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筝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87765阅读:567来源:国知局
一种风筝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体育用具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风筝。



背景技术:

风筝,古称“鸢”,传统的风筝用竹子扎制骨架,高档丝绢蒙面,手工绘画。工艺与美术的结合,体现了风筝的玩赏价值,随着国际风筝交流的逐渐频繁,风筝这一古老的汉族民间艺术,在新形势下蓬勃发展,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艺术品。目前,中国风筝有着悠久的历史和高超的技艺,这点早已为世人所公认。

传统中国风筝的技艺概括起来有四个字:扎、糊、绘、放。简称“四艺”。简单地理解 这“四艺”即扎架子,糊纸面,绘花彩,放风筝。风筝其种类有硬翅风筝、软翅风筝、串式风筝、板式风筝、立体风筝、动态风筝等。它不仅被广泛用于放飞、比赛、娱乐,而且已经成为美化人们生活的时尚装饰品,2006年5月20日,风筝制作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然而,现有的风筝依然具有整体结构较差,即飞入高空时,容易被强风的冲击导致整体结构变形,还不适于在风力较大的时候放飞。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设计一种能在风力较小和较大的时候都能够放飞的风筝。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一种风筝,包括风筝本体、通风口、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口左右对称分布于风筝本体的左右两侧,所述通风口内有通风装置,所述通风装置包括转轴、挡风片、扭簧、弹簧扭臂,所述转轴的两端固定于风筝本体的通风口上,所述转轴穿过扭簧中心,所述两个弹簧扭臂分别固定在两个挡风片上,所述挡风片能绕转轴旋转。

对方案进一步优化:

所述通风口为圆形,所述挡风片为半圆形硬质材料,所述转轴的两端固定于风筝本体的通风口的顶部和底部。

所述通风口的数量为2-8个。

所述通风口的数量为2个。

本实用新型和普通风筝一样放飞,当风较小时,作用在挡风片上的力较小,挡风片在弹簧扭臂的作用下挡住通风口,风筝能够很平稳的放飞。当风较大或较强时,作用在挡风片上的增大,挡风片会被风推开一定的角度已达到和弹簧扭力的平衡,风会从通风口和通风装置形成的空隙当中穿过,从而减少了风对风筝的作用,从而达到了在风力较大或较强时放飞风筝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设计科学、使用方便,能够在风较小和较大时都能放飞风筝,拓宽了放飞风筝的条件,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图1 为本实用新型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2 为本实用新型的通风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 为风力较小时本实用新型的通风装置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4 为风力较大时本实用新型的通风装置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风筝本体,2-通风口,3-通风装置,4-转轴,5-挡风片,6-扭簧,7-弹簧扭臂。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风筝 ,包括风筝本体1、通风口2、通风装置3,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口2左右对称分布于风筝本体1的左右两侧,所述通风口2内有通风装置3,所述通风装置3包括转轴4、挡风片5、扭簧6、弹簧扭臂7,所述转轴4的两端固定于风筝本体1的通风口2上,所述转轴4穿过扭簧6中心,所述弹簧扭臂7固定在挡风片5上,所述挡风片5能绕转轴4旋转。

对方案进一步优化:

所述通风口2为圆形,所述挡风片5为半圆形硬质材料,所述转轴4的两端固定于风筝本体1的通风口2的顶部和底部。

所述通风口2的数量为2-8个。

所述通风口2的数量为2个。

在无风时,挡风片5如图3所示,完全挡住通风口。

实施例1:在风较小时。

如图3所示,作用在挡风片5上的风力较小,挡风片3在弹簧扭臂7的作用下挡住通风口2,使风筝本体1形成较大的迎风面,从而风筝能够很平稳的放飞。

实施例1:在风较大时。

如图4所示,此时作用在挡风片5上风力的增大,挡风片5会被风推开一定的角度已达到和弹簧扭力的平衡,风会从通风口2和通风装置3形成的空隙当中穿过,使风筝本体1形成较小的迎风面,减少了风对风筝的作用,从而达到了在风较大或较强时放飞风筝的目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