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用三瓣式可脱落夹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68251阅读:264来源:国知局
内镜用三瓣式可脱落夹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适用于内镜下三瓣式可脱落夹持装置。



背景技术:

内镜检查一般可以观察到空腔脏器例如胃、肠道等的粘膜出血或穿孔,当然,胃粘膜或肠道的出血或穿孔本身也可能是由内镜检查或治疗有意造成或无意引起的相关并发症。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内镜下的止血和修补穿孔对于患者来说就变得非常重要。

目前,现有的止血夹仅能应对较小的穿孔。但是,受限于内镜检查治疗的单手操作模式,穿孔的修补和较大创面的止血通常无法在内镜下顺利完成。这是因为内镜操作通道的直径有限,可以置入的器械大小受限,因此无法利用口径较大的器械进行组织的夹闭,而内镜操作的特点更是无法使内镜如双手一般进行创面的缝合。止血或穿孔面积较大时,往往只能依赖于开腹或腹腔镜手术,在外科医生的直视下采用双手操作,进行缝合止血或修补。

但是,开腹或腹腔镜手术为患者带来了更大的创伤和痛苦,也延迟了患者恢复的时间,这些原本可以在门诊治疗后就出院的患者却只能延长住院天数,从而极大地加重了医疗资源的负担。

因此,本领域迫切需要开发一种适于内镜的止血或修补器械。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用于内镜的三瓣式可脱落夹持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内镜用三瓣式可脱落夹持装置,包括:夹闭部件、中轴、连接部件以及控制部件;

所述连接部件包括套管和贯穿于所述套管内的第一牵引件和第二牵引件,且所述套管可活动地连接于所述控制部件;

所述中轴位于所述第一牵引件和第二牵引件中间,且该中轴的近端与所述控制部件连接;

所述夹闭部件包括位于所述中轴两侧的第一夹持瓣和第二夹持瓣;其中,所述第一夹持瓣和所述第二夹持瓣能分别或同时相对于所述中轴活动并闭合,并在所述中轴的远端形成夹闭扣;所述第一夹持瓣的近端与所述第一牵引件可分离地连接,所述第二夹持瓣的近端与所述第二牵引件可分离地连接;

所述控制部件包括持握部、设置于持握部上的档位调节装置以及分别设于持握部两侧的第一控制件和第二控制件,其中,所述第一控制件通过所述第一牵引件与所述第一夹持瓣相连,所述第二控制件通过所述第二牵引件与所述第二夹持瓣相连,并通过分档滑动牵引所述连接部件,从而分别控制第一夹持瓣和第二夹持瓣相对于所述中轴的开放与闭合,所述档位调节装置自远端至近端分别为第一档位、第二档位和第三档位。

当所述第一控制件和/或第二控制件位于第一档位时,所述第一夹持瓣和/或第二夹持瓣分别相对于所述中轴处于开放状态;当所述第一控制件和/或第二控制件滑动至第二档位时,所述第一夹持瓣和/或第二夹持瓣分别相对于所述中轴处于闭合状态;当所述第一控制件和第二控制件滑动至第三档位时,牵引件与其对应连接的夹持瓣分离,中轴从所述夹闭扣中抽离。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第一夹持瓣和所述第二夹持瓣在开放或闭合状态时均相对于所述中轴呈对称状态,当所述第一控制件和/或第二控制件位于第一档位时,所述夹持瓣与中轴形成的角度ɑ为30°-135°,优选为45°-90°。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夹持瓣为钩形的形状。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牵引件自远端至近端包括:与所述夹持瓣相连的活动分离件、牵引丝、以及与所述控制部件相连的牵引控制端。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活动分离件为可通过受力产生形变,从而使所述牵引件与对应连接的夹持瓣分离的装置。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档位调节装置为卡槽结构。

在另一优选例中,在所述档位的远端设有限位装置。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夹闭扣在夹闭状态下的直径为0.8-3.6mm,且所述夹闭扣的长度为4.0-30.0mm。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装置的最宽处直径为0.5-4.0mm。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装置的总长度为1500-5000mm。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与现有技术相比,主要区别及其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用于内镜单手操作的三瓣式可脱落夹持装置,通过第一夹持瓣、第二夹持瓣和中轴的结构设计,配合组成可独立闭合三瓣式夹持爪,在夹持住创面的一侧部分并闭合固定后,再通过内镜引导牵拉装置,实现创面对侧部分的聚拢并进一步夹持,最后配合夹闭部件的可脱落设计,以及中轴的抽离,达到完成大创面的止血或修补,使该夹闭部件在创面处作停留以利于创面生长,而夹闭部件则最终会被排出体外,从而免去了患者开腹或腹腔镜手术止血或修补穿孔的痛苦,克服了内镜下无法对较大创面的出血或穿孔进行夹持或修补的缺陷。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中一种内镜用三瓣式可脱落夹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中一种内镜用三瓣式可脱落夹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中一种内镜用三瓣式可脱落夹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中一种内镜用三瓣式可脱落夹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中一种内镜用三瓣式可脱落夹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应理解,本实用新型附图仅作示意用途,除非另行说明,附图均未按比例示出。

附图标记:

10夹闭部件;11第一夹持瓣;12第一夹持瓣;13中轴;20连接部件;21第一牵引件;22第二牵引件;30控制部件;31第一控制件;32第二控制件;33第一档位;34第二档位;35第三档位;36持握部。

具体实施方式

在以下的叙述中,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本申请而提出了许多技术细节。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即使没有这些技术细节和基于以下各实施方式的种种变化和修改,也可以实现本申请各权利要求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涉及一种内镜用三瓣式可脱落夹持装置。

图1、图2、图3、图4和图5是该内镜用三瓣式可脱落夹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如本文所用,术语“近端”是指在使用时,本实用新型装置靠近使用者的一端,“远端”指的是本实用新型装置靠近患者的一端。

具体地说,如各附图所示,该内镜用三瓣式可脱落夹持装置,包括:夹闭部件、中轴、连接部件以及控制部件。

夹闭部件

本实用新型夹闭部件与中轴结合,形成三瓣式夹持爪。其中,夹闭部件包括位于中轴两侧的第一夹持瓣和第二夹持瓣;其中,第一夹持瓣和第二夹持瓣能分别或同时相对于所述中轴活动并闭合,并在中轴的远端形成夹闭扣;位于夹闭部件中央的中轴并不与牵引件相连,并且该中轴最终会抽离夹闭扣,连同夹闭部件脱落后的装置离开体内。

本实用新型夹闭部件中,第一和第二夹持瓣分别位于中轴的两侧,并呈爪形收拢于所述夹闭部件的近端。本实用新型第一、第二夹持瓣和中轴的近端连接关系没有特殊限制,只要可以使第一和第二夹持瓣分别或同时与所述中轴进行相对活动(开放或闭合)的结构均可以采用。例如,所述第一和第二夹持瓣可以由铰接或通过轴接(横轴)相连并分别与牵引件相连,从而接受第一或第二控制件滑动至不同部位的控制。

本实用新型第一和第二夹持瓣分别能与中轴的远端形成夹闭扣,换言之,第一夹持瓣和第二夹持瓣在开放或闭合状态时均相对于中轴呈对称状态,中轴能分别与第一和第二夹持瓣的远端形成独立、可重复开合的夹闭扣。当中轴与第一和/或第二夹持瓣闭合时,夹闭扣和闭合面保证夹持在其中的组织(如穿孔的双侧边缘、血管等)维持贴合状态。

可用于本实用新型夹闭扣的结构没有特殊限制,可以为本领域中熟知的可反复开合的夹闭扣装置,优选地,夹持瓣为钩形的形状,夹闭扣呈钩状夹闭,从而防止夹闭扣反弹而松开。当然,在夹闭扣关闭时,发现所夹持的组织或部位并不理想,可通过将控制件调整至第一档位,从而使中轴和夹持瓣在纵向或横向上出现错位,从而松开所述的夹闭扣。

本实用新型的夹闭部件的直径大小没有特殊限制,只要可用于伸入内镜的操作(工作)通道即可。例如,所述的夹闭扣在夹闭状态下的直径为0.8-3.6mm,优选为1.0-2.4mm,和/或所述的夹闭扣的长度为4.0-30.0mm优选为9.0-14.0mm;和/或夹持瓣的长度为9.0-16.0mm。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装置的长度和宽度与常规内镜工作钳相同或基本相同,总长度优选为1500-5000mm;优选地,所述装置的最宽处直径为0.5-4.0mm,优选为1.0-2.6mm。

本实用新型中轴和夹持瓣之间的角度没有特别限制,可以与医疗领域中常用的抓取钳开合角度相同或相近,例如,可以是在30°-135°的范围内进行开合,优选为45°-90°。所述中轴和夹持瓣之间可以通过控制件和所连接的牵引件进行张开和闭合。当任一控制件位于第二档位时,中轴和夹持瓣之间闭合并在远端形成夹闭扣。而当任一控制件退回至远端的第一档位时,则会使中轴和夹持瓣之间错开并使夹闭扣开放。

中轴

本实用新型中轴位于所述第一牵引件和第二牵引件中间,并且该中轴的远端位于第一夹持瓣和第二夹持瓣之间,该中轴的近端与所述控制部件连接。中轴与第一夹持瓣和第二夹持瓣结合形成三瓣式夹持爪。中轴对第一夹持瓣和第二夹持瓣起到支撑作用,并在第一夹持瓣和第二夹持瓣形成夹闭扣以后抽离该夹闭扣,最后离开体内。也就是说,该中轴最后不会保留在体内,这也是本实用新型与以往内镜用三瓣式可脱落夹持装置的重要区别。

连接部件

本实用新型连接部件包括连接控制部件持握部的套管以及位于套管内的牵引件,且套管可活动地连接于控制部件。牵引件在远端连接于夹闭部件。通过控制部件不同档位的控制(第一档位、第二档位或第三档位),牵引件能够使夹持瓣打开或闭合。其中牵引件和夹持瓣之间的连接结构可以是本领域常用的结构,例如,任何医疗或非医疗领域受控的抓取结构。而当控制部件位于第三档位时,由于牵引件所受的牵引力的不同,牵引件和夹持瓣之间的连接位点产生形变,并使牵引件和夹持瓣脱离。

进一步地,牵引件自远端至近端包括:与夹持瓣相连的活动分离件、牵引丝、以及与控制部件相连的牵引控制端。

活动分离件(牵引件和夹持瓣之间的连接结构)为可通过受力产生形变,从而使所述牵引件与对应连接的夹持瓣分离的装置。

一种优选的活动分离件的结构如图1、2和3所示。另一种优选的活动分离件的结构如图4和5所示。当控制件位于第三档位,牵引件所受的力超过活动分离件可承受的抗形变阈值,活动分离件产生形变,并使牵引件与夹持瓣分离。当第一和第二控制件均位于第三档位时,则第一和第二夹持瓣均从牵引件上分离,从而脱落于创面上并维持闭合状态。

控制部件

本实用新型装置的控制部件主要包括了持握部、档位调节装置以及分别设于持握部两侧的第一控制件和第二控制件。

可用于本实用新型的持握部没有特殊限制,可以为医疗器械领域中常用的持握形状或结构,且持握部内部可贯通牵引件,使牵引件与设于持握部两侧的控制件相连即可。本实用新型的持握部上还设有档位调节装置,其中,所述的档位调节装置自所述装置的远端至近端分别为第一档位、第二档位和第三档位;优选地,可用于本实用新型的档位调节装置可以是卡槽结构,其配合控制件和牵引件之间长度、位置及形状调节,并能使控制件的位置相对固定。

优选地,当第一和/或第二控制件位于第一档位时,第一和/或第二夹持瓣分别相对于中轴处于开放状态;当第一和/或第二控制件滑动至第二档位时,第一和/或第二夹持瓣分别相对于中轴处于相对闭合,并与中轴的远端形成夹闭扣;当第一和第二控制件滑动至第三档位时,牵引件与夹持瓣之间的连接处通过产生形变使牵引件与夹持瓣分离。另外,通过往外回抽该装置,从而使中轴也抽离该夹闭扣。最后该中轴会连同夹闭部件脱落后的装置离开体内,仅保留该夹闭部件在创面处作停留以利于创面生长,而夹闭部件则最终会随着人体排泄被排出体外

优选地,在各档位的远端紧贴处设有限位装置,以防控制件位置的回弹。

应用

本实用新型装置可用于单手操作的内镜下治疗,例如止血、穿孔修补、瘘管闭合、修复缺损组织或作为其他治疗手段的辅助工具等。例如,在使用本实用新型装置治疗脏器穿孔时,将一侧的夹持瓣贴合穿孔组织一侧边缘,使用控制件夹闭该组织,限位装置进行定位锁定,再利用内镜的转动使夹闭部件整体移动至穿孔组织另一边缘,使较大的创面收紧后,利用控制件夹闭两侧的穿孔,最后将控制件移至第三档位后释放夹闭部件,从而使夹闭部件留在穿孔组织处并呈夹闭状态,若夹闭位置不理想,可将控制件移至第一档位,松开夹闭部件和组织,重新定位并重复以上各部,完成夹闭后退出内镜即可。当然,也可以推送套管,使锁扣帽套在夹闭部件外,从而防止夹闭部件由于胃肠道的蠕动受力而开放。

如本文所用,术语“内镜”指的是治疗或检查目的的医用内镜,包括胃镜、肠镜、十二指肠镜、小肠镜、胆道镜、支气管镜,或其他设有操作通道(或工作钳道)的内镜。

此外,本实用新型还可用于腔镜下的单手操作或配合腔镜其他器械进行止血或穿孔修补。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装置可在内镜下通过操作通道深入体内组织处,仅用单手操作就可使较大的创面进行收拢从而闭合血管或穿孔,且本实用新型装置采用了可脱落的夹闭部件,从而使夹闭部件先留在体内,允许自然愈合,等愈合后该夹闭部件再排除体外,从而能够达到止血或闭合消化道组织缺损的目的,有效地避免开腹手术对患者及医疗资源的损害。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专利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虽然通过参照本实用新型的某些优选实施方式,已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图示和描述,但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而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