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智能气垫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46067发布日期:2020-02-18 09:22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多功能智能气垫,包括连接成一体的充放气部分和本体部分,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充放气部分上设置了可自动调控气流的气嘴;

所述的本体部分内填充有高弹海绵;

所述的充放气部分和本体部分密封连接;

形成当该可自动调控气流的气嘴封闭时填充有高弹海绵的本体部分维持当前现状,而当该可自动调控气流的气嘴导通或持续导通时填充有高弹海绵的本体部分自动弹开恢复至自然原始状态的结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智能气垫,其特征在于该本体部分内填充的高弹海绵的厚度与其表面积之比为1:86或1:135。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智能气垫,其特征在于该气嘴包括旋钮(001),中心支架(002),气阀外套(003),气阀内柱(004)和气阀轴销(005);

所述的气阀外套(003)沿外径过赢压入设置在该中心支架(002)上的通孔内;

所述的气阀内柱(004)穿过该气阀外套(003)的内孔与该旋钮(001)锁固连接;

所述的气阀轴销(005)将该气阀内柱(004)和该气阀外套(003)铆接固定为一个整体结构;

形成当旋动所述旋钮(001)时,该气阀内柱(004)在该气阀轴销(005)的控制下沿该气阀外套(003)的内孔中心轴做直线上下移动的结构。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功能智能气垫,其特征在于该旋钮(001)整体为圆台结构,沿圆台的底面向内设置有第一沉孔,该第一沉孔沿内壁对称设置有至少一对环形凸部和至少一对环形凹部;该至少一对环形凹部位于所述第一沉孔的开口位置;沿圆台的顶面设置有一对对称设置的环形第一凹槽,该环形第一凹槽与所述的第一沉孔导通。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功能智能气垫,其特征在于该中心支架(002)主体为圆柱形结构,沿圆柱形的两外侧壁向两侧一体渐进延伸出对称的翼;所述翼的头部扁平,根部渐厚并与所述圆柱形的外侧壁平滑过渡连接;

所述的圆柱形结构沿中心轴线依次设置有直径不同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该第一通孔的直径大于该第二通孔的直径,该第一通孔的轴向长度大于该第二通孔的轴向长度;所述的气阀外套(003)沿该中心支架(002)轴向过赢压入该第一通孔内。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功能智能气垫,其特征在于该气阀外套(003)整体为直立状管结构,该管结构的外径成坡状并沿外径环形设置复数个燕尾形凸起;该管结构的外径设置有可对穿的销孔用来铆固该气阀轴销(005);

所述的管结构沿一端的内径口设置有阶梯状的第二凹槽,沿另一端的外径口设置有环状凹台;所述的凹台插入该气阀外套(003)的第二通孔内;

所述的管结构内径对称设置有一对滑道,该一对滑道与所述的一对销孔在位置上呈十字交叉设置。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功能智能气垫,其特征在于该气阀内柱(004)整体为直立状圆管结构,该圆管结构包括连接为一体的直管部分和底端;该圆管结构的底端封闭且外径大于该直管部分的外径,该底端设置有放置密封圈或弹簧密封圈的环槽;

所述的直管部分从与底端连接开始依次沿外径顺序设置有一对环形第三通孔、一对之字型第四通孔和一对燕尾形凸块,该直管部分的顶部设置有一对环形凸卡部;该一对环形第三通孔相互间沿对称位置设置,该一对之字型第四通孔相互间沿对称位置设置,该一对燕尾形凸块相互间沿对称位置设置,该一对环形凸卡部相互间沿对称位置设置;

所述的一对环形第三通孔与该一对之字型第四通孔位于相互平行的水平线上;所述的一对燕尾形凸块与该一对环形凸卡部位于相互平行的水平线上;

所述的一对环形第三通孔位于的水平线与该一对环形凸卡部位于的水平线呈十字交叉状态;

所述的气阀轴销(005)水平穿过该一对之字型第四通孔通过设置在该气阀外套(003)上的销孔将该气阀内柱(004)和该气阀外套(003)铆接固定为一个整体结构。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功能智能气垫,其特征在于该一对燕尾形凸块位于接近该直管部分顶部位置;该一对之字型第四通孔与该一对燕尾形凸块之间的距离与直管部分长度之比为2:5。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