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棕榈藤材的防霉防真菌变色处理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棕榈藤材的防霉防真菌变色处理的方法。
技术背景棕榈藤藤材是仅次于木材和竹材的重要非木材林产品。以藤为原料制作的 藤家具,享有工艺美术家具的美誉,是传统的出口创汇商品之一,具有很高的 经济价值,对于山区人民的发展尤其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全球棕榈藤的年贸易总额达70亿左右。我国藤制家具每年进出口贸易总额达2亿美元,并以每 年10%的速度增长。藤家具有很强的装饰性和实用性。颜色与人们的视觉和心 理感觉紧密相关,藤材颜色是决定藤材印象的重要因子,是家具和室内装修设 计中最生动、最活跃的因子,是评价其商业价值的重要指标,也是影响其销售 竞争力的重要因素。藤材在采伐后的贮存、运输和使用过程中,特别是在潮湿 的情况下,容易发生真菌变色,并且速度很快,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 只要几天时间,就可以使整根藤材的内部和外部发生严重的真菌变色。虽然变 色和发霉对力学强度影响不大,但却严重影响其外观,大大降低其使用价值。 而且,由于霉菌和变色菌的感染也会给腐朽菌的侵染提供条件,从而引起藤材 腐朽。真菌在藤材上的生长、繁殖需要一定的条件,采取一定的措施抑制或切断 真菌赖以生存的条件,便可预防藤材的真菌变色。如迅速干燥控制藤材的含水 率在20%以下。使用防菌杀菌药剂,破坏真菌赖以生存的养分,或引起霉菌在 生理上发生变化而杀灭。受环境条件等限制,藤材难以迅速干燥并保持其含水 率在20%以下。研究表明从变色黄藤材中分离得到的最具代表性的8种真菌, 其中包含青霉菌、担子菌、毛壳菌、可可球二孢菌、曲霉菌和镰刀菌。从文献 报道中,尚无同时防止这几种真菌在棕榈藤材上生长繁殖的有效药物和方法。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棕榈藤材的防霉防真菌变色处理的方法,该方法 能有效抑制和切断各种真菌在棕榈藤材上的生长繁殖,并且该方法具有简单易行,增效抑菌效果明显,药剂用量少和使用成本低的优点。 本发明的方法如下(1) 配制防霉防真菌液,防霉防真菌液的有效成分重量百分比为二葵基二甲基氯化铵0.50 2.00%、多菌灵0.05 1.00%、苯菌灵0.05 1.00%、余量为水,用少量的水先将苯菌灵、多菌灵和二葵基二甲基氯化铵溶解后,再加入 剩余量水,搅拌均匀,制成防霉防真菌液;(2) 去除待处理棕榈藤材表面的污物,清理干净,45 55"C低温鼓风干 燥,使其含水率为10 15%;(3) 防霉防真菌变色处理将干燥处理后的棕榈藤材用上述配置好的防 霉抑菌液在浸槽中进行浸渍处理,时间1 2分钟;或用涂抹或喷洒的方法在干燥处理后的棕榈藤材的表面涂洒防霉防真菌液,待干燥后,再涂洒2 3遍;(4) 干燥防霉防真菌变色处理后,45 55'C低温鼓风干燥或自然气干。 所述的防霉防真菌液的有效成分重量百分比为二葵基二甲基氯化铵0.9 1.50°/。、多菌灵0.15 1.00%、苯菌灵0.15 1.00°/。、余量为水。本发明的优点是通过抑菌圈试验进行化学防治药剂配方和浓度的初步筛 选,再将药效良好的药剂的配方和浓度进行黄藤材的室内真菌变色防治试验, 从而筛选出有效防止黄藤材生物变色的药剂和配方。本发明中的藤材防护剂可 用于生物质资源木质材料防护领域,对青霉菌、曲霉菌、担子菌、毛壳菌、可 可球二孢蓝变菌、镰刀菌等变色菌和腐朽菌,都具有十分有效的防止作用,具 有高效、广谱、低毒性的防霉、防腐、防变色等效果。本发明中的研究表明,在用量较少的情况下,单一杀菌剂或其它复配杀菌 剂在棕榈藤材上的抑菌效果较差,如单一的多菌灵或苯菌灵对黄藤材的一种担 子菌的生长没有抑制作用,而百菌清和8-羟基喹啉铜复配,对黄藤材的各种真 菌的生长均无明显的抑制增效作用。本发明对各种变色菌都有较好的抑制作用,且配方简单,使用方便快捷,药剂复配增效,大大减少了药剂用量,用药量仅是传统杀菌剂的30%,比传统 杀菌剂成本低75%,抑菌效果明显。具有高效、广谱、低毒性的防霉、防腐、 防变色等效果。本发明的效果检验如下先对棕榈藤材主要变色真菌的抑菌圈直径大小进行了分级,将其划分为0 5级,共6个等级,具体分级情况见表l。表1抑菌圈直径(DIZ)的分级[含滤纸直径,单位毫米(mm)]分级DIZ (■)分级DIZ (腿)分级DIZ (mm)0(无抑菌圈)210《DIZ<20430《DIZ<401DIZ<10320《DIZ<305D^IZ40将棕榈藤材在防霉防变色室内防治试验中,遭受真菌侵染或变色的程度也划分为0 5级,共6个等级,具体分级情况见表2。表2藤材室内防治试验的侵染或变色程度分级分级侵染或变色程度0试样表面无菌丝生长,藤色正常1试样表面菌丝侵染或变色面积小于5%2试样表面菌丝侵染或变色面积达5% 20%3试样表面菌丝侵染或变色面积达21% 50%4试样表面菌丝侵染或变色面积达51% 99%5试样表面全部被菌丝侵染或变色,接近腐朽本发明中的抑菌圈直径大小的分级情况,能很好地反映棕榈藤材在室内防 治试验中的侵染或变色程度。本发明拟定的抑菌圈直径分级标准(表1),和藤材被真菌侵染的分级标准(表2),两者存在着良好的对应关系,如表3所示。表3抑菌圈试验的分级及效果抑菌圈直径分级012345室内防治实效分级 抑菌效果无效4 低效3 较低效2 中效1 较高效0 高效通过抑菌圈试验,本发明的防霉抑菌剂的效果,可对青霉菌、曲霉菌、担子菌、毛壳菌、可可球二孢蓝变菌、镰刀菌等变色菌和腐朽菌,均达到4级以 上;在室内防治实验中,抑菌效果表现为l级以上,即较高效或高效。而其它种类的杀菌剂,在相同或更多用量的情况下,对上述菌种在棕榈藤材上的抑菌效果均为中效以下。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选用70%的二葵基二甲基氯化铵水溶液1.5kg, 50%的多菌灵 可湿性粉剂0.5kg, 50%的苯菌灵可湿性粉剂0.5kg。加水配成100kg的防霉防 真菌液。配制时,先用少量水将苯菌灵、多菌灵和二葵基二甲基氯化铵溶解, 再加入余量水,搅拌均匀。用水或刀刮除待处理棕榈藤材表面的污物,清理干 净,5(TC鼓风干燥,使其含水率为10 15%;将干燥处理后的棕榈藤材放入装 有防霉抑菌剂的液槽中进行浸渍处理,时间1 2分钟,之后,将棕榈藤材通 过鼓风干燥机低温干燥或在大气中自然干燥,达到长期防霉抑菌效果。实施例2:所述的防霉防真菌液的有效成分重量百分比为二葵基二甲基 氯化铵1.50%、多菌灵0.15%、苯菌灵1.00%、余量为水。去除棕榈藤材表面 的污物,清理干净,5(TC鼓风干燥,使其含水率为10 15%;在干燥处理后的 棕榈藤材的表面用涂抹或喷洒的方法涂洒防霉防真菌液,待干燥后,再涂洒 2 3遍;将棕榈藤材自然气干或通过鼓风干燥机低温干燥,达到长期防霉抑 菌效果。实施例3:所述的防霉防真菌液的有效成分重量百分比为二葵基二甲基氯化铵0.5%、多菌灵0.8%、苯菌灵0.5%、余量为水。去除棕榈藤材表面的污 物,清理干净,5(TC鼓风干燥,使其含水率为10 15%;在干燥处理后的棕榈 藤材的表面用涂抹或喷洒的方法涂洒防霉防真菌液,待干燥后,再涂洒2 3 遍;将棕榈藤材自然气干或通过鼓风干燥机低温干燥,达到长期防霉抑菌效果。 总之,本发明能有效抑制和阻止各种真菌在棕榈藤材上生长繁殖,且该方 法简单易行,用药量少,有抑菌效果明显和成本低的优点。
权利要求
1.一种棕榈藤材的防霉防真菌变色处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1)配制防霉防真菌液,防霉防真菌液的有效成分重量百分比为二葵基二甲基氯化铵0.50~2.00%、多菌灵0.05~1.00%、苯菌灵0.05~1.00%、余量为水,用水将苯菌灵、多菌灵和二葵基二甲基氯化铵溶解后,再加入剩余量水,搅拌均匀,制成防霉防真菌液;(2)去除待处理棕榈藤材表面的污物,清理干净,45~55℃低温鼓风干燥,使其含水率为10~15%;(3)防霉防真菌变色处理将干燥处理后的棕榈藤材用上述配置好的防霉抑菌液在浸槽中进行浸渍处理,时间1~2分钟;或用涂抹或喷洒的方法在干燥处理后的棕榈藤材的表面涂洒防霉防真菌液,待干燥后,再涂洒2~3遍;(4)干燥防霉防真菌变色处理后,45~55℃低温鼓风干燥或自然气干。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棕榈藤材的防霉防真菌变色处理的方法。该方法依次为配制防霉防真菌液,防霉防真菌液的有效成分重量百分比为二葵基二甲基氯化铵0.50~2.00%、多菌灵0.05~1.00%、苯菌灵0.05~1.00%、余量为水,去除待处理棕榈藤材表面的污物,防霉防真菌变色处理,干燥,本发明能有效抑制和阻止各种真菌在棕榈藤材上生长繁殖,且该方法简单易行,用药量少,有抑菌效果明显和成本低的优点。
文档编号B27K5/04GK101219549SQ200810057710
公开日2008年7月16日 申请日期2008年2月5日 优先权日2008年2月5日
发明者刘杏娥, 吕文华, 江泽慧, 蒋明亮, 覃道春, 费本华, 马星霞 申请人: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木材工业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