧转动的同时,动作板30在弹簧31的弹力作用下以轴32为中心朝向上侧转动,因此,升降件29在弹簧21的弹力和连杆22的作用下朝向前侧斜向上移动。

与此同时,由于连杆22以轴23为中心进行转动,因而车轮安装架20和车轮19朝向下侧移动。由此,变形拼装玩具a变形为如图6至图8所示的汽车状态。

如上述那样进行动作的本实施方式的效果在于:仅通过按压触发器11便可以解除内部各机构的卡合状态,从而在弹簧的弹力作用下使各部位进行移动、升降或滑动,从而使拼装块本身进行变形,从拼装状态变形为想象不到的汽车这一全新状态,因而具有拼装块变化出意想不到的形状的乐趣。

另外,在未变形状态下,变形拼装玩具可以作为普通的拼装块与其他拼装块卡合进行玩耍,并且,变形后能够作为汽车玩具进行玩耍,因此,一个拼装块可以带来多重乐趣。

根据图9至图16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拼装玩具b变形后变为动物大象的形状,其包括:盖部件90、收纳于盖部件90内部的基座部5、形成于下侧的脚动作部6、以及形成于前侧的鼻动作部7和耳动作部8。

图9至图11是变形拼装玩具b已拼装完成且变形前的状态。在该状态下,脚动作部6被收纳于基体50的下部,鼻动作部7被收纳于盖部件90的前侧(图11的左侧),耳动作部8被收纳于盖部件90的前侧,触发器56被收纳于后板90c中。

因此,这些内部的结构部件呈收纳于变形拼装玩具b中而未从表面突出的长方体状,但是,通过启动触发器56,上述各构成部分相互协作进行动作而变形为图13至图16所示的状态。下面,对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详述。

基体50的底板50d上形成有八个卡合凹部53,该卡合凹部53与其他的变形拼装玩具的卡合凸部卡合。

触发器56内置在盖部件90的后板90c中。该触发器56的上部内侧形成有卡合爪57,并且,通过将轴59插入触发器56的中心部处的孔56a中,从而将触发器56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轴支撑在基体50后部的支撑部件51上。

基体50的内部形成有脚动作部6,该脚动作部6由脚连接部60和脚安装部61、61构成。通过将轴65插入脚安装部61前端的轴孔61a和脚连接部60的轴孔60b中,从而将脚安装部61以转动自如的方式安装在脚连接部60上。

另一方面,通过将轴66插入上述脚安装部61前端的轴承61b中,从而将上述脚安装部61以能够转动的方式安装在基体50上。符号54表示用于固定基体50与盖部件90的插销。

基体50的前侧设置有鼻动作部7。

鼻动作部7表示大象的鼻子,其包括:朝向下侧弯曲且内部中空的壳体71、收纳于壳体71内部的弹簧支撑杆73、以及缠绕在弹簧支撑杆73上的弹簧72。

如图所示,在拼装状态下,鼻动作部7的壳体71载置于基体50前端的斜面(slope)50a上,弹簧支撑杆73上端的卡合部73a固定在盖部件90的顶端。

与此同时,壳体71的上端突起71a与脚连接部60前端的卡合突起60a卡合,从而对抗弹簧72的弹力而将壳体71卡定在基体50内。

盖部件90的前端两侧设置有一对耳动作部8。

该耳动作部8由表示大象耳朵的耳部80、以及用于将该耳部80以转动自如的方式安装在盖部件90上的弹簧82和轴83构成。

上述耳部80的前端内侧形成有轴承80a,并且,耳部80的内侧以水平突出的方式形成有卡合部件81,该卡合部件81的前端形成有朝向下侧的卡合爪81a。该卡合爪81a与设置于上述前侧的脚安装部61的前端两侧的卡合部61c卡合。

对上述构成的变形拼装玩具b的作用进行说明。

当在图9至图11的拼装状态下使后侧的触发器56以轴59为中心朝向上侧转动时,触发器56前端的卡合爪57朝向下侧按压脚安装部60的与卡合爪57抵接的抵接部60c。由此,脚连接部60在以轴65为中心转动的同时朝向后侧下部移动。

随着该脚连接部60朝向后侧移动,脚部62以轴66为中心朝向下侧转动,从而从底板50d的孔53突出。

另外,通过脚连接部60朝向后侧移动,而使鼻动作部7的壳体的上端突起71a与脚连接部60前端的卡合突起60a的卡合解除,从而使壳体71在弹簧72的弹力作用下朝向下侧移动。

与此同时,耳动作部8的卡合爪81a与脚安装部61的卡合部61c的卡合被解除,从而使耳部80在弹簧82的弹力作用下朝向外侧转动。由此,变形拼装玩具b变为图13至图16所示的状态。

本实施方式的效果在于:仅通过拉动触发器56便可以解除内部各机构的卡合状态,从而在弹簧的作用力的作用下使各部位进行移动、滑动或者张开,由此使拼装块本身进行变形,变形为模仿大象等动物的完全想象不到的状态,因而具有拼装块变化出意想不到的形状的乐趣。另外,在未变形状态下,变形拼装玩具可以作为普通的拼装块与其他的拼装块卡合进行玩耍。

根据图17至图26对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第三实施方式的变形拼装玩具c在变形后变化为鸟类鹰的形状,其包括:基座部100、设置于基座部100上的躯干部120、以及设置于躯干部120上的头部140和翼部160、160。

变形拼装玩具c的上表面上设置有八个卡合凸部200,底面上形成有卡合凹部201。

如图22、图24等所示,基座部100的基体101的后部竖立设置有躯干的安装部105,并且,该躯干的安装部105的上部形成有轴119的轴承106。

另外,在基体101的前部两侧突出形成有模仿鹰爪的两个触发器102,该两个触发器102之间形成有间隙109,拼装时,头部140收纳于上述间隙109中,并且头部140的突起部151与基体101接触(参照图21)。

躯干部120由下部部件121和上部部件131构成。

下部部件121的两侧设置有支撑架122,通过连接板123将该支撑架122连接而构成为h字形,并且,在支撑架122的前侧和后侧竖立设置有轴承板126。在上述轴承板126上设置有供轴172插通的轴承127。

上部部件131的顶板132上形成有四个卡合凸部200,顶板132的两侧设置有侧板133,在侧板133的前端侧和后端侧,以朝向外侧突出的状态安装有四个轴承板137。上述轴承板137上设置有供轴172插通的轴承138。

头部140在头部主体141的前端形成有嘴部144,在头部主体141的内部143中收纳有卡合部150。

该卡合部150由前端的突起部151和弹簧153构成,其中,弹簧53缠绕在设置于该卡合部150内部的支撑杆152上。

符号142表示轴承,轴129经由弹簧128插通在该轴承142中,从而通过该轴129将头部140以转动自如的方式轴支撑在上部部件131的内侧。

翼部160由左翼部和右翼部构成,分别安装在上述躯干部120的两侧,由于左翼部和右翼部的形状对称,故对于同一部件赋予相同符号进行说明。

翼部160由安装在躯干部上的安装部161、和转动自如地安装于该安装部161上的前端部181构成。

上述安装部161被分割形成为两个部件,并且在上表面上形成有卡合突起200,并且,上述安装部161的一侧形成有用于转动自如地安装于躯干部120上的轴承162,另一侧形成有用于转动自如地安装于前端部181上的轴承164。

上述安装部161配置在上述轴承板137的内侧,并且通过将轴172经由弹簧171插入轴承162和轴承138中进行安装。

上述前端部181的内部设置有中空部以收纳卡合部183,并且在端部设置有轴承182。通过将轴174经由弹簧173插入上述轴承182和安装部161的轴承164中,从而将上述前端部181以能够转动的方式安装在安装部161上。

上述卡合部183由前端的突起部184、弹簧186以及覆盖件187构成,其中,弹簧186缠绕在设置于卡合部183内部的支撑杆185上。上述突起部184与设置于基体101的两侧部上的凹部104接触并卡合。

对上述构成的变形拼装玩具c的作用进行说明。

当在图17至图21的拼装状态下使前侧的触发器102以轴119为中心朝向下侧转动时,头部140的突起部151离开基体101,并在弹簧128的弹力作用下朝向上侧转动,从而使躯干体120上升。

与此同时,安装部161在弹簧171的弹力作用下朝向外侧转动,接着,卡合部183离开基体101的凹部104,由此使前端部181在弹簧173的弹力作用下朝向外侧转动,从而使变形拼装玩具c变为图23至图26所示的状态。

另外,可以手动地使由轴119轴支撑的躯干部120进一步上升。

本实施方式的效果在于:仅通过朝向下侧拉动触发器102便可以解除内部各机构的卡合状态,从而在弹簧的弹力作用下使各部位进行移动、升降或者张开,由此使拼装块本身进行变形,变形为模仿鹰等动物的完全想象不到的状态,因而具有拼装块变化出意想不到的形状的乐趣。另外,在未变形状态下,变形拼装玩具可以作为普通的拼装块与其他的拼装块卡合进行玩耍。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