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薄型摇杆开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130910发布日期:2020-12-01 12:18阅读:162来源:国知局
一种超薄型摇杆开关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摇杆开关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超薄型摇杆开关。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业余活动日益丰富多彩,集休闲娱乐、开发智力、培养情商、甚至运动健身于一体的电子游戏机越来越受到广大群众的喜爱,作为电子游戏机的重要组成部件,游戏摇杆开关则是人们体验电子游戏的重要部件。

现有技术中,游戏摇杆开关一般包括分别设置于上盖与电阻片之间的摇杆、与摇杆连动的摇臂组件、与摇臂组件连动的滑动连接组件、及位于摇臂组件下方的复位弹簧,滑动连接组件与电阻片连接。通过倾斜摆动摇杆,即可控制滑动连接组件中的连接片在电阻片上滑动,从而改变在电阻片上的电阻大小,即改变电压大小,实现不同方向的控制。然而,在这种摇杆开关内部,没有设置用于安装并支撑摇臂组件、滑动连接组件与复位弹簧等结构的结构,在装配时,需要先将支撑摇臂组件、滑动连接组件与复位弹簧等结构倒着装配到上盖上,最后再将电阻片倒着装配到装配有各结构的上盖上。因此,由于结构设计的限制,不但增加了组装难度,降低组装效率;而且由于各结构与电阻片均没有相应的支撑与限位结构,使得各结构在发生动作时,动作精确度难以保证,最终影响摇杆开关功能的实现。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超薄型摇杆开关,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将内部结构整合为一个整体,使得整体结构结合得更紧密,各结构动作精确度更高,从而提高产品精密度;而且可简化组装步骤,使组装更方便快捷,从而提高组装效率。

本实用新型为达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超薄型摇杆开关,包括一基座、设置于基座上方的一盖子、及一电阻片,在该基座上且位于盖子下方分别设置有一摇杆、与摇杆连动的一摇臂组件、与摇臂组件连动的一滑动连接组件、及位于摇臂组件下方的一复位组件,在该盖子上开设有供摇杆上端穿出的一开口,该滑动连接组件下端与电阻片接触,其特征在于,在该基座上具有供复位组件与摇臂组件下部嵌入的一凹槽,该复位组件包括一复位圈、及设置于复位圈下方的一弹性件,该复位圈限位于凹槽内,该弹性件限位于复位圈下方与凹槽内底部之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凹槽内壁上形成有数个纵向滑槽,在该纵向滑槽上端设置有一限位块;在所述复位圈外壁上设置有嵌入纵向滑槽内且与纵向滑槽一一对应的数个纵向滑块,在该纵向滑块上端部形成有与限位块相对应的一上顶块。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复位圈下端面形成有一环形卡槽,所述弹性件为锥形压簧,该锥形压簧的上部嵌入环形卡槽中。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摇臂组件主要由相互正交设置的一上摇臂与一下摇臂组成,该下摇臂设置于凹槽上且架设于复位圈上方,该上摇臂设置于下摇臂上方;在该基座上形成有贯穿至电阻片上方的一第一穿孔与一第二穿孔;该滑动连接组件包括设置于第一穿孔内且与下摇臂连动的一第一滑块、设置于第一滑块下端且与电阻片接触的一第一连接片、设置于第二穿孔内且与上摇臂连动的一第二滑块、及设置于第二滑块下端且与电阻片接触的一第二连接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下摇臂包括一下摇臂主体、及由下摇臂主体一端向外延伸至第一滑块下方的一第一延伸臂,其中,该下摇臂主体下部嵌入凹槽内的复位圈中,且在该下摇臂主体上形成有供摇杆下端嵌入的一嵌入槽;所述上摇臂包括与下摇臂主体正交设置的一上摇臂主体、及由上摇臂主体一端向外延伸至第二滑块下方的一第二延伸臂,其中,在该上摇臂主体上开设有供摇杆穿过的一上摇臂穿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摇臂主体呈向上弯曲的拱门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基座上且位于凹槽的侧壁上分别形成有供第一延伸臂嵌入并活动的一第一活动槽、及供第二延伸臂嵌入并活动的一第二活动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基座上形成有贯穿至电阻片上方的一嵌入孔,在该嵌入孔内设置有位于下摇臂侧边的一轻触开关,该轻触开关包括设置于嵌入孔内且位于电阻片上方的一弹片、及设置于嵌入孔内且位于弹片上方的一导芯,该导芯限位于嵌入孔内,在该导芯下端凸设有用于按压弹片的一凸块;在该下摇臂主体另一端向外延伸设置有位于导芯上方的一导臂,在该导芯上端面形成有与导臂相匹配的一导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阻片埋入基座内,或包胶注塑于基座上,或铆接固定于基座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基座上设置有数个卡块,在所述盖子上开设有供卡块卡入的数个卡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摇杆上端一体注塑成型有一摇杆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阻片为碳膜基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通过将包含复位圈与锥形压簧的复位组件卡制限位于基座上,在复位圈与锥形压簧受到向下的作用力时,能沿着竖直方向发生动作,保证其动作的精确度,从而为摇杆的倾斜摆动提供准确的复位作用;而且,在具体组装时,将锥形压簧装配到基座的凹槽内底部,再将复位圈卡制于凹槽内即可,组装更方便快速,效率高,而且组装后不会移位,保证复位圈与锥形压簧动作的精确度。

(2)通过将电阻片埋入基座内,使电阻片与基座整合在一起,然后再将其他结构装配到基座上,相较于传统倒装装配方式,简化了装配步骤,使装配更方便快捷,从而提高组装效率;同时,电阻片、摇杆、摇臂组件、滑动连接组件等结构均定位于基座上,即将内部结构整合为一个整体,使得整体结构结合得更紧密,使得各结构动作精确度更高,从而提高产品精密度。

(3)将轻触开关的导芯限位于基座的嵌入孔内,弹片放入基座的嵌入孔内,并位于导芯与电阻片之间即可,而无需像现有摇杆开开关那样,需要提前将弹片定位于电阻片上,由此,大幅简化了组装方式。

上述是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爆炸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复位组件设置于基座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基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复位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剖面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剖面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中下摇臂设置于基座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中下摇臂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中下摇臂与第一滑块和第一连接片相结合的底部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中上摇臂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中上摇臂与第二滑块和第二连接片相结合的底部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中导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连接片与第二连接片设置于电阻片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中弹片与电阻片的位置关系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中弹片与电阻片的位置关系侧视图;

图18为本实用新型中电阻片埋入基座中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到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说明。

请参照图1至图8,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超薄型摇杆开关,包括一基座1、设置于基座1上方的一盖子2、及一电阻片3,在该基座1上且位于盖子2下方分别设置有一摇杆4、与摇杆4连动的一摇臂组件5、与摇臂组件5连动的一滑动连接组件6、及位于摇臂组件5下方的一复位组件7,在该盖子2上开设有供摇杆4上端穿出的一开口21,该滑动连接组件6下端与电阻片3接触,优选的,本实施例电阻片3可以为碳膜基板。

同时,如图3与图7所示,在该基座1上具有供复位组件7与摇臂组件5下部嵌入的一凹槽11,该复位组件7包括一复位圈71、及设置于复位圈71下方的一弹性件72,该复位圈71限位于凹槽11内,该弹性件72限位于复位圈71下方与凹槽11内底部之间。

具体的,如图4与图6所示,在所述凹槽11内壁上形成有数个纵向滑槽111,在该纵向滑槽111上端设置有一限位块112;同时,如图5与图6所示,在所述复位圈71外壁上设置有嵌入纵向滑槽111内且与纵向滑槽111一一对应的数个纵向滑块711,在该纵向滑块711上端部形成有与限位块112相对应的一上顶块712。

为了对弹性件72进行更准确的限位,使弹性件72始终能在纵向上发生弹性形变,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在所述复位圈71下端面形成有一环形卡槽713,所述弹性件72为锥形压簧72',该锥形压簧72'的上部嵌入环形卡槽713中。

在倾斜摆动摇杆4时,摇臂组件5发生相应的摆动,在某一方向上对复位组件7施加向下的作用力,使复位圈71的纵向滑块711沿着凹槽11内壁上的纵向滑槽111下移,压缩锥形压簧72';当释放对摇杆4的作用力时,由锥形压簧72'的弹性恢复力,带动复位圈71沿着纵向滑槽111上移复位,使得摇臂组件5与摇杆4复位。

本实施例通过将包含复位圈71与锥形压簧72'的复位组件7卡制限位于基座1上,在复位圈71与锥形压簧72'受到向下的作用力时,能沿着竖直方向发生动作,保证其动作的精确度,从而为摇杆的倾斜摆动提供准确的复位作用。而且,在具体组装时,将锥形压簧72'装配到基座1的凹槽11内底部,再将复位圈71卡制于凹槽11内即可,组装更方便快速,效率高,而且组装后不会移位。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图8与图9所示,所述摇臂组件5主要由相互正交设置的一上摇臂51与一下摇臂52组成,该下摇臂52设置于凹槽11上且架设于复位圈71上方,该上摇臂51设置于下摇臂52上方。同时,如图4所示,在该基座1上形成有贯穿至电阻片3上方的一第一穿孔12与一第二穿孔13;如图8、图11、图13与图15所示,该滑动连接组件6包括设置于第一穿孔12内且与下摇臂52连动的一第一滑块61、设置于第一滑块61下端且与电阻片3接触的一第一连接片62、设置于第二穿孔13内且与上摇臂51连动的一第二滑块63、及设置于第二滑块63下端且与电阻片3接触的一第二连接片64。

具体的,如图10与图11所示,本实施例所述下摇臂52包括一下摇臂主体521、及由下摇臂主体521一端向外延伸至第一滑块61下方的一第一延伸臂522,其中,该下摇臂主体521下部嵌入凹槽11内的复位圈71中,且在该下摇臂主体521上形成有供摇杆4下端嵌入的一嵌入槽5211。同时,如图12与图13所示,本实施例所述上摇臂51包括与下摇臂主体521正交设置的一上摇臂主体511、及由上摇臂主体511一端向外延伸至第二滑块63下方的一第二延伸臂512,其中,在该上摇臂主体511上开设有供摇杆4穿过的一上摇臂穿孔5111,该上摇臂主体511呈向上弯曲的拱门状。

如图4所示,在所述基座1上且位于凹槽11的侧壁上分别形成有供第一延伸臂522嵌入并活动的一第一活动槽14、及供第二延伸臂512嵌入并活动的一第二活动槽15。

如图15所示,第一连接片62一端与电阻片3上的触点31接触,另一端与触点32接触,第二连接片64一端与电阻片3上的触点33接触,另一端与触点34接触。同时,在电阻片3上设置有与触点31连接的第一端子301,与触点34连接的第四端子304,与触点32连接的第五端子305,与触点33连接的第六端子306。结合图8与图15,当倾斜摆动摇杆4,使其沿着x轴方向摆动时,带动下摇臂52的第一延伸臂522在第一活动槽14中转动,促使第一滑块61带动第一连接片62沿着x轴方向滑动,具体的,当第一连接片62沿着x1方向滑动时,第一端子301与第五端子305之间的电阻变小,相应的,当第一连接片62沿着x2方向滑动时,第一端子301与第五端子305之间的电阻变大;例如,可以将在x轴上的x1方向与x2方向设定为向左与向右的控制方向,因此,当第一连接片62沿着x轴方向滑动时,由第一端子301与第五端子305之间的电阻变化,即可判定其为向左或向右的控制方向。同理,当倾斜摆动摇杆4,使其沿着y轴方向摆动时,带动上摇臂51的第二延伸臂512在第二活动槽15中转动,促使第二滑块63带动第二连接片64沿着y轴方向滑动,具体的,当第二连接片64沿着y1方向滑动时,第四端子304与第六端子306之间的电阻变大,相应的,当第二连接片64沿着y2方向滑动时,第四端子304与第六端子306之间的电阻变小;例如,可以将在y轴上的y1方向与y2方向设定为向前与向后的控制方向,因此,当第二连接片64沿着y轴方向滑动时,由第四端子304与第六端子306之间的电阻变化,即可判定其为向前或向后的控制方向。由此,由连接各端子的线路板将方向控制信号传输至游戏终端,即可实现对游戏中仿真角色的控制。

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如图1、图4、图8、图9所示,在所述基座1上形成有贯穿至电阻片3上方的一嵌入孔16,在该嵌入孔16内设置有位于下摇臂52侧边的一轻触开关8。具体的,该轻触开关8包括设置于嵌入孔16内且位于电阻片3上方的一弹片81、及设置于嵌入孔16内且位于弹片81上方的一导芯82,该导芯82限位于嵌入孔16内,在该导芯82下端凸设有用于按压弹片81的一凸块820,如图14所示。在组装时,直接将弹片81放入基座1的嵌入孔16内,并位于电阻片3上方即可,而无需像现有摇杆开开关那样,提前将弹片81定位于电阻片3上,由此,本实施例可简化装配方式。

同时,在该下摇臂主体521另一端向外延伸设置有位于导芯82上方的一导臂523,在该导芯82上端面形成有与导臂523相匹配的一导槽821,如图9所示。

通过增设轻触开关8,可以作为确定键使用。其导通原理为:如图16与图17所示,电阻片3上的触点35与第二端子302连接,触点36与第三端子303连接。在自然状态下,弹片81与电阻片3上的触点35接触,而并没有与触点36接触,则此时第二端子302与第三端子303之间未连接导通。当向下按压摇杆4时,对下摇臂52施加向下的作用力,使下摇臂52下移,则下摇臂52侧端上的导臂523对导芯82施加向下的作用力,导芯82下移对弹片81中部施加向下的作用力,使弹片81中部下弯,与触点36接触,则此时第二端子302与第三端子303之间连接导通。当释放对摇杆4的下压作用力时,导芯82对弹片81的作用力消失,弹片81由自身的弹性恢复力复位,不再与触点36接触,则此时第二端子302与第三端子303之间断开。

对于电阻片3与基座1的组装方式,本实施例将电阻片3埋入基座1内,具体的,可以在基座1内开设一插孔,将电阻片3插入插孔内,如图18所示。还可以将电阻片3包胶注塑于基座1上,或铆接固定于基座1上。

在具体装配时,首先将电阻片3利用上述方法装配固定于基座1上,使电阻片3与基座1整合在一起,然后再将其他结构装配到基座1上,相较于传统倒装装配方式,简化了装配步骤,使装配更方便快捷,从而提高组装效率。同时,电阻片3与其他结构均固定或限位于基座1上,即将内部结构整合为一个整体,使得整体结构结合得更紧密,使得各结构动作精确度更高,从而提高产品精密度。

如图1与图2所示,在所述基座1上设置有数个卡块17,在所述盖子2上开设有供卡块17卡入的数个卡孔22。由基座1上的卡块17与盖子2上的卡孔22相结合,实现将基座1与盖子2装配在一起,由此将摇杆4、摇臂组件5、滑动连接组件6等结构定位于基座1与盖子2形成的容置腔中,即将内部结构整合为一个整体,使得整体结构结合得更紧密,使得各结构动作精确度更高,从而提高产品精密度。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方便操作摇杆4,如图1与图2所示,在所述摇杆4上端一体注塑成型有一摇杆帽41。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采用与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相同或近似的技术特征,而得到的其他结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