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野战折叠篮球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611399发布日期:2021-01-12 08:32阅读:54来源:国知局
一种野战折叠篮球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体育器材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野战折叠篮球架。



背景技术:

篮球架是篮球运动的基础设施之一,近年来许多工程人员针对篮球架进行了较多的改进,主要侧重于高度可调节以及便于运输转移两个方面,以此应对不同人员和不同场景。这里的不同人员主要是指儿童和成人,不同场景是指室内、室外以及军队野外训练场。

如现有的授权公告号为cn207307111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野战式篮球架,其主要适用于军队野外训练场,该野战式篮球架包括底座及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方的可折叠球架;所述可折叠球架的前支撑上可拆卸的安装有防撞垫;所述底座的后部设置有配重室,所述配重室的前侧设置有液压缸驱动的推板,配重室的后侧设置有与底座的尾部铰接的翻板;所述翻板的侧面设置有连接柱,底座的侧壁上设置有供所述连接柱穿过的开口,底座的侧壁上铰接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上设置有卡柱,限位杆下方设置有驱动弹簧。该实用新型设置有防撞垫,为球员的人身安全提供了保障;另外,通过在底座上设置液压缸驱动的推板,方便了配重材料的排出。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上述野战式篮球架完全折叠后,篮板水平横向搭放于底座侧壁上,篮筐固接且位于篮板上方,这样篮板横向长出底座两端的部位会占用一定的空间,给运输转移造成不利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完全折叠后篮板可以进行转动调节,使其与底座方向一致,减少空间占用,在运输转移时更为方便的野战折叠篮球架。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野战折叠篮球架,包括起支撑作用的底部支撑组件、设置于底部支撑组件上的折叠组件、连接于折叠组件上的篮板、连接于篮板上的篮筐,所述底部支撑组件包括用于支撑在地面上的底架,以及围设在底架上用于安置折叠组件的存放箱,折叠组件下端连接于底架上,野战折叠篮球架还包括锁死调节装置,所述锁死调节装置包括固接于篮板背面的固定板、垂直固接于固定板上的篮板转轴、套设于篮板转轴上且贴靠在固定板上的基板、套设于篮板转轴上且贴靠在基板背离固定板一侧的垫板,以及螺纹连接于篮板转轴且贴靠在垫板上的锁紧螺母;折叠组件上端与基板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要收起篮球架时,随着折叠组件逐渐折叠到人能接触到锁紧螺母的位置时停止折叠,之后适当松开锁紧螺母,转动篮板使其长度方向和存放箱的长度方向一致;然后继续折叠,直至篮板嵌入存放箱中,减小篮球架的占地面积;当要重新使用篮球架时,先开始伸展折叠组件,随着折叠组件逐渐伸展到人能接触到锁紧螺母的位置时停止伸展,之后先将篮板转动到与底座长度方向垂直的位置,也即篮板的正常使用位置,之后拧紧锁紧螺母,锁住篮板,最后将篮球架完全伸展开来,就可以进行使用了。相比现有技术,本申请在折叠组件完成折叠后可以调整篮板的位置,使篮板能与存放箱嵌入式配合,减少了篮球架的占地面积,在运输转移以及存放时均较为方便。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固定板上固定有两块扣板,两块扣板以篮板竖向轴线为对称中心对称设置,扣板的横截面呈l形,与固定板形成开口朝下的开口结构;在基板上以篮板竖向轴线为对称中心固定设置有两块受力板;当篮板处于使用状态时,受力板位于扣板和固定板形成的开口结构中。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有人扣篮时,扣板能够拉住受力板,减少篮板在篮板转轴处的受力,有效保护篮板。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在其中任意一个扣板上背离另一个扣板的一侧固接有一个挡板;当篮板从正常使用状态继续转动时,其中一个受力板会和挡板发生抵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篮板从正常使用状态继续转动时,其中一个受力板会和挡板发生抵接,进而提醒安装人员,篮板已转动到位,方便调节。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在篮筐对应篮板的一侧设置有三根品字形排布的插杆,在篮板背面固接有固定板,在篮板、固定板和基板上分别开设有供插杆穿过的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在固定板和基板之间转动连接有与插杆转动卡接的锁死扳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当篮筐安装完成后,插杆刚好依次穿过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然后转动锁死扳手,这时篮筐的位置就会受到限制,完成安装,同时篮板的转动也会受到插杆限制,完成锁死,不需要再通过锁紧螺母进行锁死;当要拆卸篮筐时,反向转动锁死扳手,这时插杆可以直接拔出,进而完成篮筐的拆卸,篮板也不在受到插杆的限定,可以转动到与存放箱长度方向配合的角度;通过锁死扳手,篮筐和篮板的锁死同步性较好,且操作简单,在使用时较为方便。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在三根插杆同一位置处开设有环形的嵌入槽,在锁死扳手上均匀开设有三个供插杆插入的条形定位孔,三个定位孔同一端的宽度大于其余部分的宽度,该端的大小与插杆端部大小适配,其余部分宽度大小与插杆位于嵌入槽处的宽度适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当篮筐安装完成后,插杆刚好依次穿过第一通孔、第二通孔、条形定位孔宽度较大一端和第三通孔,然后转动锁死扳手,使其上条形定位孔较窄部分与嵌入槽配合,这时篮筐的位置就会受到限制,完成安装,同时篮板的转动也会受到插杆限制,完成锁死;当要拆卸篮筐时,反向转动锁死扳手,使其上条形孔定位孔较宽一端与嵌入槽对应,这时插杆可以直接拔出,进而完成篮筐的拆卸,篮板也不在受到插杆的限定,可以转动到与存放箱长度方向配合的角度。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野战折叠篮球架还包括位置调节装置,位置调节装置包括分别铰接于底架前侧和后侧的两组转动板、转动支撑于转动板下部的滚轮、水平转动支撑于底架上且位于两组转动板之间的转动杆、固接于转动杆两端的两块摆动臂、一端铰接摆动臂的一端且另一端铰接前侧转动板的杆件、一端铰接摆动臂的另一端且另一端铰接后侧转动板的杆件,以及用于驱使摆动臂摆动的驱动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驱动件带动摆动臂转动,进而使转动板向上或向下转动;当转动板向上转动时,滚轮向上抬起,滚轮下部平齐或高于底架的下底面,最终保持在收起状态;当转动板向下转动时,滚轮向下运动露出底架的下底面,将野战折叠篮球架撑离地面,这时可以较为方便、省力的对野战折叠篮球架的位置进行调节。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在转动板下部固接有开口朝下设置的u形座;所述滚轮转动支撑于u形座中。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优化了滚轮和转动板的安装结构,提高了滚轮的承重能力。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底架上位于两组转动板之间设置有一排支撑板,转动杆水平穿设于支撑板中。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杆的安装较为方便且转动时较为流畅。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驱动件包括驱动油缸以及固接于驱动油缸输出端的驱动板;驱动油缸水平设置,驱动板的上端固接于转动杆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驱动油缸推动驱动板的下端运动,进而带动转动杆转动;驱动板与转动杆的连接为杠杆结构,使得滚轮具有更好的承重能力,在伸出和缩回时也更为流畅。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相比现有技术,本申请在折叠组件完成折叠后可以调整篮板的位置,使篮板能与存放箱嵌入式配合,减少了篮球架的占地面积,在运输转移以及存放时均较为方便;

2.设置插杆、锁死扳手,使得篮筐和篮板的锁死同步性较好,且操作简单,在使用时较为方便;

3.设置位置调节装置,使得篮球架的小范围转移较为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野战折叠篮球架处于完全展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展示底部支撑组件和行走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展示折叠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野战折叠篮球架接近完全展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野战折叠篮球架接近完全折叠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野战折叠篮球架处于完全折叠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展示锁死调节装置所做的爆炸示意图;

图8是展示篮筐和锁死扳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部支撑组件;10、底架;100、横向板;101、纵向板;102、延伸板;11、存放箱;110、让位孔;12、加重块;2、折叠组件;20、基座;200、加强肋板;21、主支架;210、竖向管;211、横向管;212、中间转轴;213、顶部转轴;22、基础耳板;23、辅助支架;230、连接转轴;24、中间转动支架;240、连接杆;241、附加杆;25、转折支架;250、l形连杆;251、加强块;252、转轴支座;26、顶部转动支架;260、顶部转动杆;261、转动转轴;27、弯曲连杆;3、伸缩动力组件;30、伸缩油缸;31、液压油箱;32、操纵杆;33、输油管;4、安全保护装置;40、连接座;41、销轴;42、连接耳板;43、伸缩连接件;5、位置调节装置;50、转动板;51、u形座;52、滚轮;53、支撑板;54、转动杆;55、连接板;56、双向铰接杆;57、花篮螺栓;58、驱动油缸;580、驱动板;6、篮板;7、篮筐;70、插杆;700、嵌入槽;8、锁死调节装置:80、固定板;800、扣板;801、挡板;81、基板;810、第三通孔;811、受力板;82、夹板;820、扳手转动轴;83、篮板转轴;84、垫板;85、锁紧螺母;86、锁死扳手;860、条形定位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图2,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野战折叠篮球架,主要包括起支撑作用的底部支撑组件1、设置于底部支撑组件1上的折叠组件2、连接于折叠组件2上的篮板6、连接于篮板6上的篮筐7,以及用于驱使折叠组件2的伸缩动力组件3(结合图3)。

结合图1、图2,底部支撑组件1包括用于支撑在地面上的底架10、围设在底架10上用于安置折叠组件2的存放箱11,以及用于压住底架10后端的加重块12。底架10包括前后分布的两块横向板100、并排固接于两块横向板100之间的两个纵向板101,以及对称固接于两个纵向板101上相互背离一侧的两个延伸板102;横向板100、纵向板101以及延伸板102的下表面平齐,形成平整的支撑面;位于后方的横向板100的宽度相比前方的横向板100的宽度更宽,便于在其上放置加重块12。存放箱11呈矩形,具有四个侧壁,其长度方向与纵向板101长度方向平行;其宽度方向与纵向板101长度方向垂直。存放箱11的四个侧壁与两块横向板100固接。

结合图1、图3,折叠组件2设置于底架10的前端,其包括固定于横向板100上的基座20、下端铰接于基座20上的主支架21、位于主支架21后方且下端铰接于纵向板101上的辅助支架23、中部转动支撑于主支架21上且下端铰接于辅助支架23上端的中间转动支架24、下端铰接于中间转动支架24上端的顶部转动支架26、下端铰接于主支架21顶端且中部转动支撑于顶部转动支架26中部的转折支架25,以及下端铰接于顶部转动支架26上端的弯曲连杆27。

结合图1、图3,基座20呈门字型,其两端固接于横向板100上,中部平整且高于纵向板101的上表面。在基座20中部固接有两个基础耳板22,每个基础耳板22包括两片对称设置的耳板。主支架21包括两根矩形的竖向管210、水平固接于两根竖向管210之间的横向管211、水平转动支撑于两根竖向管210之间且位于横向管211上方的中间转轴212,以及水平转动支撑于两根竖向管210之间且位于中间转轴212上方的顶部转轴213。竖向管210的下端转动支撑于两个基础耳板22中,能向底架10的前方和后方转动。辅助支架23由两根竖向杆组成,在两根竖向杆的上端水平连接有连接转轴230;竖向杆的上端固接有基础耳板22,连接转轴230连接于该两个基础耳板22中;竖向杆的下端铰接有基础耳板22,该基础耳板22固接于纵向板101。之所以选用这么多基础耳板22,主要是为了引导主支架21和辅助支架23能流畅向底架10的前方或后方转动,后面各部件的铰接位置处还是优选通过基础耳板22连接,保证整个折叠组件2的运动流畅性。

继续参照图1、图3,中间转动支架24包括两根连接杆240以及一体固接于连接杆240上的附加杆241;在连接杆240两端以及中部沿水平方向开设有轴孔,连接杆240下端位于基础耳板22中套在连接转轴230上,连接杆240中部套在中间转轴212上;附加杆241相当于加宽了连接杆240的宽度,使连接杆240中部强度增强,不容易出现轴孔变形拉脱问题。转折支架25包括l形连杆250、固接于l形连杆250弯折部内侧的加强块251,以及设置于l形连杆250上的转轴支座252;l形连杆250呈l形,其一段较长,另一段较短,较短一段的下端套在顶部转轴213上,转轴支座252水平固接于l形连杆250较长一段的下部。顶部转动支架26包括两个并列设置的顶部转动杆260,以及水平转动支撑于两个顶部转动杆260之间的转动转轴261,转动转轴261转动支撑于转轴支座252中。顶部转动杆260上下两端固接有基础耳板22,且其下端铰接于连接杆240上端。弯曲连杆27有两个,相对设置,整体呈倒八字形,较小的一端铰接于顶部转动杆260上端。篮板6的背面上侧与弯曲连杆27另一端铰接,下侧与l形连杆250端部铰接。

结合图1、图4,折叠组件2由接近完全展开状态到达完全展开状态的过程中,主支架21和辅助支架23由倾斜状态向竖直状态转动,中间转动支架24、顶部转动支架26和弯曲连杆27组成的整体也转动拉长,推动篮板6升高并向竖直方向转动,转折支架25对应篮板6的一端逐渐抬高,推动篮板6升高并配合弯曲连杆27使篮板6保持在竖直状态。

结合图1、图5,折叠组件2由完全展开状态转到接近完全折叠状态的过程中,主动支架21和辅助支架23由竖直状态向水平状态转动,中间转动支架24、顶部转动支架26和弯曲连杆27组成的整体呈z字形转动折叠,转折支架25对应篮板6的一端逐渐降低,带动篮板6降低并配合弯曲连杆27使篮板6保持在水平状态。

参照图2、图3,伸缩动力组件3包括伸缩油缸30,伸缩油缸30底部铰接于两根纵向板101之间,其液压杆端部铰接于横向管211上。在底架10上设置有液压油箱31,在液压油箱31和伸缩油缸30之间设置有输油管33,在液压油箱31上设置有用于挤出液压油箱31中的液压油的下压式操纵杆32。这里配备液压油箱31为伸缩油缸30供油,使伸缩油缸30具有更好的支撑能力。伸缩动力组件3可以采用市场上常用的液压伸缩组件,比如自带油仓的大型液压油缸,也可以采用电动推杆、气压缸等能够提供推举力的设备。

参照图1、图3,在实际使用中,伸缩油缸30或液压油箱31配备有泄压阀,当要折叠篮球架时,只需要打开泄压阀,随着篮板6和折叠组件2的重力,伸缩油缸30中的液压油会逐渐回到液压油箱31中,整个折叠组件2逐渐完成折叠。不过有时当伸缩油缸30、液压油箱31和泄压阀任意一个部分发生漏油现象时折叠组件2会发生非正常折叠现象,严重时会给打篮球的人带来危险;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出现,设置安全保护装置4对折叠组件2进行锁定。

安全保护装置4一端铰接于横向管211上且另一端铰接于连接转轴230上,与辅助支架23、底架10以及主支架21位于横向管211以下的部分组成了一个等腰梯形结构,能够限定主支架21和辅助支架23的转动,进而可以保证折叠组件2的稳定性。具体的,安全保护装置4包括连接于横向管211上的由两片耳板组成的连接座40、插接于连接座40中的销轴41、固接于连接转轴230上的连接耳板42,以及一端套接于销轴41上且另一端铰接于连接耳板42上的伸缩连接件43;伸缩连接件43可以采用花篮螺丝。使用过程中,要折叠折叠组件2时,抽出销轴41,将伸缩连接件43下端拆下;要保持折叠组件2的完全展开状态时,将伸缩连接件43下端重新放入连接座40中,并将销轴41插入连接座40中。

参照图2、图3,为了便于调整野战折叠篮球架的位置,在底架10上还设置有位置调节装置5。位置调节装置5包括分别铰接于前侧横向板100和后侧横向板100上的两组转动板50、固接于转动板50上且开口朝下设置的u形座51、转动支撑于u形座51开口中的滚轮53、固接于延伸板102和纵向板101上的一排支撑板53、水平穿设于支撑板53中的转动杆54、固接于转动杆54两端的两块连接板55、一端铰接连接板55的一端且另一端铰接前侧转动板50的双向铰接杆56、一端铰接连接板55的另一端且另一端铰接后侧转动板50的花篮螺栓57,以及水平固接于两块纵向板101之间,且输出端朝向转动杆54的驱动油缸58。在驱动油缸58输出端固接有驱动板580,驱动板580的上端固接于转动杆54上。本示例中,驱动油缸58通过输油管33与液压油箱31连通,当然其也可以采用单独供油的油缸。

使用时,驱动油缸58推动驱动板580的下端运动,进而带动转动杆54转动,转动杆54带动连接板55转动,进而使转动板50向上或向下转动;当转动板50向上转动时,滚轮52向上抬起,滚轮51下部平齐或高于底架10的下底面,最终保持在收起状态;当转动板50向下转动时,滚轮52向下运动露出底架10的下底面,将底部支撑组件1撑离地面,这时可以对野战折叠篮球架的位置进行调节。

参照图5、图6,图6示出了野战折叠篮球架处于较为完美的完全折叠状态的结构,这时篮筐7是拆离的,篮板6的方向也与存放箱11开口长宽方向适配;这样利于野战折叠篮球架的存放和运输。为了达到上述效果,在篮板6上背面设置有锁死调节装置8,锁死调节装置8连接篮筐7、篮板6以及转折支架25和弯折连杆27,可以实现篮板6的转动调节以及锁死,同时可以实现篮筐7的拆卸、安装以及锁死。

具体的,参照图4、图7,锁死调节装置8包括固接于篮板6背面的固定板80、垂直固接于固定板80上的篮板转轴83、套设于篮板转轴83上且贴靠在固定板80上的基板81、套设于篮板转轴83上且贴靠在基板81背离固定板80一侧的垫板84,以及螺纹连接于篮板转轴83且贴靠在垫板84上的锁紧螺母85。弯曲连杆27的端部铰接于基板81的上部,转折支架25铰接于基板81的下部。这样篮板6可以绕篮板转轴83进行转动。在固定板80上固定有两块扣板800,两块扣板800以篮板6竖向轴线为对称中心对称设置,扣板800的横截面呈l形,与固定板80形成开口朝下的开口结构;在基板81上以篮板6竖向轴线为对称中心固定设置有两块受力板811;当篮板6处于使用状态时,受力板811位于扣板800和固定板80形成的开口结构中,这样当有人扣篮时,扣板800能够拉住受力板811,减少篮板6在篮板转轴83处的受力,有效保护篮板6。同时在其中任意一个扣板800上背离另一个扣板800的一侧固接有一个挡板801,当篮板6从正常使用状态继续转动时,其中一个受力板811会和挡板801发生抵接,进而提醒安装人员,篮板6已安装到位;当然反方向转动是可以的。

结合图7、图8,在使用时为了完全锁住篮板6以及实现篮筐7的拆装及锁定,在篮筐7对应篮板6的一侧设置有三根品字形排布的插杆70,在三根插杆70同一位置处开设有环形的嵌入槽700。在基板81对应固定板的80的一侧固接有一块夹板82,夹板82和基板81之间形成有夹层,在夹层中转动连接有锁死扳手86,在锁死扳手86上均匀开设有三个条形定位孔860,三个定位孔860同一端的宽度大于其余部分的宽度,该端的大小与插杆70端部大小适配,其余部分宽度大小与插杆70位于嵌入槽700处的宽度适配。在对应插杆70的位置处,篮板6上开设有第一通孔,固定板80上开设有第二通孔,夹板82和基板81上开设有第三通孔810。

使用时,当篮筐7安装完成后,插杆70刚好依次穿过第一通孔、第二通孔、条形定位孔860宽度较大一端和第三通孔810,然后转动锁死扳手86,使其上条形定位孔860较窄部分与嵌入槽700配合,这时篮筐7的位置就会受到限制,完成安装,同时篮板6的转动也会受到插杆70限制,完成锁死;当要拆卸篮筐7时,反向转动锁死扳手86,使其上条形孔定位孔860较宽一端与嵌入槽700对应,这时插杆70可以直接拔出,进而完成篮筐7的拆卸,篮板6也不在受到插杆70的限定,可以转动到与存放箱11长度方向配合的角度。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