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康复训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19646发布日期:2019-07-19 22:54阅读:138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康复训练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康复训练器。



背景技术:

辅助步行康复训练是治疗师借助相关的器械对患者进行训练,或是治疗师指导、帮助患者利用器械进行训练,辅助步行的训练器是一种患者借助于手臂支撑,进行行走功能训练。特别对于下肢行走不便的人群,在康复训练过程中,依靠自身的能力很困难,为了减轻护理人员的劳动强度,使用康复训练器来辅助步行。

现有的大多数康复训练器需要患者带动训练器一起行走,增大了患者的训练难度,并且在使用此类训练器训练时,需要一定的训练场地,对于较窄的的房间,不能很好使用此类训练器。并且此类训练器在行走时还易发生倾倒,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并且,现有的大多数的步行训练器的功能单一,仅能达到步行训练的目的,不具有训练其他部位的功能;在训练过程中,还不能检测患者的身体状况,医护人员不能清晰的了解到患者在训练过程中身体的变化。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智能康复训练器,患者通过本实用新型的智能康复训练器,可分别的进行步行训练和摸高训练,满足不同患者的需求,并且本实用新型的训练器还可在训练过程中采集患者的身体指标,可实时的了解训练状况。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智能康复训练器,包括支架、用于检测身体指标的传感器和设于所述支架的摸高组件;所述摸高组件包括可伸缩的摸高板和设于所述摸高板的辅助部。

进一步的,还包括履带组件,所述履带组件设于所述支架,所述履带组件包括支撑部和环设于所述支撑部履带本体,所述履带本体可沿其环向循环滑动。

进一步的,所述支架包括底座、立架和扶手,所述底座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三端和和第四端,所述立架设于所述底座的第三端,所述扶手设于所述立架远离所述底座的一端,所述摸高组件设于所述底座的一侧;

所述扶手包括第一扶手和第二扶手,所述第一扶手和所述第二扶手沿患者在使用训练器进行行走训练时的行走方向的两侧对称设置,所述第一扶手和所述第二扶手之间形成用于站立的空腔。

进一步的,还包括显示屏、转换模块和单片机,所述显示屏与所述转换模块通信连接,所述转换模块与所述单片机通信连接,所述传感器与所述单片机通信连接;所述传感器包括脉搏传感器、血氧传感器和心率传感器。

进一步的,所述显示屏设于所述立架,所述脉搏传感器、所述血氧传感器和所述心率传感器均设于所述扶手。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部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均设有转轴,所述转轴的转动方向与所述履带本体滑动的方向相同。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部沿所述履带本体的环向倾斜设于所述支架,所述支撑部的倾斜角度为5-10°。

进一步的,所述摸高板包括壳体和伸缩板,所述壳体沿所述摸高板的高度方向设于所述支架,所述壳体沿其高度方向凹设有通槽,所述通槽的一内壁凹设有多个通孔;所述伸缩板的一端卡设于所述通槽,所述伸缩板的该端凸设有多个与所述通孔配合的弹簧销;所述辅助部设于所述伸缩板远离所述壳体的一端。

进一步的,所述辅助部为多个横向设置卡槽或握持杆,或者所述辅助部为多个凸设的弧形凸块。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智能康复训练器具有履带组件,履带组件设在支架上,履带组件包括设置在支架上的支撑部和设置在支撑部上的履带本体,履带本体可以支撑部上,沿着履带本体的环向滑动,患者在使用时,可利用脚底与履带本体的摩擦力使履带本体在支撑部上滑动,模拟步行,达到步行训练的目的。患者在使用本实用新型的训练器时,可直接在履带本体上模拟步行,无需带动训练器一起行走,降低了患者的训练难度,并且,由于训练器是相对固定在地面上,在使用训练器时,不易发生倾倒,减少安全隐患。

本实用新型的智能康复训练器还在支架上设置有摸高组件,患者可借助摸高组件通过摸高的方式进行上肢的康复训练,本实用新型的康复训练器既能满足需要下肢康复训练的患者,还能满足上肢需要康复训练的患者,功能多样化,适用范围广。

在本实用新型的康复训练器中,还设置有用于检测患者身体指标的传感器,患者在使用本实用新型的康复训练器时,传感器可检测患者的脉搏、血压、血氧等身体指标,实时检测患者的身体状况,以便医护人员了解患者的训练状况。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智能康复训练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智能康复训练器的支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的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4为图2中的B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智能康复训练器的支撑部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智能康复训练器的支撑部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智能康复训练器的履带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智能康复训练器的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智能康复训练器的伸缩板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智能康复训练器的伸缩板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智能康复训练器的伸缩板的结构示意图三;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的智能康复训练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二;

图13本实用新型的智能复训训练器的检测系统框图;

附图标记:1-支架,11-底座,12-立架,13-扶手,131-第一扶手,132-第二扶手,2-履带组件,21-支撑部,211-弧形部,212-转轴,22-履带本体,3-摸高组件,31-摸高板,311-壳体,312-伸缩板,313-通槽,314-通孔,315-弹簧销,32-辅助部,321-卡槽,322-握持杆,323-弧形凸块,41-显示屏,42-脉搏传感器,43-血氧传感器,44-心率传感器,5-伸缩输液杆,6-挂钩,7-置物板,8-弹性支撑杆。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1-13,具体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

实施例1:如附图12,一种智能康复训练器,包括支架、用于检测身体指标的传感器和设于所述支架的摸高组件;所述摸高组件包括可伸缩的摸高板和设于所述摸高板的辅助部。

所述支架1包括底座11、立架12和扶手13,所述底座11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三端和和第四端,所述立架12设于所述底座11的第三端,所述扶手13设于所述立架12远离所述底座11的一端,所述摸高组件3设于所述底座11的一侧,传感器设置于扶手13上,患者在使用时,手握福扶手13后,传感器可检测到患者的身体指标。

扶手13包括对称设置的第一扶手131和第二扶手132,所述第一扶手131和所述第二扶手132之间具有供患者站立的间隙,第一扶手131和第二扶手132沿着支撑部21的长度方向设置,当患者面向立架12站立在地面上时,第一扶手131和第二扶手132位于患者身体的左右两侧。患者在使用时,可用手臂支撑在第一扶手131和第二扶手132上,推动本实施例的训练器来进行步行训练。

所述摸高组件3包括可伸缩的摸高板31和设于所述摸高板31的辅助部32。当本实施例的康复训练器水平放置时,摸高板31与水平面垂直,可伸缩的摸高板31上设置有辅助部32,患者在使用前,可根据自己的手指可摸到的高度,调节伸缩摸高板31,以调节辅助部32离地面的高度;患者在进行摸高训练时,面向或背向摸高组件3,手臂向上抬,并用手指去触摸辅助部32,并持续保持这种状态一段时间后,再放下手臂,再进行下一次的摸高训练。借助摸高组件3,可使患者的上肢达到很好的训练效果,缓解肩部的疼痛。

实施例2:如附图1-4,一种智能康复训练器,包括支架1、用于检测身体指标的传感器、设于所述支架1的履带组件2和设于所述支架1的摸高组件3;履带组件2设置在支架1下部,所述履带组件2包括支撑部21和环设于所述支撑部21履带本体22,所述履带本体22可沿其环向循环滑动。履带本体22为环形,支撑部21设置在环形的履带本体22中间,并将环形履带略微的张紧,但履带本体22可在支撑部21上滑动。当本实施例的训练器水平放置时,履带本体22的上表面离地面的高度示适宜,患者可较顺利跨上履带本体22的上表面。

所述摸高组件3包括可伸缩的摸高板31和设于所述摸高板31的辅助部32。当本实施例的康复训练器水平放置时,摸高板31与水平面垂直,可伸缩的摸高板31上设置有辅助部32,患者在使用前,可根据自己的手指可摸到的高度,调节伸缩摸高板31,以调节辅助部32离地面的高度;患者在进行摸高训练时,手臂向上抬,并用手指去触摸辅助部32,并持续保持这种状态一段时间后,再放下手臂,再进行下次一的摸高训练。借助摸高组件3,可使患者的上肢达到很好的训练效果,缓解肩部的疼痛。

患者在使用本实施例的训练器进行行走训练时,通过外界的辅助支撑设备或是依靠自身手臂的臂力,支撑起患者的身体,患者可轻微的将脚部抬起,利用脚底与履带本体22表面摩擦力,带动履带本体22向患者的身后运动,模拟步行,达到训练的目的。患者在使用本实施了的训练器时,可自己控制训练的速度,也可随时停止训练,可操作性强,使用方便。

用于检测患者身体指标的传感器采集患者的脉搏、心率等数据,并通过现有的通信电路以及数据转换装置,将患者脉搏、心率等数据传递至后台显示或是直接通过显示器显示出来,以便医护人员实时了解患者的训练状况。在本实施例中,传感器可固定设置在支架1上,也可以是以手环的形式佩戴在患者的手臂上。

实施例3:如附图1和5-7,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优选的,支撑部21为矩形的板体,该支撑部21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和第二端沿支撑部21的长度方向分布。第一端和第二端均设有弧形部211,环形的履带本体22在支撑部21上运动时,弧形部211有利于减小履带本体22转向处与支撑部21之间的摩擦力,使履带本体22滑动更加顺畅,降低履带本体22的磨损,延长使用寿命。

在本实施例中,还可以转轴212来代替弧形部211,转轴212的转动方向与履带本体22的滑动方向相同,履带本体22滑动时,当力足够大时,可带动转轴212转动,减小履带本体22与支撑部21之间的摩擦力,使滑动更加顺畅。当力较小时,转轴212不转动,相当于弧形部211。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架1包括底座11、立架12和扶手13,所述底座11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三端和和第四端,所述立架12设于所述底座11的第三端,所述扶手13设于所述立架12远离所述底座11的一端,所述摸高组件3设于所述底座11的一侧。

所述立架12上设置有显示屏41,传感器设于扶手13,其中,传感器包括脉搏传感器42、所述血氧传感器43和所述心率传感器44,显示屏41与所述转换模块通信连接,所述转换模块与所述单片机通信连接,脉搏传感器42、所述血氧传感器43和所述心率传感器44均与所述单片机通信连接,传感器可直接设置在扶手13上,患者在握持扶手13时,传感器可检测到患者相应的身体指标;优选的,传感器的外型为手环状,患者在使用时,将手环套在手臂上,传感器检测到患者的脉搏、血氧以及心率,并将信号传递至单片机,单片机处理后在通过转换模块,最终将患者的脉搏、血氧和心率显示在显示屏41上,患者以及医护人员可实时的了解到训练时的身体状况,监控患者身体状况,防止训练过度。

实施例4:在上述实施例2或3的基础上,在本实施例中,支撑部21倾斜设置在支架1的底部。当本实施例的训练器水平放置时,支撑部21的第一端的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端的水平高度,在使用时,患者站立在履带本体22上,支撑部21的第一端位于患者的身前,支撑部21的第二端位于患者的身后,患者带动履带本体22从第一端向第二端运动。

倾斜设置支撑部21,环设在支撑部21上的履带本体22相应的倾斜。患者在使用时,站立在略微倾斜的履带本体22上,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患者可使用较小的力来带动履带本体22滑动,使用更加方便,更适用于下肢不能较大用力的患者。

实施例5:一种智能康复训练器,包括支架1和设于所述支架1的履带组件2;所述支架1包括底座11、立架12和扶手13,履带组件2设置在支架1的底座11上,所述履带组件2包括支撑部21,和环设于所述支撑部21的履带本体22,所述履带本体22可沿其环向循环滑动,支撑部21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底座11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三端和第四端,所述立架12设于所述第三端,所述扶手13设于立架12远离所述底座11的一端,所述支撑部21的第一端设于所述第三端,所述支撑部21的第二端设与所述第四端,支撑部21倾斜设置,且支撑部21的第一端高于支撑部21的第二端。

扶手13包括对称设置的第一扶手131和第二扶手132,所述第一扶手131和所述第二扶手132之间具有供患者站立的间隙,第一扶手131和第二扶手132沿着支撑部21的长度方向设置,当患者面向立架12站立在履带本体22上时,第一扶手131和第二扶手132位于患者身体的左右两侧。患者在使用时,可用手臂支撑在第一扶手131和第二扶手132上来进行步行训练。

所述立架12远离所述底座11的一端设有可翻折的置物板7。所述置物板7靠近所述立架12的一端与所述立架12铰接,所述立架12还设有用于支撑固定所述置物板7的弹性支撑杆8,所述弹性支撑杆8一端与所述立架12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置物板7连接。置物板7上可放置物品,在不使用置物板7时。可转动水平放置的置物板7,使置物板7绕其铰接转动,当置物板7转动至竖直平面时,将置物板7放置在立架12所在的平面。当需要使用置物板7是,转动置物板7,当置物板7转至水平位置时,弹性支撑杆8支撑起置物板7,并将置物板7固定在水平位置。

在支架1上,还设置伸缩输液杆5,所述伸缩输液杆5远离所述支架1的一端设有挂钩6。输液中的患者在进行康复训练时,可将输液袋挂在挂钩6上,方便患者进行行走训练。

摸高组件3设置在第一扶手131的一侧,摸高组件3包括可伸缩的摸高板31和设于所述摸高板31的辅助部32,其中摸高板31又包括壳体311和伸缩板312,所述壳体311沿所述摸高板31的高度方向设于所述支架1,如附图8-9,所述壳体311沿其高度方向凹设有通槽313,所述通槽313的一内壁凹设有多个通孔314;所述伸缩板312的一端卡设于所述通槽313内,在伸缩板312卡入通槽313的一端凸设有多个与所述通孔314配合的弹簧销315;所述辅助部32设于所述伸缩板312远离所述壳体311的一端。弹簧销315卡入到不同高度位置的通孔314中,伸缩板312便固定在该高度位置,相应的,设置在伸缩板312上的辅助部32的高度也固定下来。患者在进行摸高训练时,手臂向上抬,并用手指去触摸辅助部32,并持续保持这种状态一段时间后,再放下手臂,再进行下一次的摸高训练。借助摸高组件3,可使患者的上肢达到很好的训练效果,缓解肩部的疼痛。

在本实施例中,如附图9,辅助部32为多个横向设置卡槽321,多个卡槽321沿伸缩板312高度方向均匀间隔设置,并且卡槽321的槽口宽度宽余人手指的直径,以便患者的手指可抓住卡槽321的槽口,借助槽口,使患者的手臂保持在摸高的状态。优选的,在伸缩板312上,沿高度方向还设置有刻度尺,可通过刻度尺来调节辅助部32离地面的高度,并且还可以同刻度尺来衡量患者摸高的高度。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如附图10-11,辅助部32还可以是握持杆322或者是弧形凸块323,握持杆322为多个,多个握持杆322沿伸缩板312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患者在使用时,抓住相应高度的握持杆322,达到训练上肢的目的;弧形凸块323为便于患者手握的形状,同样的,弧形凸块323为多个,沿着伸缩板312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并且在同一高度上的弧形凸块323为两个,以便患者上双手握持。

本实用新型的智能康复训练器可辅助患者径向行走训练和摸高训练,满足不同需求的患者;无需借助电机来驱动履带,使用方便、节能环保。还可检测患者的身体指标,功能多样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