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航模保护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25766阅读:259来源:国知局
一种航模保护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航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航模保护机构。



背景技术:

航模飞机一般与载人的飞机一样,主要由机翼、尾翼、机身、起落架、发动机和控制系统六部分组成。中国航模运动发展较为迅速,传统航模在飞行中遇到恶劣天气,特别容易损坏航模结构,市场上现有的航模保护机构一般都是从外部结构进行改变,这样不仅增加了航模的重量,同时也会缩短航模的续航能力,遇到大风天气时航模不能平稳降落,依然会损坏航模,达不到对航模的保护作用,因此,发明一种航模保护机构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航模保护机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航模保护机构,包括机体,所述机体一侧设有螺旋桨,所述机体内腔一端设有第一舵机,所述机体内腔中部设有第二舵机,所述第二舵机一侧顶部设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底部设有信号接收器,所述机体正面与背面均设有侧翼,所述侧翼上设有控制门,所述控制门底部对应设有第一微型螺旋桨,所述第一微型螺旋桨底部设有保护装置,所述第一微型螺旋桨与保护装置均设置于侧翼内腔,所述保护装置上设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外部设有弹簧,所述伸缩杆顶部设有圆形挡环。

优选的,所述机体另一侧设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一端设有尾翼,所述尾翼上设有第二微型螺旋桨。

优选的,所述第一舵机与螺旋桨转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二舵机与第一微型螺旋桨转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二舵机与控制器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控制器与控制门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控制器与信号接收器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控制器为市售型号KY02S控制器。

优选的,所述信号接收器为市售型号UC-222型号信号接收器。

优选的,所述第一微型螺旋桨直径大于第二微型螺旋桨直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通过设有第一微型螺旋桨和第二微型螺旋桨,进而达到了在航模飞行遇到大风天气时起到了稳定的作用,从而避免了航模坠落、损坏,达到了保护航模的作用,通过设有第二舵机、控制器、信号接收器,进而达到了在航模飞行遇到大风天气时给第一微型螺旋桨提供动力的效果,从而达到了对航模整体起到了一定的续航能力,避免航模因为恶劣天气坠毁的可能,本实用新型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方便使用,具有市场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中:1机体、2螺旋桨、3第一舵机、4第二舵机、5控制器、6信号接收器、7侧翼、8控制门、9第一微型螺旋桨、10保护装置、101伸缩杆、102弹簧、103圆形挡环、11连接杆、12尾翼、13第二微型螺旋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图1-3所示的一种航模保护机构,包括机体1,所述机体1一侧设有螺旋桨2,所述机体1内腔一端设有第一舵机3,所述机体1内腔中部设有第二舵机4,所述第二舵机4一侧顶部设有控制器5,所述控制器5底部设有信号接收器6,所述机体1正面与背面均设有侧翼7,所述侧翼7上设有控制门8,所述控制门8底部对应设有第一微型螺旋桨9,所述第一微型螺旋桨9底部设有保护装置10,所述第一微型螺旋桨9与保护装置10均设置于侧翼7内腔,所述保护装置10上设有伸缩杆101,所述伸缩杆101外部设有弹簧102,所述伸缩杆101顶部设有圆形挡环103。

所述机体1另一侧设有连接杆11,所述连接杆11一端设有尾翼12,所述尾翼12上设有第二微型螺旋桨13,所述第一舵机3与螺旋桨2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舵机4与第一微型螺旋桨9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舵机4与控制器5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器5与控制门8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器5与信号接收器6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器5为市售型号KY02S控制器,所述信号接收器6为市售型号UC-222型号信号接收器,所述第一微型螺旋桨9直径大于第二微型螺旋桨13直径。

本实用工作原理:工作时,航模在空中进行飞行时,通过第一舵机3给螺旋桨2提供动力,当航模在飞行时遇到了大风等恶劣天气时,通过遥控器发射信号,信号接收器6接收信号后,通过电信号的形式传递到控制器5,接着控制器5控制控制门8打开,进而由于弹簧102回复力的作用,伸缩杆101伸出侧翼7内腔,同时控制器5控制第二舵机4工作,第二舵机4带动第一微型螺旋桨9工作,这样航模就可以稳定运行,工作完成。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