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纳米级植物拒水素多功能仿生服装和布料及其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0993阅读:51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含纳米级植物拒水素多功能仿生服装和布料及其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一种服装和布料的制作方法,特别是指具有防水透气性能的多功能服装和布料,以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服装是人类物质文明的第一要素,随着几千年人类历史的发展到今天,服装已是门类齐全,品种繁多,数不胜数。然而就服装的使用功能来讲,基本上还停留在装束和御寒两大功能方面,与现代人生活物质文明的要求比较,还存在着许多的弊病和缺陷,这就使得人们在生活和工作方面都还存在着许多不便,甚至直接影响到人们的身体健康。例如,普通服装不具有防水功能,而这种功能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和许多人类重要活动领域里,都是必不可少的,目前市场上的雨衣都是不透气的,不透气的雨衣穿在身上弊病很多第一是有害人体健康,当人们穿上不透气雨衣出行或作事时,常常会感到不舒服,觉得闭气,闷热,甚至出现头晕现象,这是因为雨衣不透气,人体自身散发的热量都滞留聚集在雨衣内,使雨衣内气温不断增高,而雨衣外,由于雨水降落,雨衣及外部温度降低,形成衣内衣外的温度差,衣内的热空气在衣外冷空气的作用下,会使衣内凝成水珠或产生潮湿,使衣内湿漉漉的,这时候入的感觉是既闷热又潮湿,很不舒服,影响人们的思想情绪,直至影响身体健康。再则,雨衣内湿气向人体反射,是导致风湿病的原因之一。弊病之二是生活、工作不方便,在雨季或雨天人们为了不耽误工作,外出时而又不被雨淋,就得带上雨具或穿上雨衣,雨衣只有在下雨时穿着才有其使用价值,而在不下雨时就成了一种多余的负担,携带和存放都不方便。
针对不透气雨衣的弊病,研制出既能防水,又能透气的服装,是人类物质生活文明发展的需要。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方面人员也曾作过试验,并有文献报道,但是从实质来看,现有有关透气雨衣所采用的方法和技术程度都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例如①专利号ZL91204276.8,名称为多功能晴雨服,该方法系采用尼龙防水布涂层,其实质为不透气尼龙涂层雨衣。②专利号ZL00216185.0,名称防水防风透气化纤织物面料,该专利方法采用化纤织物、薄膜、化纤织物三层复合,复合后面料不具有透气性能,而且三层复合使面料过厚,制作成雨衣或服装也不便穿用。③专利号ZL94113980.8,名称防水透气服装及其面料制造方法,方法是采用纤维织物与憎水膜复合而成。④专利号ZL98223076.1,名称透气防水复合布,方法采用两层织物和两层膜复合而成。
由此可见,现有透气防水服的有关专利技术普遍存在三方面的问题,一是普遍采用多层复合,特别是采用加膜复合的透气防水复合布(服装),实际上是不具有透气性的;其二是布料经过多层复合后,其面料的结构发生改变,从而服装的结构也随之改变,厚度增加,硬度也同时增加,穿着舒服度也会受影响;其三是现有的透气防水服的防水层都采用化学物质调配制成的,这种化学物质构成的防水层容易给人体带来不适的感觉,有的甚至还存在着易产生静电,使皮肤产生过敏等不良现象。此外,现有的纺织服装防水处理只是对面料进行处理,方法是采用浸扎,将防水剂配制成浸扎液,面料经浸渍槽浸扎,浸扎后,进行烘干和焙干,以达到防水剂与纤维进行反映达到防水目的。
采用浸扎方法存在着一些弊端首先浸扎方法投资大,设备要求高,场地大,必须流水线生产,单种面料批量大,品种少;浪费浸扎液;一般印染厂不具备条件;对面料处理的品种受到限制,难以满足不同服装缝制厂客户的要求;处理好的面料做成服装后,因衬里、口袋、而料搭配、缝制线、秀花商标、图标等尚不能也做到具有防水透气性,因此达不到理想的整体服装防水透气效果,所以很有必要加以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防水透气布料和服装的不足提出一种透气性防水效果好,且无任何污染和不适感觉的含植物拒水素的防水透气服装和布料及其制作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目的,所提出的技术实施方案是利用植物叶表层中所具有的防水透气的植物成分(表面胶元)的特性,将具有防水透气功能的植物,采用粉碎、浸泡、蒸馏的方法提炼出植物中的植物拒水素,形成含植物拒水素的蒸溜液,再将含有植物拒水素成分的蒸馏液与由含有机氟聚合物或有机硅聚合物合成的化学防水透气材料和水混合形成一种含植物拒水素的防水透气混合液。并通过喷射或浸润或涂抹等方法将含植物拒水素的防水透气混合液浸润到服装或布料上,使含植物拒水素成分的蒸馏液润透纺织纤维,再经自然干燥或人工干燥后送入热敏箱中进行热敏反应,使具有防水透气功能的植物成分与纺织纤维复合成一种具有防水透气的纺织纤维,进而形成具有防水透气的特性的整个服装或布料。
本发明的具体制作方法如下1、选取具有防水透气性能的植物(如荷叶、芭胶叶等),将其粉碎后置入清水中浸泡1-2天,使植物中的防水透气成分充分溶解于水中;2、将经浸泡后的植物和水液一同置于一容器内,在水的沸点下进行高温蒸煮,而获取含植物拒水素的蒸馏液;3、将含植物拒水素的蒸溜液与由含有机氟聚合物或有机硅聚合物合成的化学防水透气材料和水在常温下进行搅拌混合,形成一种含植物拒水素的防水透气混合液,混合液的配比为含植物拒水素的蒸溜液2份含有机氟聚合物或有机硅聚合物合成的化学防水透气材料1-1.5份水 15-20份4、通过喷射、浸润或涂刷的方法,将含植物拒水素的防水透气混合液浸润到服装或布料上,并让其自然干燥;5、将干燥后的含植物拒水素的防水透气混合液的服装或布料放入到热敏反应箱内进行热反应,其热反应温度为12b℃-150℃,热反应时间为3-5分钟,使含防水透气植物成分与服装或布料的纤维进行反应,这样便构成了含有植物拒水素的既能防水又能透气的多功能服装或布料。
本发明巧妙地利用自然界中植物防水透气材料,并将其移植到服装或布料上,使得服装或布料也形成了如同植物本身的防水透气层,具有防水透气性能好,且不破坏服装或布料本身的色感和质感,在外表根本就看不出任何痕迹。此外,由于本发明采用的是一种仿生制剂的方法,利用了天然植物原料,其原料来源丰富、价格低廉、且无毒、无色、不但对人的健康无任何不良影响,而且由于植物本身的清香和药用性,还有益人们身体的健康和精神愉快。
具体实施例方式
实施例一选取荷叶作为防水透气的植物,其具体实施步骤如下1、选取新鲜荷叶,去掉腐叶,将荷叶粉碎后置入清水中浸泡1-2天,使荷叶中的防水透气成分充分溶解于水中;2、将经浸泡后的荷叶和水液一同置于一容器内,在水的沸点下进行高温蒸煮,而获取含荷叶植物拒水素成分的蒸馏液;3、将含荷叶植物拒水素的蒸溜液与由含氟醇拒水剂和水在常温下进行搅拌混合,形成一种含荷叶植物拒水素的防水透气混合液,混合液的配比为含荷叶植物拒水素的蒸溜液2份含氟醇拒水剂1份水 15份4、通过喷射、浸润或涂刷的方法,将含荷叶植物拒水素成分的防水透气混合液,浸润到服装或布料上,并让其自然干燥或人工干燥;5、将干燥后的含防水透气成分的服装或布料放入到热敏反应箱内进行热反应,其热反应温度为120℃-150℃,热反应时间为3-5分钟,这样就使得服装或布料便构成了含有纳米级的植物拒水素成分的既能防水又能透气的多功能服装或布料。
权利要求
1.含纳米级植物拒水素多功能仿生服装和布料及其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服装和布料中含有具有防水透气的植物成分的植物拒水素。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纳米级植物拒水素多功能仿生服装和布料及其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仿生服装和布料是将具有防水透气功能的植物,采用粉碎、浸泡、蒸馏的方法提炼出植物中的植物拒水素,形成含植物拒水素的蒸溜液,再将含有植物拒水素成分的蒸馏液与由含有机氟聚合物或有机硅聚合物合成的化学防水透气材料和水混合形成一种含植物拒水素的防水透气混合液,并通过喷射或浸润或涂抹等方法将含植物拒水素的防水透气混合液浸润到服装或布料上,使含植物拒水素成分的蒸馏液润透纺织纤维,再经自然干燥或人工干燥后送入热敏箱中进行热敏反应,使具有防水透气功能的植物成分与纺织纤维复合成一种具有防水透气的纺织纤维,进而形成具有防水透气的特性的整个服装或布料;本发明的具体制作方法如下A、选取具有防水透气性能的植物,将其粉碎后置入清水中浸泡1-2天,使植物中的防水透气成分充分溶解于水中;B、将经浸泡后的植物和水液一同置于一容器内,在水的沸点下进行高温蒸煮,而获取含植物拒水素的蒸馏液;C、将含植物拒水素的蒸溜液与由含有机氟聚合物或有机硅聚合物合成的化学防水透气材料和水在常温下进行搅拌混合,形成一种含植物拒水素的防水透气混合液,混合液的配比为含植物拒水素的蒸溜液2份含有机氟聚合物或有机硅聚合物合成的化学防水透气材料1-1.5份水 15-20份D、通过喷射、浸润或涂刷的方法,将含植物拒水素的防水透气混合液浸润到服装或布料上,并让其自然干燥或人工干燥;E、将干燥后的含植物拒水素的防水透气混合液的服装或布料放入到热敏反应箱内进行热反应,其热反应温度为120℃-150℃,热反应时间为3-5分钟,使含防水透气植物成分充分与服装或布料的纤维进行反应,这样便构成了含有植物拒水素的既能防水又能透气的多功能服装或布料。
全文摘要
含纳米级植物拒水素多功能仿生服装和布料及其制作方法,将具有防水透气功能的植物,采用粉碎、浸泡、蒸馏的方法提炼出植物中的植物拒水素,形成含植物拒水素的蒸溜液,再将含有植物拒水素成分的蒸馏液与由含有机氟聚合物或有机硅聚合物合成的化学防水透气材料和水混合形成一种含植物拒水素的防水透气混合液。并通过喷射或浸润或涂抹等方法将含植物拒水素的防水透气混合液浸润到服装或布料上,使含植物拒水素成分的混合液润透纺织纤维,再经自然干燥或人工干燥后送入热敏箱中进行热敏反应,使具有防水透气功能的植物成分与纺织纤维复合成一种具有防水透气的纺织纤维,进而形成具有防水透气的特性的整个服装或布料。
文档编号D06M15/643GK1421566SQ0113156
公开日2003年6月4日 申请日期2001年11月23日 优先权日2001年11月23日
发明者张国明 申请人:张国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