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筒织物热定型机进出布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8428阅读:147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圆筒织物热定型机进出布机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说明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圆筒织物热定型机,特别是圆筒织物热定型机进出布机构。在已有技术中,目前市场使用的圆筒织物定型机存在严重的压痕问题,从70年代起一直使用该种定型机,利用此种定型机定型后的织物有明显的压痕,降低了产品质量,30多年来,该项技术一直没有突破性进展,定型后的织物只能降等销售,达不到出口要求的质量标准。因压痕问题,给许多厂家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原有的定型机的进出布机构是利用两对超喂轮将撑布架刚性地夹持在两对超喂轮之间,由于撑布架的重量和织物的重量全部由两对超喂轮支撑,在运动过程中,超喂轮和撑布架上的导布轮产生较大的挤压和磨擦,因此产生压痕。超喂轮轴线垂直于撑布架。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圆筒织物定型后无压痕的圆筒织物热定型机进出布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圆筒织物热定型机进出布机构包括由传动机构带动的导布辊,置于导布辊之间的撑布架,其特征在于导布辊在同一水平传动轴上相对间隔设置两个,对应每个导布辊上方同样设有上导布辊,上导布辊由下导布辊的传动机构传动连接,上导布辊在弹簧作用下上下导布轮之间的间隙自动可调;撑布架由两端的撑布杆和撑布杆之间靠近每个杆边处各两个相对间隔设置共两层的小导布辊组成;撑布架平行地夹持在前后进出布机构中。
采用了导布辊轴线平行于撑布架的结构,撑布架上安装八对小导布辊。撑布架平行的放在四套下导布辊上。即下导布辊与撑布架下排小导布辊接触,上导布辊与撑布架上排小导布辊接触。上部的四套导布辊施加适当的压力,压在撑布架上的小导布辊上。上下导布辊由传动轴传输动力,带动撑布架上的八对小导布辊转动。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1、在运动中,由于上下导布辊与小导布辊之间施加了适当的压力,因此,上下导布辊与小导布辊之间不会产生磨擦现象,它们之间的运动只能产生相对的滚动,同时采用了弹性加压结构,解决了刚性挤压的缺点,这样就彻底解决了压痕问题。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图1是进出布机的结构简图2是撑布架机构的结构简图;图3是图2沿A-A剖视结构简图。参见
图1,圆筒织物热定型机进出布机构由传动机构带动的导布辊在同一水平传动轴5上相对间隔设置两个导布辊3、4,对应每个导布辊3、4上方同样设有上导布辊1、2,上导布辊1、2由下导布辊3、4的传动机构传动连接,上导布辊1、2在弹簧作用下,上导布辊1、2与下导布辊3、4之间的间隙自动可调。即上导布辊1、2可做上下运动,正常工作时可做上下微动,解决刚性夹持撑布架的问题,以免在工作时损坏有关零部件。在上导布辊1、2上通过弹簧的作用,可任意调节施加在上导布辊1、2的压力,下导布辊3、4与传动杠5直接联接,通过传动杠5将动力传至上导辊1、2。
参见图2、3,撑布架由两端的撑布杆6、9和撑布杆之间靠近每个杆边处各两个相对间隔设置共两层的小导布辊组成。上小导布辊7、8、10、11与下小导布辊12、14设置在撑布架之间,且分上下两层设置。虚线圆为上下导布辊2、4。上下导布辊1、2、3、4的转动带动上下小导布辊7、8、10、11,12、14转动,将圆筒织物13均匀有序地向前推进。通过上导布辊1、2加压后,各辊之间均有一定压力,使各辊之间不会产生磨擦现象。
本实用新型主要完成针织纬编化纤及涤棉混纺织物的热定型。将织物套在撑布架上,上导布辊1、2升起,将撑布架放在下导布辊3、4上,落下上导布辊1、2,将撑布架弹性地夹持在上下导布辊1、2、3、4中间,上下导布辊1、2、3、4转动,将织物均匀有续地从前向后推进,织物的运动速度可根据织物的不同进行调速,织物通过热区,完成热定型过程,定型后的织物不会产生压痕,保证了织物的产品质量。
权利要求1.一种圆筒织物热定型机进出布机构,包括由传动机构带动的导布辊,置于导布辊之间的撑布架,其特征在于导布辊在同一水平传动轴上相对间隔设置两个,对应每个导布辊上方同样设有上导布辊,上导布辊由下导布辊的传动机构传动连接,上导布辊在弹簧作用下上下导布轮之间的间隙自动可调;撑布架由两端的撑布杆和撑布杆之间靠近每个杆边处各两个相对间隔设置共两层的小导布辊组成;撑布架平行地夹持在前后进出布机构之间。
专利摘要一种圆筒织物热定型机,特别是圆筒织物热定型机进出布机构。它包括由传动机构带动的导布辊,置于导布辊之间的撑布架。导布辊在同一水平传动轴上相对间隔设置两个,对应每个导布辊上方同样设有上导布辊,上导布辊由下导布辊的传动机构传动连接。撑布架由两端的撑布杆和撑布杆之间靠近每个杆边处各两个相对间隔设置共两层的小导布辊组成。撑布架平行地夹持在前后进出布机构中。在运动中,由于上下导布辊与小导布辊之间施加了适当的压力,因此,上下导布辊与小导布辊之间不会产生摩擦现象,它们之间的运动只能产生相对的滚动,这样就彻底解决了压痕问题,保证了织物的产品质量。
文档编号D06C5/00GK2595837SQ0228751
公开日2003年12月31日 申请日期2002年11月18日 优先权日2002年11月18日
发明者王志 申请人:王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