纬编机的线圈抑制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1639阅读:26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纬编机的线圈抑制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纬编机的线圈抑制板改良。
背景技术
过去的手套用的纬编机(以下称手套针织机)按从手套的小指到食指的顺序针织指套(袋),织到掌甲部的拇指根部(4根胴/胴体),接着,针织拇指,然后织掌甲部的手腕子(手首)(5根胴),再连续针织、进行针织手腕子的橡胶丝插入部的工序,在前后1对针床排列从小指织到拇指的织针,这些织针在各指所需要的根数的织针中包含与邻接的指套或胴套(袋)共同地使用的2~4根织针地排列构成。各指的织针包含在针织小指到食指和拇指的指套时进行针织动作、为了获得各指的大小(厚度)与邻接的指套共同地使用的织针。作为这样的动作的基本的公知例,具有日本特公昭7-4319号,另外,作为全自动手套针织机,已由日本特公昭41-9823号公报等公开。如上述那样,由在各指套共同使用的织针与下一指套的线圈重合地针织2~4个线圈,是为了防止在指股部产生孔,同时,在胴套的针织幅度的范围内增补与各指的厚度相当的指套的周长,确保足够大小的指套。当针织手套时,抑制挂到指股部的织针的各线圈的线圈抑制板的线圈抑制槽从抑制小指和无名指的通用织针的线圈的位置移动到针织拇指针织后的胴的位置,即,线圈抑制槽朝各指和胴的针织位置移动直到全针织幅度的拇指外侧。这样的一连串的动作在对带有指的袜子进行针织的场合,即使各指和胴的粗细和针织线圈横列存在差异,也可反复进行同样的动作。
过去的手套针织机和袜子针织机的线圈抑制板如日本特公昭41-9823号记载的那样,由凸轮等驱动装置移动到各指、胴的针织位置,将接合于指股部的织针的线圈引导至线圈抑制槽。可是,由用于针织的纱线易于产生棉尘,在针织机的长期运动期间灰尘聚集到织针的下面和织针的梳状板的背面与线圈抑制板的表面的间隙,从而可能使线圈抑制板的动作变迟钝,指股部的针织动作不能顺利地进行,结果,针织产品可能成为不合格品。为此,如图9、图10所示那样,在线圈抑制板100设置朝其纵向延伸的槽101,使接触面的滑动阻力减小。然而,还需要采取解决其问题的对策。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顺利进行指股部的针织动作的线圈抑制板。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第1项发明的线圈抑制板形成线圈抑制槽和线圈复合斜面;该线圈抑制槽设置到使针织各指套或胴套的织针可自由进退于针槽内地排列的前后针床间的间隙附近,接触于形成上述针床的齿口的梳状板和织针的背面地朝针床纵向移动,可在将已织成的织物的股部的线圈保持于织针的主杆的状态下针织邻接针织物地抑制上述股部的线圈的脱出;该线圈复合斜面用于将保持于上述织针的主干的线圈抬起复合到邻接针织物的线圈;其中,上述线圈抑制板随着线圈抑制板的移动排出在针织物针织时侵入到上述梳状板和织针的背面的灰尘地形成具有接触于上述梳状板和织针的背面的灰尘排出面并连通到背面的至少1个灰尘排出口。
作为用于达到上述目的的优选形式,第2项发明的线圈抑制板的灰尘排出口在接触于上述梳状板的前端近旁的背面的线圈抑制板的表面具有上缘部,形成在夹住该上缘部的两侧朝反方向倾斜的2个灰尘排出面相向的至少1个灰尘除去凹部,在该灰尘除去凹部的开口侧端形成用于将灰尘排出到背面侧的灰尘排出槽。
另外,第3项发明的线圈抑制板的灰尘排出口由灰尘除去凹部和灰尘排出槽构成,设于上述线圈抑制板的线圈复合斜面的近旁;该灰尘除去凹部在接触于上述梳状板的前端近旁的背面的线圈抑制板的表面越过上述线圈抑制槽地在上端侧具有上缘部,从夹住该上缘部的两侧朝梳状板的基部方向使相互的间隔扩大地使朝反方向倾斜的2个灰尘排出面相向;该灰尘排出槽用于在该灰尘除去凹部的开口侧端将灰尘排出到背面侧。
另外,第4项发明的线圈抑制板的灰尘排出口朝线圈抑制板的厚度方向倾斜地扩展,在连通到背面的至少1个贯通孔的内面形成灰尘排出面。
作为更佳的形式,第5项发明的线圈抑制板的灰尘排出口的灰尘排出面在与接触于上述梳状板的背面的线圈抑制板表面的边界形成锐利的角。


图1为示出本发明的针织机要部的侧面图。
图2为示出本发明一方的针床(前侧)的部分切除平面图。
图3示出第1实施例的线圈抑制板的平面图。
图4示出图3的A-A线断面的针床侧面的局部放大图。
图5示出第1实施例的局部放大的透视图。
图6示出说明第1实施例的线圈抑制板的动作范围的示意图。
图7示出第2实施例的线圈抑制板的平面图。
图8示出图7的B-B线断面的针床侧面的局部放大图。
图9示出已有线圈抑制板的局部放大的透视图。
图10示出图9的C-C线断面的针床侧面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根据

本发明的实施形式例。图1为针织机的侧面图,图2为针床的平面图,图3为本发明的线圈抑制板的平面图,图4与针床一起示出图3的A-A线断面图,图5为线圈抑制板的局部放大图,图6为示出线圈抑制板的动作范围的局部放大图,图7~8为示出其它实施例的图。
一般的针织机1如在图1中示出主要部分的那样,由针床2、前后各1对的托架3和供纱口4构成。线圈抑制板10以前后对称形安装于针织机1。下面说明前后任一方的线圈抑制板10的构成。在前后各针织机1排列织针5,该织针5可进退于植设到针床基板6的许多针板7间,上述针板7的上端织口侧作为齿口形成梳状板8。线圈抑制板10为细长的板状体,表面11接触于该梳状板8的背面81,下端面12接触于针床基板6的上端面9,背面13由线圈抑制板支承板18引导,如图2所示那样,上端面14在沿针床纵向排列的梳状板8的外侧由线圈抑制板压板19引导。另外,将设于线圈抑制板10一端的连接用孔15安装于图中未示出的驱动装置、滑动移动到针床纵向的各针织操作位置地构成。形成于线圈抑制板10的线圈抑制槽16可在将已织成的针织物的指股(沟)部的线圈保持于织针5的主干的状态下针织邻接织物地抑制上述指股部的线圈的脱出,线圈复合斜面17在进行上述邻接织物的针织后通过移动线圈抑制板10而抬起保持于上述织针5的杆上的线圈,复合到邻接织物的线圈上。这样,形成手套的指股部。
首先,本发明的第1实施例如图3~图6所示那样,在线圈抑制板10的表面11由灰尘除去凹部20和灰尘排出槽21形成灰尘排出口22。另外,在上述灰尘除去凹部20的左灰尘排出面24与右灰尘排出面25相向的间隔变宽的一端形成贯通到线圈抑制板10的背面13的灰尘排出槽21,构成灰尘排出口22。上述灰尘除去凹部20在线圈抑制板10的宽度方向跨越过线圈抑制槽16将上缘部23残留于上端面14侧的位置的表面11,夹住该上缘部23使朝着下端面12的左侧斜面的左灰尘排出面24与右侧斜面的右灰尘排出面25相向,从线圈抑制板10的表面11按适当的深度(随着线圈抑制板的厚度而不同,为强度上能允许的深度)形成。在从该灰尘除去凹部20的底部朝向表面11立起的左右灰尘排出面24、25与表面11相交的界面的边界形成角26、27。该角相应于锐利程度可发挥出更良好的除去效果。
上述灰尘排出口22朝针床的纵向在针床2的梳状板8的背面81移动。例如,线圈抑制板10的线圈抑制槽16和线圈复合斜面17如图6所示那样在抑制小指与无名指之间的股的线圈时移动到最右(图6-a),当针织拇指后的胴时移动到最左(图6-b)。因此,灰尘排出口22最好设于线圈抑制板10的线圈复合斜面17近旁。在本例中,仅将1个灰尘排出口22形成到在线圈抑制板10的纵向将灰尘除去凹部20的一部分重合到线圈复合斜面17的位置。如图6所示,灰尘排出口22处于可沿梳状板的针床纵向的全针织幅度移动的位置。这样,在针织过程中侵入到织针5的背面和上述梳状板8的背面81的灰尘在线圈抑制板10从左朝右移动时由左侧的灰尘排出面24的角26处理,由该灰尘排出面24的倾斜引导至灰尘排出槽21,另外,当线圈抑制板10从右朝左移动时,由右侧的右灰尘排出面25的角27处理,由该右灰尘排出面25的倾斜沿灰尘排出槽21方向(箭头方向)引导,排出到线圈抑制板10的背面13侧。
然而,灰尘排出口22的形成部位不限于上述位置,例如也可分别将灰尘排出口22设于线圈抑制槽16的左位置和线圈复合斜面17的右侧的稍稍离开的位置。这样,在针织过程中侵入到织针5的背面和梳状板8的背面81的灰尘在线圈抑制板10从左朝右移动时和线圈抑制板10从右朝左移动时,任一方的针床2必定通过梳状板81背面,排出到线圈抑制板10的背面13侧。
本发明的第2实施例如图7~8所示那样,将从线圈抑制板30的表面31贯通到背面32的灰尘排出口33设置到线圈复合斜面37的近旁,在朝线圈抑制板30的厚度方向倾斜地扩展的贯通孔的内面形成灰尘排出面34。另外,灰尘排出口33的作为与线圈抑制板30的表面31侧的边界的灰尘刮出面的角35成为锐利的角地使背面32侧扩大地设置。这样,在针织过程中侵入到织针55的背面和梳状板38的背面39的灰尘在线圈抑制板30朝左或右移动时由灰尘排出面34的角35处理,由灰尘排出面34的倾斜(倾角)排出到线圈抑制板30的背面32侧(箭头方向)灰尘排出口33的形成位置与前面的实施例同样不限于上述位置,也可设置到线圈抑制槽36的左位置与线圈复合斜面37的右侧的稍离开的位置。
上述第1实施例的灰尘排出口22即使形成与图3~图6的图示形状不同,只要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即可。例如,灰尘除去凹部20也可为三角形或梯形那样的形状,灰尘排出面24、25的斜面也可为圆弧等曲线形状,或形成灰尘排出面24、25的斜面也可与上端面14相向,灰尘排出槽21作为连接下端面12的透孔也包含于本发明。另外,上述第2实施例的灰尘排出口33即使为与图7~图8的形状不同的形状,只要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即可。例如,其形状即使为椭圆形、三角形、多角形那样的形状当然也包含于本发明。另外,第1实施例和第2实施例的组合的形式当然也包含于本发明。
由织针的针织动作产生的纱线的棉尘虽然被刮入到针槽,但线圈抑制板每次随着针织朝一方向(例如从右向左)或另一方向(例如从左向右)移动时,由灰尘排出面的斜面引导至排出口,将灰尘排出到线圈抑制板的背面侧,所以,防止在形成针床的齿口的梳状板的背面和织针的背面与线圈抑制板之间聚集灰尘。
按照本发明的手套针织机的线圈抑制板,可消除棉尘啮入到针床的梳状板的背面与线圈抑制板的表面部分导致的线圈抑制板的动作不良产生的现象。这样,可顺利地进行指股部的针织动作,稳定地生产质量良好的手套。
权利要求
1.一种纬编机的线圈抑制板,形成线圈抑制槽和线圈复合斜面;该线圈抑制槽设置到使针织各指套或胴套的织针可自由进退于针槽内地排列的前后针床间的间隙附近,接触于形成上述针床的齿口的梳状板和织针的背面、朝针床纵向移动,可在将已织成的织物的股部的线圈保持于织针的主杆的状态下针织邻接针织物、抑制上述股部的线圈的脱出;该线圈复合斜面用于将保持于上述织针的主干的线圈抬起复合到邻接针织物的线圈;其特征在于上述线圈抑制板随着线圈抑制板的移动排出在针织物针织时侵入到上述梳状板和织针的背面的灰尘、形成具有接触于上述梳状板和织针的背面的灰尘排出面并连通到背面的至少1个灰尘排出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纬编机的线圈抑制板,其特征在于上述灰尘排出口在接触于上述梳状板的前端近旁的背面的线圈抑制板的表面具有上缘部,形成在夹住该上缘部的两侧朝反方向倾斜的2个灰尘排出面相向的至少1个灰尘除去凹部,在该灰尘除去凹部的开口侧端形成用于将灰尘排出到背面侧的灰尘排出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纬编机的线圈抑制板,其特征在于上述灰尘排出口由灰尘除去凹部和灰尘排出槽构成,设于上述线圈抑制板的线圈复合斜面的近旁;该灰尘除去凹部在接触于上述梳状板的前端近旁的背面的线圈抑制板的表面跨越过上述线圈抑制槽地在上端侧具有上缘部,从夹住该上缘部的两侧朝梳状板的基部方向使相互的间隔扩大、使朝反方向倾斜的2个灰尘排出面相向;该灰尘排出槽用于在该灰尘除去凹部的开口侧端将灰尘排出到背面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纬编机的线圈抑制板,其特征在于上述灰尘排出口朝线圈抑制板的厚度方向倾斜地扩展,在连通到背面的至少1个贯通孔的内面形成灰尘排出面。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何一项所述的纬编机的线圈抑制板,其特征在于上述灰尘排出面在与接触于上述梳状板的背面的线圈抑制板表面的边界形成锐利的角。
全文摘要
本发明的线圈抑制板在表面形成具有接触于形成针床的齿口的梳状板和织针的背面的灰尘排出面的灰尘排出口,以随着该线圈抑制板的移动除去对针织物进行针织时聚集的灰尘;其中,上述灰尘排出口由灰尘除去凹部和灰尘排出槽构成,设于线圈抑制板的线圈复合斜面的近旁;该灰尘除去凹部在接触于梳状板的前端近旁的背面的线圈抑制板的表面越过线圈抑制槽地在上端侧具有上缘部,从夹住该上缘部的两侧朝梳状板的基部方向使相互的间隔扩大地使朝反方向倾斜的2个灰尘排出面相向;该灰尘排出槽用于在该灰尘除去凹部的开口侧端将灰尘排出。这样,可在针织过程中不聚集棉尘将其除去,顺利地进行指股部的针织动作。
文档编号D04B15/00GK1506514SQ20031011835
公开日2004年6月23日 申请日期2003年11月25日 优先权日2002年11月27日
发明者前田博司 申请人: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