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竹床编制的半自动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064101发布日期:2021-02-26 12:13阅读:91来源:国知局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半自动化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竹床编制的半自动化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竹床,是竹制家具,由大大小小的竹子编制而成,在天气炎热时使用,有一定的消暑功能,新竹床一般为青白色,使用后会慢慢变成红色。
[0003]
现在人们编制竹床,一般是人工编制,人们先将长竹板摆放在工具上,将两个短竹板放在长竹板中夹紧,固定长竹板,然后人们就可以放心的加短竹板,编制竹床,这样做需要耗费较多的人工劳动,编制时间会比较长,长时间用力夹紧竹板手掌会长泡,工作效率比较低。
[0004]
综上所述现有的编制竹床方法存在的问题,需要研发一种能够自动固定竹板,节省人工劳动,加快编制速度,提高工作效率的竹床编制的半自动化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0005]
为了克服现有的编制竹床方法需要耗费较多的人工劳动,编制时间会比较长,长时间用力夹紧竹板手掌会长泡,工作效率比较低的缺点,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能够自动固定竹板,节省人工劳动,加快编制速度,提高工作效率的竹床编制的半自动化装置。
[0006]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竹床编制的半自动化装置,包括有:底座和垫块,底座上设有垫块;第一电机,垫块上安装有第一电机;夹紧机构,底座上设有夹紧机构;往复机构,底座上设有往复机构,夹紧机构与往复机构配合,往复机构与第一电机连接。
[0007]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夹紧机构包括有:第一支撑脚,底座上设有两个第一支撑脚;夹板,两个第一支撑脚上部连接有夹板;螺丝,夹板上均匀滑动式设有五个螺丝;螺母,螺丝上转动式设有螺母,螺母与夹板配合;滑杆,夹板上滑动式设有滑杆;第一弹簧,滑杆上绕有第一弹簧,第一弹簧与夹板和滑杆连接。
[0008]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往复机构包括有:第三支架,其数量为四个,底座上设有第三支架;第一转轴,其数量为两个,第三支架上部内侧转动式连接有第一转轴,一侧的第一转轴与第一电机输出轴连接;皮带轮,两个第一转轴上均设有两个皮带轮;
平皮带,皮带轮上绕有平皮带;第一齿条,一侧的平皮带上设有第一齿条;第一支架,底座上设有第一支架;第一支撑架,底座上设有两个第一支撑架;第二转轴,第一支撑架上部内侧和第一支架上部均转动式设有第二转轴;第一齿轮,一侧的第二转轴上设有第一齿轮,第一齿轮与第一齿条啮合;第一传动组件,两个第二转轴上连接有第一传动组件;第二齿轮,一侧的第二转轴中部设有第二齿轮;滑轨,底座上设有滑轨;直齿条,滑轨上滑动式设有直齿条;带弹簧齿条,直齿条上设有带弹簧齿条,带弹簧齿条与第二齿轮啮合;第二支架,底座上设有第二支架;第三转轴,第二支架上部转动式设有第三转轴;第三齿轮,第三转轴上设有两个第三齿轮,一侧的第三齿轮与直齿条啮合;上齿条,底座上滑动式设有上齿条,上齿条与一侧的第三齿轮啮合;上夹具,上齿条上部设有上夹具;下齿条,底座上滑动式设有下齿条,下齿条与一侧的第三齿轮啮合;下夹具,下齿条下部设有下夹具;第二弹簧,下齿条上部绕有第二弹簧,第二弹簧与下齿条和底座连接。
[0009]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还包括有:送料机构,两个平皮带上均设有送料机构。
[0010]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送料机构包括有:安装块,两个平皮带上均设有安装块;拨块,两个安装块上转动式设有拨块;连接块,两个平皮带上均设有连接块;第三弹簧,两个连接块与两个拨块之间均连接有第三弹簧。
[0011]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还包括有:传料机构,底座上设有传料机构。
[0012]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传料机构包括有:第二电机,底座上安装有第二电机;第二支撑架,底座上设有三个第二支撑架;第四转轴,一侧的两个第二支撑架上部内侧转动式连接有第四转轴;第二传动组件,第四转轴与第二电机输出轴连接有第二传动组件;第三支撑架,底座上设有五个第三支撑架;滚筒,每个第三支撑架与一侧的两个第二支撑架上部内侧均转动式连接有两个滚筒,一侧下部的滚筒与第四转轴连接;第四齿轮,第二支撑架和一侧的第三支撑架上的滚筒上均设有第四齿轮,上下两侧的第四齿轮啮合;第三传动组件,一个下侧的滚筒与第四转轴之间连接有第三传动组件;
底座上设有放料框,放料框与滚筒配合。
[0013]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下夹具为“e”字形。
[0014]
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本发明通过设有夹紧机构、往复机构、送料机构和传料机构等机构,夹紧机构将长竹板夹紧,往复机构将长竹板错位上下运动,方便编制竹床,传料机构和送料机构方便上料,达到了半自动编制竹床的效果,节省人力和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0015]
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6]
图2为本发明夹紧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7]
图3为本发明往复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
图4为本发明a部分放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9]
图5为本发明部分往复机构和送料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0]
图6为本发明传料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1]
图中标号名称:1、底座,2、垫块,3、第一电机,4、夹紧机构,41、第一支撑脚,42、夹板,43、螺丝,44、螺母,45、第一弹簧,46、滑杆,5、往复机构,51、第一转轴,52、皮带轮,53、平皮带,54、第一齿条,55、第一支架,56、第一齿轮,57、第一支撑架,58、第二转轴,59、第一传动组件,510、第二齿轮,511、带弹簧齿条,512、滑轨,513、直齿条,514、第二支架,515、第三转轴,516、第三齿轮,517、上齿条,518、上夹具,519、下齿条,520、第二弹簧,521、下夹具,522、第三支架,6、送料机构,61、安装块,62、拨块,63、连接块,64、第三弹簧,7、传料机构,71、第二电机,72、第二传动组件,73、第四转轴,74、第二支撑架,75、第四齿轮,76、滚筒,77、放料框,78、第三传动组件,79、第三支撑架。
具体实施方式
[0022]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仅此声明,本发明在文中出现或即将出现的上、下、左、右、前、后、内、外等方位用词,仅以本发明的附图为基准,其并不是对本发明的具体限定。
[0023]
实施例1一种竹床编制的半自动化装置,如图1、图3和图6所示,包括有底座1、垫块2、第一电机3、夹紧机构4和往复机构5,底座1顶部前侧右部设有垫块2,垫块2顶部安装有第一电机3,底座1顶部左侧设有夹紧机构4,底座1顶部设有往复机构5,夹紧机构4与往复机构5配合,往复机构5与第一电机3连接。
[0024]
当人们使用本发明时,使用夹紧机构4和往复机构5将长竹板夹住,将短竹板放在长竹板中,然后启动第一电机3,第一电机3带动往复机构5运动,往复机构5带动长竹板上下运动分开错位,人们将短竹板向左推动,前一根短竹板夹紧后,继续放下一根短竹板,竹床编制完成后,人们将竹床取下,关闭第一电机3即可,如果还要继续编制竹床,重复以上操作,人们就能快速的编制出竹床,节省时间和劳动力。
[0025]
实施例2在实施例1的基础之上,如图2、图3、图4和图5所示,夹紧机构4包括有第一支撑脚41、夹
板42、螺丝43、螺母44、第一弹簧45和滑杆46,底座1顶部左侧设有两个第一支撑脚41,两个第一支撑脚41顶部连接有夹板42,夹板42上均匀滑动式设有五个螺丝43,螺丝43上转动式设有螺母44,螺母44与夹板42配合,夹板42上前后两侧均滑动式设有滑杆46,滑杆46上绕有第一弹簧45,第一弹簧45与夹板42和滑杆46连接。
[0026]
人们先旋松螺母44,将螺丝43取出,打开夹板42,此时,第一弹簧45变成压缩状态,将几根长竹板放在夹板42里,放开夹板42,第一弹簧45开始恢复初始状态,第一弹簧45带动夹板42向下运动,夹板42将长竹板夹紧,重新将螺丝43插入,再拧动螺母44让夹板42夹紧长竹板,人们再将长竹板的另一侧放在往复机构5上,将短竹板放在长竹板中,然后启动第一电机3,第一电机3带动往复机构5运动,往复机构5带动长竹板上下运动分开错位,再将短竹板放在长竹板中,人们将短竹板向左推动,前一根短竹板夹紧后,继续放下一根短竹板,竹床编制完成后,人们将竹床取下,关闭第一电机3即可,如果还要继续编制竹床,重复以上操作,人们就能快速的编制出竹床,节省时间和劳动力。
[0027]
往复机构5包括有第一转轴51、皮带轮52、平皮带53、第一齿条54、第一支架55、第一齿轮56、第一支撑架57、第二转轴58、第一传动组件59、第二齿轮510、带弹簧齿条511、滑轨512、直齿条513、第二支架514、第三转轴515、第三齿轮516、上齿条517、上夹具518、下齿条519、第二弹簧520、下夹具521和第三支架522,底座1顶部左右两侧均对称设有两个第三支架522,前后两侧的第三支架522上部内侧均转动式连接有第一转轴51,右侧的第一转轴51与第一电机3输出轴连接,左右两侧的第一转轴51上均设有两个皮带轮52,左右两侧的皮带轮52上绕有平皮带53,前侧的平皮带53上设有第一齿条54,底座1顶部前侧右部设有第一支架55,底座1顶部前侧右部设有两个第一支撑架57,第一支撑架57上部内侧和第一支架55上部均转动式设有第二转轴58,左侧的第二转轴58后部设有第一齿轮56,第一齿轮56与第一齿条54啮合,两个第二转轴58上连接有第一传动组件59,右侧的第二转轴58中部设有第二齿轮510,底座1顶部右侧前部设有滑轨512,滑轨512上滑动式设有直齿条513,直齿条513左侧设有带弹簧齿条511,带弹簧齿条511与第二齿轮510啮合,底座1顶部右侧设有第二支架514,第二支架514上部转动式设有第三转轴515,第三转轴515前后两侧均设有第三齿轮516,前侧的第三齿轮516与直齿条513啮合,底座1顶部右侧中部滑动式设有上齿条517,上齿条517与后侧的第三齿轮516啮合,上齿条517上部设有上夹具518,底座1顶部右侧中部滑动式设有下齿条519,下齿条519与后侧的第三齿轮516啮合,下齿条519下部设有下夹具521,下齿条519上部绕有第二弹簧520,第二弹簧520与下齿条519和底座1连接。
[0028]
长竹板夹紧后,将短竹板放在长竹板中,启动第一电机3,第一电机3输出轴带动右侧的第一转轴51转动,右侧的第一转轴51带动右侧的两个皮带轮52转动,右侧的两个皮带轮52带动平皮带53运动,两个平皮带53带动左侧的两个皮带轮52运动,左侧的两个皮带轮52转动带动左侧的第一转轴51转动,前侧的平皮带53带动第一齿条54运动,因为第一齿条54与第一齿轮56啮合,第一齿条54带动第一齿轮56运动,第一齿轮56带动左侧的第二转轴58转动,左侧的第二转轴58带动第一传动组件59运动,第一传动组件59带动右侧的第二转轴58转动,第二转轴58带动第二齿轮510运动,因为第二齿轮510与带弹簧齿条511啮合,第二齿轮510带动带弹簧齿条511向左运动,带弹簧齿条511带动直齿条513向左运动,因为直齿条513与前侧的第三齿轮516啮合,直齿条513带动前侧的第三齿轮516运动,前侧的第三齿轮516带动第三转轴515转动,第三转轴515带动后侧的第三齿轮516运动,因为第三齿轮
516与上齿条517和下齿条519啮合,所以此时第三齿轮516带动上齿条517向下运动,上齿条517带动上夹具518向下运动,上夹具518带动上面的两个长竹板向下运动,第三齿轮516带动下齿条519向上运动,第二弹簧520变成拉伸状态,下齿条519带动下夹具521向上运动,下夹具521带动下面的三个长竹板向上运动,人们再将新的短竹板放在长竹板中,再推动短竹板向左运动,前侧的平皮带53带动第一齿条54运动,第一齿条54不再与第一齿轮56啮合,第二弹簧520恢复到初始状态,第二弹簧520带动下齿条519向下运动,下齿条519带动下夹具521向下运动回到原来的位置,下齿条519带动后侧的第三齿轮516运动,后侧的第三齿轮516带动上齿条517向上运动,上齿条517带动上夹具518向上运动,后侧的第三齿轮516带动第三转轴515转动,第三转轴515带动前侧的第三齿轮516运动,前侧的第三齿轮516带动直齿条513运动回到原来的位置,第一齿条54不再与第一齿轮56啮合的同时,第一齿轮56停止转动,导致第二齿轮510停止转动,弹簧齿条由于弹性作用向右移动至初始位置,弹簧齿条帮助直齿条513更好的向右移动,同时,由于弹簧齿条与第二齿轮510啮合,弹簧齿条使第二齿轮510反转,导致第一齿轮56反转,由于直齿条513与前侧的第三齿轮516啮合,直齿条513更好的带动前侧的第三齿轮516反转,最终导致上夹具518向上运动,下齿条519向下运动,同时下齿条519带动下夹具521向下运动,竹床编制完成后,人们将竹床取下,关闭第一电机3即可,如果还要继续编制竹床,重复以上操作,人们就能快速的编制出竹床,节省时间和劳动力。
[0029]
实施例3在实施例2的基础之上,如图1、图5和图6所示,还包括有送料机构6,两个平皮带53上均设有送料机构6,送料机构6包括有安装块61、拨块62、连接块63和第三弹簧64,两个平皮带53上均设有安装块61,两个安装块61上转动式设有拨块62,两个平皮带53上均设有连接块63,两个连接块63与两个拨块62之间均连接有第三弹簧64。
[0030]
长竹板夹紧后,将短竹板放在长竹板中,启动第一电机3后,右侧的两个皮带轮52带动平皮带53运动,两个平皮带53带动安装块61、拨块62和连接块63运动,当拨块62接触到短竹板并带动短竹板向左运动,此时,连接块63继续运动,第三弹簧64变成拉伸状态,长竹板将短竹板夹紧后,拨块62继续转动的同时向左移动,第三弹簧64持续拉伸,当拨块62不再与短竹板接触,第三弹簧64恢复到初始状态,竹床编制完成后,人们将竹床取下,关闭第一电机3即可,如果还要继续编制竹床,重复以上操作,人们就能快速的编制出竹床,节省时间和劳动力。
[0031]
还包括有传料机构7,底座1顶部右侧设有传料机构7,传料机构7包括有第二电机71、第二传动组件72、第四转轴73、第二支撑架74、第四齿轮75、滚筒76、放料框77、第三传动组件78和第三支撑架79,底座1顶部右侧后部安装有第二电机71,底座1顶部右侧后部设有三个第二支撑架74,右侧的两个第二支撑架74上部内侧转动式连接有第四转轴73,第四转轴73右部与第二电机71输出轴连接有第二传动组件72,底座1顶部右侧设有五个第三支撑架79,每个第三支撑架79与左侧的两个第二支撑架74上部内侧均转动式连接有两个滚筒76,最后侧下部的滚筒76右侧与第四转轴73连接,第二支撑架74上和最后侧的第三支撑架79上的滚筒76右部均设有第四齿轮75,上下两侧的第四齿轮75啮合,从后往前倒数第二个下侧的滚筒76与第四转轴73之间连接有第三传动组件78,底座1顶部右侧后部设有放料框77,放料框77与滚筒76配合。
[0032]
人们将短竹板放在最后侧的两个滚筒76中间,然后启动第二电机71,第二电机71输出轴带动第二传动组件72运动,第二传动组件72带动第四转轴73转动,第四转轴73带动最后侧下部的滚筒76转动,最后侧下部的滚筒76带动与之连接的第四齿轮75转动,由于上下两侧的第四齿轮75啮合,后部下侧的第四齿轮75带动上侧的第四齿轮75运动,上侧的第四齿轮75带动上侧的滚筒76运动,两个滚筒76将短竹板运输到放料框77上,再继续运输到最后侧第三支撑架79的两个滚筒76上,第四转轴73带动第三传动组件78运动,第三传动组件78带动第三支撑架79上下侧的滚筒76运动,该滚筒76带动前部下侧的第四齿轮75转动,由于上下两侧的第四齿轮75啮合,前部上侧的第四齿轮75转动,上侧的第四齿轮75带动上侧的滚筒76转动,两个滚筒76带动短竹板向前运动,短竹板依次被传送至前侧其余的四组滚筒76之间,短竹板依次带动其余的滚筒76转动,拨块62接触到短竹板并带动短竹板向左运动,竹床编制完成后,将竹床取下,关闭第二电机71即可,如果还要继续编制竹床,重复以上操作,方便上料,节省人力。
[0033]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子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原则之内,所作的等同替换,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发明未作详细阐述的内容属于本专业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已有技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