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纫机的切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0077阅读:60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缝纫机的切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缝纫机,特别是一种缝纫机的切线装置。
一般缝纫机的切线装置,其构造大致如


图1所示,该切线装置11是利用设置于缝纫机1上的驱动器12在连动枢设于基板13上的摆臂14摆动之初,可借由摆臂14伸至于裁切刀件111的卡挚槽112中且裁切刀件111与送刀件113重叠设置,而使驱动器12启动时,该摆臂14可连动送刀件113及裁切刀件111直线移动,同时,裁切刀件111及送刀件113也可借一两端分别连结于基板13及裁切刀件111的回复元件114所具有的弹力,以使送刀件113及裁切刀件111移动时的速度增加。此时,当送刀件113直线移动至调整件115抵制于送刀件113的枢接槽116末端时,送刀件113才以摆臂14枢接于基板13上的中心产生摆动。因此,该送刀件113与裁切刀件111的运动路径会先以小角度的弧线路径移动,直到送刀件113的凸块117受到挡止件118的挡止时送刀件113即不再摆动。此时,固设于裁切刀件111的裁切刀119前端即位于缝纫机1的勾线针15端缘上方,此后,该摆臂14继续连动裁切刀件111移动,使得该裁切刀件111上的裁切刀119沿着勾线针15的端缘上方做直线运动,而至如图中假想线所示的位置处,进而使该裁切刀119穿置于针线16之间,并且将一设置于基板13上的弹性件110压缩,以便摆臂14连动裁切刀件111回移时,可利用该弹性件110的弹性回复力而使裁切刀119可以弧线路径对针线16进行裁切,最后,该裁切刀件111及送刀件113可再受摆臂14的连动而回复到原位,以备下一次裁切动作的进行。

图1所示,当缝纫机使用欲安装此切线装置11于缝纫机1上时,由于每一种缝纫机1的不同,故生产者需于安装该切线装置11时,同时对送刀件113的摆动角度做校正调整的工作,以使该切线装置11使用时,使裁切刀119可准确的沿着勾线针15的端缘上方而穿置于针线16之间;而此一般的切线装置11于调整校正送刀件113的摆动度时,由于该基板13上的挡止块118挡止送刀件113的移动,所以,生产者可调整该挡止块118的前后位置。另外,生产者又可直接利用调整件115滑接于送刀件113枢接槽116,并同时借调整槽17,而调整调整件115使其可上下移动,进而调整送刀件113的摆动角度。
但是,一般缝纫机的切线装置1在使用上仍具有以下的缺点1、构件复杂由于一般切线装置11是借由基板13上设置一挡止块118,当送刀件113及裁切刀件111摆动移动至此挡止块118位置时,才得以使送刀件113停止移动,并进而使裁切刀件111可移动至其裁切刀119可穿置于针线16之间的位置处。同时该送刀件113移动时,设置于基板13上的调整件115抵制于送刀件113的枢接槽116末端,而使送刀件113连动裁切刀件111产生摆动,进而使裁切刀119可移动至勾线针15的端缘上方;另外,一般切线装置11还需借由一回复元件114及一弹性件110,才得以使其移动速度增加及裁切动作确实,所以,一般切线装置11的构造较为复杂。
2、不易校正调整一般切线装置11欲安装于缝纫机1上时,由于每一种缝纫机1的种类及构造上的不同,生产者则需于其安装时,同时对送刀件113的摆动角度做校正调整的工作,才可使裁切刀119可准确沿着勾线针15的端缘上方而穿置于针线16之间。然而,该切线装置11调整校正的方法,是调整该挡止块118的前后位置,以使挡止块118可挡止送刀件113的移动距离。另外,生产者还需调整调整件115的上下位置,进而调整送刀件113的摆动角度,再者,由于此校正调整的动作非常繁琐,通常必须由生产者亲自调校,而使用者无法自己调校,当使用者使用一段时间之后,若需调校该切线装置11的送刀件113时,仍需将此缝纫机1送交生产者进行调整校正的作业,所以,一般切线装置11于校正调整时较为繁琐。
3、冲程较长由于一般切线装置11的送刀件113在移动之初,先直线移动一距离,直至调整件115抵制于送刀件113的枢接槽116末端时,送刀件113才会产生摆动,因此,送刀件113与裁切刀件111需以较长的移动路径,才能使裁切刀件111的裁切刀119移动至勾线针15的端缘上方。
4、噪音较大承上所述,因一般切线装置11的冲程较长,当该切线装置11的送刀件113及裁切刀件111受摆臂14的连动而反复移动并裁切针线16时,该切线装置11会有较大的噪音产生。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构造简单、易于校正调整、冲程较短,且噪音小的缝纫机的切线装置。
依据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缝纫机的切线装置,该缝纫机上设有驱动器,该切线装置包含有一固设于缝纫机上的基板、一枢设于基板上且连接驱动器的摆杆以及一切线刀组;该切线刀组包含有一枢设于基板上摆片以及一与摆片重叠设置的刀架;该摆杆的前端枢结于该刀架上,而该刀架上开设有前、后导引槽,并设前、后枢结一件分别穿过前、后导引槽及摆片而将摆片枢设于基板上,该刀架前端固设有一刀勾,其特征在于该刀架上开设有一斜向的调位槽,该调位槽是位于前导引槽的前侧方并与前导引槽相连通,且该摆片相对该调位槽处形成有一孔槽;该摆片及刀架间设置有一限位组件。
所述的缝纫机的切线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前枢结件具有一前调整件,且该前调整件穿置于刀架的前导引槽及摆片的孔槽,且该前调整件另偏心开设有一穿槽,该穿槽内穿设一接合件。
所述的缝纫机的切线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后枢结件具有一后调整件,且该后调整件是穿置于刀架的后导引槽,且该后调整件另偏心开设有一穿槽,该穿槽内穿设一接合件。
所述的缝纫机的切线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限位组件包含有两挡制块,而该两挡制块分别凸设于摆片及刀架的一侧边。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缝纫机的切线装置具有如后所述的功效1、构件简单由于本实用新型切线装置是借由其刀架上所开设与前导引槽相连通的斜向的调位槽,可供一前枢结件穿过并经摆片的孔槽而将摆片枢设于基板上,而后导引槽是供一后枢结件直接穿设并将摆片枢设于基板上,以及分别凸设于摆片及刀架一侧边且当刀架摆动时可一并带动摆片摆动的挡制块,而使切线装置的刀架于使用之初,可摆动到针线勾的端缘前方,使刀架的刀勾可顺利将缝纫机的针线切断,如此,与一般切线装置需借由二调整件、一送刀件的枢接槽、一挡止块、一凸设于送刀件上的凸块、一回复元件及一弹性件,才得以裁切针线的构造明显减少许多,所以,本实用新型切线装置的构造较为简单。
2、易于校正调整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前、后枢结件以偏心的方式将刀架及摆片枢设于基板上,所以,欲调整校正刀架的摆动角度时,可直接转动前枢结件或后枢结件,使其前、后调整件可推动刀架摆动,同时,又因该前、后枢结件又另具有微调、粗调的区别,使用者使用一段时间之后,需调校刀架的摆动角度时,可依需要而转动前、后枢结件,如此,本实用新型具有易于调整的效果。
3、冲程较短本实用新型的刀架上的调位槽与前导引槽相连通且具有一斜度,且与刀架重叠设置的摆片是借前、后枢结件而枢设于基板上,所以,当刀架移动之初,刀架即可连动摆片相对该调位槽的斜向角度而摆动,同时该摆片不会于送刀件移动之初,先行直线移动一距离才会产生摆动的动作,因此,本实用新型刀架的刀勾移动至勾线针的端缘上方的移动路径可较短。
4、噪音较小承上所述,由于本实用新型切线装置的冲程较短,所以,当该线装置的刀架及摆片,再受摆臂的连动而反复移动并裁切针线时,切线装置所产生的噪音较小。
下面通过最佳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缝纫机的切线装置进行详细说明,附图中
图1是一般缝纫机的切线装置上视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上视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动作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另一动作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调整校正示意图。
如图2、3所示,本实施例所显示的缝纫机2的切线装置21,主要于缝纫机2上设有驱动器22,且该驱动器22可带动切线装置21,该切线装置21包含有一固设于缝纫机2上的基板23,一枢设于基板23上且连接驱动器22的摆杆24以及一切线刀组25;其中,该切线刀组25包含有一可枢设于基板23上且可在基板23上摆动的摆片251,以及一与摆片251重叠设置的刀架252;令前述摆杆24的前端枢结于该刀架252上,使该刀架252与摆杆24成连动,而该刀架252上开设有前、后导引槽253、254,同时该刀架252上再开设有一斜向的调位槽255,且该调位槽255位于前导引槽253的前侧方并与前导引槽253相连通,而该刀架252前端固设有一刀勾257。另外,该摆片251相对于该调位槽255处形成有一孔槽256,且借前、后枢结件26、27将摆片251枢设于基板23上,同时,前枢结件26具有一前调整件261,且该前调整件261另偏心开设有一穿槽262,当刀架252及摆片251欲同时重叠枢设于基座23上时,该前调整件261依序穿过刀架252的前导引槽253及摆片251的孔槽256,并以一接合件263穿设过前调整件261的穿槽262,进而将摆片251枢设于基板23上。该后枢结件27具有一后调整件271,且该后调整件271另偏心开设有一穿槽272,而该后调整件271也可穿过后导引槽254及摆片251,并再以一接合件273穿设过后调整件271的穿槽272,进而将摆片251枢设于基板23上;另外,摆片251及刀架252间设置有一限位组件28,而该限位组件28包含有两挡制块281,并令该两挡制块281分别凸伸于摆片251及刀架252的一侧边,以令前述刀架252摆动时可一并带动摆片251摆动。
如图3所示,该切线装置21于使用时,启动缝纫机2上的驱动器22,使该驱动器22可连动摆杆24往前摆动,该摆杆24也可连动刀架252往前移动,此时,由于前枢结件26穿过刀架252的前导引槽253前端的调位槽255及摆片251的孔槽256,而将其枢设于基板23上,所以,当摆杆24连动刀架252移动之初,前枢结件26脱离调位槽255并斜向进入前导引槽253中,进而使刀架252往下摆动至如图4所示的位置处,同时,该刀架252的挡制块281推压摆片251,使摆片251随之往下移动,另外,因后枢结件27将摆片251枢设于基板23上,所以,当刀架252与摆片251摆动完毕后,摆片251则无法再行往前移动,此时,摆杆24仍继续带动刀架252往前直线移动,并经缝纫机(图中未示出)的针线勾29处,直到如图5所示的位置处,使该刀勾257穿置于针线20之间,再请回顾图3所示,当驱动器22连动摆臂24往原处摆动之初,刀架252的刀勾257即可退出针线20处,并将针线20切断,此时,该刀架252仍继续受摆杆24的连动而直线移动,直到前枢结件26由前导引槽253移动入斜向的调位槽(图中未示出)时,该刀架252则同时往原处摆动,同时再因摆片251上凸设有另一挡制块281,如此,当刀架252往原处摆动时即可同时连动摆片251往原处摆动,而回复到如图3所示的状态,以备下一次切线动作的进行。
如图6所示,当此切线装置21安装于缝纫机(图中未示出)上时,由于每一种缝纫机的不同,故生产者或使用者即需于安装该切线装置21时,同时对刀架252摆动角度做校正调整的工作,使该切线装置21使用时,刀勾257可准确的沿着勾线针29的端缘上方而穿置于针线20之间;当生产者或使用者欲调整校正刀架252的摆动角度时,可先行以手动的方式将摆杆24连动刀架252往前移动至进入针线20间的前端,进而再转动前枢结件26或后枢结件27,借由该前、后枢结件26、27是偏心枢设于基板23上,进而使转动前、后枢结件26、27时,其前、后调整件261、271可推动刀架252摆动,直至刀架252的刀勾257摆动至针线勾29上方时即完成调校的工作;同时,又因前、后枢结件26、27与刀勾257的距离不同,所以,当调整后枢结件27时,该刀架252的摆动角度会较大(粗调),而调整前枢结件26时,该刀架252的摆动角度较小(微调),如此,生产者或使用者可依当时情况的需要,进而选择调整前枢结件26或后枢结件27。
所以,本实用新型缝纫机2的切线装置21借由其刀架252上所开设与前导引槽253相连通的斜向的调位槽255,分别穿过前、后导引槽253、254而将摆片251枢设于基板23上的前、后枢结件26、27,以及分别凸设于摆片251及刀架252一侧边且当刀架252摆动时可一并带动摆片251摆动的挡制块281等较简捷的构件,而使该切线装置21于使用时,可顺利将缝纫机2的针线20切断;另外,于此切线装置21欲调整校正刀架252的摆动角度时,可直接调整前、后枢结件26、27,由于本实用新型具有易于调整的功效,又因开设于刀架252上的调位槽255与前导引槽253相连通且具有一斜度,所以,当刀架252移动之初,刀架252可相对该调位槽255的斜向角度而摆动,使本实用新型的刀架252冲程较短,更可因其冲程较短,而使该切线装置21使用时,可减少噪音量。
权利要求1.一种缝纫机的切线装置,该缝纫机上设有驱动器,该切线装置包含有一固设于缝纫机上的基板、一枢设于基板上且连接驱动器的摆杆以及一切线刀组;该切线刀组包含有一枢设于基板上的摆片以及一与摆片重叠设置的刀架;该摆杆的前端枢结于该刀架上,而该刀架上开设有前、后导引槽,并设前、后枢结件分别穿过前、后导引槽及摆片而将摆片枢设于基板上,该刀架前端固设有一刀勾,其特征在于该刀架上开设有一斜向的调位槽,该调位槽是位于前导引槽的前侧方并与前导引槽相连通,且该摆片相对该调位槽处形成有一孔槽;该摆片及刀架间设置有一限位组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纫机的切线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前枢结件具有一前调整件,且该前调整件穿置于刀架的前导引槽及摆片的孔槽,且该前调整件另偏心开设有一穿槽,该穿槽内穿设一接合件。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纫机的切线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后枢结件具有一后调整件,且该后调整件是穿置于刀架的后导引槽,且该后调整件另偏心开设有一穿槽,该穿槽内穿设一接合件。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纫机的切线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限位组件包含有两挡制块,而该两挡制块分别凸设于摆片及刀架的一侧边。
专利摘要一构造简单、易于校正调整、冲程较短,且噪音小的缝纫机的切线装置,包含有一基板、一摆杆,以及一切线刀组;该切线刀组包含有一摆片,以及一刀架;该摆杆枢结于该刀架上,该刀架设有前、后导引槽,及前、后枢结件,该刀架固设有一刀勾,该刀架上开设有一调位槽,该调位槽是位于前导引槽的前侧方并与前导引槽相连通,且该摆片形成有一孔槽;该摆片及刀架间设置有一限位组件。
文档编号D05B65/00GK2453025SQ0025464
公开日2001年10月10日 申请日期2000年9月20日 优先权日2000年9月20日
发明者黄俊仁 申请人:黄俊仁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