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固定式康复训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19652发布日期:2019-07-19 22:54阅读:166来源:国知局
一种固定式康复训练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固定式康复训练器。



背景技术:

辅助步行康复训练是治疗师借助相关的器械对患者进行训练,或是治疗师指导、帮助患者利用器械进行训练,辅助步行的训练器是一种患者借助于手臂支撑,进行行走功能训练。特别对于下肢行走不便的人群,在康复训练过程中,依靠自身的能力很困难,为了减轻护理人员的劳动强度,使用康复训练器来辅助步行。

现有的大多数康复训练器需要患者带动训练器一起行走,增大了患者的训练难度,并且在使用此类训练器训练时,需要一定的训练场地,对于较窄的的房间,不能很好使用此类训练器。并且此类训练器在行走时还易发生倾倒,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固定式康复训练器,本实用新型的固定式的训练器,具有可以环向滑动的履带本体,患者在使用时,借助外界设备或是自身的臂力,将身体支撑在履带本体的上方,此时患者的脚底可履带本体上滑动,依靠脚底与履带本体的摩擦力,使履带本体向患者身体的后方滑动,以达到训练患者行走的目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固定式康复训练器,包括支架和设于所述支架的履带组件;所述履带组件包括支撑部和环设于所述支撑部履带本体,所述履带本体可沿其环向循环滑动。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部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凸设有弧形部。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部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均设有转轴,所述转轴的转动方向与所述履带本体滑动的方向相同。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部沿所述履带本体的环向倾斜设于所述支架。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部的倾斜角度为5-10°。

进一步的,所述支架包括底座、立架和扶手,所述底座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三端和第四端,所述立架设于所述第三端,所述扶手设于所述立架远离所述底座的一端,所述支撑部的第一端设于所述第三端,所述支撑部的第二端设与所述第四端。

进一步的,所述扶手包括对称设置的第一扶手和第二扶手,所述第一扶手和所述第二扶手之间具有供患者站立的间隙。

进一步的,所述立架远离所述底座的一端设有可翻折的置物板。

进一步的,所述置物板靠近所述立架的一端与所述立架铰接,所述立架还设有用于支撑固定所述置物板的弹性支撑杆,所述弹性支撑杆一端与所述立架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置物板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支架还设有伸缩输液杆,所述伸缩输液杆远离所述支架的一端设有挂钩。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固定式康复训练器具有履带组件,履带组件设在支架上,履带组件包括设置在支架上的支撑部和设置在支撑部上的履带本体,履带本体可以支撑部上,沿着履带本体的环向滑动,患者在使用时,可利用脚底与履带本体的摩擦力使履带本体在支撑部上滑动,模拟步行,达到步行训练的目的。患者在使用本实用新型的训练器时,可直接在履带本体上模拟步行,无需带动训练器一起行走,降低了患者的训练难度,并且,由于训练器是相对固定在地面上,在使用训练器时,不易发生倾倒,减少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训练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训练器的支架的整体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训练器的支撑部整体示意图一;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训练器的支撑部整体示意图二;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训练器的履带组件的整体示意图;

附图标记:1-支架,11-底座,12-立架,13-扶手,131-第一扶手,132-第二扶手,2-履带组件,21-支撑部,211-弧形部,212-转轴,22-履带本体,5-伸缩输液杆,6-挂钩,7-置物板,8-弹性支撑杆。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1-6,具体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固定式康复训练器,包括支架1和设于所述支架1的履带组件2;履带组件2设置在支架1下部,所述履带组件2包括支撑部21和环设于所述支撑部21履带本体22,所述履带本体22可沿其自身的环向循环滑动。也就是说,环形的履带本体22套设在板状的支撑部21的外围,履带本体22可沿着其本身形成的环状的周向循环的滑动,履带本体22为环形,支撑部21设置在环形的履带本体22中间,并将环形履带本体22略微的张紧,但履带本体22可在支撑部21上滑动。当本实施例的训练器水平放置时,履带本体22的上表面离地面的高度示适宜,患者可较顺利跨上履带本体22的上表面。

患者在使用本实施例的训练器时,通过外界的辅助支撑设备或是依靠自身手臂的臂力,支撑起患者的身体,患者可轻微的将脚部抬起,利用脚底与履带本体22表面摩擦力,带动履带本体22向患者的身后运动,模拟步行,达到训练的目的。由于本实用新型的训练器无电机,患者在使用本实施例的训练器时,可自己控制训练的速度,也可随时停止训练,可操作性强,使用方便。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优选的,支撑部21为矩形的板体,该支撑部21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和第二端沿支撑部21的长度方向分布。第一端和第二端均设有弧形部211,如附图4,环形的履带本体22在支撑部21上运动时,弧形部211有利于减小履带本体22转向处与支撑部21之间的摩擦力,使履带本体22滑动更加顺畅,降低履带本体22的磨损,延长使用寿命。

在本实施例中,还可以用转轴212来代替弧形部211,如附图5,转轴212的转动方向与履带本体22的滑动方向相同,履带本体22滑动时,当力足够大时,可带动转轴212转动,减小履带本体22与支撑部21之间的摩擦力,使滑动更加顺畅。当力较小时,转轴212不转动,相当于弧形部211。

实施例3:在上述实施例1或2的基础上,支撑部21倾斜设置在支架1的底部。当本实施例的训练器水平放置时,支撑部21的第一端的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端的水平高度,在使用时,患者站立在履带本体22上,支撑部21的第一端位于患者的身前,支撑部21的第二端位于患者的身后,患者带动履带本体22从第一端向第二端运动。

倾斜设置支撑部21,环设在支撑部21上的履带本体22相应的倾斜。患者在使用时,站立在略微倾斜的履带本体22上,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患者可使用较小的力来带动履带本体22滑动,使用更加方便,更适用于下肢不能较大用力的患者。

实施例4:

一种固定式康复训练器,包括支架1和设于所述支架1的履带组件2;所述支架1包括底座11、立架12和扶手13,履带组件2设置在支架1的底座11上,所述履带组件2包括支撑部21,和环设于所述支撑部21的履带本体22,所述履带本体22可沿其环向循环滑动,支撑部21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底座11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三端和第四端,所述立架12设于所述第三端,所述扶手13设于立架12远离所述底座11的一端,所述支撑部21的第一端设于所述第三端,所述支撑部21的第二端设与所述第四端,支撑部21倾斜设置,且支撑部21的第一端高于支撑部21的第二端。

扶手13包括对称设置的第一扶手131和第二扶手132,所述第一扶手131和所述第二扶手132之间具有供患者站立的间隙,第一扶手131和第二扶手132沿着支撑部21的长度方向设置,当患者面向立架12站立在履带本体22上时,第一扶手131和第二扶手132位于患者身体的左右两侧。患者在使用时,可用手臂支撑在第一扶手131和第二扶手132上来进行步行训练。

所述立架12远离所述底座11的一端设有可翻折的置物板7。所述置物板7靠近所述立架12的一端与所述立架12铰接,所述立架12还设有用于支撑固定所述置物板7的弹性支撑杆8,所述弹性支撑杆8一端与所述立架12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置物板7连接。置物板7上可放置物品,在不使用置物板7时。可转动水平放置的置物板7,使置物板7绕其铰接转动,当置物板7转动至竖直平面时,将置物板7放置在立架12所在的平面。当需要使用置物板7是,转动置物板7,当置物板7转至水平位置时,弹性支撑杆8支撑起置物板7,并将置物板7固定在水平位置。

在支架1上,还设置伸缩输液杆5,所述伸缩输液杆5远离所述支架1的一端设有挂钩6。输液中的患者在进行康复训练时,可将输液袋挂在挂钩6上,方便患者进行行走训练。

本实用新型的康复训练器使用方便,安全可靠,节能环保。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