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娱乐滑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31989阅读:256来源:国知局
一种娱乐滑道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上娱乐设施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娱乐滑道。



背景技术:

游乐场在青少年中广受欢迎,各种惊险的娱乐活动能够锻炼儿童的胆量,有助于激发儿童的创造性思维;各种刺激感官的活动,有助于人们减排压力。在各种游乐场所中,娱乐滑道是最常见的一种游乐设施。现有技术中的大碗组合滑道的刺激性和惊险较差,并且整个滑道的形状基本是固定不变的,随着游客的游玩次数的增多,游客的游玩热情会被逐渐减弱。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娱乐滑道,其能满足游客的惊险刺激的体验需求。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娱乐滑道,其能够根据需要调整弯曲度和长度。

为达到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提供一种娱乐滑道,包括起滑平台和落水池,所述起滑平台和所述落水池之间依次连接有起滑入口、首段滑道、S型滑道、碗体滑道、过渡滑道、类扇形滑板以及末段滑道,所述碗体滑道为上下开口的回转体结构,在所述碗体滑道的中心位置设置有与所述过渡滑道连接的碗体入口,所述首段滑道、所述S型滑道、所述过渡滑道以及所述末段滑道均呈管道结构,并且均包括有若干个依

次交替设置的第一管段和第二管段,各个所述第一管段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一连接部,各个所述第二管段的两端均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卡接配合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为凹设在所述第一管段上的呈条状的限位凹槽,所述限位凹槽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一管段的轴线方向相同,所述第二连接部为凸设在所述第二管段上的与所述限位凹槽对应的圆柱状限位凸起,所述限位凸起可在所述限位凹槽内沿所述限位凹槽的长度方向移动,以实现所述第一管段与所述第二管段的轴向拉伸,所述限位凹槽的宽度大于所述圆柱状限位凸起的直径,以使所述第一管段与所述第二管段可相对转动

作为所述的娱乐滑道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碗体滑道的底部设置有沿所述碗体入口方向延伸的滑行引道。

作为所述的娱乐滑道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类扇形滑板与水平面之间设置有第一夹角,所述第一夹角不大于38°。

作为所述的娱乐滑道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类扇形滑板包括与所述过渡滑道连接的入口侧以及与所述末段滑道连接的出口侧,所述入口侧和所述出口侧之间设置有第二夹角。

作为所述的娱乐滑道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夹角为25°-45°。

作为所述的娱乐滑道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出口侧的宽度由远离所述末段滑道的一端向靠近所述末段滑道的一端递减。

作为所述的娱乐滑道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类扇形滑板的边沿位置设置有防护板。

作为所述的娱乐滑道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起滑平台通过多个支撑柱支撑。

作为所述的娱乐滑道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末段滑道包括靠近所述出口侧的第一末段滑道以及靠近所述落水池的第二末段滑道,所述第一末段滑道和所述第二末段滑道之间设置有第三夹角。

作为所述的娱乐滑道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落水池包括与所述第二末段滑道连接的滑落池以及与所述滑落池连通的滞留池,所述滞留池设置在所述第二末段滑道的水流冲出方向上并位于所述滑落池的一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设置首段滑道、S型滑道、碗体滑道、过渡滑道、类扇形滑板以及末段滑道的组合结构,可以利用此多结构的滑道增加游客游玩的惊险性和刺激性。将第一管段和第二管段可拉伸设置,通过轴向拉设第一管段和第二管段,能够改变首段滑道、所述S型滑道、所述过渡滑道以及所述末段滑道的长度,通过将第一管段相对第二管段转动,能够改变首段滑道、S型滑道、过渡滑道以及末段滑道的弯曲程度从而调整所述滑道的整体的结构形状的目的,给游客带来不一样的娱乐体验,增强滑道对游客的吸引力。

附图说明

下面根据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实施例所述娱乐滑道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所述娱乐滑道侧视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所述娱乐滑道俯视示意图。

图中:

1、起滑平台;2、起滑入口;3、首段滑道;4、S型滑道;5、碗体滑道;501、碗体入口;502、滑行引道;6、过渡滑道;7、类扇形滑板;701、入口侧;702、出口侧;8、末段滑道;801、第一末段滑道;802、第二末段滑道;9、落水池;901、滑落池;902、滞留池;10、第一管段;11、第二管段;12、防护板;13、支撑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如图1~3所示,于本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娱乐滑道,包括起滑平台1和所述落水池9,所述起滑平台1和落水池9之间依次连接有起滑入口2、首段滑道3、S型滑道4、碗体滑道5、过渡滑道6、类扇形滑板7以及末段滑道8,所述碗体滑道5为上下开口的回转体结构,在所述碗体滑道5的中心位置设置有与所述过渡滑道6连接的碗体入口501,所述首段滑道3、所述S型滑道4、所述过渡滑道6以及所述末段滑道8均呈管道结构,并且均包括有若干个依次交替设置的第一管段10和第二管段11,各个所述第一管段10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一连接部,各个所述第二管段11的两端均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卡接配合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上为凹设在所述第一管段上10的呈条状的限位凹槽,所述限位凹槽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一管段10的轴线方向相同,所述第二连接部为凸设在所述第二管段11上的与所述限位凹槽对应的设置有圆柱状限位凸起,所述限位凸起可在所述限位凹槽内沿所述限位凹槽的长度方向移动,以实现所述第一管段10与所述第二管段11的轴向拉伸,所述限位凹槽的宽度大于所述圆柱状限位凸起的直径,以使所述第一管段10与所述第二管段11可相对转动。

设置首段滑道3、S型滑道4、碗体滑道5、过渡滑道6、类扇形滑板7以及末段滑道8的组合结构,可以利用此多结构的滑道增加游客游玩的惊险性和刺激性。游客在游玩时,皮筏在S型滑道4内滑行能够体验到转弯滑落时的刺激和快感,随后进入到碗体滑道5中,皮筏在速度和重力的作用下,会在碗体滑道5中螺旋滑行并由碗体入口501滑向过渡滑道6,再由过渡滑道6进入到类扇形滑板7中,皮筏在类扇形滑板7中先从类扇形滑板7的底部向类扇形滑板7的顶部滑行,然后从类扇形滑板7的顶部滑落至类扇形滑板7的底部,游客在其中可以充分地体验到向上滑行和向下滑落的快感。将第一管段10和第二管段11可拉伸设置,通过轴向拉设第一管段10和第二管段11,能够改变首段滑道3、所述S型滑道4、所述过渡滑道6以及所述末段滑道8的长度,通过将第一管段10相对第二管段11转动,能够改变首段滑道3、S型滑道4、过渡滑道6以及末段滑道8的弯曲程度。在实际的使用中,可以间隔一定的时间段调节限位凸起在限位凹槽内的位置,通过拉伸第一管段10和第二管段11,改变首段滑道3、过渡滑道6、S型滑道4以及末段滑道8的长度或通过将第一管段10相对第二管段11转动改变首段滑道3、过渡滑道6、S型滑道4以及末段滑道8的弯曲程度,调整所述滑道的整体的结构形状,给游客带来不一样的娱乐体验,增强滑道对游客的吸引力。此外,通过改变首段滑道3、过渡滑道6、S型滑道4以及末段滑道8的长度或弯曲度还可以满足不同年龄阶段的游客的需求。

其中,所述碗体滑道5的底部设置有沿所述碗体入口501方向延伸的滑行引道502。通过设置滑行引道502,游客在碗体滑道5内滑行时,能够沿着滑行引道502顺利滑向出碗体入口501进入到过渡滑道6中,防止游客在滑行的过程中偏移碗体入口501,避免皮筏发生侧翻的危险。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类扇形滑板7与水平面之间设置有第一夹角,所述第一夹角不大于38°,能够保证游玩的刺激性同时也能确保游客的安全。

具体的,所述类扇形滑板7包括与所述过渡滑道6连接的入口侧701以及与所述末段滑道8连接的出口侧702,所述入口侧701和所述出口侧702之间设置有第二夹角。在所述入口侧701和所述出口侧702之间设置第二夹角,具体的,所述入口侧701的位置高于出口侧702的位置,游客乘坐皮筏从入口侧701滑入,在重力和速度的作用下,皮筏朝着类扇形滑板7的顶部滑行,在皮筏到达类扇形滑板7的顶部后,在重力的作用下皮筏在类扇形滑板7的顶部朝着类扇形滑板7的底部滑落最终从类扇形滑板7的出口侧702滑出。

具体的,所述第二夹角为25°-45°。

优选的,所述出口侧702的宽度由远离所述末段滑道8的一端向靠近所述末段滑道8的一端递减。通过此设计,能够将皮筏朝着末段滑道8的方向引导,进一步防止皮筏在的滑行的过程中偏移末段滑道8。

为了防止游客在游玩的过程中从类扇形滑板7的边沿位置滑落,确保游客的人身安全。所述类扇形滑板7的边沿位置设置有防护板12。具体的,防护板12的高度为0.8-0.9m。

又一示例中,所述起滑平台1通过多个支撑柱13支撑。

所述末段滑道8包括靠近所述出口侧702的第一末段滑道801以及靠近所述落水池9的第二末段滑道802,所述第一末段滑道801和所述第二末段滑道802之间设置有第三夹角。在第一末段滑道801和第二末段滑道802之间设置第三夹角,皮筏通过在末段滑道8之间拐弯减缓其滑行的速度,有效地避免了皮筏在进入落水池9时的速度过大而发生侧翻的危险。具体的,第三夹角的大小为10-45°。

其中,所述落水池9包括与所述第二末段滑道802连接的滑落池901以及与所述滑落池901连通的滞留池902,所述滞出口侧702留池设置在所述第二末段滑道802的水流冲出方向上并位于所述滑落池901的一侧。游客数量较多的情况下,在游客从末段滑道8滑落到滑落池901后,移位到滞留池902中并离开皮筏,可以有效地减少对滑落池901的占用时间,减少游客的等待时间,提高游客的满意度,同时也能够实现管理安全有序。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落水池9呈L型设置。当然,在其他的实施例中,所述落水池9还可以呈T形设置。

于本文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不具有特殊含义。

需要声明的是,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在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技术范围内,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所容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