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棒糖吹球食品玩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58535阅读:604来源:国知局
棒棒糖吹球食品玩具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棒棒糖吹球食品玩具。



背景技术:

目前,儿童糖果食品一般是在一个杆上凝固一个糖果,当儿童把糖果吃掉之后,例如棒棒糖结构,从而造成杆的浪费,无法二次利用,造成浪费,没有人想到如何对棒棒糖杆进行二次开发利用,或仅仅采用荧光粉、笔等简单组合,问题是,一般吃棒棒糖的都是学龄前儿童或在旅途外出的时候,所谓的笔都会被儿童丢弃,家长对带有笔的棒棒糖会产生食品安全的怀疑;除非晚上吃棒棒糖,儿童不会有耐心等待到黑夜拿取棒棒糖杆玩耍,因为其对棒棒糖的兴趣早已消失。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总的来说是提供一种棒棒糖吹球食品玩具;详细解决的技术问题以及取得有益效果在后述内容以及结合具体实施方式中内容具体描述。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棒棒糖吹球食品玩具,包括吹气管、设置在吹气管的出气口处的兜球筐、设置在兜球筐上端的开口、放置在兜球筐内的玩具球以及贯穿在吹气管内的吹气通道;吹气通道的出气口与兜球筐连通;吹气通道的出气口位于玩具球的下方,玩具球通过自重回落入兜球筐内。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吹气管为L、U或W结构。

吹气通道的出气口方向朝上设置。

在兜球筐上端边沿设置有加强圈。

所述兜球筐内腔为上大下小的锥孔结构,所述加强圈为环形圈。

在兜球筐的侧壁上设置有网孔。

在吹气通道的进气口端设置有盖帽,盖帽安装在吹气管上。

在吹气通道的进气口端凝固有糖果,盖帽以及吹气管一端部设置在糖果的糖内腔中。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即儿童通过嘴吹位于吹气管1的吹气通道9进气孔,气体从吹气通道9的出气口吹出,对玩具球3的下方吹气,从而将兜球筐2内的玩具球3吹起来,兜球筐2防止玩具球3吹落,当吹气的力量过大的时候,玩具球3被吹出兜球筐2,当吹气的力量过下的时候,玩具球3吹不起来,其通过自重而落回兜球筐2内;从而趣味性强,实现对棒棒杆的二次利用,又不会让家长对食品安全问题担心,儿童吃完糖果后在没有对其丧失耐心和失去兴趣后,还能玩耍。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不限于此描述,为了更好的便于理解,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进行了更佳详细的描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基本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分解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吹气管;2、兜球筐;3、玩具球;4、环形圈;5、网孔;6、盖帽;7、糖果;8、糖内腔;9、吹气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的棒棒糖吹球食品玩具,包括吹气管1、设置在吹气管1的出气口处的兜球筐2、设置在兜球筐2上端的开口、放置在兜球筐2内的玩具球3以及贯穿在吹气管1内的吹气通道9;吹气通道9的出气口与兜球筐2连通;吹气通道9的出气口位于玩具球3的下方,玩具球3通过自重回落入兜球筐2内。

即儿童通过嘴吹位于吹气管1的吹气通道9进气孔,气体从吹气通道9的出气口吹出,对玩具球3的下方吹气,从而将兜球筐2内的玩具球3吹起来,兜球筐2防止玩具球3吹落,当吹气的力量过大的时候,玩具球3被吹出兜球筐2,当吹气的力量过下的时候,玩具球3吹不起来,其通过自重而落回兜球筐2内;从而趣味性强,实现对棒棒杆的二次利用,又不会让家长对食品安全问题担心,儿童吃完糖果后在没有对其丧失耐心和失去兴趣后,还能玩耍。本申请卖的时候,将玩具球放在兜球筐内,通过塑料薄膜封装即可。

吹气管1为L、U或W结构等出气口,即吹气通道9可以是多样性的,但是出气口都位于玩具球3的下方,从而可以将其吹起来。

吹气通道9的出气口方向朝上设置。

在兜球筐2上端边沿设置有加强圈,提高其强度。

兜球筐2内腔为上大下小的锥孔结构,从而使得气流合理吹出来,加强圈为环形圈4。

在兜球筐2的侧壁上设置有网孔5,减轻重量,节约成本,便于儿童观察筐内情况。

在吹气通道9的进气口端设置有盖帽6,盖帽6安装在吹气管1上,从而防止糖果进入吹气通道9内,设计合理,安全卫生,防止吹气通道9内进入其他杂物。

作为,在吹气通道9的进气口端凝固有糖果7、巧克力糖、水果糖或奶油糖,盖帽6以及吹气管1一端部设置在糖果7的糖内腔8中,当吃完后即可露出盖帽6以及吹气管1。

吹气管1为食品级塑料。安全卫生。

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成本低廉、结实耐用、安全可靠、操作简单、省时省力、节约资金、结构紧凑且使用方便。

本实用新型充分描述是为了更加清楚的公开,而对于现有技术就不在一一例举。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作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多个技术方案进行组合是显而易见的。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