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缝合部位产生立体指型的守门员手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882114发布日期:2021-02-05 19:07阅读:90来源:国知局
透过缝合部位产生立体指型的守门员手套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与一种守门员手套结构有关,特别是指一种透过缝合部位产生立体指型的守门员手套。


背景技术:

[0002]
一般手套的功效及使用方法因不同领域的需求而异,举例来说,运动常用的手套通常较厚,其厚度供缓冲迎面而来的球所产生的冲击力,以降低使用者的手部伤害。
[0003]
然而,一般用于运动的防护手套通常具有一掌心部,该掌心部的一端缘形成有数个手指部,而另一端缘则形成有一开口部,该开口部供使用者插入手部以供穿戴该防护手套。
[0004]
另外,因上述防护手套大多都是利用多块防滑保护布材拼接、缝合等程步骤制造而成,上述所提拼接、缝合制程步骤往往是利用表面缝合结构来制造,亦即将一防护布体沿其外轮廓缝合于一手套基体,但是缝合方式及结构常常会发生手套缝合度不佳,并无法符合手套指型轮廓进行完整的缝合包覆,因此,于使用状态时亦会降低防护的效果及用户的使用质量。
[0005]
再者,上述防护手套另存有一问题,由于手套的多块防滑保护布,其大多连接处皆通过缝合的方式固定连接,但是习知缝合结构往往会因为用户(例如,守门员)长时间的使用接受较大外力,以及手部扩张拉伸,从而导致缝合处容易断线或撕裂,并导致降低防护的问题。
[0006]
因此,本实用新型人在观察到上述缺失后,而遂有本实用新型的产生。


技术实现要素:

[0007]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提供一种透过缝合部位产生立体指型的守门员手套,通过缝合部位产生立体指型,以提供使用者较佳手指灵活的活动动作及较佳立体指型包覆保护的目的。
[0008]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透过缝合部位产生立体指型的守门员手套,其包含有:一手套本体,其具有由一手背防护片及一手心防护片,该手背防护片及该手心防护片相互接合,使该手套本体形成有一手掌部及一套入部,该套入部与该手掌部连接,又,该手掌部具有多个手指部,而该套入部具有一套入口,该套入口与该手掌部及所述所述手指部相连通,另,该手背防护片位于于该手套本体的顶侧面,而该手心防护片位于于该手套本体的内侧面;及一立体缝合结构,其具有多个缝线,所述所述缝线缝设于该手背防护片及该手心防护片,并使该手背防护片及该手心防护片相互连接,且该立体缝合结构使该手背防护片及该手心防护片之间形成有一错位缝合部,该错位缝合部使该手背防护片及该手心防护片外周缘局部交错重迭。
[0009]
较佳地,其中沿该手背防护片的外周缘具有一结合部。
[0010]
较佳地,其中沿该手心防护片的外周缘具有一固定部。
[0011]
较佳地,其中于所述所述手指部上的该手背防护片的结合部贴附于该手心防护片的固定部,且该结合部与该固定部相互交错,又,所述缝线缝设该结合部及该固定部,以形成该错位缝合部。
[0012]
较佳地,其中于该手掌部的两相异侧,该结合部贴附该固定部的外侧,并形成相互交错,且所述线缝设于该结合部与该固定部相互交错的部位。
[0013]
较佳地,其中于所述手指部上的该手心防护片的固定部贴附于该手背防护片的结合部,且该固定部与该结合部相互交错,又,所述缝线缝设该固定部及该结合部,以形成该错位缝合部。
[0014]
较佳地,其中于该手掌部的两相异侧,该固定部贴附该结合部的外侧,并形成相互交错,且所述缝线缝设于该固定部与该结合部相互交错的部位。
[0015]
较佳地,其中于所述手指部的一侧边的该结合部贴附该固定部的外侧,并相互交错,而于所述指部的另一侧边的该固定部贴附该结合部的外侧,并相互交错,又,所述缝线缝设该手指部的外周缘,以形成该错位缝合部。
[0016]
较佳地,其中该手背防护片内侧具有一延伸连接布,该延伸连接布的外周侧形成为该固定部。
[0017]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透过缝合部位产生立体指型的守门员手套,本实用新型藉由该错位缝合结构的错位缝合部使该手背防护片及手心防护片包覆该手套本体,并使所述手指部呈立体弯曲状;更详而言的,本实用新型能解决先前技术所存在的问题,重要的是,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及较佳立体指型包覆保护效果。
附图说明
[0018]
图1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0019]
图2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分解立体图。
[0020]
图3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显示手指部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21]
图4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显示手指部的剖视图。
[0022]
图5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显示手指部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23]
图6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显示手指部的剖视图。
[0024]
图7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中显示手指部的剖视图。
[0025]
图8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中显示手指部的剖视图。
[0026]
图9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中显示手指部的剖视图。
[0027]
图10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例中显示手指部的剖视图。
[0028]
图11本实用新型第七实施例中显示手指部的剖视图。
[0029]
图12本实用新型第八实施例中显示手指部的剖视图。
[0030]
图13本实用新型第九实施例中显示手指部的剖视图。
[0031]
附图标记说明
[0032]
100
ꢀꢀꢀꢀꢀ
守门员手套
[0033]
10
ꢀꢀꢀꢀꢀꢀ
手套本体
[0034]
11
ꢀꢀꢀꢀꢀꢀ
手背防护片
[0035]
111
ꢀꢀꢀꢀꢀ
结合部
[0036]
112
ꢀꢀꢀꢀꢀ
延伸连接布
[0037]
12
ꢀꢀꢀꢀꢀꢀ
手心防护片
[0038]
121
ꢀꢀꢀꢀꢀ
固定部
[0039]
13
ꢀꢀꢀꢀꢀꢀ
手掌部
[0040]
14
ꢀꢀꢀꢀꢀꢀ
手指部
[0041]
15
ꢀꢀꢀꢀꢀꢀ
套入部
[0042]
16
ꢀꢀꢀꢀꢀꢀ
套入口
[0043]
20
ꢀꢀꢀꢀꢀꢀ
立体缝合结构
[0044]
21
ꢀꢀꢀꢀꢀꢀ
缝线
[0045]
22
ꢀꢀꢀꢀꢀꢀ
错位缝合部
[0046]
30
ꢀꢀꢀꢀꢀꢀ
内衬手套
具体实施方式
[0047]
请参阅图1及图2,并搭配图3及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图、分解立体图、局部放大图及剖视图,其揭露有一种透过缝合部位产生立体指型的守门员手套100,该守门员手套100包含有:
[0048]
一手套本体10,其具有由一手背防护片11及一手心防护片12,该手背防护片11及该手心防护片12相互接合,使该手套本体10形成有一手掌部13及一套入部15,该套入部15与该手掌部13连接,又,该手掌部13具有多个手指部14,而该套入部15具有一套入口16,该套入口16与该手掌部13及所述手指部14相连通;于本实施例中,该手套本体10由弹性线材编织而成,从而使该手套本体10具有较弹性变形效果,并能完整弹性包覆用户的手部。
[0049]
于本实施例中,该手背防护片11由泡棉材质所组呈,且该手背防护片11位于该手套本体10的顶侧面;于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该手背防护片11的整体外形对应该手套本体10的手掌部13外轮廓,另,如图2及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沿该手背防护片11的外周缘具有一结合部111。
[0050]
于本实施例中,该手心防护片12位于该手套本体10的内侧面;于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该手心防护片12的整体外形对应该手套本体10的手掌部13外轮廓;另,如图2及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沿该手心防护片12的外周缘具有一固定部121。
[0051]
一立体缝合结构20,其具有多个缝线21,所述缝线21缝设于该手背防护片11及该手心防护片12,并使该手背防护片11及该手心防护片12相互连接,且该立体缝合结构20使该手背防护片11及该手心防护片12之间形成有一错位缝合部22,该错位缝合部22使该手背防护片11及该手心防护片12外周缘局部交错重迭。
[0052]
于本实施例中,该错位缝合结构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于所述手指部14上的该手背防护片11的结合部111贴附于该手心防护片12的固定部121,且该结合部111与该固定部121相互交错,又,所述缝线21缝设该结合部111及该固定部121,以形成该错位缝合部22;另外,于该手掌部13的两相异侧,该结合部111贴附该固定部121的外侧,并形成相互交错,且所述缝线21缝设于该结合部111与该固定部121相互交错的部位。
[0053]
为供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构造特征、运用技术手段及所预期达成的功效,兹将本实用新型使用方式加以叙述,相信当可由此而对本实用新型有更深入且具体的了解,如
下所述:
[0054]
请继续参阅图1及图2,并搭配图3及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图、分解立体图、局部放大图及剖视图;于缝合组接状态时,本实用新型藉由该错位缝合结构的错位缝合部22使该手背防护片11及手心防护片12对应的所述手指部14呈立体弯曲状;亦即所述手指部14上的该手背防护片11的结合部111贴附于该手心防护片12的固定部121,且该结合部111与该固定部121相互交错,又,所述缝线21缝设该结合部111及该固定部121,以形成该错位缝合部22,该错位缝合部22使得该手指部14弯曲,并能限制使用者手指往后手背方向弯曲;更详而言之,本实用新型相对于先前技术所提及的防护手套,本实用新型能解决先前技术所存在的问题,重要的是,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及较佳立体指型包覆保护效果。
[0055]
藉此,本实用新型于使用状态时(即,接球状态时),本实用新型能整个包覆使用者手掌、手指及手腕部,并利用错位缝合部22的缝合结构,俾达防止手指部14受外力过度弯曲,另外更能提升手指朝手心前侧弯曲运动的灵活度和触感敏锐度,并同时具有保护手指部14的功效。
[0056]
请参阅图5及图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局部放大图及剖视图;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相较,其不同的处在于本实施例于所述手指部14上的该手心防护片12的固定部121贴附于该手背防护片11的结合部111,且该固定部121与该结合部111相互交错,又,所述缝线21缝设该固定部121及该结合部111,以形成该错位缝合部22。另外,于该手掌部13的两相异侧,该固定部121贴附该结合部111的外侧,并形成相互交错,且所述缝线21缝设于该固定部121与该结合部111相互交错的部位。由上述结构说明并搭配图式,可进一步得知,本实施例同样能达到如第一实施例的实施效用及技术效果。
[0057]
请再参阅图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中显示手指部14的剖视图;本实施例与第一及第二实施例相较,其不同的处在于,本实施例于所述手指部14的一侧边的该结合部111贴附该固定部121的外侧,并相互交错,而于所述手指部14的另一侧边的该固定部121贴附该结合部111的外侧,并相互交错,又,所述缝线21缝设该手指部14的外周缘,以形成该错位缝合部22;由于本实施例于所述手指部14的外周缘同样有形成该错位缝合部22,因此,于使用状态时,本实施例同样能达到如第一实施例的实施效用及技术效果。
[0058]
请再参阅图8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中显示手指部14的剖视图;本实施例与第一及第二实施例相较其不同的处在于,该手背防护片11内侧具有一延伸连接布112,该延伸连接布112的外周侧形成为该固定部121;如图所中所示,该手背防护片11内侧形成有该延伸连接布112,且通过所述缝线21将该手背防护片11与该延伸连接布112缝合稳固连接,且该延伸连接布112的另一侧边与该手心防护片12的内侧相缝合,又,该延伸连接布112与该手心防护片12内侧同样有形成该错位缝合部22;由于本实施例于所述手指部14位置处同样有形成该错位缝合部22,因此,于使用状态时,本实施例同样能达到如第一实施例的实施效用及技术效果。
[0059]
请再参阅图9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中显示手指部14的剖视图;本实施例与第二实施例结构近似,而其中不同的处在于,该手背防护片11内侧具有一延伸连接布112,该延伸连接布112的外周侧形成为该固定部121;如图所中所示,该手背防护片11内侧形成有该延伸连接布112,且通过所述缝线21将该手背防护片11与该延伸连接布112缝合稳
固连接;换句话说,由图可进一步明确得知,本实施例同第二实施例一样可于所述手指部14位置处同样有形成该错位缝合部22,因此,可使所述手指部14呈立体弯曲状。
[0060]
请再参阅图10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例中显示手指部14的剖视图;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结构近似,相较其不同的处在于,该手背防护片11内侧具有一延伸连接布112,该延伸连接布112的外周侧形成为该固定部121;如图所中所示,该手背防护片11内侧形成有该延伸连接布112,且通过所述缝线21将该手背防护片11与该延伸连接布112缝合稳固连接,且该延伸连接布112的另一侧边与该手心防护片12的外侧面相缝合,又,该延伸连接布112与该手心防护片12外侧面同样有形成该错位缝合部22。
[0061]
如图10所示,由于本实施例于所述手指部14位置处同样有形成该错位缝合部22,因此,于使用状态时,本实施例同样能达到如第一实施例的实施效用及技术效果。
[0062]
请再参阅图1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七实施例中显示手指部14的剖视图;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及第二实施例相较,其不同之处系在于本实施例更包有一内衬手套30,其设置于该手套本体10内部;另外,该手背防护片11内侧面连接该内衬手套30的外侧面,又,该手心防护片12的内侧面局部缝设于该内衬手套30的外侧面;需进一步说明的是,本实施例在该立体缝合结构20通过所述缝线21缝设于该手背防护片11、该手心防护片12,并使该手背防护片11及该手心防护片12缝设于该内衬手套30并相互连接,且该立体缝合结构20使该手背防护片11及手心防护片12包覆该内衬手套30,并使所述手指部14呈立体弯曲状。因此,于使用状态时,本实施例同样能达到如第一实施例的实施效用及技术效果。
[0063]
请再参阅图1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八实施例中显示手指部14的剖视图;本实施例与第七实施例相较,其不同之处系在于更包有一内衬手套30,其设置于该手套本体10内部;另外,该手背防护片11及该手心防护片12的内侧面连接该内衬手套30的外侧面,且该手背防护片11与该手心防护片12之间相隔有一间距,而该手背防护片11与该手心防护片12通过立体缝合结构20通所述缝线21缝设于该手背防护片11、该手心防护片12,并使该手背防护片11及该手心防护片12缝设于该内衬手套30并相互连接,使所述手指部14呈立体弯曲状。因此,于使用状态时,本实施例同样能达到如第一实施例的实施效用及技术效果。
[0064]
请再参阅图1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九实施例中显示手指部14的剖视图;本实施例与第二实施例及第七实施例相较,其不同之处在于其不同之处在于更包有一内衬手套30,其设置于该手套本体10内部,且本实施例的剖示图结构相同于第二实施例的图6所示,因此,本实施例同时通过所述手指部14上的该手心防护片12的固定部121贴附于该手背防护片11的结合部111,且该固定部121与该结合部111相互交错,又,所述所述缝线21缝设该固定部121及该结合部111,以形成该错位缝合部22。
[0065]
另外,于该手掌部13的两相异侧,该固定部121贴附该结合部111的外侧,并形成相互交错,且所述缝线21缝设于该固定部121与该结合部111相互交错的部位;重要的是,该立体缝合结构20使该手背防护片11及手心防护片12包覆该内衬手套30,并使所述手指部14呈立体弯曲状。因此,于使用状态时,本实施例同样能达到如第一实施例的实施效用及技术效果。
[0066]
兹,再将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其可达成的预期功效陈述如下:
[0067]
本实用新型的透过缝合部位产生立体指型的守门员手套100,本实用新型藉由该错位缝合结构的错位缝合部22使该手背防护片11及手心防护片12包覆该手套本体10,并使
所述手指部14呈立体弯曲状。
[0068]
藉此,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实施功效及技术功效:
[0069]
其一,本实用新型能解决先前技术所存在的问题,重要的是,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及较佳立体指型包覆保护效果。
[0070]
其二,本实用新型能整个包覆使用者手掌、手指及手腕部,相对先前技术中的手部保护的手套缝合固定方式,本实用新型利用错位缝合部22的缝合结构,俾达防止手指部14受外力过度弯曲,另外更能提升手指朝手心前侧弯曲运动的灵活度和触感敏锐度,并同时具有保护手指部14的功效。
[0071]
其三,本实用新型可达到较为舒适的包覆效果,而当使用者从事接球运动时,并能以具有泡棉材质所构成以及立体指型的限位,藉以于吸收接球时的冲击力,同时可达有效避免手指指节受伤。
[0072]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在同类产品中实有其极佳的进步实用性,同时遍查国内外关于此类结构的技术数据,文献中亦未发现有相同的构造存在在先,是以,本实用新型实已具备新型专利要件,爰依法提出申请。
[0073]
以上所述,仅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可行实施例而已,故凡应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申请专利范围所为的等效结构变化,理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