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剑杆织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2366阅读:17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新型剑杆织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剑杆织机,属织造设备的制造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纺织工业的日益发展,国内外的剑杆织机,品种繁多,车速快慢和技术档次相差很大,有用共扼凸轮打纬、球面四连杆机构引纬、电子送经、电子卷取的高档剑杆织机和四连杆打纬、引纬、机械式送经、间隙式卷取的普及型剑杆织机等。前者制造成本高,售价相应较高;后者车速较慢,效率低下。以上两种织机均不同程度地制约了纺织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设计合理,性能价格比较佳,适用范围广,性能稳定的新型剑杆织机。
本发明为新型剑杆织机,包括带左右上墙板的左右墙板,置于左右墙板之间的筘座,摇轴,前后横梁,置于左右上墙板之间的前后上横梁,置于左右墙板一侧带皮带轮的电动机,置于左右墙板之间与皮带轮同轴的曲轴,其特征在于还同时包括送经机构,卷取机构,打纬机构,引纬机构;所述的送经机构由置于左右墙板上与曲轴相连带蜗轮的蜗杆,与蜗轮同轴的主动齿轮,与主动齿轮相啮合带经轴的被动齿轮,固定于左右墙板上的翻盖式经轴托脚等构成;所述的卷取机构由置于左右墙板上部之间带二根压布辊的刺毛辊,置于左右墙板下部之间并列设置的二根卷布传动辊等构成。
所述的打纬机构可由置于筘座和摇轴之间的筘座脚,连接筘座脚和曲轴的牵手等构成。
所述的引纬机构可由固定于左右墙板两侧与曲轴同轴的带长连杆的偏心轮,置于长连杆和摇轴之间依次相连接的三角摆臂、短连杆、扇形齿臂,置于左右墙板上的引纬导板,置于左右墙板两侧与摇轴相连的传剑轮等构成。
所述的卷布传动辊两端还可设有固定脚。
所述的蜗轮和蜗杆可置于蜗轮箱内。
所述的传剑轮可置于传剑箱内。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突出优点和积极效果1、送经机构由翻盖式经轴托脚、独立蜗轮箱、独立传动齿轮副等机构来完成送经,与普及型剑杆织机采用传动齿轮直接传动只能用于经轴盘片直径小于∮600mm的织造相比,更适用于大经轴织造,可使经轴盘片直径放大到∮601mm~∮800mm,有利于高经密、大涨力织物的织造。
2、卷取机构采用二根压布辊式卷取传动,较好地解决了现有普及型剑杆织机由于间隙式卷取,使织造高经密、大涨力织物时卷取传动机构变形及震动大的缺点,有利于织口的稳定和经纱涨力的均匀。二根压布辊式卷布机构还能使卷布辊卷取更多的布,卷布的直径可达∮400mm左右,有利于提高织机的工作效率。
3、引纬采用由偏心轮、长连杆、三角摆臂、短连杆、扇形齿臂、摇轴依次相连接构成的六连杆传动机构,与目前广泛应用的普及型剑杆织机的四连杆引纬机构相比,更有利于剑头在较短的距离内正确地夹持住纬纱,并能较早地退出棱口,从而能进一步提高织机车速。
4、打纬机构采用由筘座、短筘座脚、短牵手、曲轴等组成的四连杆机构,并为提高车速和保证一定的打纬力,加粗了摇轴,减短筘座脚的臂长,增设了牵手,使有利于曲轴的曲柄处于前止点附近时,筘座的运动速度更快,加速度也更大,更有利于厚型织物的织造和布面质量的提高。


图1为本发明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B-B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的右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所示A-A面结构剖视图。
图中1为左右墙板,2为左右上墙板,3为前后上横梁,4为偏心轮,5为长连杆,6为三角摆臂,7为短连杆,8为扇形齿臂,9为摇轴,10为传剑箱,11为引纬导板,12为传剑轮,13为曲轴,14为前后横梁,15为筘座,16为筘座脚,17为牵手,18为电动机,19为皮带盘,20、21为压布辊,22为刺毛辊,23为卷布辊,24、25为卷布传动辊,26为固定脚,27为翻盖式经轴托脚,28为经轴,29为蜗杆,30为蜗轮,31为蜗轮箱,32为主动齿轮,33为被动齿轮。
具体实施例方式
本发明主要包括带左右上墙板2的左右墙板1,置于左右墙板1之间的筘座15,摇轴9,前后横梁14,置于左右上墙板2之间的前后上横梁3,置于左右墙板1一侧带皮带轮19的电动机18,置于左右墙板1之间与皮带轮19同轴的曲轴13,打纬机构,引纬机构,送经机构,卷取机构等部件。
送经机构由内设蜗杆29和蜗轮30的蜗轮箱31,与蜗轮30同轴的主动齿轮32,与主动齿轮32啮合带经轴28的被动齿轮33,固定于左右墙板1上的翻盖式经轴托脚27等构成。通过固装在左右墙板1上蜗轮箱31内的蜗杆29驱动蜗轮30,使与蜗轮30同轴的主动齿轮32转动,从而带动被动齿轮33和经轴28一起转动,达到送出经纱的目的。为使经轴28的装卸方便和运转平稳,经轴管两端头部用轴承与固装在左右墙板1上的二只翻盖式经轴托脚27联接,工作时翻盖式经轴托脚27上的二只翻盖压紧经轴管两端轴承即可。经轴28上的盘片直径为∮601mm~∮800mm。
卷取机构由置于左右墙板1上部之间带两根压布辊20、21的刺毛辊22,置于左右墙板1下部之间并列设置的二根卷布传动辊24、25,置于卷布传动辊24、25两端的固定脚25等构成。由曲轴13上的齿轮驱动过渡链轮,再由过渡链轮驱动固装在刺毛辊22上的链轮转动,同时刺毛辊22上的链轮驱动卷布传动辊24、25。织造完成的织物通过刺毛辊22和二根压布辊20、21卷出织物,再通过二根卷布传动辊24、25,使织物在卷布辊23上卷取成形。为使织口稳定和打纬力均匀,二根压布辊20、21采用浮动式安装。
打纬机构由置于筘座15和摇轴9之间的筘座脚16,连接筘座脚16和曲轴13的牵手17等构成。牵手17连接在曲轴13的曲柄上,筘座脚16固定安装在摇轴9与筘座15之间并与牵手17相连,曲轴13回转时,通过曲轴13的曲柄和牵手17使筘座脚16作摇摆运动,从而完成打纬运动。
引纬机构由固定于左右墙板1两侧与曲轴13同轴的带长连杆5的偏心轮4,置于长连杆5和摇轴9之间依次相连接的三角摆臂6、短连杆7、扇形齿臂8,置于左右墙板1上的引纬导板11,置于左右墙板1两侧与摇轴9相连带传剑轮12的传剑箱10等构成。扇形齿臂8可绕摇轴9摆动,曲轴13回转时,由偏心轮4驱动长连杆5、三角摆臂6、短连杆7等,使扇形齿臂8摆动,带动传剑箱10内的一对锥齿轮,从而使传剑轮12作往复运动并驱动剑带作直线往复运动。由于传剑箱10通过引纬导板11及筘座15与筘座脚16相连,剑带的运动由扇形齿臂8摆动和筘座脚16摆动的叠加,使剑带的运动速度随曲轴13回转角度的改变而变化,保证纬纱的正常交接。三角摆臂6上有一长腰孔,可根据所织织物的门幅,调节长连杆5与三角摆臂6连接点位置,使扇形齿臂8的动程发生变化,剑带的运动轨迹改变,纬纱在规定位置释放,满足织物幅面变化的要求。
工作时,根据织物工艺要求,预先整理好经轴28,将经轴管放入翻盖式经轴托脚27内,放下翻盖,拧紧螺栓。处理经纱后检查无误即可起动电动机18,经皮带轮19驱动曲轴13,再由曲轴13驱动引纬机构、打纬机构、送经和卷取机构工作,各机构之间按一定的传动方式和传动比例来保证织机正常织造的需要。为提高织机的运动速度,采用双侧引纬方式,即将引纬机构安装在织机的两侧。
权利要求
1.一种新型剑杆织机,包括带左右上墙板(2)的左右墙板(1),置于左右墙板(1)之间的筘座(15),摇轴(9),前后横梁(14),置于左右上墙板(2)之间的前后上横梁(3),置于左右墙板(1)一侧带皮带轮(19)的电动机(18),置于左右墙板(1)之间与皮带轮(19)同轴的曲轴(13),其特征在于还同时包括送经机构,卷取机构,打纬机构,引纬机构;所述的送经机构由置于左右墙板(1)上与曲轴(13)相连带蜗轮(30)的蜗杆(29),与蜗轮(30)同轴的主动齿轮(32),与主动齿轮(32)相啮合带经轴(28)的被动齿轮(33),固定于左右墙板(1)上的翻盖式经轴托脚(27)构成;所述的卷取机构由置于左右墙板(1)上部之间带两根压布辊(20)、(21)的刺毛辊(22),置于左右墙板(1)下部之间并列设置的两根卷布传动辊(24)、(25)构成。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剑杆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打纬机构由置于筘座(15)和摇轴(9)之间的筘座脚(16),连接筘座脚(16)和曲轴(13)的牵手(17)构成。
3.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剑杆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引纬机构由固定于左右墙板(1)两侧与曲轴(13)同轴的带长连杆(5)的偏心轮(4),置于长连杆(5)和摇轴(9)之间依次相连接的三角摆臂(6)、短连杆(7)、扇形齿臂(8),置于左右墙板(1)上的引纬导板(11),置于左右墙板(1)两侧与摇轴(9)相连的传剑轮(12)构成。
4.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剑杆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卷布传动辊(24)、(25)两端还设有固定脚(26)。
5.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剑杆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蜗轮(30)和蜗杆(29)置于蜗轮箱(31)内。
6.按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剑杆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传剑轮(12)置于传剑箱(10)内。
全文摘要
一种新736型剑杆织机,属织造设备的制造技术领域,包括左右墙板(1),曲轴(13),由蜗轮(30)、蜗杆(29)、主动齿轮(32)、被动齿轮(33)、经轴(28)、翻盖式经轴托脚(27)等构成的送经机构,由带两根压布辊(20)、(21)的刺毛辊(22)、并列设置的两根卷布传动辊(24)、(25)等构成的卷取机构,由筘座(15)、摇轴(9)、筘座脚(16)、牵手(17)等构成的打纬机构,由带长连杆(5)的偏心轮(4)、依次相连接的三角摆臂(6)、短连杆(7)、扇形齿臂(8)、摇轴(9)、传剑轮(12)等构成的引纬机构。本发明整体设计合理,性能价格比较佳,适用范围广,性能稳定,能有效提高织物的布面质量和织机的工作效率。
文档编号D03D47/12GK1730752SQ200510060390
公开日2006年2月8日 申请日期2005年8月15日 优先权日2005年8月15日
发明者谢如炎, 俞宝福, 杨俊伟, 张大军, 何勤勇, 林正祥 申请人:绍兴纺织机械集团有限公司, 浙江贤天高科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