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手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00101发布日期:2019-04-13 01:08阅读:217来源:国知局
游戏手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游戏手柄。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移动终端的功能(例如手机、平板电脑等)日渐多样化,智能移动终端上的游戏功能日渐强大,但智能移动终端通常是直接在其触摸屏上通过触控控制游戏,对于游戏玩家来说,在触摸屏上触控控制游戏难以获得最佳的游戏体验,且由于智能移动终端的触摸屏相对于大型显示终端(如电视机)等的屏幕较小,使用常见游戏手柄去控制智能移动终端上的游戏时,会出现因为智能移动终端远离游戏玩家而感觉游戏界面过小的现象,以及移动终端放在手柄上的重心问题,从而严重影响游戏玩家的游戏体验。现有技术中通过可伸缩的游戏手柄来夹持移动终端,以方便用户通过游戏手柄上的按钮控制游戏,但现有技术中的游戏手柄无法自动夹固移动终端,且在闲置状态下无法自动收缩,降低了游戏手柄的便利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游戏手柄,旨在解决如何提高游戏手柄便利性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游戏手柄,应用于移动终端,该游戏手柄包括:

第一抓取部;

第二抓取部;

伸缩部,连接所述第一抓取部及第二抓取部,所述第一抓取部及第二抓取部分别位于所述伸缩部第一方向上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一抓取部及第二抓取部与所述伸缩部可滑动配合以沿所述第一方向相互靠近或远离;

至少一个复位件,连接所述第一抓取部与所述伸缩部,和/或,连接所述第二抓取部与所述伸缩部,以使所述第一抓取部,和/或,所述第二抓取部从远离所述伸缩部的位置自动运动至靠近所述伸缩部的位置。

优选地,所述复位件的数量为两个,两所述复位件分别连接所述第一抓取部与伸缩部,以及所述第二抓取部与伸缩部。

优选地,所述伸缩部呈中空设置,且所述伸缩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两侧开设有滑接孔,所述伸缩部的内壁凸设有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方向延伸的第一挡板;

所述第一抓取部凸设有第一滑臂,所述第一滑臂可滑动插接于所述滑接孔,所述第一滑臂凹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复位槽,所述第一挡板位于所述第一复位槽内邻近所述第一抓取部的一端;

所述复位件设于所述第一复位槽内,所述复位件一端抵接于所述第一复位槽远离所述第一抓取部的内壁,另一端抵接于所述第一挡板。

优选地,所述复位件为弹性件,所述第一复位槽的内壁凸设有第一定位柱,和/或,所述第一挡板凸设有第二定位柱,所述复位件两端分别套设于所述第一定位柱和/或第二定位柱。

优选地,所述伸缩部的内壁凸设有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滑接板,所述第一滑臂的一侧壁与所述滑接板滑动配合。

优选地,所述第二抓取部凸设有第二滑臂,所述第二滑臂插接于所述滑接孔,且所述第二滑臂与所述第一滑臂的背离所述滑接板的一侧壁可滑动配合。

优选地,所述第二抓取部远离所述第一滑臂的一端凸设有第三滑臂,所述第三滑臂可滑动插接于所述滑接孔,所述第三滑臂凹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二复位槽;

所述伸缩部的内壁凸设有第二挡板,所述第二挡板位于所述第二复位槽内邻近所述第二抓取部的一端;

所述复位件设于所述第二复位槽内,所述复位件一端抵接于所述第二复位槽远离所述第二抓取部的内壁,另一端抵接于所述第二挡板。

优选地,所述第一滑臂面向所述第三滑臂的一侧设有与所述第一抓取部连通的第一走线槽,所述第三滑臂面向所述第一滑臂的一侧设有与所述第二抓取部连通的第二走线槽;

所述游戏手柄还包括连接导线,所述连接导线的一端穿设于所述第一走线槽并与所述第一抓取部电连接,另一端穿设于所述第二走线槽并与所述第二抓取部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伸缩部的内壁还凸设有邻近所述第一走线槽固定端的第一绕线柱,以及邻近所述第二走线槽固定端的第二绕线柱;

所述连接导线从所述第一走线槽的自由端穿出,绕过所述第一绕线柱及第二绕线柱,并从所述第二走线槽的自由端穿入。

优选地,所述伸缩部的内壁还凸设有两夹线柱,所述连接导线的中部夹持于两夹线柱之间。

本实用新型游戏手柄通过使第一抓取部和第二抓取部可滑动配合,方便用户将移动终端夹持于第一抓取部与第二抓取部之间,并通过复位件使第一抓取部和/或第二抓取部在远离伸缩部的位置,在不受拉伸力的情况下,能自动运动至靠近伸缩部的位置,以使第一抓取部和第二抓取部在拉伸后能自动夹持移动终端,或在用户结束使用后能自动恢复至初始状态,从而提高了游戏手柄对不同手机尺寸的适应性与便携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游戏手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游戏手柄拉伸状态的接收示意;

图3为本实用新型游戏手柄一实施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游戏手柄拉伸状态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游戏手柄,应用于移动终端。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4所示,该游戏手柄包括:

第一抓取部10;

第二抓取部20;

伸缩部30,连接所述第一抓取部10及第二抓取部20,所述第一抓取部10及第二抓取部20分别位于所述伸缩部30第一方向上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一抓取部10及第二抓取部20与所述伸缩部30可滑动配合以沿所述第一方向相互靠近或远离;

至少一个复位件40,连接所述第一抓取部10与所述伸缩部30,和/或,连接所述第二抓取部20与所述伸缩部30,以使所述第一抓取部10,和/或,所述第二抓取部20从远离所述伸缩部30的位置自动运动至靠近所述伸缩部30的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抓取部10和第二抓取部20用于供用户抓取,用户在使用游戏手柄的过程中,通常是使游戏手柄面对自己,用左右手抓取第一抓取部10及第二抓取部20进行游戏操作。因此,第一方向优选为相对于用户的左右方向,以更符合人体的游戏操作习惯。在实际应用中,第一抓取部10和/或第二抓取部20上会设有功能按键,以方便用户通过功能按键控制游戏操作,可以理解的是,功能按键的数量应满足大部分移动终端游戏中触控操作按键的数量需求,举例而言,大部分移动终端游戏中触控操作按键的数量为3至4个,则游戏手柄的功能按键数量可相应设置为4至5个。第一抓取部10及第二抓取部20均设有握把,且握把的设计符合人体工学,以提高用户的使用舒适度。第二抓取部20的背向伸缩部的一侧开设有通孔,在游戏手柄工作的过程中,移动终端的耳机孔及充电口对应该通孔设置,以方便用户将耳机线及充电线穿过该通孔插接于移动终端的耳机孔及充电口,实现在游戏过程中用耳机收听游戏音效以及为移动终端充电。

第一抓取部10可包括第一配合部和第一夹持部,第一配合部用以与伸缩部30形成滑动配合结构,第一夹持部用于夹持移动终端。同样地,第二抓取部20可包括第二配合部和第二夹持部,第二夹持部与第一夹持部配合以将移动终端夹固于伸缩部30的前方。伸缩部30具有垫接面,用以垫接移动终端,以配合第一抓取部10及第二抓取部20对移动终端形成更稳固的支撑,在使用过程中,游戏手柄朝向人体的方向即为前后方向,即垫接面为伸缩部30的前侧面。

第一抓取部10及第二抓取部20在垫接面的背侧与伸缩部30滑动配合。具体地,可在第一抓取部10及第二抓取部20上设置滑轨,在伸缩部30设置与滑轨适配的滑槽;也可在第一抓取部10及第二抓取部20上设置滑槽,而在伸缩部30设置滑轨,只需满足第一抓取部10及第二抓取部20与伸缩部30滑动配合即可。复位件40的数量优选为两个,以第一抓取部10为例,复位件40可设于第一抓取部10与伸缩部30配合的位置,也可连接于第一抓取部10与伸缩部30的其它位置;复位件40可为弹性件,也可为磁吸组件或电驱动组件,只需满足复位件40能带动第一抓取部10靠近伸缩部30即可。

本实用新型游戏手柄通过使第一抓取部10和第二抓取部20可滑动配合,方便用户将移动终端夹持于第一抓取部10与第二抓取部20之间,并通过复位件40使第一抓取部10和/或第二抓取部20在远离伸缩部30的位置,在不受拉伸力的情况下,能自动运动至靠近伸缩部30的位置,以使第一抓取部10和第二抓取部20在拉伸后能自动夹持移动终端,或在用户结束使用后能自动恢复至初始状态,从而提高了游戏手柄对不同手机尺寸的适应性与便携性。

进一步地,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复位件40的数量为两个,两所述复位件40分别连接所述第一抓取部10与伸缩部30,以及所述第二抓取部20与伸缩部30。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抓取部10和第二抓取部20在复位件40的作用下均能在远离伸缩部30的位置自动靠近伸缩部30,即第一抓取部10和第二抓取部20能沿左右方向自动相互靠近,从而第一抓取部10及第二抓取部20能更紧固地夹持移动终端,并且在游戏手柄使用结束后能更快地回复至初始状态,进一步提高了游戏手柄的便利性。

需要说明的是,游戏手柄在使用时,先将第一抓取部10及第二抓取部20沿相反的方向拉离伸缩部30,为移动终端腾出安装空间,再将移动终端放置于伸缩部30的位置,最后停止对第一抓取部10及第二抓取部20施加拉力,使它们在复位件40的作用下自动朝伸缩部30靠近并夹持住移动终端即可。游戏手柄结束使用后,也可通过相同的方式将移动终端取下,使第一抓取部10及第二抓取部20自动恢复至原状即可。

进一步地,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伸缩部30呈中空设置,且所述伸缩部30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两侧开设有滑接孔31,所述伸缩部30的内壁凸设有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方向延伸的第一挡板32;

所述第一抓取部10凸设有第一滑臂11,所述第一滑臂11可滑动插接于所述滑接孔31,所述第一滑臂11凹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复位槽111,所述第一挡板32位于所述第一复位槽111内邻近所述第一抓取部10的一端;

所述复位件40设于所述第一复位槽111内,所述复位件40一端抵接于所述第一复位槽111远离所述第一抓取部10的内壁,另一端抵接于所述第一挡板32。

在本实施例中,伸缩部30的内部形成容腔,滑接孔31开设于伸缩部30的左右两侧并与容腔连通。第一滑臂11通过滑接孔31伸入伸缩部30的容腔,第一复位槽111沿前后方向凹设,具体地,第一复位槽111可沿前后方向贯穿第一滑臂11。第一挡板32沿前后方向延伸,第一挡板32可凸设于容腔的前侧内壁面,也可凸设于容腔的后侧内壁面,且第一挡板32的板面优选朝向第一抓取部10。第一挡板32位于第一复位槽111内,即位于第一滑臂11的运动路径上。复位件40为弹性件,第一滑臂11在朝外运动的过程中,第一复位槽111的远离第一抓取部10的内壁朝向第一挡板32移动,并配合第一挡板32共同压缩复位件40,使复位件40产生弹性势能。拉伸力消失后,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复位件40回复原状,在此过程中,复位件40会朝两端推挤第一复位槽111的内壁和第一挡板32,由于第一挡板32相对伸缩部30固定,因此第一滑臂11会相对第一挡板32朝内移动,由此,实现了使第一抓取部10自动靠近伸缩部30。

在实际应用中,滑接孔31的孔缘会形成嵌接结构,第一抓取部10朝向伸缩部30的侧壁会形成嵌合结构,第一抓取部10运动至抵接伸缩部30后,嵌接结构与嵌合结构配合,以使第一抓取部10与伸缩部30抵接后能更加稳固地连接。

进一步地,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复位件40为弹性件,所述第一复位槽111的内壁凸设有第一定位柱112,和/或,所述第一挡板32凸设有第二定位柱321,所述复位件40两端分别套设于所述第一定位柱112和/或第二定位柱321。在本实施例中,复位件40为弹簧,第一定位柱112凸设于第一复位槽111的远离第一抓取部10的内壁,第二定位柱321凸设于第一挡板32的朝向复位件40的一面。复位件40两端分别套设于第一定位柱112及第二定位柱321,以防止复位件40在被压缩或恢复原状的过程中发生错位,提高了游戏手柄整体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伸缩部30的内壁凸设有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滑接板33,所述第一滑臂11的一侧壁与所述滑接板33滑动配合。在本实施例中,滑接板33沿左右方向延伸并位于第一滑臂11的下侧,第一滑臂11搭接于滑接板33并与滑接板33可滑动配合,具体地,滑接板33与第一滑臂11自由端的侧壁配合即可,即,只需保证滑接板33的长度及位置能满足使滑接板33在第一滑臂11运动过程中始终与第一滑臂11自由端的侧壁抵接即可;由此,使得第一滑臂11与伸缩部30的滑动配合更加稳定,进一步提高了游戏手柄在拉伸或伸缩过程中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第二抓取部20凸设有第二滑臂21,所述第二滑臂21插接于所述滑接孔31,且所述第二滑臂21与所述第一滑臂11的背离所述滑接板33的一侧壁可滑动配合。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滑臂21位于第一滑臂11的上方,且第二滑臂21的下侧壁与第一滑臂11的上侧壁可滑动配合;结合上述滑接板33的实施例,第二滑臂21与滑接板33之间形成了第一滑臂11的移动路径,对第一滑臂11在上下方向上形成了限位,使得第一滑臂11与伸缩部30的滑动配合更加稳定。

在实际应用中,第二滑臂21凹设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滑槽,容腔的内壁凸设有与滑槽适配的滑筋,从而第二滑臂21也能稳定地与伸缩部30滑动配合。此外,第一抓取部10还凸设有位于第一滑臂11上侧并与第二滑臂21相对的第四滑臂,第四滑臂也凹设有滑槽,且容腔内壁凸设有与滑槽适配的滑筋,由此,增强了第一抓取部10与伸缩部30的配合结构强度。在游戏手柄的初始状态,第二滑臂21的自由端抵接于第四滑臂的自由端,以使游戏手柄的整体结构更加紧凑稳固。

进一步地,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第二抓取部20远离所述第一滑臂11的一端凸设有第三滑臂22,所述第三滑臂22可滑动插接于所述滑接孔31,所述第三滑臂22凹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二复位槽221;

所述伸缩部30的内壁凸设有第二挡板34,所述第二挡板34位于所述第二复位槽221内邻近所述第二抓取部20的一端;

所述复位件40设于所述第二复位槽221内,所述复位件40一端抵接于所述第二复位槽221远离所述第二抓取部20的内壁,另一端抵接于所述第二挡板34。

在本实施例中,第三滑臂22、第二挡板34及复位件40的配合及运动方式与前述实施例相似,在此不再赘述。需要说明的是,第三滑臂22远离第一滑臂11设置,以有效利用伸缩部30容腔的空间,避免在同时运动的过程中互相阻碍;此外,第一滑臂11与第三滑臂22之间也能形成走线空间,使游戏手柄的排线有足够的收纳空间。

进一步地,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第一滑臂11面向所述第三滑臂22的一侧设有与所述第一抓取部10连通的第一走线槽113,所述第三滑臂22面向所述第一滑臂11的一侧设有与所述第二抓取部20连通的第二走线槽222;

所述游戏手柄还包括连接导线50,所述连接导线50的一端穿设于所述第一走线槽113并与所述第一抓取部10电连接,另一端穿设于所述第二走线槽222并与所述第二抓取部20电连接。在本实施例中,连接导线50用于传输第一抓取部10及第二抓取部20的电信号。第一走线槽113及第二走线槽222用以保护连接导线50与第一抓取部10及第二抓取部20的连接端,并限定了连接导线50在伸缩部30内的收纳空间,使得连接导线50在伸缩部30内的走线结构更加简单紧凑,不易错乱。

进一步地,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伸缩部30的内壁还凸设有邻近所述第一走线槽113固定端的第一绕线柱35,以及邻近所述第二走线槽222固定端的第二绕线柱36;

所述连接导线50从所述第一走线槽113的自由端穿出,绕过所述第一绕线柱35及第二绕线柱36,并从所述第二走线槽222的自由端穿入。

在本实施例中,连接导线50呈S形绕过第一定位柱35及第二定位柱36,可以理解的是,在第一抓取部10及第二抓取部20拉伸的过程中,连接导线50也会随之伸展,因此,在游戏手柄的初始状态,连接导线50必须在伸缩部30内有足够的收纳量,而位于伸缩部30内的连接导线50需要以弯绕的方式收纳,为避免连接导线50在弯绕过程中互相交错打结,通过第一绕线柱35及第二绕线柱36限定了连接导线50的绕设路径,充分利用了伸缩部30内的空间,避免了收纳于伸缩部30内的连接导线50在伸展或收回的过程中出现交错打结的情况。在游戏手柄的拉伸过程中,连接导线50会离开第一绕线柱35及第二绕线柱36朝外伸展拉直;在游戏手柄的恢复过程中,在第一绕线柱35及第二绕线柱36的限位作用下,连接导线50会绕过第一绕线柱35及第二绕线柱36呈S形弯绕收回伸缩部30的容腔,由此,规范了连接导线50在伸展拉直及弯绕收回过程中的走线形状变化,提高了游戏手柄整体在拉伸或回复过程中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伸缩部30的内壁还凸设有两夹线柱37,所述连接导线50的中部夹持于两夹线柱37之间。在本实施例中,夹线柱37位于伸缩部30容腔的中部,连接导线50的中部夹固于两夹线柱37之间,既增加了连接导线50的固定点,使得连接导线50两端能够相对该中部的固定点伸展或收回,减少了连接导线50在伸展或收回过程中在伸缩部30内走线结构的变形,提高了连接导线50伸展或收回的稳定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