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拆装的平台式自行车运动训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68250阅读:421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拆装的平台式自行车运动训练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健身训练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拆装的平台式自行车运动训练器。



背景技术:

目前大众健身运动很多,但大部分项目需要有一定体能,如跑步、羽毛球等,还有一些很枯燥,如步行等,只有骑行有着广大的群众基础,且不伤身体不伤膝盖,体能要求也不是很高,男女老幼根据自身条件皆可骑行。

问题的关键是,目前骑行并没有合适的场地,城市里骑行没有越野的体验,基本都是平面,且非常不安全,很多路段人车混杂,根本无法连续骑行;另外就是北方的气候使得冬季不能骑行,使得骑行爱好者进入冬季就需要暂停。

数据表明,以时速15公里骑行10公里卡路里的消耗相当于慢跑2公里,但很多人根本跑不了2公里,可骑行10公里则很轻松就能完成,所以说,骑行是最适合大众健身的体育项目。

只有采用自行车模拟训练器,无论何时何地春夏秋冬,皆可体验皆可锻炼。

通常,已知并且普遍使用两种不同类型的自行车训练器。第一类训练器(也称为涡轮增压训练器)是使得能够在自行车保持固定时骑自行车的一件设备。这种训练器典型地包括车架、牢固地保持自行车的夹持件,向上按压抵靠自行车的后车轮的滚轴以及在踏板转动时提供阻力的机构。这些训练器通过单元怎样将阻力提供至风力训练器、磁力训练器、流体训练器、离心训练器以及实用的训练器而加以分类。在所有这些第一类训练器中,自行车固定地安装在训练器上并且在训练期间完全保持固定。典型地,训练器固定地安装至自行车的后轴。完全不同的一类自行车训练器是所谓的自行车滚轴,不同于其他类型的自行车训练器,自行车滚轴不附接至自行车车架。这些自行车滚轴一般地包括三个圆柱体、圆鼓或滚轴,两个用于后轮,一个用于前轮,自行车在其顶部骑行。皮带可以将后滚轴中的一个连接至前滚轴,引起在踩踏自行车时自行车的前车轮旋转。在训练时,骑车者必须在滚轴上平衡他/她本身。

每种类型的自行车训练器具有一定的优点和缺点。在固定式自行车训练器上骑行从来不会提供在实际中骑自行车的感觉,因为自行车完全保持固定。然而,在实际中骑自行车期间,踩踏动作通常通过相对于竖直方向轻微地倾斜自行车而弥补,特别是在全速期间。当自行车滚轴不允许这种倾斜移动时,在不离开滚轴的情况下平衡自行车对于骑车者而言是一个相当大的挑战并且比自行车训练器需要更多的平衡和注意。

US2009/0075785A1描述了另一种类型的运动自行车训练器,其适于与运动自行车配合使用。训练器包括基座和具有适于接合并且支撑自行车的间隔开的端部的车架。枢转组件连结至车架的中心部分以及基座。枢转组件允许车架和基座之间的移动并且包括偏置机构,该偏置机构抵抗车架相对于基座的倾斜。车架仅由枢转组件支撑。所述自行车训练器的车架借助于联轴器安装至自行车的后轴。

后轴至自行车训练器的所述安装是不利的,因为抵抗车架相对于基座倾斜的偏置力经由后车轮转移至自行车,在实际骑车条件下,所述后轮自由移动。此外,因为自行车和骑车者重量的大部分由车架(经由联轴器)承载而不是由滚轴承载,在所述自行车训练器上的自行车的倾斜移动感觉没有在公路上骑自行车那么自然。特别地,因为滚轴不是直接支撑自行车和使用者的重量,所以在加速期间后车轮的车胎可能打滑并且由此自行车可能不会生成与能够在公路上实现的自行车相同的功率输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可广泛适用于各类人群的健身运动、且训练效果好、模拟效果真实、经济耐用的可拆装的平台式自行车运动训练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设计一种可拆装的平台式自行车运动训练器,包括训练器的支撑框架和自行车,支撑框架呈L形设置,在L形支撑框架的水平方向上设有升降台,升降台上分别设有弧形结构的前轮胎固定器和后轮胎固定器,前轮胎固定器和后轮胎固定器分别用于驱动轮胎旋转并可用于制动车轮,在升降台的下面设有驱动升降台的前面和/或后面升起的升降驱动机构,在前轮胎固定器的下面还设置有转盘,在L形支撑框架的垂直方向上设置有显示器、中央处理器,显示器与训练人员眼部佩戴的VR视觉器的输出信号相适配。

为了使得自行车训练器的使用者,能够真实的感受到在各种路况下骑行效果,而且能够确保训练的安全性,优选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升降台为平板形,在平板形升降台上设有车轮卡槽,前轮胎固定器和后轮胎固定器均设置在车轮卡槽内,在升降台上设有用于支撑自行车中的支撑杆,支撑杆的一端支撑在自行车的中轴上,支撑杆的另一端穿过升降台通过第一万向节与万向轴的一端连接,万向轴的另一端通过第二万向节与支撑件连接,支撑件连接在支撑框架的底部。

为了使得自行车训练器的使用者,能够真实的感受到在各种路况下骑行效果,而且能够确保训练的安全性,同时为了简化驱动机构的结构,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是,在所述升降台上的前轮胎固定器和后轮胎固定器的下方分别连接有液压升降驱动机构,液压升降驱动机构包括伸缩套管和伸缩支杆,伸缩杆的一端与前轮胎固定器和后轮胎固定器下方的连接件铰接,伸缩杆的另一端由伸缩套管的一端插入伸缩套管内且与伸缩套管滑动配合,伸缩套管的另一端通过连接件与支撑框架的底部铰接;在伸缩套管与伸缩杆配合一端的外部还与活塞杆的一端铰接,活塞杆的另一端与液压油缸配合,液压油缸的另一端与支撑框架的底部连接,液压油缸通过换向阀、输油管、油箱、油泵与驱动电机连接;转盘设置在前轮胎固定器的下方,转盘包括有上转盘和下转盘,在上转盘和下转盘之间设有推力轴承,上转盘的上面与前轮胎固定器连接,下转盘的下面与连接件连接。

为了提高自行车骑行的驱动效果,避免因后轮胎固定器上的驱动轮胎旋转部件失效或驱动效果下降,优选的技术方案还有,所述升降台为凹弧形板式结构,在升降台上设有车轮卡槽,前轮胎固定器和后轮胎固定器分别设置在车轮卡槽内,在车轮卡槽的下面设有传动带,传动带通过传动轮、张紧轮和驱动轮与传动带构成驱动自行车轮运转的驱动力,其中驱动轮通过驱动轴与驱动电机连接;在凹弧板形升降台的前端与后端分别设有第一升降杆和第二升降杆,第一升降杆和第二升降杆的一端分别与凹弧板形升降台的前端和后端铰接,第一升降杆和第二升降杆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一液压油缸和第二液压油缸的一端配合,第一液压油缸和第二液压油缸的另一端分别固定在支撑框架上。

为了使得前轮胎固定器和后轮胎固定器能够有效的驱动前后车轮转动,同时又能够对前后车轮进行制动,又可使其结构尽可能的得到简化,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还有,所述前轮胎固定器和后轮胎固定器均为弧形结构的车轮托盘,车轮托盘的横截面呈上方设有开口的矩形凹槽,矩形凹槽内的两侧设有若干对竖向设置的转轴,若干对转轴分别通过轴承与矩形凹槽的顶面和底面转动连接,若干对转轴上分别设有用于与车轮轮胎构成摩擦驱动的驱动球,驱动球中部水平地设置有制动凸环。

为了使得前轮胎固定器和后轮胎固定器能够有效的驱动前后车轮转动,同时又能够对前后车轮进行制动,又可使其结构尽可能的得到简化,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还有,所述矩形凹槽的底面为相互插接配合的分体结构,若干对转轴分别设置在相互插接配合的分体结构的矩形凹槽内,在若干对转轴之间分别设有复位弹簧,在相互插接配合的分体结构的矩形凹槽外部设有夹持部件,夹持部件包括夹持在矩形凹槽外部两侧上的若干对夹片,将矩形凹槽外的若干个夹片串接后分别与矩形凹槽外的螺母连接,矩形凹槽外的螺母分别与丝杆螺纹配合,丝杆的两端通过轴承及轴承座安装在支撑框架上,丝杆的一端与伺服电机连接,丝杠由中间向两侧分为左螺旋段和右螺旋段,左螺旋段与左螺旋螺母螺纹配合,右螺旋段与右螺旋螺母螺纹配合。

为了能够使得自行车骑行训练者感受到在大自然中的骑行效果,优选的技术方案还有,在所述显示器的下端设有吹风口,吹风口内设有风机,风机与中央处理器连接。

为了能够使得自行车骑行训练者能够实时观测到骑行训练时自行车的车速,优选的技术方案还有,在所述前轮胎固定器和/或后轮胎固定器的下面设有车速传感器,车速传感器通过数据线或无线发射模块与中央处理器连接。

为了便于自行车骑行训练者能够感受到骑行中制动或减速的效果,优选的技术方案还有,在所述自行车的车把部位设有有线或无线的制动器及用于选择骑行路况或自然环境的控制器,制动器与控制器通过数据线或无线传输模块与中央处理器连接,中央处理器依据制动器和/或控制器发出控制指令,用于控制升降台的升降状态以及对车轮进行制动或减速。

为了使得自行车骑行训练者在大自然中、郊野外、山地路段等自然环境中的骑行感受及视觉效果,同时也使得训练器的美观,优选的技术方案还有,所述显示器与训练人员眼部佩戴的VR视觉器分别通过数据线或无线传输模块与中央处理器连接,中央处理器安装在支撑框架的竖直方向上,在L形支撑框架的外部设置有外壳。

本发明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所述可拆装的平台式自行车运动训练器具有结构简单、可广泛适用于各类人群的健身运动、且训练效果好、模拟效果真实、经济耐用等特点。自行车训练者可以通过安装在车把上的控制器选择骑行训练的自然环境,通过安装在支撑框架上的中央处理器,将训练者选定的自然环境,通过显示器及训练人员眼部佩戴的VR视觉器将模拟场景展现在训练者的眼前,同时中央处理器还将依据模拟场景中的道路状况发出控制指令,控制升降台的升降动作,同时训练者还可通过车把及前轮下面的转盘控制自行车的转向。训练者还可通过制动器主动地控制自行车的制动,而中央处理器则是在骑行训练的自然环境处于上坡的坡道状态下发出控制指令对自行车进行制动,同时控制升降台的前端升起。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可拆装的平台式自行车运动训练器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是本发明可拆装的平台式自行车运动训练器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3是本发明可拆装的平台式自行车运动训练器的结构示意图之三;

图4a、图4b、图4c是图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的三个状态;

图5是本发明可拆装的平台式自行车运动训练器的结构示意图之四;

图6是本发明可拆装的平台式自行车运动训练器中前轮胎固定器和后轮胎固定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可拆装的平台式自行车运动训练器中的自行车图。

图中:1、支撑框架;2、自行车;3、升降台;4、前轮胎固定器;5、后轮胎固定器;6、转盘;6-1、上转盘;6-2、下转盘;7、显示器;8、中央处理器;9、VR视觉器;10、车轮卡槽;11、支撑杆;12、第一万向节;13、万向轴;14、第二万向节;15、支撑件;16、伸缩套管;17、伸缩支杆;18、连接件;19、活塞杆;20、液压油缸;21、驱动电机;22、传动带;23、传动轮;24、驱动轮;25、驱动电机;26、第一升降杆;27、第二升降杆;28、第一液压油缸;29、第二液压油缸;30、矩形凹槽;31、转轴;32、驱动球;33、制动凸环;34、复位弹簧;35、夹片;36、螺母;37、丝杆;38、伺服电机;39、吹风口;40、车速传感器;41、制动器;42、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如图1~6所示,本发明是一种可拆装的平台式自行车运动训练器,包括训练器的支撑框架1和自行车2,支撑框架1呈L形设置,在L形的支撑框架1的水平方向上设有升降台3,升降台3上分别设有弧形结构的前轮胎固定器4和后轮胎固定器5,前轮胎固定器4和后轮胎固定器5分别用于驱动轮胎旋转并可用于制动车轮,在升降台3的下面设有驱动升降台的前面和/或后面升起的升降驱动机构,在前轮胎固定器4的下面还设置有转盘6,在L形的支撑框架1的垂直方向上设置有显示器7、中央处理器8,显示器7与训练人员眼部佩戴的VR视觉器9的输出信号相适配。

如图1~4所示,为了使得自行车训练器的使用者,能够真实的感受到在各种路况下骑行效果,而且能够确保训练的安全性,本发明优选的实施方案是,所述升降台3为平板形,在平板形的升降台3上设有车轮卡槽10,前轮胎固定器4和后轮胎固定器5均设置在车轮卡槽10内,在升降台3上设有用于支撑自行车中的支撑杆11,支撑杆11的一端支撑在自行车的中轴上,支撑杆11的另一端穿过升降台3通过第一万向节12与万向轴13的一端连接,万向轴13的另一端通过第二万向节14与支撑件15连接,支撑件15连接在支撑框架1的底部。

如图1~3所示,为了使得自行车训练器的使用者,能够真实的感受到在各种路况下骑行效果,而且能够确保训练的安全性,同时为了简化驱动机构的结构,本发明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案是,在所述升降台3上的前轮胎固定器4和后轮胎固定器5的下方分别连接有液压升降驱动机构,液压升降驱动机构包括伸缩套管16和伸缩支杆17,伸缩杆17的一端与前轮胎固定器4和后轮胎固定器5下方的连接件18铰接,伸缩杆17的另一端由伸缩套管16的一端插入伸缩套管16内且与伸缩套管16滑动配合,伸缩套管16的另一端通过连接件18与支撑框架1的底部铰接;在伸缩套管16与伸缩杆17配合一端的外部还与活塞杆19的一端铰接,活塞杆19的另一端与液压油缸20配合,液压油缸20的另一端与支撑框架1的底部连接,液压油缸20通过换向阀、输油管、油箱、油泵与驱动电机21连接;转盘6设置在前轮胎固定器4的下方,转盘6包括有上转盘6-1和下转盘6-2,在上转盘6-1和下转盘6-2之间设有推力轴承,上转盘6-1的上面与前轮胎固定器5连接,下转盘6-2的下面与连接件18连接。当然在所述升降台3上的前轮胎固定器4和后轮胎固定器5的下方分别连接有气动升降驱动机构,气动升降驱动机构与上述液压升降驱动机构的结构构造相同。还可用丝杠螺母升降驱动机构(图中未视)替换液压或气动升降驱动机构,将丝杠螺母升降驱动机构中丝杠的一端与前轮胎固定器4和后轮胎固定器5下方的连接件18铰接,在丝杠的另一端设有滑块,滑块与设置在支撑框架1上的滑槽滑动配合,在丝杠上套装有螺母,螺母的外部设有从动齿轮,从动齿轮与主动齿轮啮合,主动齿轮通过驱动轴与伺服电机的输出轴连接,其中螺母与伺服电机均被卡装在支撑框架1上。

如图5所示,为了提高自行车骑行的驱动效果,避免因后轮胎固定器上的驱动轮胎旋转部件失效或驱动效果下降,本发明优选的实施方案还有,所述升降台3为凹弧形板式结构,在升降台3上设有车轮卡槽10,前轮胎固定器4和后轮胎固定器5分别设置在车轮卡槽10内,在车轮卡槽10的下面设有传动带22,传动带22通过传动轮23、张紧轮和驱动轮24与传动带22构成驱动自行车轮运转的驱动力,其中驱动轮24通过驱动轴与驱动电机25连接;在凹弧板形的升降台3的前端与后端分别设有第一升降杆26和第二升降杆27,第一升降杆26和第二升降杆27的一端分别与凹弧板形的升降台3的前端和后端铰接,第一升降杆26和第二升降杆27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一液压油缸28和第二液压油缸29的一端配合,第一液压油缸28和第二液压油缸29的另一端分别固定在支撑框架1上。其中第一升降杆26、第二升降杆、第一液压油缸28、第二液压油缸29构成的升降台3的升降驱动机构,可由丝杠螺母升降驱动机构(图中未视)替换,将丝杠螺母升降驱动机构中丝杠的一端与前轮胎固定器4和后轮胎固定器5下方的连接件18铰接,在丝杠的另一端设有滑块,滑块与设置在支撑框架1上的滑槽滑动配合,在丝杠上套装有螺母,螺母的外部设有从动齿轮,从动齿轮与主动齿轮啮合,主动齿通过驱动轴与伺服电机的输出轴连接,其中螺母与伺服电机均被卡装在支撑框架1上。

如图6所示,为了使得前轮胎固定器4和后轮胎固定器5能够有效的驱动前后车轮转动,同时又能够对前后车轮进行制动,又可使其结构尽可能的得到简化,本发明进一步实施的技术方案还有,所述前轮胎固定器4和后轮胎固定器5均为弧形结构的车轮托盘,车轮托盘的横截面呈上方设有开口的矩形凹槽30,矩形凹槽内30的两侧设有若干对竖向设置的转轴31,若干对转轴31分别通过轴承与矩形凹槽30的顶面和底面转动连接,若干对转轴31上分别设有用于与车轮轮胎构成摩擦驱动的驱动球32,驱动球32中部水平地设置有制动凸环33。

如图6所示,为了使得前轮胎固定器4和后轮胎固定器5能够有效的驱动前后车轮转动,同时又能够对前后车轮进行制动,又可使其结构尽可能的得到简化,本发明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案还有,所述矩形凹槽30的底面为相互插接配合的分体结构,若干对转轴31分别设置在相互插接配合的分体结构的矩形凹槽30内,在若干对转轴31之间分别设有复位弹簧34,在相互插接配合的分体结构的矩形凹槽30外部设有夹持部件,夹持部件包括夹持在矩形凹槽30外部两侧上的若干对夹片35,将矩形凹槽30外的若干个夹片35串接后分别与矩形凹槽30外的螺母36连接,矩形凹槽30外的螺母36分别与丝杆37螺纹配合,丝杆37的两端通过轴承及轴承座安装在支撑框架1上,丝杆37的一端与伺服电机38连接,丝杠37由中间向两侧分为左螺旋段和右螺旋段,左螺旋段与左螺旋螺母螺36纹配合,右螺旋段与右螺旋螺母36螺纹配合。

如图1所示,为了能够使得自行车骑行训练者感受到在大自然中的骑行效果,本发明优选的实施方案还有,在所述显示器7的下端设有吹风口39,吹风口39内设有风机(图中未视),风机与中央处理器8连接,根据不同的场景在吹风口处放置有不同的香料,可将不同的香料放到转盘上的不同位置,通过中央处理器8控制转盘转动,使得与场景对应的香料旋转到吹风口对应的位置,风机前可设置有吹风筒,吹风筒对准转盘,且与吹风口39的位置相对应。吹风口39根据VR视频场景不同散发不同味道,如场景为草原,则出风口吹出鲜花、草地混合味道,实现嗅觉上的仿真模拟。中央处理器8还可以根据车速变化控制风机风速变化,实现使锻炼者能清晰感受到不同车速下肢体感觉的仿真模拟。

如图2所示,为了能够使得自行车骑行训练者能够实时观测到骑行训练时自行车的车速,本发明优选的实施方案还有,在所述前轮胎固定器4和/或后轮胎固定器5的下面设有车速传感器40,车速传感器40通过数据线或无线发射模块与中央处理器8连接。

为了便于自行车骑行训练者能够感受到骑行中制动或减速的效果,本发明优选的实施方案还有,在所述自行车的车把部位设有有线或无线的制动器41及用于选择骑行路况或自然环境的控制器42,制动器41与控制器42通过数据线或无线传输模块与中央处理器8连接,中央处理器8依据制动器41和/或控制器42发出控制指令,用于控制升降台3的升降状态以及对车轮进行制动或减速。

为了使得自行车骑行训练者在大自然中、郊野外、山地路段等自然环境中的骑行感受及视觉效果,同时也使得训练器的美观,本发明优选的实施方案还有,所述显示器7与训练人员眼部佩戴的VR视觉器9分别通过数据线或无线传输模块与中央处理器8连接,中央处理器8安装在支撑框架1的竖直方向上,在L形支撑框架1的外部设置有外壳。

可拆装的平台式自行车运动训练器的工作原理:

1、例如选用山地车用作自行车运动训练,在训练器上可适应24速、27速、30速和26寸、27寸不同尺寸轮毂的山地车,安装时先放掉轮胎气,将前后轮装入轮胎固定器后再充气,调整紧固丝杆,使得山地车与橡胶驱动球33的摩擦力接近山地车在平缓柏油路面行驶的摩擦力。

山地车支撑杆11为万向节结构,可提供山地车固定支撑的力量,部分品牌山地车底部没有支撑链接的空间,可使用螺杆链接。

山地车支撑杆11的另一个作用是为山地车上下坡提供可变角度,同时为山地车转向时提供中心左右偏离,让骑行者能感受到真实的骑行感觉。

2、VR视觉器9或称为VR眼镜或VR头盔,为骑行者提供两种视频,一是游戏视频,二是骑行者主视界录制的骑行视频。

3、以视频为例,说明模拟器工作原理:

骑行者使用VR头盔,视频播放进入水平路段的起点开始骑行,骑行至上坡段的起点时,VR给出上坡信号,中央处理器8接收到信号后启动升降台升降驱动机构,由于是模拟视频,这个点的坡度可提前设计,如本坡度为30度,升降台升降驱动机构开始工作,工作台前端升起,与水平线成30度角,骑行者可以感受到上坡的难易程度。

此时,由于山地车前轮升起,骑行者可以明显感到中心向后偏移,此时,骑行者可以使用变速器调整速度,后轮上的速度感应器感应到速度变化,发出信号给中央处理器,中央处理器控制轮胎固定器增加或减少摩擦力。

进入视频模拟坡段顶点且为第二段平路的起点后,VR设备给出信号,中央处理器控制升降台升降驱动机构,使前轮降低至水平面,骑行者水平骑行;进入视频模拟第二段平路的终点且为下坡段的起点后,假设D点下坡坡度为25度,VR设备发出信号,中央处理器控制升降台升降驱动机构抬升后轮,使其与水平面呈25度角,同时轮胎固定器减小摩擦力,让骑行者感受到下坡时的轻松。

进入E点,伺服电机工作,使后轮降低至水平面。

4、视频模拟中可加入弯道,当骑行者视频显示即将进入弯道时,如上图,进入第一拐弯点,骑行者可向右打把,重心会向左便宜,使骑行感受更加真实,进入第一拐弯终点后回正方向直行,进入第二拐弯起点向左打把,进入第二拐弯终点后回正方向。

在上述弯道路段中,吹风口可根据草原和森林分别输送这两种场景的味道,使得骑行更加接近真实。

5、根据健身需求的不同,可分别制作5~20分钟不等的视频,骑行者根据体能选择不同时间、不同难度的场景视频进行训练;也可制作有一定难度的模拟视频,特别是山地车越野障碍,要体现出山地车骑行的刺激。这样的视频一般以主视角拍摄的视频为主,提前在视频中设置各个节点,编好程序,以备中央电脑根据节点进行调整。

6、模拟视频的制作,通过不同场景的搭配,随着景深变化,背景也在变化,但路面一直在正前方,有坡度有弯道,骑行者可以自行感受。还可设置山地效果骑行,特别是颠簸路面,可增加伺服电机和传动皮带,让山地车在模拟器上也能产生真实颠簸的感受。

7、山地车支撑杆11与山地车的链接也可使用万向节链接,不过山地车需焊接连接点,如果这样,山地车安装后不宜更换,因此,软尾山地车和硬尾山地车就得分别制作模拟器;也可在链接杆顶端焊接捕抓器,用捕抓器紧固山地车架,如此,山地车就可以随时更换,一台模拟器可以使用不同种类的山地车甚至公路赛车。

前轮固定器中的橡胶球增加伺服电机,前轮其中一个橡胶球与电机直接相连且由电机带动进行转动,只要骑行,后轮的速度感应器发出信号,中央控处理器控制电机工作,使得前轮开始转动,停止骑行,速度感应器发出禁止信号,中央处理器控制电机停止转动。

模拟器在模拟上下坡时,因为重力的原因,使得在实际骑行当中会产生爬坡困难和下坡轻松的感觉,而在模拟器上却表现不出来,因此,为解决这一问题,给后轮驱动轮适当增加摩擦力和减小摩擦力以达到上坡和下坡的感受。

车轮固定橡胶驱动球紧固丝杆一端连接伺服电机,上坡时中央处理器控制伺服电机开始工作,伺服电机驱动丝杆使夹片推动驱动球向轮胎方向收缩,增加摩擦阻力,提高爬坡难度;下坡时正好相反,伺服电机反向工作驱动丝杆向外侧移动,通过夹片拉动橡胶球与轮胎接触分离,此时轮胎不再受力,产生下坡感觉。

此时,另一个优势体现出来,山地车原有的变速器可以使用,特别是上下坡时,骑行者往往通过变换速率来达到减轻骑行负担的作用,而增加这个小型伺服电机和丝杆,使得骑行变速真正实现了还原真实体验的效果,变速后通过速度感应器给予中央电脑不同速率,中央电脑控制伺服电机和液压杆给予不同压力(阻力)反馈,骑行者能迅速通过阻力增加和减少体验到变速效果。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