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井下用钢塑复合网的生产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5777阅读:17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煤矿井下用钢塑复合网的生产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煤矿井下用钢塑复合网的生产装置,用于加工煤矿防护用的被通称为防护网的假顶网、护帮网,属于煤矿防护设施的专用生产装置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在我国煤矿巷道中所使用的防护网的结构由图4所示,这种结构的防护网虽然可以用来对煤矿巷道的煤层顶部及壁部的防护,对顶部防护称假顶网,而对壁部的防护称为护帮网。但是,实践证明使用这种由金属(一般8#铁丝)编织的防护网明显存在以下欠缺,一是金属材质的防护产品自身会引发其它隐患,例如当应用到高瓦斯的矿井,因碰撞或其它原因容易产生火花而致瓦斯爆炸;二是施工敷设时的施工难度大,因为其刚性较强,给工人的操作带来困难;三是自身的质量较重,不仅增加支护难度,而且同样会导致工人的劳动强度增大;四是煤矿矿巷不免存在各种化学气体,且环境恶劣例如十分潮湿,极易生锈,使用寿命短而影响应有的防护功用,如是进行更换,则不仅会致成本的增大,而且会影响采煤的进度;五是不能满足对矿巷的顶、帮整体铺敷要求,必须分别敷设、支护,因此不仅施工效率低下,而且无法形成由顶及帮的完整的统一体;六是不能体现对矿巷顶、帮自身的凹凸部位的适应性变化,因为煤层顶和帮客观上不可能是平坦无凹凸的,易出现网兜现象。
那么,基于金属防护网的上述诸欠缺,改用非金属的例如由塑料编织带通过手工编织而成的防护网似乎不失为是一种良策,然而又被实践证明存在顾此失彼的不足。首先,暂且不论其加工效率是否能令人恭维,由于经、纬带之间是活动的,因此在使用过程中,网孔存在忽大忽小的游离性变化,从而影响防护效果;其次,强度欠缺;还有,同样会产生网兜现象。
虽然业界有所探究,采用较为柔软的并且在外侧浸渍包复塑料护层的细钢丝所制作的防护网(钢塑复合网)能体现出弥补上述二种防护网所存在的不足的两全具美之效,然而,鉴于目前尚无配套的生产装置而无法使其成为现实。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首要任务是要提供一种加工效率高、能确保经、纬带之间不会产生游动的煤矿井下用钢塑复合网的生产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还一任务是要提供一种能使纬带的二端端部充分地与经带结固的煤矿井下用钢塑复合网的生产装置。
为体现完成本实用新型的首要任务,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煤矿井下用钢塑复合网的生产装置,它包括一机架1,上部具工作台面11,近中部之两侧设有一对立柱12;一经带导引机构2,固设于工作台面11的一端端沿部位;一用于接应由经带导引机构2导及的经带并且防止经带走偏或改变行进姿势的经带扶正机构3,固定于工作台面11上,并且与经带导引机构2平行;一用于将纬带穿插到经带中去的纬带喂送机构4,设于机架1之任意一侧;一用于保障经纬带之间相互交织的经纬带交织机构5,设于工作台面11上,位于经带扶正机构3之后侧,并且还与纬带喂送机构4相对应;一用于将由经纬带交织机构5交织后所形成的网片进行焊固的焊接机构6,设在所述的一对立柱12上;一用于将焊接机构6焊接后的网片移运的网片挟移机构7,设在机架1上。
为体现完成本实用新型的还一任务,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是在所述的工作台面11的另一端还增设有一用于将由所述的网片挟移机构7移至的网片上的纬带之两端端部在折展后与经带焊结的纬带折边焊接机构8。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的经带导引机构2包括一经带导向座21和一组导向压板22,经带导向座21固定在工作台面11的一端端沿部位,一组导向压板22间布在经导向座21上,每个导向压板22与经带导向座21之间保持有得以使经带贯过的经带行进腔23。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的经带扶正机构3包括一定位压条31和一辊32,辊32的两端固定在工作台面11上,而定位压条31则配置在辊32上,在定位压条31上间布有一组用于供经带导引机构2导入的经带通过的并且还能防止经带走偏以及使经带保持行进姿势的限位槽311。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的纬带喂送机构4包括电机41、支架42、压带轮43、用于切断纬带的切割机44,电极41设在支架42上的尾端,支架42固定在机架1的一端侧部,压带轮43枢置在支架42上,压带轮43的轮轴轴端的皮带轮431与电机41传动连结,切割机44设在支架42的前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的经纬带交织机构5包括一对压条缸51、顶带缸52、底座53、压条54,一对压条缸51固定在机架1的两内壁上,一对压条缸51的缸柱511分别与压条54的两端连结,顶带缸52有一组,分别间布在底座53上,底座53之两端固定在机架1的两侧,在底座53所朝向上的一侧间布有一组带槽531,顶带缸52的缸柱521贯过底座53并且对应于带槽531,压条54所朝向下的一侧间布有一组数量与带槽531相等的并且与带槽531相对应的限位槽541,压条54与底座53两者相唇合,并且在其一端端部与所述的纬带喂送机构相对应;所述的压条缸51、顶带缸52为气缸和油缸中的任意一种。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的焊接机构6为超声波焊接机构,包括一组作用缸61、一组超声波发生器62、一缸座63、一组导向柱64、一组超声头65,一组作用缸61间布在缸座63的中部,缸座63的两端设在所述的一对立柱12上,一组超声波发生器62设在套设有弹簧641的一组导向柱64上,并且与作用缸61的缸柱611相固定,一组超声头65固设在一组超声波发生器62的底端部;所述的作用缸61为气缸和油缸中的任意一种。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的网片挟移机构7包括行进气缸71、导轨72、压条73、压条气缸74、推架75、空气压缩机76,行进气缸71有一对,分别以水平形式地卧固在机架1的两侧内壁上,其缸柱711分别与推架75的两端固联,推架75的两端滑配在一对导轨72上,一对导轨72设在机架1的内壁两侧,压条73配置在推架75上,压条气缸74有一组,间布在推架75上,压条气缸74的各个气缸柱741分别与压条73连结,空气压缩机76设置于机架1的底部,由管路分别与行进气缸71、压条气缸74气路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的纬带折边焊接机构8包括一对立柱81、一对超声波发生器82、一对超声头83,一对作用缸84、一对导向柱85、一对固定座86,一对立柱81分别延设在机架1的工作台面11的尾部偏两侧,一对超声波发生器82设在套设有弹簧851的一对导向柱85上,一对导向柱85设在一对固定座86上,固定座86固定在立柱81上,一对超声头83延接在一对超声波发生器82的底部,一对作用缸84固定在固定座86上,其缸柱841与超声波发生器82固定。
本实用新型能实现对钢塑复合网的工业化生产,因此具有良好的加工效率;能确保所生产出的网片的经纬带之间的优异结合效果,杜绝经带与纬带之间游动情形的发生;此外,能使纬带的二端端部也能与经带体现良好的结固效果。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由图1所示的经带导引机构2、经带扶正机构3、纬带馈送机构4、经纬带交织机构5、焊接机构6的详细结构图。
图3为由图1所示的网片挟移机构7、纬带折边焊接机构8的详细结构图。
图4为已有技术中的防护网的网片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通过申请人对实施例的叙述,将更加有助于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及效果,然而,不能将实施例看成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限制。
请见图1并结合图2,机架1构成有工作台面11,并且在机架1的近中部之两侧延接有一对立柱12。对于机架1的宽度,在本实用新型中并不需要限定,例如当钢塑复合网的网片门幅为1.5米或1.8米或2米等情形时,那么既可以分别将机架1的宽度设置到对应于相应门幅的网片宽度,也可以由最大宽度2米来适应小于2米门幅的网片的加工要求。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经带导引机构2的经带导向座21,它被焊固或用螺钉或以其它类似的固定方式而被固定在机架1的工作台面11之一端(图中的右端)的端沿处,一组导向压板22由螺钉以间布方式固定在经带导向座21上,导向压板22与经带导向座21之间形成有隙道,藉由该隙道构成为用于供经带9通过的经带行进腔23,而且导向压板22是可以作适应性调整的,其调整之程度以恰好不致以压迫乃至压紧经带9,即不致以使经带9的正常行进产生阻滞。各枚导向压板22之间的间距限定了各根经带9之间的间距。例如,作为实施例,在图2中示出了一组导向压板22有13枚,因此,便可供13根经带9行进,以此类推。
位于经带导引机构2后部的并且与经带导引机构2保持着平行关系的经带扶正机构3的辊32的两端固定在机架1的两侧,对于辊32的形状并不一定非要象图中所给出的圆柱形的形状,例如还可以为卧置的瓦形,只要辊32的表面构成一个得以让经带9顺利通过的圆弧面都是可选的。定位压条31配设在辊32的上部,具体的配置方式同样由螺钉来担当,在定位压条31朝向下方的一侧凹设有一组限位槽311,当经带9由经带导引机构2导出后,在限位槽311的限位下,既不会出现经带9的跑遍,也不会出现经带9由原来的水平行进姿势改变为其它行进姿势,例如侧竖、倾斜等,以便确保经带9以图中所示的形态抵达经纬带交织机构5。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纬带馈送机构4,可设置在机架1的任意一侧,以图2所示状态为例,被设在机架1的后侧。具体是用螺栓将支架42与机架1的后侧壁体固定,将电机41安装在支架41的尾部,而将切割机44安装在支架41的前部。电机41由线路与另行配置的电气控制柜(图中未示出)连接,而固定在压带轮43的轮轴轴端的皮带轮431与电机41的动力输出轴上的轴盘传动联结。由图2晰,当压带轮43旋转时,能将纬带10搓移,使纬带穿插到下面将要提及的经纬带交织机构5,一俟纬带10穿插结束,便由切割机44将其切断。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经纬带交织机构5的底座53被固定在机架1的两侧,底座53上开设有一组带槽531,带槽531的宽度和深度尽可能地与经带9的宽度和厚度相匹配,在对应于各带槽531的部位的底座53上即底座53的背面设有一组顶带缸52,各顶带缸52的缸柱521伸展到带槽531内,在本实施例中,顶带缸52采用的是气缸,由管路与空气压缩机构7的空气压缩机76气路连接,下面将要提及的压条缸51亦然。压条缸51为一对,分别固定在机架1两侧内壁上,压条缸51的缸柱511在借助于压条54上的连结板542而与压条54连结,在压条54面向下的一侧间布有一组与带槽531数量相当、位置相对应的限位槽541。这样,当一对压条缸51的缸柱511向缸体内回退时,便由缸柱511携压条54下行,由压条54的翕动构成与底座53之间的唇合。由图2状态晰示,当一组顶带缸52的缸柱521以一隔一方式自缸体中向外伸展时,便由伸展而出的相应的缸柱521将相应的经带9向上撑托,与此同时,纬带10便穿插而入,使经、纬带9、10彼此形成交织结构,一俟纬带10穿插结束,压条缸51便动作,使底座53下移,在底座53下移的同时,先前伸展的缸柱511便回退。
当经纬带交织机构5处于图2所示的状态时,那么,本实用新型的焊接机构6恰好处于同样由图2所示的对经、纬带9、10进行压焊的状态。焊接机构6的起声波发生器62由线路接续到另行配置的电气控制箱中,由电气控制箱实行自动控制,前述的电机41以及下面将要提及的网片挟移机构7的空气压缩机76、经带折边焊接机构8的超声波发生器82也同样受控于电气控制箱。起声波发生器62的上行由弹簧641的复位来实现,在起声波发生器62上延设有一对发生器固定耳621,在发生器固定耳621上开设有用于供导向柱64穿设的导向柱孔6211。由此可知,起声波发生器62是设置在悬固于气缸座63上的导向柱64上的。
请见图3,由焊接机构6焊接完毕后的网片搁置于本实用新型的网片挟移机构8的压条73上,而压条73可上、下活动地位于推架75上,推架75可滑动地配设于导轨72上。于是,当一对行进气缸71的缸柱711自缸体内向外伸展时,便推动推架75沿导轨72移动,与此同时,压条气缸74在缸柱711伸展时也同样地或称同步地自压条气缸74的缸体内向外挤出,推动压条73,使压条73的动作表现为翕动,即由压条73配合推架75的上横梁751将网片挟持,使网片处于挟持状态下行移,行移幅度恰好是焊接机构6的焊接工作面或称焊接面的幅度。
为了使构成网片的纬带10的两端分别与经带9的两侧的最外的一根经带9相结固,因此本实用新型在工作台面11的另一端亦即机架1的另一端增设有纬带折边焊接机构8。对于该纬带折边焊接机构8,设置方式、结构、作用机理是与焊接机构6相同的。而且该机构的作用缸84也同样为气缸或油缸中的任意一种,然而在本实施例中,择取的是气缸,由管路与空气压缩机76连接。在焊接机构6工作的同时,一对超声波发生器82也同时工作,由超声头83下行,使纬带10两端已被处于折弯状态的端部与经带9进行超声波焊接。这样所加工出的钢塑复合网的网片两侧具有良好的锁(封)边效果,对于延长网片的使用寿命十分有利。
申请人依据图1、图2、图3简述本实用新型的加工过程,首先,将与所需经带9的根数相等的一个个经带盘(未示出)配置到机架1的右端,将一根根经带9依序穿过经带行进腔23、带槽531,并且抵达压条73;将纬带10穿及到压带轮43下方,然后进入编织状态。一组顶带缸52以一个隔一个的交替状态工作,以图2为例,当相应的顶带缸52的缸柱521向外伸展,便顶托起相应的经带9,同时纬带10由纬带馈送机构4馈入而穿插到被顶托起的经带9的下方,穿插完毕,便由切割机44切断。于是,纬带10与被托起的经带9、未被托起的经带9彼此形成整体的经纬编织结构,一俟纬带10穿插完毕,在压条缸51的作用下,压条54下移,配合底座53将待进入焊接的网片挟持。此时,先前外伸的缸柱511回复。在压条54处于压持状态下,焊接机构6的超声头65对网片焊接结束而处于提升状态即打开状态,超声头83也处于打开状态,与此同时,网片挟移机构7的行进气缸71之缸柱711向外伸展,推动推架75,使压条73(在压条气缸74作用下)夹持着网片向前行移一个工位。相反地,在压条54打开供纬带10穿插的过程中,焊接机构6的超声头65及纬带折边焊接机构8的超声头83恰好处于对网片的焊接状态,与此同时,网片挟移机构7的行进气缸71的缸柱711回复,以及压条气缸74的缸柱741亦回复,推架75回复至原来待机位置。由上述的一个个循环动作而实现对钢塑复合网的编织加工,加工完毕后的网片可以通过另配在机架1最左端即另配在纬带折边焊接机构8尾部的卷取装置的卷取辊卷绕。
权利要求1.一种煤矿井下用钢塑复合网的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机架(1),上部具工作台面(11),近中部之两侧设有一对立柱(12);一经带导引机构(2),固设于工作台面(11)的一端端沿部位;一用于接应由经带导引机构(2)导及的经带并且防止经带走偏或改变行进姿势的经带扶正机构(3),固定于工作台面(11)上,并且与经带导引机构(2)平行;一用于将纬带穿插到经带中去的纬带喂送机构(4),设于机架(1)之任意一侧;一用于保障经纬带之间相互交织的经纬带交织机构(5),设于工作台面(11)上,位于经带扶正机构(3)之后侧,并且还与纬带喂送机构(4)相对应;一用于将由经纬带交织机构(5)交织后所形成的网片进行焊固的焊接机构(6),设在所述的一对立柱(12)上;一用于将焊接机构(6)焊接后的网片移运的网片挟移机构(7),设在机架(1)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矿井下用钢塑复合网的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工作台面(11)的另一端还增设有一用于将由所述的网片挟移机构(7)移至的网片上的纬带之两端端部在折展后与经带焊结的纬带折边焊接机构(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矿井下用钢塑复合网的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经带导引机构(2)包括一经带导向座(21)和一组导向压板(22),经带导向座(21)固定在工作台面(11)的一端端沿部位,一组导向压板(22)间布在经导向座(21)上,每个导向压板(22)与经带导向座(21)之间保持有得以使经带贯过的经带行进腔(2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矿井下用钢塑复合网的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经带扶正机构(3)包括一定位压条(31)和一辊(32),辊(32)的两端固定在工作台面(11)上,而定位压条(31)则配置在辊(32)上,在定位压条(31)上间布有一组用于供经带导引机构(2)导入的经带通过的并且还能防止经带走偏以及使经带保持行进姿势的限位槽(31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矿井下用钢塑复合网的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纬带喂送机构(4)包括电机(41)、支架(42)、压带轮(43)、用于切断纬带的切割机(44),电极(41)设在支架(42)上的尾端,支架(42)固定在机架(1)的一端侧部,压带轮(43)枢置在支架(42)上,压带轮(43)的轮轴轴端的皮带轮(431)与电机(41)传动连结,切割机(44)设在支架(42)的前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矿井下用钢塑复合网的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经纬带交织机构(5)包括一对压条缸(51)、顶带缸(52)、底座(53)、压条(54),一对压条缸(51)固定在机架(1)的两内壁上,一对压条缸(51)的缸柱(511)分别与压条(54)的两端连结,顶带缸(52)有一组,分别间布在底座(53)上,底座(53)之两端固定在机架(1)的两侧,在底座(53)所朝向上的一侧间布有一组带槽(531),顶带缸(52)的缸柱(521)贯过底座(53)并且对应于带槽(531),压条(54)所朝向下的一侧间布有一组数量与带槽(531)相等的并且与带槽(531)相对应的限位槽(541),压条(54)与底座(53)两者相唇合,并且在其一端端部与所述的纬带喂送机构相对应;所述的压条缸(51)、顶带缸(52)为气缸和油缸中的任意一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矿井下用钢塑复合网的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焊接机构(6)为超声波焊接机构,包括一组作用缸(61)、一组超声波发生器(62)、一缸座(63)、一组导向柱(64)、一组超声头(65),一组作用缸(61)间布在缸座(63)的中部,缸座(63)的两端设在所述的一对立柱(12)上,一组超声波发生器(62)设在套设有弹簧(641)的一组导向柱(64)上,并且与作用缸(61)的缸柱(611)相固定,一组超声头(65)固设在一组超声波发生器(62)的底端部;所述的作用缸(61)为气缸和油缸中的任意一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矿井下用钢塑复合网的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网片挟移机构(7)包括行进气缸(71)、导轨(72)、压条(73)、压条气缸(74)、推架(75)、空气压缩机(76),行进气缸(71)有一对,分别以水平形式地卧固在机架(1)的两侧内壁上,其缸柱(711)分别与推架(75)的两端固联,推架(75)的两端滑配在一对导轨(72)上,一对导轨(72)设在机架(1)的内壁两侧,压条(73)配置在推架(75)上,压条气缸(74)有一组,间布在推架(75)上,压条气缸(74)的各个气缸柱(741)分别与压条(73)连结,空气压缩机(76)设置于机架(1)的底部,由管路分别与行进气缸(71)、压条气缸(74)气路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煤矿井下用钢塑复合网的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纬带折边焊接机构(8)包括一对立柱(81)、一对超声波发生器(82)、一对超声头(83),一对作用缸(84)、一对导向柱(85)、一对固定座(86),一对立柱(81)分别延设在机架(1)的工作台面(11)的尾部偏两侧,一对超声波发生器(82)设在套设有弹簧(851)的一对导向柱(85)上,一对导向柱(85)设在一对固定座(86)上,固定座(86)固定在立柱(81)上,一对超声头(83)延接在一对超声波发生器(82)的底部,一对作用缸(84)固定在固定座(86)上,其缸柱(841)与超声波发生器(82)固定。
专利摘要一种煤矿井下用钢塑复合网的生产装置,属于煤矿防护设施的专用生产装置。它包括一机架,上部具工作台面,近中部之两侧设有一对立柱;一经带导引机构,于工作台面的一端端沿部位;一经带扶正机构,于工作台面上,与经带导引机构平行;一纬带喂送机构,于机架之任意一侧;一经纬带交织机构,设于工作台面上,位于经带扶正机构之后侧,还与纬带喂送机构相对应;一焊接机构,设在一对立柱上;一网片挟移机构,设在机架上。能实现对钢塑复合网的工业化生产,因此具有良好的加工效率;能确保所生产出的网片的经纬带之间的优异结合效果,杜绝经带与纬带之间游动情形的发生;此外,能使纬带的二端端部也能与经带体现良好的结固效果。
文档编号D04G1/02GK2918478SQ20062007137
公开日2007年7月4日 申请日期2006年5月11日 优先权日2006年5月11日
发明者钱建华, 黄宗昌, 李旭东, 张进才, 夏永新 申请人:苏州求是煤矿器材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