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供多人同时使用的上肢康复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52012发布日期:2018-07-04 00:05阅读:173来源:国知局
一种供多人同时使用的上肢康复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康复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供多人同时使用的上肢康复架。



背景技术:

开展康复训练时,治疗师借助于一定的器械对患者作手法训练,或是治疗师指导,帮助患者利用器械进行训练,这些器械就叫康复训练器械,多数由钢材、木材、塑料等制作而成,病人在出现脑外伤时,需要对上肢进行康复性训练,防止病人出现肌肉萎缩,现有的上肢康复器械结构复杂,使用不方便。患者由于身高不同在使用标准制式的器械多有不便,同时无法满足多人同时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提供一种适应范围广的供多人同时使用的上肢康复架。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供多人同时使用的上肢康复架,包括支架、若干上肢康复装置、若干滑行座椅和滑行驱动装置;支架包括一对左右对称的主支撑架、若干方形的上滑行杆和若干方形的下滑行杆;主支撑架包括一对前后对称的方形的主竖直支撑杆、一对方形的主水平支撑杆和若干方形的副竖直支撑杆;一对主水平支撑杆上下水平设置并且固定在一对主竖直支撑杆之间;若干副竖直支撑杆竖直均匀设置并且固定在一对主水平支撑杆之间;若干上滑行杆左右水平设置并且固定在一对上侧的主水平支撑杆之间;若干下滑行杆左右水平设置并且固定在一对下侧的主水平支撑杆之间;上肢康复装置左右滑行设置在上滑行杆上;滑行座椅左右滑行设置在下滑行杆上;滑行座椅位于上肢康复装置的正下方并且两者同步等速同向左右滑行设置;滑行驱动装置包括若干滑行驱动单元;上肢康复装置包括方形框状的上移动框;驱动滑行座椅包括H型的下移动框;滑行驱动单元设置在支架上并且上移动框和下移动框同步等速同向左右滑行;滑行座椅还包括升降设置在下移动框上的座椅板和升降设置在座椅板上的一对前后对称的脚踏板。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上滑行杆、下滑行杆和一对副竖直支撑杆组成一个矩形;左侧的副竖直支撑杆内部中空;上滑行杆内部成型有左右方向的圆柱状的上滑行槽;上滑行槽的前后侧壁上分别成型有方形的前后贯穿的上导向槽;下滑行杆内部成型有左右方向的圆柱状的下滑行槽;下滑行槽的前后侧壁上分别成型有方形的前后贯穿的下导向槽;滑行驱动单元包括滑行驱动电机、同步带装置、上螺纹杆和下螺纹杆;同步带装置设置在左侧的副竖直支撑杆的内腔中;上螺纹杆水平设置并且枢接在上滑行槽的左右侧壁之间并且上螺纹杆的左端与同步带装置的上侧的同步带轮的中心轴固定连接;下螺纹杆水平设置并且枢接在下滑行槽的左右侧壁之间并且下螺纹杆的左端与同步带装置的下侧的同步带轮的中心轴固定连接;滑行驱动电机水平向左固定在下侧的主水平支撑杆的左端面上并且滑行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同步带装置的下侧的同步带轮的中心轴固定连接;上移动框内部成型有与上滑行槽和上导向槽配合的上导向块;上导向块螺接在上螺纹杆上;下移动框下部的内部成型有与下滑行槽和下导向槽配合的下导向块;下导向块螺接在下螺纹杆上。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上肢康复装置还包括一对伸缩杆、拉簧、下支撑连接板和“人”字形的拉杆;一对伸缩杆前后对称设置并且上端固定在上移动框的下端面上;下支撑连接板固定在一对伸缩杆的底部;拉簧竖直设置并且上端固定在上移动框的下端面上、下端固定在下支撑连接板的上端面上;拉杆固定在下支撑连接板的下端面上。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座椅板的下端面成型有一对前后对称的脚踏板支撑板和一对前后对称的升降插板;一对升降插板自上而下插设在下移动框上部的前后侧壁上;一对脚踏板支撑板位于下移动框的前后两侧;滑行座椅还包括升降气缸;升降气缸固定在下移动框的中心的水平板上并且方向竖直向上;升降气缸的活塞杆的上端固定在座椅板的下端面上;一对脚踏板支撑板远离的端面上分别成型有若干上下分布的左右贯穿的升降插设槽;脚踏板左右插设在升降插设槽内。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升降插设槽的横截面成侧卧的“T”字型;一对脚踏板相对的一端成型有与升降插设槽配合的踏板支撑块。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主竖直支撑杆的底部安装有移动万向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一个上肢康复架可以供多人同时使用,通过同步移动滑行座椅和上肢康复装置来错开同时使用的人员,避免康复运动时无法放开手脚,同时适应不同身高的使用者,提高了使用范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中A-A的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中B-B的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图2中上肢康复装置20的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图2中滑行座椅30的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支架;11、主支撑架;111、主竖直支撑杆;112、主水平支撑杆;113、副竖直支撑杆;12、上滑行杆;120、上滑行槽;121、上导向槽;13、移动万向轮;14、下滑行杆;140、下滑行槽;141、下导向槽;20、上肢康复装置;21、上移动框;22、上导向块;23、伸缩杆;24、拉簧;25、下支撑连接板;26、拉杆; 30、滑行座椅;31、座椅板;311、脚踏板支撑板;312、升降插设槽;313、升降插板;32、下移动框;33、升降气缸;34、脚踏板; 40、滑行驱动装置;41、上螺纹杆;42、下螺纹杆;43、滑行驱动电机;44、同步带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5所示,一种供多人同时使用的上肢康复架,包括支架10、若干上肢康复装置20、若干滑行座椅30和滑行驱动装置40;支架10包括一对左右对称的主支撑架11、若干方形的上滑行杆12 和若干方形的下滑行杆14;主支撑架11包括一对前后对称的方形的主竖直支撑杆111、一对方形的主水平支撑杆112和若干方形的副竖直支撑杆113;一对主水平支撑杆112上下水平设置并且固定在一对主竖直支撑杆111之间;若干副竖直支撑杆113竖直均匀设置并且固定在一对主水平支撑杆112之间;若干上滑行杆12左右水平设置并且固定在一对上侧的主水平支撑杆112之间;若干下滑行杆14左右水平设置并且固定在一对下侧的主水平支撑杆112之间;上肢康复装置20左右滑行设置在上滑行杆12上;滑行座椅30左右滑行设置在下滑行杆14上;滑行座椅30位于上肢康复装置20的正下方并且两者同步等速同向左右滑行设置;滑行驱动装置40包括若干滑行驱动单元;上肢康复装置20包括方形框状的上移动框21;驱动滑行座椅30包括H型的下移动框32;滑行驱动单元设置在支架10上并且上移动框21和下移动框32同步等速同向左右滑行;滑行座椅30还包括升降设置在下移动框32上的座椅板31和升降设置在座椅板31 上的一对前后对称的脚踏板34。

如图1~图5所示,上滑行杆12、下滑行杆14和一对副竖直支撑杆113组成一个矩形;左侧的副竖直支撑杆113内部中空;上滑行杆12内部成型有左右方向的圆柱状的上滑行槽120;上滑行槽120的前后侧壁上分别成型有方形的前后贯穿的上导向槽121;下滑行杆14 内部成型有左右方向的圆柱状的下滑行槽140;下滑行槽140的前后侧壁上分别成型有方形的前后贯穿的下导向槽141;滑行驱动单元包括滑行驱动电机43、同步带装置44、上螺纹杆41和下螺纹杆42;同步带装置44设置在左侧的副竖直支撑杆113的内腔中;上螺纹杆 41水平设置并且枢接在上滑行槽120的左右侧壁之间并且上螺纹杆 41的左端与同步带装置44的上侧的同步带轮的中心轴固定连接;下螺纹杆42水平设置并且枢接在下滑行槽140的左右侧壁之间并且下螺纹杆42的左端与同步带装置44的下侧的同步带轮的中心轴固定连接;滑行驱动电机43水平向左固定在下侧的主水平支撑杆112的左端面上并且滑行驱动电机43的输出轴与同步带装置44的下侧的同步带轮的中心轴固定连接;上移动框21内部成型有与上滑行槽120和上导向槽121配合的上导向块22;上导向块22螺接在上螺纹杆41 上;下移动框32下部的内部成型有与下滑行槽140和下导向槽141 配合的下导向块;下导向块螺接在下螺纹杆42上。

如图1、图2、图4所示,上肢康复装置20还包括一对伸缩杆 23、拉簧24、下支撑连接板25和“人”字形的拉杆26;一对伸缩杆 23前后对称设置并且上端固定在上移动框21的下端面上;下支撑连接板25固定在一对伸缩杆23的底部;拉簧24竖直设置并且上端固定在上移动框21的下端面上、下端固定在下支撑连接板25的上端面上;拉杆26固定在下支撑连接板25的下端面上。

如图1、图2、图5所示,座椅板31的下端面成型有一对前后对称的脚踏板支撑板311和一对前后对称的升降插板313;一对升降插板313自上而下插设在下移动框32上部的前后侧壁上;一对脚踏板支撑板311位于下移动框32的前后两侧;滑行座椅30还包括升降气缸33;升降气缸33固定在下移动框32的中心的水平板上并且方向竖直向上;升降气缸33的活塞杆的上端固定在座椅板31的下端面上;一对脚踏板支撑板311远离的端面上分别成型有若干上下分布的左右贯穿的升降插设槽312;脚踏板34左右插设在升降插设槽312 内。

如图2、图5所示,升降插设槽312的横截面成侧卧的“T”字型;一对脚踏板34相对的一端成型有与升降插设槽312配合的踏板支撑块。

如图1~图3所示,主竖直支撑杆111的底部安装有移动万向轮 13。

供多人同时使用的上肢康复架的工作原理:

首先启动滑行驱动电机43,通过同步带装置44、上螺纹杆41和下螺纹杆42带动上肢康复装置20和滑行座椅30同步等速同向移动,然后根据身高启动升降气缸33带动座椅板31升降,然后根据脚放置的舒适型,把一对脚踏板34插设到一对升降插设槽312内,这样使用者就可以坐在座椅板31上并且脚放置在一对脚踏板34上,双手握住拉杆26的两侧,进行拉举进行康复运动。

以上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