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原木削皮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74686阅读:276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原木削皮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木材加工机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原木削皮机。



背景技术:

木材具有重量轻、强重比高、弹性好、耐冲击、纹理色调丰富美观、加工容易等优点,自古至今都被列为重要的原材料。在对木材加工是,通常首先需要使用原木削皮机对原木削皮。原木削皮机的剥净率可达到95%,代替了原来人工原剥皮的费力,费时的工作,大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还能将原木的木节及外圆的不规则部分一次性刮圆。

目前,使用的原木削皮机通常需要人工将木材一根根放入削皮机,费时费力,同时每次只能削一根原木,加工效率低下,在加工时产生的大量木屑严重污染环境,且难以清扫。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原木削皮机。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原木削皮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削皮箱体和上料机,所述削皮箱体为顶面开口的长方体,其中一侧长边侧壁可向上升起,另一侧长边侧壁顶端与上料机顶部连接,削皮箱体内侧底部设有支架,所述支架上设有五个与削皮箱体长边平行的转动轮,所述相邻两转动轮上下交错排列,其截面圆点连线呈“W”型,且加工时相邻两转动轮的旋转方向相反,所述转动轮由电机驱动,所述转动轮上设有刀片。

进一步的,所述转动轮上的刀片为螺纹刀片。

进一步的,所述上料机包括倾斜上料平台,所述倾斜上料平台上设有若干并列设置的输送链条,所述输送链条由传动机构传动。

进一步的,所述输送链条上设有倒钩,所述两相邻输送链条上的倒钩连线与地面平行。

进一步的,所述支架与削皮箱体底部之间设有缓冲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缓冲装置为弹簧。

进一步的,所述削皮箱体一侧底部设有吸尘口,所述吸尘口通过吸尘管与吸尘器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实现了木材自动上料进入削皮箱体内削皮,仅需人工将原木放置在上料机上,降低了人力消耗;同时,可一次性同时对多根原木削皮,提高了削皮效率;并且削皮时产生的木屑可及时回收,减少了环境污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原木削皮机中削皮箱体侧壁降下时的侧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原木削皮机中削皮箱体侧壁升起时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原木削皮机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列表:

1-削皮箱体,11-支架,111-转动轮,112-螺纹刀片,2-上料机,21-倾斜上料平台,212-输送链条,213-倒钩,3-弹簧,4-吸尘口,5-吸尘管,6-吸尘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明本实用新型,应理解下述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和3,一种新型原木削皮机,包括削皮箱体1和上料机2,削皮箱体1为顶面开口的长方体,其中一侧长边侧壁可向上升起,另一侧长边侧壁顶端与上料机2顶部连接,削皮箱体1内侧底部设有支架11,支架11上设有五个与削皮箱体1长边平行的转动轮111,相邻两转动轮111上下交错排列,其截面圆点连线呈“W”型,且加工时相邻两转动轮111的旋转方向相反,转动轮111由电机驱动,转动轮111上设有刀片。在本实施例中,转动轮111上的刀片为螺纹刀片。其中,上料机2包括倾斜上料平台21,倾斜上料平台21上设有若干并列设置的输送链条212,输送链条212由传动机构传动,输送链条212上设有倒钩213,两相邻输送链条212上的倒钩213连线与地面平行。在加工时,首先人工将原木放置在输送链条212上,输送链条212上的倒钩213带动原木向上运动,并输送到上料机2顶端,然后原木坠入带削皮箱体内,在削皮箱体1内有多根以后,停止上料机2的输送链条212,此时削皮箱体1内的转动轮111转动,且相邻两转动轮111的旋转方向相反,高速旋转的螺旋刀片112会削去原木的树皮,且在胶皮过程中,原木会发生弹起,此时削皮箱体1的四周箱壁会防止原木弹出,直至削皮箱体1内的原木削皮完成后,关闭转动轮111,然后将削皮箱体1的一侧长边侧壁升起形成一个侧边的开口(如图2),将转动轮111同时往开口方向旋转,削好皮的原木在转动轮111的作用下,最终滚动出削皮箱体1,即完成了一次性多根木头的削皮工作,最后将该长边侧壁降下,开动上料机2,继续下面的原木削皮工作。在本实施例中,输送链条212有四个。

由于原木是从上料机2的顶端落入到削皮箱体1内,为了防止原木坠落对转动轮111上的刀片产生损伤,支架11与削皮箱体1底部之间设有缓冲装置,在本实施例中,缓冲装置为弹簧3。

另外在削皮过程中,削皮箱体1内会产生大量木屑,难以清扫且污染环境,本新型原木削皮机的削皮箱体1一侧底部设有吸尘口4,吸尘口4通过吸尘管5与吸尘器6连接,在削皮的同时,开启吸尘器6,从而有效吸收木屑。

本实用新型方案所公开的技术手段不仅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所公开的技术手段,还包括由以上技术特征任意组合所组成的技术方案。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