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高层及超高层建筑外立面的悬空云梯及其建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696337发布日期:2018-06-15 21:33阅读:791来源:国知局
突破高层及超高层建筑外立面的悬空云梯及其建构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云梯,具体来说,是一种突破高层及超高层建筑外立面的悬空云梯及其建构方法,属于游乐体验设施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针对云梯的体验设施,一般为在建筑或构架的立面上固定攀爬的钢梯。这种云梯设施具有以下不足之处:

第一,游客体验的惊奇感、探险感和刺激感等效果还不够丰富。

第二,在建筑立面上固定攀爬钢梯必将对建筑外立面造成更多不同程度的建筑立面效果破坏。

第三,无法满足体验者日益增长的渗入探索和参与精神的需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突破高层及超高层建筑外立面的悬空云梯及其建构方法,弥补上述的不足之处,突破传统局限,进一步挖掘和丰富我国的体验娱乐旅游资源和旅游形态,创造更为惊奇感、探险感和刺激感等游客体验效果。

本发明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突破高层及超高层建筑外立面的悬空云梯,建筑物的特定上下对应位置设有对应的上、下滑轨,上、下滑轨分别与各自的伸缩移动悬臂相互配合,建筑物外立面上具有供所述伸缩移动悬臂向外伸出的开口;上、下一对伸缩移动悬臂均能沿各自滑轨自所述开口向外伸出;上伸缩移动悬臂伸出所述开口部分的下方悬吊设置一组悬空间隔踏板3,上伸缩移动悬臂上位于最外侧悬空间隔踏板的前方,还具有可向下悬吊设置的软/硬梯,软/硬梯向下延伸至下移动伸缩移动悬臂,并与下伸缩移动悬臂的外端相对固定;上伸缩移动悬臂上设有保护绳索滑轨,体验者穿戴的保护绳索的上端与所述保护绳索滑轨连接。

进一步的,上、下伸缩移动悬臂设置在不同的楼层。

进一步的,上、下伸缩移动悬臂设置在相同楼层的顶面和底面。

进一步的,所述软梯的下部与救援滑绳5连接,救援滑绳5向下延伸。

进一步的,所述下伸缩移动悬臂的外端固定设置垂直硬梯6,所述软梯与所述垂直硬梯6固定连接,救援滑绳5与垂直硬梯6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垂直软梯为钢丝绳软梯4。

进一步的,上、下伸缩移动悬臂两侧无防护栏装置;保护绳索滑轨为双轨设置,一道滑轨提供给体验者使用,另一道滑轨提供给安全员使用。

进一步的,所述上伸缩移动悬臂上设有软梯回收装置。

一种突破高层及超高层建筑外立面的悬空云梯的构建方法,在建筑物的特定位置选取上下位置设置对应的上、下滑轨,与上、下滑轨各自配合的上、下伸缩移动悬臂能够沿滑轨自建筑物外立面上的开口伸出门/窗外,上伸缩移动悬臂伸出所述开口部分的下方悬吊设置一组悬空间隔踏板3,上伸缩移动悬臂伸出所述开口部分的下方悬吊设置一组悬空间隔踏板3,上伸缩移动悬臂上位于最外侧悬空间隔踏板的前方,还具有可向下悬吊设置的软/硬梯,软/硬梯向下延伸至下移动伸缩移动悬臂,并与下伸缩移动悬臂的外端相对固定;最外侧悬空间隔踏板的前方,配置可向下悬吊设置的软梯,软梯向下延伸至下伸缩移动悬臂;上伸缩移动悬臂上设置保护绳索滑轨,体验者通过保护绳索与保护绳索滑轨之间形成安全连接;体验者体验时,自软梯向上攀爬,再沿悬空间隔踏板3行走,保护绳索随体验者一同移动,对体验者实施安全保护。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真正达到了完全悬空的云梯、软云梯体验效果,实现了“悬空云梯”悬臂从建筑室内穿越建筑外立面的体验和娱乐效果,使“云梯”的体验活动不再局限于单一的户外或单一的室内建筑立面固定攀爬钢梯的体验状态。

2)体验者将至少获得三种截然不同形式的体验效果,即:①体验完全没有防护栏的“悬空步道或空中走廊”、②攀爬“悬空软梯”、③穿越“悬空间隔踏板桥”。

3)体验的惊奇感、探险感和刺激感等效果丰富了更多,极大满足了体验者日益增长的渗入探索和参与精神的需要。

4)伸缩移动的“悬空云梯”悬臂穿越建筑立面,又没有对建筑外立面效果造成破坏;既保持了建筑外立面效果的完整性,又使建筑外立面效果富有瞬间变化的奇特性。

5)突破高层及超高层建筑外立面的“悬空云梯”,社会关注率将迅速提升,体验旅游的竞争力加大,知名度提高,集聚性的社会作用显著,将大大增强其游客体验的惊奇感、探险感和刺激感等游客体验效果,社会效应和社会影响力均势必扩大,能够进一步提升景区或景点创新形象。

6)将拉动体验游客数量的增长,也将进一步提升景区或景点知名度,为景区的游客增长和创新形象提升起到积极推动作用,进而大幅度提高景区的旅游营业额和旅游项目经济总收益。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一中的突破高层及超高层建筑外立面的悬空云梯处于全收缩状态下的正立面剖视图。

图2是图1的侧立面剖视图。

图3是图2的俯视图。

图4是实施例一中的突破高层及超高层建筑外立面的悬空云梯处于全伸出状态下的正立面剖视图。

图5是图4的侧立面剖视图。

图6是图5的俯视图.

图7是实施例二中的突破高层及超高层建筑外立面的悬空云梯处于全收缩状态下的正立面剖视图。

图8是图7的侧立面剖视图。

图9是图8的俯视图。

图10是实施例二中的突破高层及超高层建筑外立面的悬空云梯处于全伸出状态下的正立面剖视图。

图11是图10的侧立面剖视图。

图12是图11的俯视图。

图13是悬空间隔踏板和保护绳索滑轨的平面图。

图中,1.伸缩移动悬臂,2.滑轨,3.悬空间隔踏板,4.钢丝绳软梯,5.救援滑绳,6.垂直硬梯,7.钢丝绳软梯回收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一:

参见图1-图6、图12,一种突破高层及超高层建筑外立面的悬空云梯,建筑物的特定上下对应位置设有对应的上、下滑轨,上、下滑轨分别与各自的伸缩移动悬臂相互配合,建筑物外立面上具有供所述伸缩移动悬臂向外伸出的开口;上、下一对伸缩移动悬臂均能沿各自滑轨自所述开口向外伸出;上伸缩移动悬臂伸出所述开口部分的下方悬吊设置一组悬空间隔踏板3,上伸缩移动悬臂上位于最外侧悬空间隔踏板的前方,还具有可向下悬吊设置的软/硬梯,软/硬梯向下延伸至下移动伸缩移动悬臂,并与下伸缩移动悬臂的外端相对固定;上伸缩移动悬臂上设有保护绳索滑轨,体验者穿戴的保护绳索的上端与所述保护绳索滑轨连接。

在此实施例中,上、下伸缩移动悬臂可设置在不同的楼层,也可设置在相同楼层的顶面和底面。

在此实施例中,所述软梯的下部与救援滑绳5连接,救援滑绳5向下延伸。

在此实施例中,上、下伸缩移动悬臂两侧无防护栏装置。

在此实施例中,参见图2,所述上伸缩移动悬臂上设有钢丝绳软梯回收装置7。

在此实施例中,所述垂直软梯为钢丝绳软梯4。

本实施例将突破高层及超高层建筑外立面的可移动伸缩“悬空云梯”设置成为上下两道可移动伸缩的“悬臂”,这两道可移动伸缩的“悬臂”在滑轨装置系统的辅助下可以通过穿越建筑外立面到达建筑室外,也可以根据需要在滑轨装置系统的辅助下可以通过穿越建筑外立面移动回收至建筑室内。即:在建筑室内安装滑轨装置系统,将“蹦极悬臂和跳台”(包括蹦极悬臂、跳台、防护栏杆、以及所有相关在建筑室外的构件等)通过该套滑轨装置系统移动到建筑室外,若遇需要维修、遇狂风、遇暴雨、遇暴雪、或其他恶劣天气、或不能正常运营蹦极体验时,又通过该套滑轨装置系统将“蹦极悬臂和跳台”移动回收到建筑室内。构建过程如下:

1)在高层及超高层建筑外立面开窗或开门,可以是单开、双开、也可以是子母开等形式,确保开窗/门后的建筑外立面安全有效。

2)在建筑室内安装滑轨装置,该套滑轨装置系统要求在符合国家各项规范和确保安全的情况下与建筑相关部位有效连接,确保该滑轨装置系统与建筑连接的有效、牢固、可靠、安全。该套滑轨装置与建筑相关部位是相互固接的,可以螺栓连接,也可以焊接;可以在建筑楼板的上方固接,也可以在建筑楼板的下方固接。

3)在建筑室内安装滑轨装置系统上套装上下两道可移动伸缩“悬臂”的基础设备和构架。上下两道“悬臂”的基础设备和构架必须要求能在建筑室内安装滑轨装置系统上任意、平稳和流畅移动,其移动操作设备既可以采用专业技术人员手动方式,也可以采用专业技术人员通过机械手段或电子操控手段进行自动操作的方式。上下两道“悬臂”的基础设备和构架与滑轨装置系统的连接支点和受力支点是移动支点或活动支点,上下两道“悬臂”的基础设备和构架可以在滑轨所设定的区域范围内任意流畅移动。

4)在上下两道“悬臂”的基础设备和构架上安装悬臂、悬空间隔踏板桥、钢丝绳软梯、硬梯、以及所有相关构件等。悬臂、安装在上道悬臂的悬空间隔踏板桥、钢丝绳软梯、硬梯、以及所有相关构件等装置系统与“悬臂”的基础设备和构架是相互固接的,可以螺栓连接,也可以焊接。

5)在上道“悬臂”的基础设备和构架上安装体验者的安全保险系统装置,包括安装安全保险系统装置滑轨、滑轮、以及安全保险绳等,确保该滑轨装置系统与建筑室外悬挑结构梁及建筑相关部位连接的有效、牢固、可靠、安全。该套安全保险滑轨装置系统与上道“悬臂”的基础设备和构架是相互固接的,可以螺栓连接,也可以焊接;可以在建筑楼板及其他相连构件的上方固接,也可以在建筑楼板及其他相连构件的下方固接。滑轮在滑轨上的连接支点和受力支点是移动支点或活动支点,可以在安全保险滑轨所设定的区域范围内任意流畅移动。在已安装的安全保险滑轨装置系统上套装“滑轮及其组件”(包括滑轮、滑轮配套组件、安全保险绳及锁扣、以及所有相关滑轮和保险设备的构件等)。该套装“滑轮及其组件”必须要求能在已安装的安全保险滑轨装置系统上任意、平稳和流畅移动,其移动操作设备既可以采用专业技术人员手动方式,也可以采用专业技术人员通过机械手段或电子操控手段进行自动操作的方式。每位体验者均必须佩戴两套或两套以上滑轮和安全保险绳等安全保险设备,其中必须有一套安全保险绳具备预收紧防坠落的功能。要求该安全保险滑轨装置系统双轨设置,一道滑轨提供给体验者使用,另一道滑轨提供给安全员使用。“滑轮及其组件”的连接支点和受力支点是移动支点或活动支点,“滑轮及其组件”可以在安全保险滑轨所设定的区域范围内任意流畅移动。

在上道“悬臂”的基础设备和构架上安装钢丝绳软梯的回收系统装置。此连接不能采用焊接的方式,只能采用锁扣连接、螺栓连接、或其他便于解开的连接方式等,若遇需要时,“钢丝绳软梯”可以回收到上道“悬臂”内或回收到建筑室内。

6)在建筑室内滑轨装置系统上、在“悬臂”的基础设备和构架上、以及在回收系统装置上安装控制电路、控制机关、以及其他相关辅助设施等各类控制系统设施。

7)将高层及超高层建筑外立面窗或门打开,要求窗或门打开到一定程度,打开后的窗或门必须牢牢固定,不能有摆动。窗或门打开的角度和状态如图3所示。

8)在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由专业技术人员通过手动方式或通过机械手段或电子操控手段将套装在建筑室内滑轨装置系统上的上下两道“悬臂”的基础设备和构架缓缓向外平移送出并穿越建筑外立面滑动到达建筑的室外空间,其“悬臂”悬挑长度等必须控制在高层及超高层建筑的有效安全范围内。

9)从上道“悬臂”安全放下钢丝绳软梯4,并牢固地连接在下道“悬臂”预留处。此连接不能采用焊接的方式,只能采用锁扣连接、螺栓连接、或其他便于解开的连接方式等,若遇需要时,“钢丝绳软梯”可以回收到上道“悬臂”内或回收到建筑室内。

10)安全员测试突破高层及超高层建筑外立面的可移动伸缩“悬空云梯”体验效果,即:安全员在专业设计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佩戴“安全保险装置”并到达“悬空云梯”指定位置,由专业设计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帮助安全员锁扣“悬空云梯”保险绳及相关安全保险装置,反复检查安全员身上的“安全保险装置”和“悬空云梯”保险绳及相关安全保险装置是否安全、牢固、可靠,直到确保各项工作均已安全可靠,并在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从下道“悬空云梯”出口前行,依次体验完全没有防护栏的“悬空步道”、攀爬“悬空软梯”、穿越“悬空间隔踏板桥”等“悬空云梯”体验效果,安全员的上述体验活动均需在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逐个有序行进,不可拥堵进行,最后通过上道“悬空云梯”入口到达建筑室内。要求安全保险绳有一定的自动弹力伸缩功能,便于体验者在体验活动中行进。

11)突破高层及超高层建筑外立面的可移动伸缩“悬空云梯”体验完成后,在专业设计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由专业技术人员先解开“钢丝绳软梯”与下道“悬臂”的连接或解开“钢丝绳软梯”与直立硬梯的连接,将“钢丝绳软梯”通过手动方式或专业技术人员通过机械手段或电子操控手段回收到上道“悬臂”内或回收到建筑室内;再由专业技术人员通过手动方式或专业技术人员通过机械手段或电子操控手段将套装在建筑室内滑轨装置系统上的上下两道“悬臂”的基础设备和构架缓缓向内平移回收并穿越建筑外立面滑动到达建筑的室内空间。

注:若遇需要维修、遇狂风、遇暴雨、遇暴雪、或其他恶劣天气时,也可以通过该套滑轨装置系统将上下两道“悬臂”移动回收到建筑室内。

12)根据需要关闭高层及超高层建筑外立面的窗/门,要求高层及超高层建筑外立面窗/门关闭时严实合缝,不漏风不漏雨水等,关闭后的窗/门必须牢牢固定,不能有摆动。

13)上述步骤,周而复始,以验证该突破高层及超高层建筑外立面的可移动伸缩“悬空云梯”体验的成功运行。

实施例二:

参见图7-13,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下伸缩移动悬臂的外端固定设置垂直硬梯6,软梯与所述垂直硬梯6固定连接,此连接不能采用焊接的方式,只能采用锁扣连接、螺栓连接、或其他便于解开的连接方式等,救援滑绳5与垂直硬梯6连接,垂直硬梯起到了一定安全保护的作用,同时还提供了供救援滑绳5连接的部位。该救援滑绳5主要作为日常救援的训练来使用,同时也可以作为紧急救援或逃生之用。

其他结构及实施过程同实施例一。实施例二为更为优选的实施例。

以上是本发明的两项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还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各种变换或改进,在不脱离本发明总的构思的前提下,这些变换或改进都应当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