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撑驱动机构及翻滚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00131发布日期:2019-04-13 01:08阅读:317来源:国知局
支撑驱动机构及翻滚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娱乐工具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支撑驱动机构及翻滚车。



背景技术:

目前,在游乐场所出现了的一种乐吧车,它是一种短途代步工具,它的最大特点是乘坐者可以在车内驾驶,体验前后晃动中行驶的乐趣。其中,乐吧车是通过车体支架和座椅的重力使轮毂驱动电机压紧外车轮的内壁,依靠摩擦力带动外车轮转动,从而实现乐吧车的位置移动。但是,现有的乐吧车不能作为翻滚车,不能让乘客体验车体支架大角度的偏转或者是翻转。主要是由于当车体支架偏转的角度过大,可能无法再通过车体支架和座椅的重力作用产生轮毂驱动电机的滚动面对外车轮的压力,造成外车轮和轮毂驱动电机打滑,影响翻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支撑驱动机构,以解决现有乐吧车不能作为翻滚车,当车体支架偏转过大或者翻转时,外车轮和轮毂驱动电机打滑,使乘客不能体验车体支架偏转过大或者翻转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支撑驱动机构,包括:车体支架、外车轮和用于驱动所述外车轮转动的驱动组件;

所述车体支架包括两个侧支撑圈和用于连接两个所述侧支撑圈的连接壁;两个所述外车轮分别设置在所述侧支撑圈的圆周外侧,且所述外车轮与所述侧支撑圈滚动连接;

在所述侧支撑圈上设置有横梁架;

所述横梁架通过弹性支撑架与所述驱动组件连接,且通过所述弹性支撑架的弹性压缩变形,以使所述弹性支撑架驱动所述驱动组件的工作轮具有朝所述外车轮移动的趋势,使所述工作轮与所述外车轮的内壁保持抵接。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组件为轮毂驱动电机,所述轮毂驱动电机的两个端面分别与所述弹性支撑架连接,所述轮毂驱动电机的滚动面与所述外车轮的内壁抵接。

进一步的,所述侧支撑圈包括间隔设置的内环圈和外环圈,且所述内环圈和外环圈相连;两个所述内环圈与所述连接壁连接,以使所述车体支架为筒状结构;所述外车轮设置在内环圈和外环圈之间;

在所述内环圈和外环圈上均设置有所述横梁架,在每个所述横梁架上连接有弹性支撑架,在每个所述横梁架上连接有所述弹性支撑架,且两个所述弹性支撑架分别与对应的所述轮毂驱动电机的端面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弹性支撑架包括刚性连接杆和弹性连接杆;所述刚性连接杆倾斜设置,且所述刚性连接杆的一端通过第一旋转轴与所述横梁架旋转连接,所述刚性连接杆的另一端与所述轮毂驱动电机的端面连接;所述弹性连接杆的一端通过第二旋转轴与所述横梁架旋转连接,所述弹性连接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刚性连接杆的中间位置通过第三旋转轴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外车轮驱动前,所述弹性连接杆倾斜设置,且所述刚性连接杆和弹性连接杆倾斜方向相反。

进一步的,所述刚性连接杆与所述横梁架的安装点靠近所述连接壁的前端。

进一步的,所述侧支撑圈还包括多个支撑轮和用于限定所述外车轮沿其轴线方向移动的限位件;

多个所述支撑轮沿所述侧支撑圈的周向间隔设置,且每个所述支撑轮的两个端面分别与所述内环圈和外环圈连接,所述支撑轮的滚动面与所述外车轮的内壁接触,以使所述支撑轮支撑所述外车轮。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件设置多个;多个所述限位件沿所述侧支撑圈的周向间隔设置;

其中,所述限位件包括两个限位柱和两个套接在所述限位柱外侧的限位轮;所述限位柱的轴向与所述侧支撑圈的径向一致;

每两个所述限位柱形成容纳所述外车轮的通道,且所述限位柱与对应的内环圈或外环圈连接,所述限位轮的滚动面与所述外车轮的侧壁接触。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轮和所述限位件均设置三个,且每个所述支撑轮的两侧分别设置有限位件,三个所述支撑轮(130)等间距分布;

且在所述驱动组件的正上方设置一个支撑轮和两个限位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支撑驱动机构,通过两个侧支撑圈和连接壁相连,形成了翻滚车的框架结构;外车轮滚动连接在侧支撑圈的外侧,使外车轮和侧支撑圈两者之间能够发生相对转动;在侧支撑圈上设置有横梁架,通过弹性支撑架的两端分别与横梁架和驱动组件连接,并通过改变弹性支撑架的压缩变形量,能够调节驱动组件与横梁架距离,使驱动组件的工作轮具有朝外车轮移动的趋势,从而使工作轮与外车轮的内壁始终保持抵接,使驱动组件能够带动外车轮转动,减少甚至避免了打滑的情况,使翻滚车能够大幅度的偏转或者翻转,带给乘客不同的娱乐体验;也就是,在外车轮驱动前,通过车体支架的重力使弹性支撑架处于最大的压缩状态,驱动组件的工作轮与外车轮的内壁抵接;当乘坐者想体验前后晃动或者翻滚时,使车体支架转动,驱动组件随着车体支架偏转角度,此时,车体支架依靠重力对外车轮的压力减少,弹性支撑架的回弹力使驱动组件的工作轮对外车轮的压力增大,从而使工作轮对外车轮的压力保持不变,进而使驱动组件的工作轮与外车轮的内壁保持抵接,减少甚至避免出现打滑的现象,使翻滚车能够翻转。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翻滚车,以解决现有乐吧车不能作为翻滚车,当车体支架偏转过大或者翻转时,外车轮和轮毂驱动电机打滑,使乘客不能体验车体支架偏转过大或者翻转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翻滚车,包括:至少一个座椅和所述的支撑驱动机构;

所述座椅设置在所述连接壁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翻滚车,乘客者坐在座椅上,通过驱动支撑驱动机构不仅能够带动乘坐者行驶和进行前后晃动,而且能够带动乘坐者进行翻转,体验不同的乐趣。其中,支撑驱动机构的结构和有益效果上述已经进行了详细的阐述,这里不再进行赘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支撑驱动机构的侧支撑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供的支撑驱动机构的侧支撑圈的A处局部放大图;

图3为图1供的支撑驱动机构的侧支撑圈的B处局部放大图;

图4为图1供的支撑驱动机构的侧支撑圈的侧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翻滚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0-车体支架;200-外车轮;300-轮毂驱动电机;110-侧支撑圈;120-连接壁;130-支撑轮;140-限位件;111-内环圈;112-外环圈;113-曲面段;114-横梁架;141-限位柱;142-限位轮;310-弹性支撑架;311-刚性连接杆;312-弹性连接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一

如图1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支撑驱动机构,包括:车体支架100、外车轮200和用于驱动外车轮200转动的驱动组件;车体支架100包括两个侧支撑圈110和用于连接两个侧支撑圈110的连接壁120;两个外车轮200分别设置在侧支撑圈110的圆周外侧,且外车轮200与侧支撑圈110滚动连接;在侧支撑圈110上设置有横梁架114;横梁架114通过弹性支撑架310与驱动组件连接,且通过弹性支撑架310的弹性压缩变形,以使弹性支撑架310驱动驱动组件的工作轮具有朝外车轮200移动的趋势,使工作轮与外车轮200的内壁保持抵接。

本实施例提供的支撑驱动机构,通过两个侧支撑圈110和连接壁120相连,形成了翻滚车的框架结构;外车轮200滚动连接在侧支撑圈110的外侧,使外车轮200和侧支撑圈110两者之间能够发生相对转动,从而使翻滚车能够根据乘坐者的意愿进行前后晃动或者翻滚;在侧支撑圈110上设置有横梁架114,通过弹性支撑架310的两端分别与横梁架114和驱动组件连接,并通过改变弹性支撑架310的压缩变形量,能够调节驱动组件与横梁架114距离,使工作轮具有朝外车轮200移动的趋势,从而使驱动组件的工作轮与外车轮200的内壁始终保持抵接,使驱动组件的工作轮转动能够带动外车轮200转动,减少甚至避免了打滑的情况,使翻滚车能够大幅度的偏转或者翻转,带给乘客不同的娱乐体验;也就是,在外车轮200驱动前,通过车体支架100的重力使弹性支撑架310处于压缩状态,驱动组件的工作轮与外车轮200的内壁抵接;当乘坐者想体验前后晃动或者翻滚时,使车体支架100转动,驱动组件随着车体支架100偏转角度,此时,车体支架100依靠重力对外车轮200的压力减少,弹性支撑架310的回弹力使驱动组件的工作轮对外车轮200的压力增大,从而使驱动组件的工作轮对外车轮200的压力保持不变,进而使驱动组件的工作轮与外车轮200的内壁保持抵接,减少甚至避免出现打滑的现象,使翻滚车能够翻转。

需要说明的是,驱动组件的结构有多种,例如,驱动组件包括电机和带传动组件,电机设置在弹性支架上,带传动组件的从动轮为工作轮,且从动轮的两端面与弹性支撑架310连接,通过电机转动,带动从动轮转动,从而使从动轮带动外车轮200工作。其中,在本实施例中,驱动组件为轮毂驱动电机300,轮毂驱动电机300的两个端面分别与弹性支撑架310连接,轮毂驱动电机300的滚动面与外车轮200的内壁抵接。也就是,轮毂驱动电机300为工作轮。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1所示,轮毂驱动电机300包括电机本体和两个分别设置在电机本体的两端的端面部,其中,电机本体能够相对两个端面部旋转,弹性支撑架310与轮毂驱动电机300的端面部固定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1所示,侧支撑圈110包括间隔设置的内环圈111和外环圈112,且内环圈111和外环圈112相连;两个内环圈111与连接壁120连接,以使车体支架100为筒状结构;外车轮200设置在内环圈111和外环圈112之间;在内环圈111和外环圈112上均设置有横梁架114,在每个横梁架114上连接有弹性支撑架310,且两个弹性支撑架310分别与对应的轮毂驱动电机300的端面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在外车轮200驱动前,横梁杆可以呈倾斜状态也可以呈水平状态;在本实施例中,在外车轮200驱动前,横梁杆呈水平状态。

在上述实施例基础上,进一步的,如图1和如图4所示,弹性支撑架310包括刚性连接杆311和弹性连接杆312;刚性连接杆311倾斜设置,且刚性连接杆311的一端通过第一旋转轴与横梁架114旋转连接,刚性连接杆311的另一端与轮毂驱动电机300的端面连接;弹性连接杆312的一端通过第二旋转轴与横梁架114旋转连接,弹性连接杆312的另一端与刚性连接杆311的中间位置通过第三旋转轴连接。需要说明的是,外车轮200驱动前,弹性连接杆312处于最大压缩状态,轮毂驱动电机300抵接在外车轮200的最低端。

也就是,通过刚性连接杆311连接横梁架114和轮毂驱动电机300,且刚性连接杆311倾斜设置;弹性连接杆312的两端分别可旋转连接在横梁架114和刚性连接杆311上;在外车轮200驱动前,弹性连接杆312处于最大压缩状态,轮毂驱动电机300抵接在外车轮200的最低端,轮毂驱动电机300与外车轮200的内壁抵接;当车体支架100翻转,使发生轮毂驱动电机300偏转,轮毂驱动电机300与外车轮200的内壁之间的作用力将要减小时,弹性连接杆312释放回弹力,推动刚性连接杆311转动角度,从而使轮毂驱动电机300能够与外车轮200的内壁抵接,防止轮毂驱动电机300出现打滑的现象。

需要说明的是,在刚性连接杆311固定连接有安装杆(图中没画),弹性连接杆312通过第三旋转轴与安装杆可旋转连接,从而实现弹性连接杆312的与刚性连接杆311的中间位连接。

当然,弹性支撑架310还可以为其他结构,例如,刚性连接杆311和弹性连接杆312一体结构形成可以伸缩的连接杆,通过使连接杆可以伸缩并恢复,使轮毂驱动电机300的滚动面与外车轮200的内壁保持抵接。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外车轮200驱动前,弹性连接杆312可以竖直设置,也可以倾斜设置,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外车轮200驱动前,弹性连接杆312倾斜设置,且刚性连接杆311和弹性连接杆312倾斜方向相反。

需要说明的是,刚性连接杆311与横梁架114的安装点可以靠近连接壁120的入口处,也可以远离连接壁120的入口处。在本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刚性连接杆311与横梁架114的安装点靠近连接壁120的前端。其中,连接壁120的前端是指人坐到或者站在翻滚车后,人的前方。

其中,连接壁120的入口为乘坐者进入翻滚车的入口,与座位相对的位置。

另外,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侧支撑圈110还包括多个支撑轮130和用于限定外车轮200沿外车轮200轴线方向移动的限位件140;多个支撑轮130沿侧支撑圈110的周向间隔设置,且每个支撑轮130的两个端面分别与内环圈111和外环圈112连接,支撑轮130的滚动面与外车轮200的内壁接触,以使支撑轮130支撑外车轮200。通过多个支撑轮130的设置,能够实现侧支撑圈110与外车轮200的滚动连接,使两者能够发生相对旋转;通过限位件140能够限制外车轮200沿其轴线方向移动,使外车轮200在外环圈112和内环圈111之间。

在上述实施例基础上,进一步的,限位件140设置多个;多个限位件140沿侧支撑圈110的周向间隔设置;其中,如图1、图2和图3所示,限位件140包括两个限位柱141和两个套接在限位柱141外侧的限位轮142;限位柱141的轴向与侧支撑圈110的径向一致;每两个限位柱141形成容纳外车轮200的通道,且限位柱141与对应的内环圈111或外环圈112连接;限位轮142的滚动面与外车轮200的侧壁接触。通过限位轮142的滚动面与外车轮200的侧壁接触,能够通过限位轮142限定外车轮200沿其轴向方向移动,同时,限位轮142随着外车轮200的接触,能够减小两者之间的摩擦,从而减小其磨损。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支撑轮130和限位件140均设置三个,且每个支撑轮130的两侧分别设置有限位件140,三个支撑轮130等间距分布;且在驱动组件的上方设置一个支撑轮130和两个限位件140。

在上述实施例基础上,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侧支撑圈110还包括连接内环圈111和外环圈112的两个曲面段113,两个曲面段113分别设置在轮毂驱动电机300上方的支撑轮130与两边相邻的支撑轮130之间。通过曲面段113能够加强内环圈111和外环圈112连接的稳定性。

实施例二

如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翻滚车,包括:至少一个座椅和实施例一提供的支撑驱动机构;座椅设置在连接壁120上。

本实施例提供的翻滚车,乘客者坐在座椅上,通过驱动支撑驱动机构不仅能够带动乘坐者行驶和进行前后晃动,而且能够带动乘坐者进行翻转,体验不同的乐趣。其中,支撑驱动机构的结构和有益效果上述已经进行了详细的阐述,这里不再进行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翻滚车需要晃动或者翻转时,首先需要乘坐者向前或者向后施加一个作用力,才能够使翻滚车需要晃动或者翻转。并且翻转时轮毂驱动电机300的转速大于正常行驶时轮毂驱动电机300的转速。为了更好的翻转,翻滚车的重心低于侧支撑圈110的中心,且重心越低,翻转越容易。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