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板竹编席编织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9219阅读:23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模板竹编席编织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水泥模板技术领域,涉及一种专门用于生产竹编席的设备,该竹编席是通过胶合工艺制造水泥模板所需用的半成品材料。
背景技术
人们通过手工编织竹编席,其方法是把若干相同长度、厚度的竹片依照侧向相毗邻的方式用数道纤维线、细铁丝或纱线等编织成“栅帘”状,相邻竹片之间的每道线都要打双“8”字结。由于实际中的水泥模板规格有多种,人们常要完成不同长度、不同厚度的竹片的编织任务。显然,人工编席的劳动效率很低。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代替人工编织的模板竹编席编织机。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这样达到一种模板竹编席编织机,它包括支座(1)、一电动机(5)、一受控于离合器(3)的传动机构,该电动机(5)固定在支座(1)上同传动机构相连,此传动机构带一对外作功的齿轮;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竹片输送系统、安装于上(35)、下轨道支杆上的若干个相同的双“8”字编织机构(13、19、29、31);竹片输送系统由前下滚轴(9)、后下滚轴(11)、前上滚轴(15)、后上滚轴(17)、控制前(15)、后(17)上滚轴相互间的水平间距以及控制前(15)、后(17)上滚轴同前(9)、后(11)下滚轴之间竖直间距的微调器、进口竹片控制系统、出口竹片平整器组成;双“8”字编织机构(13、19、29、31)由从旋线锭(85)、从旋件、上弦圆环轨道(100、83)、主旋线锭(93)、主旋件、下弦圆环轨道(100、91)以及复位器组成。
竹片输送系统的前下滚轴(9)、后下滚轴(11)相互平行处于同一工作水平面上,前下滚轴(9)的左、右两端通过轴承直接固定在支座(1)上;后下滚轴(11)的左、右两端通过固定在微调器(33)内的轴承分别固定在各自端头的微调器(33)上,微调器固定在支座(1)上;前下滚轴(9)的右端固定一从动齿轮(6),从动齿轮(6)同传动机构的对外作功齿轮相咬合;前下滚轴(9)和后下滚轴(11)两者通过相间一齿轮位的双齿轮及其相配的双闭合链条(69)相连接,双链条之间夹一非闭合链条(71),其长度与双“8”字编织机构(13、19、29、31)的主旋件上的受动齿轮(103)相匹配;连接两者之间的双闭合链条数与采用的双“8”字编织机构(13、19、29、31)单元数相一致。
竹片输送系统的前上滚轴(15)和后上滚轴(17)相互平行处于同一工作水平面上,各轴左、右两端通过固定在微调器(33)内的轴承分别固定在各自端头的微调器(33)上,微调器(33)固定在支座(1)上;前上滚轴(15)的右端固定一同前下滚轴(9)的从动齿轮(6)相咬合的齿轮(7);前(15)、后(17)上滚轴两者之间通过塑胶皮带及其相配的滚轮相连接,两者之间连接的皮带数与采用的双“8”字编织机构(13、19、29、31)单元数相一致;前上滚轴(15)位于前下滚轴(9)的后上方,两者的竖直间距同竹片的厚度相当;后上滚轴(17)同后下滚轴(11)的竖直间距同竹片的厚度相当。
竹片输送系统微调器(33)的板臂(43),一端锁定在支座(1)上的转轴(41)上,另一端向上翘起,开一叉口,开口衔一枚向下旋在支座螺孔上的厚度调节螺丝(45),螺丝(45)穿过一压簧(47)和垫片(49);板臂(43)中部的下表面固定一方形盒座(57),盒座(57)内置一活动的方形铁块,铁块内安装一轴承,前上滚轴(15)、后上滚轴(17)或后下滚轴(11)横向穿过板身,其末端(55)从轴承孔内穿出;方形盒座(57)侧壁上开一螺孔(53),滚轴间距调节螺丝(51)从外部旋入螺孔,指向板臂(43)一端的转轴(41),垂直地抵向铁块。
竹片输送系统的进口竹片控制系统,由工作台面(39)、侧立板、双闭合链(69)止波弹片(65)、双闭合链侧开合弹性钢片(61)、前上滚轴导引弹片(66)组成;工作台面(39)固定在支座(1)的上表面;侧立板立于工作台面右侧;双闭合链条(69)止波弹片(65)位于双闭合链条(69)上方,两者距离与竹片厚度相一致;前上滚轴导引弹性金属片(66)停悬于双闭合链条(69)之间的非闭合链条(71)位上方,同双闭链合链条(69)上表面的竖直距离与竹片厚度相一致;双闭合链侧开合弹性钢片(61),插在双闭合链条(69)的外侧,针尖低于双闭合链条上表面;双闭合链止波弹片(65)、双闭合链侧开合弹性钢片(61)、前上滚轴导引弹片(66)三者连为一体,共同安装在同支座(1)相固定的前上支杆(37)上。
竹片输送系统的出口竹片平整器,由若干相间一定距离的弹性金属片(21、23)对组成,每对弹性片(21、23)的上下两块金属片组成喇叭口状,分别固定在同支座(1)相固定的上(25、)、下(23)支杆上。
双“8”字编织机构(13、19、29、31)的主旋件和从旋件,其矩形薄板(110、108)同两端侧立的一体相连的弦实心圆环(115、111、107、109)一体相连;从旋件自然处于主旋件表面上,两侧的弦实心圆环(107、115;109、111)分别相互对齐组成完整的同一实心圆环,分别位于两侧由上弦圆环轨道(105、83)和下弦圆环轨道(100、91)相匹配组成的圆环轨道之中;两侧的下弦圆环轨道(100、91)直接固定在同支座(1)相固定的下轨道支杆上;两侧的上弦圆环轨道(105、83)分别经过各自相配的复位器固定在与支座(1)相固定的上轨道支杆(35)上。
复位器包括筒杆和圆杆,筒杆下端两侧开有腰圆孔,圆杆上端插入筒杆内由穿过腰圆孔的销钉锁定,筒杆外侧套一压簧,压簧上端直接抵在筒杆下端面上,下端直接抵在圆杆下部的突起上;圆杆下端同上弦圆环轨道(105、83)上的内螺纹孔(76、81)相配接;筒杆上端和上轨道支杆(35)直接连接固定;
从旋件的弦实心圆环(107、109))和主旋件的弦实心圆环(115、111)相互对齐组成同一实心圆环,其中心轴线位于主旋件上;主旋件一侧的弦实心圆环(111)外侧固定一转轴(99),转轴(99)处在中心轴线上,另一侧的弦实心圆环(115)上开一主旋件编织线孔(113);转轴(99)上套一轴承(97)和受动齿轮(103);轴承(97)经一轴承套固定在支座(1)上;受动齿轮(103)同双闭合链条(69)之间的非闭合链条(71)配接;主旋件矩形薄板(110)背面通过螺纹固定一线锭转轴,主旋线锭(93)套在转轴上,经一施力压簧后由垫片和螺帽锁定;相应从旋件的矩形薄板(108)背面也设置相同的从旋线锭(85),并在与主旋件编织线孔(113)同侧的从旋件弦实心圆环(107)上开一从旋件编织线孔(87);线锭上的编织线从相应的编织线孔内穿出;从旋件、主旋件的矩形薄板正面上,各通过缧丝固定两块薄金属弹片,相互上、下重叠,组成两对金属弹片(75、77),金属弹片在板内的上表面与侧向的弦实心圆环结合面处于同一水平面上;各金属弹片在主旋件和从旋件相结合的前缝处皆向外翻成喇叭口;在后缝处,每对金属弹片直直地延伸一段;上弦圆环轨道(105、83)同下(100、91)弦圆环轨道相结合的前缝设有喇叭口弹片(73),后缝设有导引弹片(95)。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1、适用编织多种竹片厚度的竹编席;2、长、短、断的竹片皆可入编;3、适应宽、窄竹片混合编织;4、多种编织线可混合编织在同一张竹编席上;5、操作人员可坐着操作,故劳动强度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图中1是支座 3是离合器 5是电动机 6是前下滚轴从动齿轮 7是前上滚轴咬合齿轮 9是前下滚轴 11是后下滚轴 13是第一编织机构单元 15是前上滚轴 17是后上滚轴 19是第二编织机构单元 21是平整器下弹性片 23是平整器上弹性片 25是平整器上支杆 27是平整器下支杆 29是第三编织机构单元 31是第四编织机构单元 33是滚轴端头上的微调器 35是上轨道支杆 37是前上支杆 39是工作台面图2是微调器的结构示意图图中41是转轴 43是板臂 45是厚度调节螺丝 47是压簧 49是垫片 51是滚轴间距调节螺丝 53是螺孔 55是滚轴 57是方形盒座图3是进口竹片控制系统一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图中37是前上支杆 61是双闭合链侧开合弹性钢片 62是前上滚轮位 63是前下滚轮位 64是止波弹片到双闭合链侧开合弹性钢片之间的水平距离 65是止波弹片 66是导引弹性金属片 67是双闭合链条上表面水平面图4是“8”字编织机构主要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图中69是双闭合链条 71是非闭合链条 73是右侧上、下弦圆环轨道前缝的喇叭口弹片 75是主、从旋件结合前缝的右喇叭口弹片 76是右侧上弦圆环轨道同复位器相连接的螺孔 77是主、从旋件结合前缝的左喇叭口弹片 79是左侧上、下弦圆环轨道前缝的喇叭口弹片 81是左侧上弦圆环轨道同复位器相连接的螺孔 83是左侧上弦圆环轨道 85是从旋线锭 87是从旋件编织线孔 89左侧上、下弦圆环轨道结合后缝的导引弹片 91是左侧下弦圆环轨道 93主旋线锭 95是右侧上、下弦圆环轨道结合后缝的导引弹片 97是轴承 99转轴101是双闭合链条上的一对链扣 103是受动齿轮 105是右侧上弦圆环轨道图5是图4移开有关部件后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07是从旋件左侧弦实心圆环 87是从旋件编织线孔 85是从旋线锭 108是从旋件矩形薄板背面 109是从旋件右侧弦实心圆环 100是主旋件矩形薄板正面 110是固定在主旋件矩形薄板背面的线定转轴 111是主旋件右侧弦实心圆环 113是主旋件编织线孔 115是主旋件左侧弦实心圆环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下面将结合附图作进一步的说明。一种模板竹编席编织机,它包括支座(1)、一电动机(5)、一受控于离合器(3)的传动机构,该电动机(5)固定在支座(1)上同传动机构相连,此传动机构带一对外作功的齿轮;它还包括竹片输送系统、若干个相同的双“8”字编织机构(13、19、29、31);竹片输送系统由前下滚轴(9)、后下滚轴(11)、前上滚轴(15)、后上滚轴(17)、控制前(15)、后(17)上滚轴相互间的水平间距以及控制前(15)、后(17)上滚轴同前(9)、后(11)下滚轴之间竖直间距的微调器、进口竹片控制系统、出口竹片平整器组成;双“8”字编织机构(13、19、29、31)由从旋线锭(85)、从旋件、上弦圆环轨道(100、83)、主旋线锭(93)、主旋件、下弦圆环轨道(100、91)以及复位器组成。
竹片输送系统的前(9)、后下滚轴(11)相互平行处于同一工作水平面上,前下滚轴(9)的左、右两端通过轴承直接固定在支座(1)上;后下滚轴(11)的左、右两端通过固定在微调器(33)内的轴承分别固定在各自端头的微调器(33)上,微调器固定在支座(1)上;前下滚轴(9)的右端固定一从动齿轮(6),从动齿轮(6)同传动机构的对外作功齿轮相咬合;前下滚轴(9)和后下滚轴(11)两者通过相间一齿轮位的双齿轮及其相配的双闭合链条(69)相连接,两链条之间夹一非闭合链条(71),其长度与双“8”字编织机构(13、19、29、31)的主旋件上的受动齿轮(103)相匹配;两者之间所需的双闭合链条数与采用的双“8”字编织机构(13、19、29、31)单元数相一致。由于非闭合链(71)夹在双闭合链(69)两链条之间,为了编织机构的受动齿轮(10)的运转,“相一致”是指不少于上述的单元数。
竹片输送系统的前上滚轴(15)和后上滚轴(17)相互平行处于同一工作水平面上,各轴左、右两端通过固定在微调器(33)内的轴承分别固定在各自端头的微调器(33)上,微调器(33)固定在支座(1)上;前上滚轴(15)的右端固定一同前下滚轴(9)的从动齿轮(6)相咬合的齿轮(7);前(15)、后(17)上滚轴两者之间通过塑胶皮带及其相配的滚轮相连接,两者之间使用的皮带数与采用的双“8”字编织机构(13、19、29、31)单元数相一致;前上滚轴(15)位于前下滚轴(9)的后上方,两者的竖直间距同竹片的厚度相当;后上滚轴(17)同后下滚轴(11)的竖直间距同竹片的厚度相当。
竹片输送系统的微调器(33)是一块板臂(43),板臂(43)的一端锁定在与支座(1)相连的转轴(41)上,另一端向上翘起,开一叉口,在开口处衔一枚向下旋在支座螺孔上的厚度调节螺丝(45),螺丝(45)穿过一压簧(47)和垫片(49)。在板臂(43)中部的下表面固定一方形盒座(57),盒座(57)内置一活动的方形铁块,铁块内安装一轴承,前上滚轴(15)、后上滚轴(17)或后下滚轴(11)横向穿过板身,其末端(55)从轴承孔内穿出;方形盒座(57)侧壁上开一螺孔(53),滚轴间距调节螺丝(51)从外部旋入螺孔,指向板臂(43)一端的转轴(41),垂直地抵向铁块。旋动厚度调节螺丝(45),基于杠杆和压簧的作用,直接调节方形盒座(57)的升降,套在轴承内的滚轴末端(55)也跟着升降。旋动滚轴间距调节螺丝(51),可以推动铁块在方形盒内前后方向上的水平滑动,作用在滚轴末端(55)的力方向,同同一滚轴上塑胶皮带或链条施加的作用力方向相反。因此,各滚轴末端(55)上的微调器(33),一共有六个,调节它们就可以调节前(9)、后下滚轴(11)之间、前后下滚轴之间、前上滚轴(15)和后上滚轴(17)之间的间距,这一可调间距的范围直接表示了此皮带的松紧和链条的松紧。此外,还可以调调节前(9)、后下滚轴(11)共处于同一水平平面上,可以调节前上滚轴(15)、后上滚轴(17)共同处于同一水平平面上;还可以调节这两个上、下水平面之间的竖直距离。这两个水平面之间的间距,直接决定着皮带同链条之间的间距,此间距就是链条和皮带联合载荷所需的间距。为了载荷,要求皮带和链条能够把竹片夹在中间输送,有一定的松紧度。所以编织竹编席时,只要根据不同厚度的竹片调整各滚轴末端上的微调器(33)达到载荷所需的松紧度,就能出色完成多种厚度竹片的编席。
竹片输送系统的进口竹片控制系统,由工作台面(39)、侧立板、双闭合链(69)上止波弹片(65)、双闭合链侧开合弹性钢片(61)、前上滚轴导引弹片(66)组成。工作台面(39)用于横向放置竹片和操作人员排列竹片,立于工作台面的侧立板用于人工对齐竹片的端头。双闭合链条(69)止波弹片(65)是一金属弹片,迎着竹片张开,停悬于双闭合链条(69)上方,距离与竹片厚度相一致;其作用是防止竹片受双闭合链带动而上抛。前上滚轴弹片(66)停悬于双闭合链条之间的非闭合链条位上方,是一弹性金属片,指向前上滚轴(62)下最低位,紧靠塑胶皮带外表面,同双闭链合链条(69)上表面的竖直距离与竹片厚度相一致;其作用是导引竹片进入前(15)、后(17)上滚轮的塑胶皮带之下,使竹片夹在链条和塑胶皮带之间,让竹片跟随它们向前运动。双闭合链侧开合弹性钢片(61),是一扁平钢针,有弹性,插在双闭合链的外侧,针尖低于双闭合链条上表面;其作用是阻止竹片随着链条向前推移,使竹片在链条上打滑;当双闭合链条上的一对链扣(101)将竹片前侧向扣住强行带动竹片运动时,就会发生弯曲,进而放过竹片然后又恢复到原来的静止状态。双闭合链止波弹片(65)、双闭合链侧开合弹性钢片(61)、前上滚轴导引弹片(66)三者连为一体,共同安装在同支座相固定的前上支杆(37)上。
竹片输送系统的出口竹片平整器,由若干相距一定距离的弹性片(21、23)对组成,每对弹性片(21、23)由上下两块金属片组成喇叭口状,分别固定在同支座(1)相固定的上(25、)、下(23)支杆上。其作用是对竹片姿势进行调整,使运动中的竹片侧面不同点先后进入喇叭口,接受每对弹片在不同处的施力作用,做到上编织线前左右两端处于同一水平线上。
双“8”字编织机构(13、19、29、31)的主旋件和从旋件,皆由一块矩形薄板(110、108)及其两端侧立的一体相连的弦实心圆环(115、111、107、109)构成。从旋件自然处于主旋件表面上,两侧的弦实心圆环(107、115;109、111)分别相互对齐组成完整的同一实心圆环,分别位于两侧由上弦圆环轨道(105、83)和下弦圆环轨道(100、91)相匹配组成的圆环轨道之中。两侧的下弦圆环轨道(100、91)直接固定在同支座(1)相固定的下轨道支杆上。相应两侧的上弦圆环轨道(105、83)分别经过各自相配的复位器固定在与支座(1)相固定的上轨道支杆(35)上。所述复位器,包括筒杆和圆杆,筒杆下端两侧开有腰圆孔,圆杆上端插入筒杆内由穿过腰圆孔的销钉锁定,筒杆外侧套一压簧,压簧上端直接抵在筒杆下端面上,下端直接抵在圆杆下部的突起上,因此,压簧处于压缩状态。圆杆下端是外螺纹,同上弦圆环轨道(105、83)上的内螺纹孔(76、81)相匹配;筒杆上端用于和上轨道支杆(35)直接连接固定。从旋件的弦实心圆环(107、109))和主旋件的弦实心圆环(115、111)相互对齐组成的同一实心圆环,其中心轴线位于主旋件上。在主旋件的一侧弦实心圆环(111)外侧固定一转轴(99),转轴(99)就处在此中心轴线上,另一侧的弦实心圆环(115)上开一主旋件编织线孔(113)。转轴(99)上套一轴承(97)和受动齿轮(103)。轴承(97)经一轴承套固定在支座(1)上。受动齿轮(103)由双闭合链条(69)之间的非闭合链条(71)驱动。因此,当齿轮(103)旋转时,主旋件绕着转轴(99)旋转,同时推动着从旋件在上(105、83)、下(100、91)弦圆环轨道组成的一对圆环轨道内旋转。在主旋件的矩形薄板(110)背面通过螺纹固定一线锭转轴,主旋线锭(93)套在转轴上,经一施力压簧后由垫片和螺帽锁定。相应的,从旋件的矩形薄板(108)背面也设置相同的从旋线锭(85),并在与主旋件编织线孔(113)同侧的从旋件弦实心圆环(107)上开一从旋件编织线孔(87)。线锭上的编织线从相应的编织线孔内穿出。从旋件、主旋件的矩形薄板正面(两者的自然结合面)上,各通过缧丝固定两块薄金属弹片,上、下重叠,组成两对金属弹片(75、77),金属弹片在板内的上表面与侧向的弦实心圆环剖面处于同一水平面上。各金属弹片在结合面的前缝处皆向外翻,因此,每对金属弹片都张着喇叭口。在结合面后缝处,每对金属弹片又都直直地延伸一段。喇叭口的作用是便于运动中的竹片顺利从主旋件和从旋件相结合的前缝进入;而后缝处延伸出的金属弹片段,则是便于将竹片平稳地输送出去,将竹片引导到后续的轨道上。在上弦圆环轨道(105、83)同下(100、91)弦圆环轨道相结合的前缝也设有喇叭口弹片(73),后缝设有导引弹片(95)。主旋件同从旋件的结合面前、后缝,上弦圆环轨道(105、83)同下弦圆环轨道结合面的前、后缝处在同一水平面上。
编织机构及其双闭合链条上方的进口竹片控制系统部分、以及相应的出口竹片平整器部分,统称为双“8”字编织单元,用虚线框表示(见图1的13、19、29、31)。
操作时,操作人员可坐在工作台(39)前,利用侧立板对齐不同竹片的右端。然后将竹片侧向喂入止波弹片(65)各双闭合链条上表面(67)之间,由于多条双闭合链条的摩擦力作用,整条竹片不同的受力点将竹片带入到止波弹片(65)下方宽度(64)所示范围内,先触及弹性钢片(61)便停止前进,其余部分继续运动,如此整根竹片紧靠着所有的弹性钢片(61)上,完成对竹片身姿势的左右水平的调整。由于止波弹片(65)开口式,喂入的竹片宽度在一定范围内不受限制,同时长、短的竹片都可用相同的方法喂入;对于断掉的竹片,可以让断处重叠一部分然后喂入。当各条双闭合链条(69)上的所有链扣(101)同步到达竹片前侧面时,竹片被强行钩着向双闭合链侧开合弹性钢片(61)施力,经弹性钢片(61)的弹性形变后进入上是导引弹性金属片(66)下方进而进入前上滚轴位(62)之下,最后被众多皮带和链条夹着前行。
前行的竹片后侧相继或基本步到达各编织机构单元(13、19、29、31),每个编织单元独立工作。因为独立工作,每个单元使用的编织线可以不相同。编织机构工作时,首先是因为竹片被压入从旋件与主旋件、上弦圆环轨道(83、105)与下弦圆环轨道(91、100)结合面前缝上的喇叭弹片(75、77;73、79),此时从旋件、上弦圆环轨道(83、105)被顶起同主旋件、下弦圆环轨道(100、91)分离,此时与上弦圆环轨道(83、105)相连的复位器弹簧进一步被压缩,待竹片通过后缝处的各导引弹片后,恢复原来的状态,从旋件、上弦圆环轨道(83、105)分别落回到主旋件、下弦圆环轨道(100、91)结合面上。当竹片经出口平整器调整后,链扣(101)脱离竹片,开始输运下一块竹片,由于链扣(101)离非闭合链条(71)很近,随后受动齿轮(103)被带动旋转一周。相应的主、从旋件在圆环轨道内也旋转一周回到原来状态,从两线锭孔(87、113)引出的两根线打结后緾在竹片上相互缠绕180度,出现双“8”节。
权利要求1.一种模板竹编席编织机,它包括支座(1)、一电动机(5)、一受控于离合器(3)的传动机构,该电动机(5)固定在支座(1)上同传动机构相连,此传动机构带一对外作功的齿轮;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竹片输送系统、安装于上(35)、下轨道支杆上的若干个相同的双“8”字编织机构(13、19、29、31);竹片输送系统由前下滚轴(9)、后下滚轴(11)、前上滚轴(15)、后上滚轴(17)、控制前(15)、后(17)上滚轴相互间的水平间距以及控制前(15)、后(17)上滚轴同前(9)、后(11)下滚轴之间竖直间距的微调器、进口竹片控制系统、出口竹片平整器组成;双“8”字编织机构(13、19、29、31)由从旋线锭(85)、从旋件、上弦圆环轨道(100、83)、主旋线锭(93)、主旋件、下弦圆环轨道(100、91)以及复位器组成;竹片输送系统的前下滚轴(9)、后下滚轴(11)相互平行处于同一工作水平面上,前下滚轴(9)的左、右两端通过轴承直接固定在支座(1)上;后下滚轴(11)的左、右两端通过固定在微调器(33)内的轴承分别固定在各自端头的微调器(33)上,微调器固定在支座(1)上;前下滚轴(9)的右端固定一从动齿轮(6),从动齿轮(6)同传动机构的对外作功齿轮相咬合;前下滚轴(9)和后下滚轴(11)两者通过相间一齿轮位的双齿轮及其相配的双闭合链条(69)相连接,双链条之间夹一非闭合链条(71),其长度与双“8”字编织机构(13、19、29、31)的主旋件上的受动齿轮(103)相匹配;连接两者之间的双闭合链条数与采用的双“8”字编织机构(13、19、29、31)单元数相一致;竹片输送系统的前上滚轴(15)和后上滚轴(17)相互平行处于同一工作水平面上,各轴左、右两端通过固定在微调器(33)内的轴承分别固定在各自端头的微调器(33)上,微调器(33)固定在支座(1)上;前上滚轴(15)的右端固定一同前下滚轴(9)的从动齿轮(6)相咬合的齿轮(7);前(15)、后(17)上滚轴两者之间通过塑胶皮带及其相配的滚轮相连接,两者之间连接的皮带数与采用的双“8”字编织机构(13、19、29、31)单元数相一致;前上滚轴(15)位于前下滚轴(9)的后上方,两者的竖直间距同竹片的厚度相当;后上滚轴(17)同后下滚轴(11)的竖直间距同竹片的厚度相当;竹片输送系统微调器(33)的板臂(43),一端锁定在支座(1)上的转轴(41)上,另一端向上翘起,开一叉口,开口衔一枚向下旋在支座螺孔上的厚度调节螺丝(45),螺丝(45)穿过一压簧(47)和垫片(49);板臂(43)中部的下表面固定一方形盒座(57),盒座(57)内置一活动的方形铁块,铁块内安装一轴承,前上滚轴(15)、后上滚轴(17)或后下滚轴(11)横向穿过板身,其末端(55)从轴承孔内穿出;方形盒座(57)侧壁上开一螺孔(53),滚轴间距调节螺丝(51)从外部旋入螺孔,指向板臂(43)一端的转轴(41),垂直地抵向铁块;竹片输送系统的进口竹片控制系统,由工作台面(39)、侧立板、双闭合链(69)止波弹片(65)、双闭合链侧开合弹性钢片(61)、前上滚轴导引弹片(66)组成;工作台面(39)固定在支座(1)的上表面;侧立板立于工作台面右侧;双闭合链条(69)止波弹片(65)位于双闭合链条(69)上方,两者距离与竹片厚度相一致;前上滚轴导引弹性金属片(66)停悬于双闭合链条(69)之间的非闭合链条(71)位上方,同双闭链合链条(69)上表面的竖直距离与竹片厚度相一致;双闭合链侧开合弹性钢片(61),插在双闭合链条(69)的外侧,针尖低于双闭合链条上表面;双闭合链止波弹片(65)、双闭合链侧开合弹性钢片(61)、前上滚轴导引弹片(66)三者连为一体,共同安装在同支座(1)相固定的前上支杆(37)上;竹片输送系统的出口竹片平整器,由若干相间一定距离的弹性金属片(21、23)对组成,每对弹性片(21、23)的上下两块金属片组成喇叭口状,分别固定在同支座(1)相固定的上(25、)、下(23)支杆上;双“8”字编织机构(13、19、29、31)的主旋件和从旋件,其矩形薄板(110、108)同两端侧立的一体相连的弦实心圆环(115、111、107、109)一体相连;从旋件自然处于主旋件表面上,两侧的弦实心圆环(107、115;109、111)分别相互对齐组成完整的同一实心圆环,分别位于两侧由上弦圆环轨道(105、83)和下弦圆环轨道(100、91)相匹配组成的圆环轨道之中;两侧的下弦圆环轨道(100、91)直接固定在同支座(1)相固定的下轨道支杆上;两侧的上弦圆环轨道(105、83)分别经过各自相配的复位器固定在与支座(1)相固定的上轨道支杆(35)上;复位器包括筒杆和圆杆,筒杆下端两侧开有腰圆孔,圆杆上端插入筒杆内由穿过腰圆孔的销钉锁定,筒杆外侧套一压簧,压簧上端直接抵在筒杆下端面上,下端直接抵在圆杆下部的突起上;圆杆下端同上弦圆环轨道(105、83)上的内螺纹孔(76、81)相配接;筒杆上端和上轨道支杆(35)直接连接固定;从旋件的弦实心圆环(107、109))和主旋件的弦实心圆环(115、111)相互对齐组成同一实心圆环,其中心轴线位于主旋件上;主旋件一侧的弦实心圆环(111)外侧固定一转轴(99),转轴(99)处在中心轴线上,另一侧的弦实心圆环(115)上开一主旋件编织线孔(113);转轴(99)上套一轴承(97)和受动齿轮(103);轴承(97)经一轴承套固定在支座(1)上;受动齿轮(103)同双闭合链条(69)之间的非闭合链条(71)配接;主旋件矩形薄板(110)背面通过螺纹固定一线锭转轴,主旋线锭(93)套在转轴上,经一施力压簧后由垫片和螺帽锁定;相应从旋件的矩形薄板(108)背面也设置相同的从旋线锭(85),并在与主旋件编织线孔(113)同侧的从旋件弦实心圆环(107)上开一从旋件编织线孔(87);线锭上的编织线从相应的编织线孔内穿出;从旋件、主旋件的矩形薄板正面上,各通过缧丝固定两块薄金属弹片,相互上、下重叠,组成两对金属弹片(75、77),金属弹片在板内的上表面与侧向的弦实心圆环结合面处于同一水平面上;各金属弹片在主旋件和从旋件相结合的前缝处皆向外翻成喇叭口;在后缝处,每对金属弹片直直地延伸一段;上弦圆环轨道(105、83)同下(100、91)弦圆环轨道相结合的前缝设有喇叭口弹片(73),后缝设有导引弹片(95)。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水泥模板技术领域,涉及一种专门用于生产竹编席的设备。它包括支座、一电动机、一受控于离合器的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竹片输送系统、安装于上、下轨道支杆上的若干个相同的双“8”字编织机构;竹片输送系统的前下滚轴、后下滚轴通过皮带连接共同处于相互用闭合链条连接的前下滚轴和后滚轴的组成的水平面之上。受非闭合链条驱动的双“8”字编织机构的主旋件同其相应从旋件共同组成上下分离的工字件,在同一分离面上分离的上、下弦圆环轨道内运动,主、从旋线旋分别装在主、从旋件中部外侧上。具有适用编织多种厚度竹编席;长、短、断的竹片皆可入编;适应宽、窄竹片混合编织;多种编织线可混合编织等特点。
文档编号B27J1/02GK2683344SQ20042001698
公开日2005年3月9日 申请日期2004年1月13日 优先权日2004年1月13日
发明者王吉旺 申请人:王吉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