纱线加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6904阅读:45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纱线加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供作为加热对象的纱线通过的纱线行走空间的 纱线加热装置的结构。
背景技术
美国专利第4236323号公报(文献l)中公开了在纱线行走空间 的内部插入隔热衬垫的这种纱线加热装置的结构。典型的这种隔热衬 垫用柔性隔热素材构成。
并且,上述文献1的隔热衬垫安装在细长的盖上,为了使该盖能 够在关闭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移动,在壳体上安装有铰链机构。该铰 链机构采用双面铰链。
但是,上述文献1中公开的由柔性隔热素材构成的隔热衬垫难以 将其形状保持在一定。因此有在花纹走样的隔热衬垫与纱线之间产生 摩擦,或者隔热材料的一部分分离诱发周围部件的故障,或者隔热素 材的一部分附着在纱线上使质量降低的危险。
并且,上述文献1中为了使上述盖开闭移动必须通过上述双面铰 链向不同的方向转动2次,其开闭操作复杂,这一点上也存在改进的 余地。
并且,隔热衬垫为沿纱线行走方向长的物件。因此为了使隔热衬 垫向纱线行走空间的插拔没有问题,作为隔热衬垫的引导机构必须使 用引导精度良好的机构,存在成本增加的问题。
专利文献1:美国专利第4236323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鉴于上述问题,目的是要提供一种用隔热材料减小纱 线行走空间的容积的纱线加热装置中简单地防止纱线质量降低的结 构。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要提供一种能够简化用隔热材料开闭纱线 行走空间的操作的结构。
本发明想要解决的问题如上所述,下面说明解决该问题的手段及 其效果。
如果采用本发明的第1方案,提供以下结构的纱线加热装置。即, 具备使作为加热对象的纱线通过的纱线行走空间以及用于减小该纱 线行走空间的容积的隔热体,其特征在于,上述隔热体通过由密封部 件包覆纤维状的隔热材料而构成为块状。
由此,能够用纤维状隔热材料优良的隔热效果抑制纱线行走空间 的散热,能够降低纱线加热装置的消耗能量。并且,能够防止纤维状 隔热材料露出到通过纱线行走空间的纱线,能够提高隔热材料的耐久 性。并且,能够防止隔热材料的纤维附着在纱线上降低纱线的品质。 并且,由于将柔软的纤维状隔热材料作为块状处理,因此在维护作业 等时便于收回。
在上述纱线加热装置中,上述纤维状的隔热材料优选玻璃棉或石绒。
由此,不仅能够有效地抑制纱线行走空间的散热,而且能够廉价
地构成隔热体。
在上述纱线加热装置中,上述密封材料优选为玻璃织物。
由此,能够实现密封部件自身的高的耐热温度,能够提高隔热体
的耐久性。
在上述纱线加热装置中,优选跨越上述玻璃织物的整个面粘贴有 金属箔。由此,能够实现耐热性好的简单的结构。
在上述纱线加热装置中,上述密封材料优选为铝玻璃织物。 由此,不仅能够实现高的耐热温度,而且能够利用优良的保形性 稳定地保持长方体块状的形状。
在上述纱线加热装置中,优选采用以下结构。即,具备将纱线放
置到上述纱线行走空间的开口和用于开闭该开口的开闭部件;该开闭 部件具有沿上述纱线行走空间的长度方向细长的支持部件,上述隔热 体被安装在该支持部件的上述纱线行走空间一侧。
由此,由于支持部件为简单的形状,因此能够廉价并且简单地构 成开闭部件。并且,通过将块状隔热体安装到比该支持部件靠近纱线 行走空间的一侧,能够提供简单的、可以有效地抑制热量从纱线行走 空间传导到支持部件的结构。
在上述纱线加热装置中,优选上述支持部件具有沿上述纱线行走 空间的长度方向相互隔开间隔配置的多个固定部件,由该固定部件固 定上述隔热体。
由此,能够简化将隔热体固定在支持部件上的结构。并且由于多 个固定部件隔开间隔配置,因此不仅能够在多个地方确实地固定隔热 体,而且能够抑制纱线行走空间的热量通过固定部件传递到支持部件 侧。
在上述纱线加热装置中,上述固定部件优选具有弹性体,通过使 该弹性体变形能够安装和取出上述隔热体的结构。另外,"具有弹性 体"包括整个固定部件用弹性体构成和具有弹性体作为构成固定部件 的部件这两种情况。
由此,能够以简单的作业安装或取出隔热体,因此能够容易地进 行隔热体的更换等维护。
在上述线加热装置中,优选采用以下结构。即,上述隔热体形成 为长方体的块状,并且沿上述纱线行走空间的长度方向配置多个;这
些多个隔热体大致沿上述纱线行走空间内弯曲的纱线通道使朝向互 不相同地配置。
由此,由于能够将隔热体构成为简单的形状,因此能够降低隔热 体的制造成本。并且,由于沿纱线行走空间内弯曲的纱线通道配置隔 热体,因此能够进一步有效地减小纱线行走空间的容积,能够抑制纱 线^1走空间的散热。
如果采用本发明的第2方案,提供以下结构的纱线加热装置。即, 具备使作为加热对象的纱线通过的纱线行走空间以及用于减小该纱 线行走空间的容积的隔热材料,其特征在于,上述隔热材料采用能够 在使该隔热体的至少一部分从上述纱线行走空间的开口插入的关闭 位置与从上述纱线行走空间拔出并退避到上述开口的侧面的开放位 置之间移动的结构;设置有由一种动作进行上述隔热材料的上述移动 的操作机构。
由此,能够通过所谓单动作操作进行使隔热体在关闭位置与开放 位置之间的切换。因此,放置纱线的作业和维护作业等变得极其容易。
如果采用本发明的第3方案,提供以下结构的纱线加热装置。即, 具备使作为加热对象的纱线通过的纱线行走空间以及用于减小该纱 线行走空间的容积的隔热材料,其特征在于,分别在形成上述纱线行 走空间的框体的纱线行走方向的两端设置有上述隔热材料的引导机 构,使上述隔热材料能够插入上述纱线行走空间的开口或从上述纱线 行走空间的开口拔出;各引导机构具有设置在上述隔热材料一侧的转 动体和用于将该转动体引导到上述隔热材料的插入或拔出方向上、设 置在上述框体侧的引导板;该引导板具有供上述转动体嵌入的一对相 对置的引导缘,在上述引导缘与上述转动体之间形成间隙地确定上述 一对引导缘的宽度和上述转动体的直径。
由此,能够以极其简单的结构实现上述隔热体向上述纱线行走空 间的开口顺畅的插入和上述隔热体从上述纱线行走空间的开口顺畅
的拔出。
并且,上述转动体优选沿上述转动体的插入和拔出方向设置多个。
并且,能够在上述框体一侧设置上述引导板,使上述引导板的上 述纱线行走空间的开口一侧以上述纱线行走空间的内侧为中心摆动。
并且,优选设置有限制机构,该限制机构限制上述引导板向一个 方向的摆动,以避免上述隔热体越过上述隔热体插入上述纱线行走空 间和从中拔出的线而向一个方向摆动。
并且,优选设置有摆动引导机构,该摆动引导机构,当上述隔热 体位于上述纱线行走空间内时限制上述隔热体向与上述一个方向相 反的方向摆动,当上述隔热体位于上述纱线行走空间外时允许上述隔 热体向与上述一个方向相反的方向摆动。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形态的拉伸假捻加工机的整体结构 的侧视示意图。
图2是示意地表示一次加热器的整体结构的立体图。 图3是对一个一次加热器表示相当于图2的A-A截面向视的剖 面的图。
图4是表示从一次加热器的框体取下了门的状态的分解侧视图。 图5是表示门的开闭机构中一次加热器框体的底面一侧具备的结 构的图。
图6是表示用于开闭操作门的杆和滑轮机构的正视图。
图7是表示门从图5的状态因自重降下的状态的图。
图8是表示门从图7的状态退避到凹部的开口的侧部的形态的图。
图9是表示从图6的状态向推压方向操作了杆的状态的正视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形态的拉伸假捻加工机的整体结 构的侧视示意图,类似于图1的图。 图ll是类似于图5的图。 图12是图11的12-12线向视剖视图。 图13是图12的A部放大图。 图14是表示从图11的状态拔出门的状态的图。 图15是表示从图12的状态拔出门的状态的图。 图16是表示门从图14的状态退避到凹部的开口的侧部的形态的图。
图17是表示本发明的第3实施形态的杆和滑轮机构的正视图, 类似于图9的图。
图18是表示连接在本发明的第3实施形态的杆上的气压动力缸 的管路例的图。
图19是表示本发明的第4实施形态的拉伸假捻加工机的部分结 构的侧视示意图,相当于图1的局部放大图的图。
图20是表示连接在本发明的第4实施形态的杆上的气压缸的回 路例的图,类似于图18的图。
图21是类似于图6的图。
图22是类似于图5的图。
符号说明 2纱线
13纱线行走空间 14门
16隔热材料
31玻璃棉
32铝玻璃织物
43导轨(导板) 43a导孔
43b相对缘(引导缘) 45辊(转动体) 45a滚动部 47A第2引导体 49A施力螺旋弹簧 Dl滚动部直径
W导孔宽度(一对相对缘的宽度) 102 —次加热器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参照

本发明的纱线加热装置的第1实施形态。首先 参照图1说明具备上述纱线加热装置的拉伸假捻加工机。
图1所示的拉伸假捻加工机100沿纱线2的走向依次具备喂纱部 1A、加工处理部IB和巻绕部1C作为主要结构。喂纱部1A的结构 为能够保持喂纱巻装101。加工处理部IB对从喂纱巻装101提供的 纱线2进行拉伸加工处理。而巻绕部1C巻绕由上述加工处理部IB 加工处理过的纱线2作为巻装。
并且,拉伸假捻加工机100具备多个具有上述喂纱部1A、加工 处理部IB和巻绕部1C的加工处理组件(以下称为"纺锤")。这些 纺锤沿图1的纸面垂直方向并列设置。另外,为了节省设置空间,喂 纱部1A和巻绕部1C例如将每2 4个纺锤(本实施形态为3纺锤) 上下重叠配置。
每个纺锤的喂纱部1A中设置有保持上述喂纱巻装101的梭芯 201,各梭芯201安装在多个纺锤共同的筒子架202上。
各纺锤的加工处理部IB沿纱线2的走向依次具有第1喂纱辊
110、 一次加热器102、冷却器103、假捻装置104、第2喂纱辊111、 二次加热器105和第3喂纱辊112。另外,上述一次加热器102的详
细结构以后叙述。
第1 第3喂纱辊110 112为用于输送纱线2的装置,使第2 喂纱辊111的喂纱速度比第1喂纱辊110的喂纱速度快地设定各喂纱 速度。因此,纱线2在第1喂纱辊110与第2喂纱辊111之间被拉伸。 并且,使第3喂纱辊112的喂纱速度比第2喂纱辊111的喂纱速度慢 地设定各喂纱速度。因此,纱线2在第2喂纱辊111与第3喂纱辊 112之间松弛。
用假捻装置104给在第1喂纱辊110与第2喂纱辊111之间被拉 伸的纱线2施加捻。更具体为,纱线2在第1喂纱辊110与假捻装置 104之间被加捻。被拉伸并被加捻了的纱线2在用一次加热器102热 定形之后,用冷却器103 (冷却板)冷却。加捻和热定形后的纱线2 在通过假捻装置104后,在到达第2喂纱辊111之前被解捻。这样拉 伸假捻加工后的纱线2用二次加热器105松弛热处理,用巻绕部1C 巻绕形成巻装3。
下面参照图2 图4说明作为纱线加热装置的上述一次加热器 102的详细结构。图2为示意地表示一次加热器的整体结构的立体图。 图3为对于1个一次加热器表示相当于图2的A-A剖面向视的剖面 的图。图4为表示从一次加热器的框体上取下了门的状态的分解侧视 图。
并列了 4台一次加热器102的形态表示在图2中。如该图2所示, 该一次加热器102具备细长的近似长方体形状的框体10。该框体10 在使其正面一侧向斜下方倾斜的状态下配置。
图3是对于1台一次加热器102表示相当于图2的A-A剖面向 视的剖面的图。如该图3所示,上述框体10的内部安放有用于隔热 的隔热体11。在该框体10的一侧(正面一侧)形成有横跨该框体10
的长度方向的整个区域的截面为矩形的凹部12,在该凹部12的内部 形成纱线行走空间13。
一次加热器102的结构如上所述,纱线2从框体10的长度方向 的一端侧导入,使其通过纱线行走空间13并与后面将要叙述的行走 槽22接触,通过这样加热纱线2,然后从框体10的另一端侧排出, 送往下一道工序。
另外,纱线行走空间13,上述凹部12通过形成在框体10的正面 一侧的开口与外部相通,这意味着凹部12的上述开口为纱线行走空 间13的开口。
并且,为了开闭该纱线行走空间13的开口,设置有作为开闭部 件的门14。如图2所示,该门14设置在框体10的正面一侧——即 斜下方一侧。另外,该门M的详细结构后面叙述。
在上述纱线行走空间13的内部即上述凹部12内侧的部分,如图 3所示那样安放有沿纱线2的行走方向形成为细长的加热体20。并且, 该加热体20构成为中空形状,作为热介质的导热姆的蒸汽在该加热 体20的内部循环。
加热体20上沿纱线2的行走方向形成有2条一定深度的行走槽 22、 22。该行走槽22、 22使与上述凹部12的开放侧相同的一侧即框 体10的正面一侧开放地设置。2条行走槽22、 22互相平行地配置, 使每条行走槽22的内部有1根纱线2行走。通过采用上述结构,每 台上述一次加热器102能够加热处理2根纱线2、 2 (2个纺锤量的纱 线)。
另外,虽然本实施形态中一次加热器102采用使纱线2与上述行 走槽22的底面接触并行走的接触式加热器的结构,但并不局限于此。 也可以采用例如设置引导纱线2在离开行走槽22的内壁的状态下行 走的适当的导纱器的非接触式加热器的结构。
图4为表示从上述框体10取下了门14的状态的分解侧视图。如
该图4的左侧虚线所示那样,上述加热体20的形成了上述行走槽22、 22的一侧的面构成为缓慢弯曲成圆弧状的形状,以使其长度方向中 央部分向正面一侧(上述凹部12的开放侧)稍微鼓出。因此,行走 槽22、 22也呈弯曲的形状,导入到一次加热器102中的纱线2与上 述行走槽22的底面接触并被加热,同时沿该底面呈弯曲状行走。即, 在本实施形态中,上述纱线行走空间13内部的纱线通道P形成为沿 行走槽22的底面弯曲的形状。
下面参照图2等说明上述门14的详细结构。该门14具备铁制支 持框(支持部件)15和固定在该支持框15上的块状隔热体16。如图 2或图4所示,支持框15采用沿纱线行走空间13的长度方向(换言 之为上述凹部12的长度方向)细长的结构。并且,该支持框15用适 当的金属制(本实施形态为铁制),如图3所示,形成为内部能够形 成用于隔热的空气层的中空方管形状。
如图3和图4所示,上述隔热体16形成为长方体形状,并且配 置在比上述支持框15靠纱线行走空间13的一侧。换言之,隔热体 16的配置位置为比支持框15靠上述凹部12的里面一侧,为比支持 框15靠近加热体20的一侧,为比支持框15靠近上述纱线通道P的 一侧。并且采用通过像图3那样将隔热体16插入纱线行走空间13内 来将该纱线行走空间13的容积减小的结构。并且像图4所示那样沿 纱线行走空间13的长度方向(上述凹部12的长度方向)配置有多个 (本实施形态中为3个)上述隔热体16。
这3个隔热体16、 16、 16沿上述纱线行走空间13内弯曲的纱线 通道P使彼此的朝向稍微不同地配置。BP,中央的隔热体16与框体 10的长度方向平行地配置,而比其靠纱线通道P的上游侧和下游侧 的隔热体16、 16沿该纱线通道P的弯曲稍微倾斜地配置。
并且,像上述那样设置的3个隔热体16、 16、 16中的中央侧的 隔热休16的截面如图3所示,该隔热体16采取用作为密封材料的铝
玻璃织物32包覆纤维状隔热材料即玻璃棉31,通过这样成形为长方 体块状的结构。另外,中央侧以外的2个隔热体16、 16的结构与上 述结构完全相同。
本实施形态的隔热体16中作为包装材料的铝玻璃织物32采用将
作为金属箔的铝箔粘贴到玻璃织物上的结构。具体为,采用将1张完 整的铝箔跨越上述玻璃织物的整个面地粘贴的结构。
作为用上述铝玻璃织物32包覆玻璃棉31的方法,可以例如将铝 玻璃织物32弯曲组装成箱状,将玻璃棉31收纳于内部然后将箱关闭。 上述箱体的组装和关闭可以通过用适当的粘接剂将铝玻璃织物32互 相粘接起来,或者用粘接胶布等粘贴的方法进行。
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能够防止玻璃棉31露出到纱线2的纱线 通道内,能够避免玻璃棉31的纤维附着在纱线2上使品质降低。由 于本实施形态采用普通的便宜的玻璃棉31作为上述隔热材料,因此 能够以低成本构成隔热体16。但是,由于在隔热效果方面玻璃织物 比铝玻璃织物好,因此在期待更好的隔热效果的情况下,使用玻璃织 物。
并且,本实施形态采用玻璃织物,换言之,采用铝玻璃织物32 作为包覆玻璃棉31的柔性密封材料。而且,该铝玻璃织物32为一张 铝箔与整个玻璃织物的相面对、没有接缝或间隙地粘贴的结构。因此, 即使将柔性玻璃棉31安放到内部,由于铝玻璃织物32自身的保形性 (身骨强度),也能够良好地保持隔热体16的块状形状。并且,不仅 能够提高隔热效果,还能够实现隔热体16的包装材料的简单的结构, 能够降低制造成本和减少制造工时。
这些隔热体16配置在门14一侧,在关闭该门14的状态下,如 图3的实线所示,能够将几乎整个隔热体16插入上述凹部12的内部, 并且能够关闭上述凹部12。在本实施形态中,这个位置相当于门14 或隔热体16 (玻璃棉31)的关闭位置。该关闭位置能够将隔热体16 (玻璃棉31)插入凹部12的内部,防止加热体20散热。
而在将纱线2、 2放置到上述凹部12的行走槽22、 22中的情况 下或维护时等,打开门14,如图3的点划线所示那样,从凹部12拉 出隔热体16,使其退避到开口的侧方,能够将该凹部12开放。在本 实施形态中,这个位置相当于门14或隔热体16(玻璃棉31)的开放 位置。
上述门14的开闭——即上述关闭位置与开放位置之间的切换能 够通过沿轴向方向推压或拉拔操作支持在各框体10的正面下部的杆 (操作部件)18进行。另外,用于该开闭的机构(操作器件)的详 细结构后面叙述。
如以上叙述过的那样,本实施形态的一次加热器102具备供作为 加热对象的纱线2通过的纱线行走空间13和用于减少该纱线行走空 间13的容积的隔热体16。并且,上述隔热体16用作为片状部件的 铝玻璃织物32包覆作为纤维状隔热材料的玻璃棉31,通过这样构成 为块状。
因此,由于玻璃棉31纤维之间包含的空气发挥良好的隔热效果, 因此能够有效地抑制从纱线行走空间13的散热,能够降低加热器21 的功耗。并且,由于能够防止玻璃棉31露出到通过纱线行走空间13 的纱线2,因此能够提高玻璃棉31的耐用性,并且能够防止玻璃棉 31的纤维附着在纱线2上降低质量。而且,由于能够将纤维状的玻 璃棉31缠绕成块状进行处理,因此能够使维修作业等时取回隔热材 料容易。
并且,本实施形态由于采用玻璃棉31作为纤维状隔热材料,因 此能够降低材料成本,能够廉价地构成隔热体16。并且,由于采用 铝玻璃织物32作为包覆玻璃棉31的包装材料,因此能够实现高的耐 热温度,即使在纱线行走空间13内靠近加热体20地配置也能够发挥 良好的耐久性。换言之,由于采用粘接铝箔的铝玻璃织物32作为上
述包装材料,因此能够提高包装材料自身的保形性,能够稳定地保持
隔热体16的形状。并且,由于采用将铝箔粘贴到上述玻璃织物的整 个面上的结构,因此能够实现耐热性好、简单的结构。
下面参照图4说明隔热体16的安装。即,门14所具备的支持框 15上固定有多个保持爪(固定部件)17。该保持爪17分别配置在共 计配置了3个的隔热体16各自的长度方向靠近两端的位置上。换言 之,沿上述纱线行走空间13的长度方向彼此隔开间隔配置多个保持 爪17。并且,每个保持爪17向上述凹部12的内侧(加热体20—侧 或上述纱线通道P—侧)突出地设置。
如图3所示,上述保持爪17从门14的宽度方向的两侧夹着隔热 体16成对配置。并且,各保持爪17、 17与隔热体16的两侧侧面相 抵接同时向上述凹部12的内侧(靠近纱线通道P的一侧)互相平行 地延伸。并且,保持爪17、 17的顶端向彼此相对的方向垂直弯折, 构成爪部,该爪部的内面与上述隔热体16的上述加热体20 —侧的面 相抵接。
这样一来,上述隔热体16,长度方向的多个地方被宽度方向上彼 此相对的保持爪17、 17夹持,被固定在上述支持框15上。并且,上 述保持爪17用金属制的板簧(弹性体)构成。因此,通过使相互相
对的保持爪17、 n彼此扩大地使保持爪n弹性变形,能够将隔热体
16安装到支持框15上或从其上取下。
另外,在像图3那样关闭门14的情况下,上述保持爪17在凹部 12的内部延伸,靠近加热体20,但由于如上所述保持爪17沿上述纱 线行走空间13的长度方向彼此隔开间隔配置有多个,因此能够抑制 来自加热体20的热量通过保持爪17传递给支持框15。并且,上述 保持爪17上设置有贯穿型减轻重量空19,该减轻重量空19进一步 提高上述抑制热传导的效果。另外,图4的标记33是,为了使纱线 通道上游侧和下游侧的隔热体16、 16稍微倾斜于支持框15的平行方 向并沿着纱线通道P,而设置在隔热体16与支持框15之间的衬垫。 如上所述,本实施形态的一次加热器102在框体10上具有用于 将纱线放置到上述纱线行走空间13内的开口,并且具有开闭该开口 的门14。该门14的结构为,具有在上述纱线行走空间13的长度方 向上细长的支持框15,上述隔热体16安装在该支持框15的上述纱 线行走空间B—侧。
因此,通过使支持框15为简单的形状,不仅能够廉价并且简单 地构成门14,而且将块状隔热体16安装到比该支持框15靠近纱线 行走空间13 —侧,能够利用隔热体16抑制纱线行走空间13的热量 传递给支持框15。因此,能够实现简单并且防止热量从纱线行走空 间13散发的效率高的结构。
另外,本实施形态中上述支持框15用金属制造(具体为铁制), 降低支持框15的材料成本。而金属制的支持框15的热传导率一般比 用其他素材形成时的高,但本实施形态由于在比该支持框15靠近纱 线行走空间13的一侧配置上述隔热体16,因此为抑制热量向支持框 15传递的结构。因此实现了整体上抑制成本并且散热抑制效果高的 结构。
在本实施形态中,支持框15具备沿上述纱线行走空间13的长度 方向彼此隔开间隔配置的多个保持爪17,是用该保持爪17固定隔热 体16的结构。因此能够在多个地方确实牢固地固定块状隔热体16。 并且,由于保持爪17彼此隔开间隔配置,因此能够抑制来自纱线行 走空间13的热量通过保持爪17传递到支持框15 —侧。
上述保持爪17用板簧(弹性体)构成,为通过使作为该板簧的 保持爪17变形而能够进行隔热体16的安装及取出的结构。因此,在 玻璃棉31吸潮等隔热性能降低、需要更换等情况下,能够用简单的 作业安装或取下(可以说是每块)隔热体16,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 隔热体的更换等维护。
本实施形态采用隔热体16形成为长方体块状,并且沿纱线行走 空间13的长度方向配置多个(3个)的结构。并且,这些隔热体16、 16、 16大致顺着上述纱线行走空间13的纱线通道像图4所示那样朝 向互不相同地配置。因此,能够将隔热体16构成为简单的形状(长 方体形状),因此能够降低隔热体16的制造成本。并且,由于沿着纱 线行走空间13内弯曲的纱线通道P配置隔热体16,因此能够将每个 隔热体16插入到纱线行走空间13之内以使其靠近纱线通道P,能够 更有效地减少纱线行走空间13的容积,抑制热量从该纱线行走空间 13散发。
下面参照图4和图5等说明门14的开闭机构。图5为表示门14
的开闭机构中一次加热器框体的底面一侧的结构的图。
如图4和图5所示,导臂41的一端围绕支轴42摆动自由地支持 在一次加热器102的框体10的底面一侧。作为导臂41的摆动中心轴 的支轴42与上述框体IO的长度方向平行地配置。并且,导臂41上 具有细长的导轨(具有后述的导孔)43,该导轨43的朝向为沿导臂 41的长度方向。这种结构通过使上述导臂41以支轴42为中心摆动, 能够在与上述凹部12的侧壁面平行的方向和稍微倾斜的方向之间切 换导臂41的朝向。
滑动臂44的顶端固定在构成门14的上述支持框15的长度方向 的端部(下端部)。2个图示省略的辊(转动体)45、 45沿上述门14 插入和拔出的方向旋转自由地轴支在该滑动臂44的基端侧。这2个 辊45、 45彼此隔开适当的间隔配置,并且插入上述导臂41上具备的 导轨43中。结果,通过辊45、 45在上述导轨43上转动,上述门14 能够沿上述导臂41的长度方向滑动移动(插入或拔出)。另外,这些 辊45、 45和导轨43的结构在后述的第2实施形态中详细说明。
而且如图5所示,在上述滑动臂44的适当位置上配置有导向辊 46,导向体47固定设置在框体10的底面一侧。该导向体47具有沿
与上述凹部12的侧壁面平行的方向(换言之将隔热体16插入纱线行 走空间13内或拔出的方向)形成的引导面48。上述导向辊46采用 能够与上述引导面48接触并转动的结构。并且,该导向体47与处于 图5的姿势的导臂41相抵接,兼起限制该导臂41在后述的施力弹簧 49的弹力的作用下过于向逆时针方向转动的阻挡器的作用。导向体 47、弓I导面48和导向辊46起与后述的第2引导体47A、倾斜面48A 和导向板46A相同的作用和效果。
并且,如图5所示,施力弹簧49的一端连接在上述导臂41的适 当位置上,该施力弹簧49的另一端固定在框体IO底面的适当位置上。 该施力弹簧49在被压縮的状态下弹性设置,使将导臂41向一侧转动 的方向(图5的箭头F的方向)的作用力一直作用。另外,并不局限 于上述结构,也可以将施力弹簧49构成为拉伸弹簧。此时,只要将 该施力弹簧49的连接在框体10 —侧的端部配置到隔着导臂41与图 5所示的位置相反的一侧,就能够一直作用沿图5的箭头F方向的拉 力。
另外,以上叙述的是一次加热器102的框体10的底面一侧的结 构,在框体10的上面一侧也同样上下对称地配置有导臂41、滑动臂 44、辊45/45、导向辊46、导向体47和施力弹簧49等。
而且,如图4所示,在门14的上端侧,第1钢丝绳wl的一端连 接在设置于上述滑动臂44的2个辊45、 45中的靠基端侧的辊45的 支轴部分上。该第1钢丝绳wl的外管tl的端部固定在上述导臂41 的基端侧。
如图4和图5所示,在门14的下端侧,第2钢丝绳w2的一端连 接在设置于上述滑动臂44的2个辊45、 45中的靠基端侧的辊45的 支轴部分上。并且,该第2钢丝绳w2的外管t2的端部如图5所示固 定在上述导臂41的基端侧。
而且,在连接有上述第2钢丝绳w2的辊45的支轴部分上还连接
有第3钢丝绳w3的一端。该第3钢丝绳w3的外管t3的端部不仅配 置在框体IO下面、上述凹部12侧方的位置上,而且朝向与上述凹部 12的侧壁几乎垂直的方向(与凹部12的宽度方向平行的方向)。这 种结构使从外管t3引出的上述第3钢丝绳w3巻绕在旋转自由地轴支 在导臂41的适当位置上的惰辊40上改变成与导臂41平行的朝向, 从与上述第2钢丝绳w2相反的一侧连接在上述辊45的支轴部分上。
另外,在图5所示的门14的关闭位置,作为第3钢丝绳w3的连 接处的辊45位于导臂41的基端侧。因此,从外管t3引出的第3钢 丝绳w3在被上述惰辊40弯曲后,在延伸相当的距离的状态下连接 到该辊45上。而当门14从图5的关闭位置打开像图7那样移动时, 由于上述辊45随之向导臂41的顶端侧移动靠近上述惰辊40,因此 第3钢丝绳w3能够通过惰辊40将与上述施力弹簧49施加的弹力F 的方向相反的拉力有效地作用于导臂41。
下面参照图6说明连接有上述3根钢丝绳wl w3的滑轮机构 50。该滑轮机构50采用多滑轮式结构,上述框体10的正面下部设置 的壳体51的内部具有定滑轮52和动滑轮53。 2个滑轮中上述定滑轮 52设置在壳体51的一端部(上端部)。
上述杆18与上述框体10的长度方向平行地配置在该滑轮机构50 中。该杆18沿轴向滑动自由地支持在上述壳体51上,采用能够在图 6的关闭位置与图9的打开位置之间滑动操作的结构。在壳体51的 内部,套筒部件54固定在上述杆18的长度方向中途部,上述动滑轮 53旋转自由地配置在该套筒部件54上。因此,通过拉出或推压操作 杆18能够使该动滑轮53与套筒部件54 —起移动。
上述3根钢丝绳wl w3中的上述第1钢丝绳wl的外管tl的端 部固定在壳体51的上端侧,而第2钢丝绳w2的外管t2的端部固定 在壳体51的下端侧。并且,第l钢丝绳wl在从外管tl拉出与框体 IO的长度方向(杆18的长度方向)平行向下侧延伸后,巻绕在上述
动滑轮53上弯折18(T ,再巻绕在上述定滑轮52上弯折180° ,延 伸到下端,作为上述第2钢丝绳w2插入外管t2中。换言之,第1钢 丝绳wl和第2钢丝绳w2在滑轮机构50中弯折并互相连接。
第3钢丝绳w3的外管t3的端部固定在壳体51的下端侧。第3 钢丝绳w3从外管t3引出,其端部固定在上述套筒部件54上。
并且,上述壳体51中设置有锁销机构55。该锁销机构55采用众 所周知的滚珠锁销机构,对设置在杆18的适当位置上的凹部内卡脱 自由的滚珠弹簧施力。这种结构在上述杆18被操作到图6或图9的 位置上时,能够使上述锁销机构55的滚珠卡合在上述杆18的凹部内, 保持该位置。
以上说明过的导臂41、导轨43、滑动臂44、辊45/45、导向辊 46、导向体47、施力弹簧49、滑轮机构50、杆18、 3根钢丝绳wl w3等构成使上述门14在关闭位置与开放位置之间移动的开闭机构 (操作机构)。下面说明上述开闭机构的动作。
艮卩,图6表示杆18被拉向下方的关闭位置,在该状态下,由于 动滑轮53位于下方,因此第3钢丝绳w3没被拉向滑轮机构50 —侧。 因此,当杆18位于上述关闭位置时,由于图5中的第3钢丝绳w3 没有给滑动臂44施加拉力,因此导臂41在施力弹簧49的作用下处 于图5所示的姿势。在该图5的姿势下,上述导臂41的导轨43朝向 与凹部12的侧壁面平行的方向。
在图6的关闭位置,由于动滑轮53位于下方,因此第l钢丝绳 wl和第2钢丝绳w2在滑轮机构50内弯折,重复的距离(重叠长度) 变长。即,第l钢丝绳wl和第2钢丝绳w2都处于被拉向滑轮机构 50 —侧的状态。
因此,当杆18位于上述关闭位置时,图5中的第2钢丝绳w2 将底面一侧的滑动臂44拉向导臂41的基端侧(即图2中的斜上方), 并且虽然图中没有表示,但第1钢丝绳wl同样将上面一侧的滑动臂
44拉向导臂41的基端侧(斜上方)。这样实现图2或图3的实线或 图5所示的门14的关闭位置,在该关闭位置,上述隔热体16 (作为 隔热材料的玻璃棉31)几乎全部插入纱线行走空间13的开口中,抑 制上述加热体20的散热。
而当手握杆18的下部从图6的状态向上方推动时,套筒部件54 向上方移动,第1钢丝绳wl和第2钢丝绳w2的上述重叠长度縮短。 结果,第l钢丝绳wl和第2钢丝绳w2同时松弛。
另外,如上所述,形成框体10上的上述凹部12形成向斜下方的 开口,为了堵塞该开口而设置门14。因此,如果像上述那样向斜上 方拉起门14的第1钢丝绳wl和第2钢丝绳w2松弛,则门14被上 述导轨43引导使其移动方向沿上述凹部12的侧壁面,并在自重的作 用下向斜下方(导臂41的顶端一侧)像图7所示那样自然移动,隔 热体16被从凹部12拉出。
并且,由于上述杆18向上方移动将第3钢丝绳w3适当地拉向滑 轮机构50 —侧,因此防止上述门14因自重移动而引起的第3钢丝绳 w3的松弛。另外,在图5或图7的状态下,当第3钢丝绳w3拉扯 滑动臂44的基端部时,该第3钢丝绳w3通过上述惰辊40使导臂41 克服上述施力弹簧49的弹力F转动,但该导臂41的转动通过滑动臂 44上设置的上述导向辊46与导向体47的引导面48相抵接而被限制。 因此,在门14的开放动作的前半期,由于导臂41保持在其长度方向 沿上述凹部12的侧壁面的姿势,因此能够使门14沿凹部12的深度 方向直线状移动,沿其侧壁面将隔热体16从凹部12 (纱线行走空间 13)中笔直地拉出。
门14因自重从图5所示的关闭位置下降,即将将隔热体16 (玻 璃棉31)从凹部12内的纱线行走空间13几乎完全拔出之前的状态 表示在图7中。当门14从图7的状态稍微继续下降时,导向辊46与 导向体47的引导面48的抵接解除。因此,随着导臂41的转动,由
第3钢丝绳w3的拉力像图8所示那样使门14从与上述凹部12的开 口相对的位置向一侧退避。
这样一来,如图8所示那样实现门14的开放位置,在该开放位 置隔热体16 (玻璃棉31)不仅从凹部12内的纱线行走空间13中拔 出,而且退避到该纱线行走空间13的开口的侧方。因此,能够通过 开放的开口将纱线2放置到纱线行走空间13内或者为了进行维护而 存取到凹部12内。滑轮机构50与该门14开放位置相对应的状态表 示在图9中,杆18在该图9所示的开放位置与锁销机构55卡合,保 持该打开位置。
而使门14从图8的开放位置再次移动到图5的关闭位置,只要 向下方拉图9的杆18就可以了。这样一来,套筒部件54向下方移动, 安装在该套筒部件54上的第3钢丝绳w3松弛,因此当初处于倾斜 姿势的导臂41在施力弹簧49的弹力作用下转动,与上述导向体47 相抵接,变成与凹部12的侧壁面平行的姿势。并且,上述隔热体16 随之从自纱线行走空间13的开口退避到一侧的位置移动到与该开口 相对的位置(图7)。
当向下方拉杆18使套筒部件54继续向下方移动时,第1钢丝绳 wl和第2钢丝绳w2分别被拉到滑轮机构50 —侧。结果,由于门14 两端的滑动臂44被第1钢丝绳wl和第2钢丝绳w2拉向斜上方,因 此将隔热体16插入纱线行走空间中,同时门14向关闭位置移动。另 夕卜,由于在滑轮机构50的内部第1钢丝绳wl和第2钢丝绳w2像上 述那样连接着,因此通过操作杆18使2根钢丝绳wl、 w2对门14作 用均等的拉力。因此,能够使门14不摇晃或倾斜而顺利地移动到关 闭位置。
本实施形态如上所述,作为隔热材料的玻璃棉31采用能够在从 上述纱线行走空间B的开口插入该玻璃棉31的至少一部分的关闭位 置与从上述纱线行走空间13拔出并退避到上述开口侧方的开放位置
之间移动的结构。并且,上述玻璃棉31的上述移动通过由导臂41、 滑动臂44、钢丝绳wl w3和滑轮机构50等构成的开闭机构使上述 杆18向上方移动(推入)这一动作或者向下方移动(拉)这一动作 进行。
因此,通过杆18的所谓单动作操作能够使玻璃棉31在关闭位置 与开放位置之间切换。因此,纱线2放置到纱线行走空间13内的作 业和维护作业等能够极其容易地进行。
并且,本实施形态中上述操作机构具有使固定在门14上的玻璃 棉31在上述纱线行走空间13的内部和外部之间自由移动的导轨43, 以及摆动自由地支持该导轨43的导臂(导轨支持机构)41。并且, 上述导臂41采用通过转动(移动)能够使上述玻璃棉31在插入纱线 行走空间13的开口或者与之相对的位置(图5、图7)和从该开口退 避到侧方的位置(图8)之间切换的结构。而且,上述操作机构采用 具备作为操作部件的杆18,通过操作该杆18使玻璃棉31 (与门14 一起)沿导轨43移动或者使导臂41转动的结构。因此,能够实现简 单的,通过杆18的单动作操作使玻璃棉31进行插入纱线行走空间 13或从中拔出、进而与纱线行走空间13的开口重叠或者避开地移动 的2个方向的移动的结构。
并且,在本实施形态中,上述玻璃棉31从上述纱线行走空间13 的拔出由玻璃棉31本身的自重和具备该玻璃棉31的上述门14本身 的自重进行。因此,不需要专门的产生将玻璃棉31从纱线行走空间 13拔出的力的特别的部件,能够使结构简化。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形态,上述实施形态能够像例如以 下这样改变。
上述实施形态采用2根纱线2、 2通过1个纱线行走空间13的结 构,但也可以采用通过改变行走槽22的数量使1根或3根以上的纱 线2通过的结构。上述结构中将隔热体16的形状形成为长方体,但并不局限于长 方体,可以改变成例如三角形块状、梯形块状或具有圆弧面的块状等。 并且,并不局限于用铝玻璃织物32包覆玻璃棉31的整个表面时的情 况,也可以采用只包覆一部分(例如只包覆与上述加热体20相对的 面),其他的部分用另外的部件包覆的结构。
上述结构中隔热体16沿纱线行走空间的长度方向配置了 3个, 但隔热体16的数量可以是1 2个,也可以改变成4个以上。并且, 保持爪17的数量并不局限于固定1个隔热体16的长度方向上2个地 方,也可以固定3个以上的地方。
将隔热体16固定到支持框15上的保持爪17在上述形态中整体 用板簧构成,但也可以是只有其一部分(例如除顶端的爪部以外的基 部的部分)具备板簧的结构。并且,也可以用板簧以外的弹性体构成。
作为将隔热体16固定到支持框15上的固定部件也可以改变成例 如从支持框15突出的能够扎进隔热体16中将其固定的针状部件取代 保持爪17那样的结构。
作为纤维状的隔热材料,可以采用例如石绒取代上述玻璃棉31。 并且,作为包覆隔热材料的密封部件,可以采用没有粘贴铝箔的玻璃 织物或其他的耐热性密封部件取代铝玻璃织物32。
根据杆18的操作使门14或隔热体16在关闭位置与开放位置之 间移动的结构(操作机构)并不局限于使用图4 图6所示那样的钢 丝绳wl w3和滑轮机构50等,也可以采用其他的各种结构。
可以改变成将液压缸或气压缸等合适的致动器的可动部连接到 作为操作部件的上述杆18上,沿轴向驱动杆18的结构(参照后述的 第3和第4实施形态)。此时也能够通过操作部件的单动作实现门14 (隔热材料)的开闭,因此能够简化驱动操作部件的上述致动器的结 构。
并且,作为开闭操作门14或隔热体16(玻璃棉31)的操作部件,
可以采用例如转动操作的杆、旋转操作的手柄、拉曳操作的绳或钢丝
绳等取代轴向上滑动操作的上述杆18。并且,也可以是打开操作和 关闭操作分别具备进行一种动作的操作部件。例如,可以分别具备一 根打开操作的杆和关闭操作的杆。
纱线加热装置的朝向并不局限于图2那样使纱线行走空间13的
开口朝向斜下方,例如可以配置成朝向正下方、朝向水平方向、朝向 正上方或朝向斜上方(参照后述的第2实施形态)。另外,在使开口 朝向正上方或斜上方地配置的情况下,可以采用靠玻璃棉31本身的 自重和具备该玻璃棉31的上述门14本身的自重进行上述玻璃棉31 插入上述纱线行走空间13内的动作的结构。
利用了滑轮机构50等的玻璃棉31的开闭机构(门14的开闭机 构)也可以用于结构为没有用密封部件包覆纤维状隔热材料的纱线加 热装置。
上述实施形态的纱线加热装置作为拉伸假捻加工机100的一次加 热器102使用,但并不局限于此,例如可以作为二次加热器105使用。 并且,既可以作为拉伸假捻加工机以外的纱线加工机等中的纱线加热 装置使用,也可以单独使用纱线加热装置。
另外,图6所示的上述动滑轮53也可以省略。
此时如图21所示,上述第1钢丝绳wl从外管tl拉出与框体10 的长度方向(杆18的长度方向)平行向下侧延伸,直接卡止在套筒 部件54上。而第2钢丝绳w2从外管t2拉出与框体10的长度方向平 行向上侧延伸,巻绕在上述定滑轮52上弯折180。,与框体10的长 度方向平行向下侧延伸,直接卡止在套筒部件54上。直截了当地说, 第1钥丝绳wl和第2钢丝绳w2直接卡止在套筒部件54上。
下面参照

本发明的纱线加热装置的第2实施形态。图10 为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形态的拉伸假捻加工机的整体结构的侧视 示意图,为类似于图1的图。图11为类似于图5的图。图12为图11的12-12线向视剖视图。
上述第1实施形态中,上述一次加热器102如图1所示设置成与 上述冷却器103为近似一条直线状,即设置成该一次加热器102的纱 线导入侧端部在垂直方向上位于同一纱线排出侧端部的上侧。并且, 该一次加热器102像图2所示那样设置成使其正面侧朝向斜下方地倾 斜的状态(同时参照图1),以便当上述第1钢丝绳wl和第2钢丝绳 w2等松弛时,上述门14像图7那样靠自重自然地向斜下方(导臂 41的顶端一侧)移动,上述隔热体16从上述凹部12拉出。换言之, 该一次加热器102设置成其上述门14从凹部12拔出的方向在垂直方 向上稍微向下。
而本实施形态中上述一次加热器102如图10所示设置成其纱线 导入侧端部在垂直方向上比纱线排出侧端部靠下侧。并且,设置成上 述门14从上述凹部12拔出的方向在上述巻绕部1C一侧,并且在垂 直方向上稍微靠上。 一次加热器102处于低的位置,为站在操作员通 道OP上的操作员的手能够够着的范围。
并且,在上述门14的纱线导入侧端部附近,设置有用于操作该 门14的合适的门把手14a。更详细为,如图11所示,该门把手14a 突设在上述门14具备的上述支持框15的拔出侧的侧壁面上。而且, 省略了上述钢丝绳wl w3、杆18和滑轮机构50。
并且,本实施形态省略了上述第1实施形态中连接在上述导臂41 上的上述施力弹簧49 (参照图5)。
并且,本实施形态如图11和图12所示在框体10的底面侧设置 有第2引导体47A取代上述第1实施形态中固定在上述框体10的底 面侧的导向体47 (参照图5)。在该第2引导体47A的上述门14 一 侧,形成有倾斜面48A。另外,框体10的上面侧也一样。
下面详细说明上述辊45、 45和导轨43等的结构。另外,这些辊 45、 45和导轨43的结构与上述第1实施形态中的结构大致相同。 如图12所示,上述导臂41与其长度方向垂直的截面形成为3字 形状,上述导轨(引导板)43设置在上述导臂41中与上述框体10 的底面(上表面)垂直的部分上,导轨43上通过穿孔形成有沿该导 臂41的长度方向细长的导孔43a。
并且,如图11所示,在上述滑动臂44的上述导臂41 一侧的端 部突设有与上述凹部12的侧壁面平行的导向板46A (同时参照图12 和图15)。而省略了上述第1实施形态的上述导向辊46 (参照图5)。 并且,上述2个辊45、 45旋转自由地轴支在该导向板46A的基端侧。 并且,辊45、 45像图12所示那样插入(嵌入)导轨43的导孔43a 内,与导孔43a两侧的一对相对缘(引导缘)43b、 43b卡合。换言 之,上述导轨43具有让上述辊45、 45嵌入的一对相对的相对缘43b、 43b。
在本变形例中,上述2个辊45、 45如图11 13所示,分别由小 直径的滚动部45a和大直径的凸缘部45b、 45b构成,所述滚动部45a 沿圆周方向与上述导轨43的相对缘43b相抵接;所述凸缘部45b、 45b为了防止该滚动部45a从上述导轨43的相对缘43b、 43b拔出而 夹着该滚动部45a地成对设置,沿近似轴向与上述导轨43的相对缘 43b、 43b相抵接,直径比滚动部45a的大。
如图13所示,滚动部45a的直径Dl设定为比上述导轨43的导 孔43a的宽度W小。换言之,上述滚动部45a与导轨43的相对缘43b、 43b之间形成若干间隙。再换言之,使上述导轨43的相对缘43b、 43b 与上述辊(转动体)45的滚动部45a之间形成间隙地确定上述成对 的相对缘43b、 43b的宽度W和上述辊45的滚动部45a的直径Dl 。
像以上叙述过的那样,由上述门14侧(隔热体16侧)设置的辊 45、 45 (转动体)和为了将该辊45、 45引导向插入上述门14的方向 和拔出的方向而在上述框体IO侧设置的上述导轨(导板)43,构成 将上述门14插入上述纱线行走空间13的开口内或从该纱线行走空间
13的开口拔出的引导机构。换言之,该引导机构具备设置在上述门 14侧的辊45、 45 (转动体)和为了将该辊45、 45引导向插入上述门 14的方向和拔出的方向而设置在上述框体10侧的导轨43。并且,该 引导机构分别设置在形成上述纱线行走空间13的上述框体10的纱线 行走方向的两端位置。
由此,即使由于构成门14的部件多少存在一些尺寸误差等而产 生歪扭等,上述辊45也能够在上述导轨43内顺畅地转动,因此能够 使上述长尺寸的门14沿上述导臂41的长度方向顺畅地滑动移动。并 且,由于这样的顺畅的滑动移动由上述间隙实现,因此能够极其廉价 地提供能够使上述门14顺畅地滑动移动的一次加热器102。换言之, 由于存在上述间隙,完全不需要使用高精度的引导部件,能够以极其 简单的结构(辊和导轨)实现将上述隔热体16向上述纱线行走空间 13的开口的顺畅的插入和上述隔热体16从上述纱线行走空间13的 开口拔出的顺畅的拔出。
并且,本实施形态中上述导轨43与上述第1实施形态一样,使 上述导轨43的上述纱线行走空间13的开口一侧以该纱线行走空间 13的内侧为中心摆动地设置在上述框体10上。
但是,本实施形态的上述第2引导体47A与图5所示的上述导向 体47 —样与处于图11和图12的姿势(即隔热体16位于插入纱线行 走空间13或从中拔出的线上的状态)的导臂41相抵接,兼起限制该 导臂41过于向逆时针方向转动的阻挡器的作用。
艮P,本实施形态中一次加热器102设置了第2引导体47A (限制 器件、导向体47),该第2引导体47A限制上述导轨43沿顺时针方 向的摆动,以使上述隔热体16不会越过上述隔热体16插入上述纱线 行走空间13和从中拔出的线而沿逆时针方向摆动。由此,使隔热体 16插入纱线行走空间13和从中拔出容易。
并且,如图12(同时参照图15和图16)所示,在上述导向板46A
的基端侧(上述支轴42附近),在导向板46A与框体10之间形成有 适当的间隙,以使导向板46A与上述第2引导体47A在上述门14像 图15所示那样从凹部12拔出、像图16那样围绕上述支轴42转动时 不会产生干涉。因此,当隔热体16位于纱线行走空间13内时,由第 2引导体47A、倾斜面48A和导向板46A构成的摆动引导机构限制 隔热体16沿顺时针方向摆动;当隔热体16位于纱线行走空间13外 时,允许隔热体16沿顺时针方向摆动。由此,使隔热体16从拔出到 退避位置的移动能够顺利地进行。
本实施形态中上述一次加热器102采用上述结构,当将纱线放置 到该一次加热器102中或者维护上述加热体20时,只要握持位于图 11的关闭位置上的上述门14的门把手14a (同时参照图10),像图 11和图14 (图15)依次表示的那样将门14从上述凹部12拉向上述 巻绕部1C,像图16所示那样随着上述导臂41的转动从与上述凹部 12的开口相对的位置退避到上述一侧就可以。
而当将纱线放置到上述一次加热器102中或者上述加热体20的 维护结束时,只要握持上述门14的门把手14a,像图16和图14 (图 15)、图11依次表示的那样使上述门14随着上述导臂41的转动从图 16的开放位置移动到图11的关闭位置就可以。
如以上说明过的那样,由于本实施形态中上述一次加热器102采 用能够通过上述门把手14a直接(不使用钢丝绳wl w3等)开闭其 门14的结构,因此结构极其简单。
另外,上述辊(转动体)45既可以设置1个,也可以沿上述门 14 (隔热体16)的插入和拔出方向设置多个(上述第1和第2实施 形态中为2个),例如也可以设置3个以上。
并且,在设置多个辊45的情况下,也可以采用使这些辊45、 45、……中的某一个的直径比其他的辊45、 45、……的直径小的结 构。艮P,在例如设置2个上述辊45的情况下,可以采用使一个辊45
的直径比另一个辊45的直径小的结构。
下面参照

本发明的纱线加热装置的第3实施形态。图17 为表示本发明的第3实施形态的杆和滑轮机构的正视图,类似于图9 的图。图18为表示连接在本发明的第3实施形态的杆上的气压缸的 回路例的图。这里以本实施形态与上述第1实施形态的不同点为中心 进行说明。
上述第1实施形态如图9所示为了使上述动滑轮53移动开闭上 述门14,通过上述套筒部件54将上述杆18连接在该动滑轮53上。 即,采用通过推拉操作该杆18能够开闭上述门14的结构。
而本实施形态中如图17和图18所示利用适当的气压动力缸(例 如单杆往复运动动力缸)18A使上述杆18升降,取代操作员直接握 持使之升降。如图18所示,为了使该气压动力缸18A工作,设置了 人力操作式4口转换阀18B、空气压縮机和电动机18C。
该4 口转换阀18B所具备的4个口中的一个口通过柔性空气管 al连接在上述气压动力缸18A两端部中的上述动滑轮53 —侧的端 部,另一个口通过柔性空气管a2连接在上述气压动力缸18A两端的 剩下一个端部,再一个口与上述空气压縮机和电动机18C相连,剩 下的一个口为排气口。
本实施形态中上述一次加热器102采用上述结构,当使上述门14 从图5所示的关闭位置移动到图8所示的开放位置时,只要切换上述 4 口转换阀18B以便通过上述空气管a2将压縮空气从上述空气压縮 机和电动机18C提供给上述气压动力缸18A就可以了。如果这样, 上述杆18如图17所示在上述气压动力缸18A的作用下上升,上述 钢丝绳wl和钢丝绳w2松弛,上述门14像图5、图7和图8依次表
示的那样向开放位置移动。
并且,当使上述门14从图8所示的开放位置移动到图5所示的 关闭位置时,只要切换上述4 口转换阀18B以便通过上述空气管al
将压縮空气从上述空气压縮机和电动机18C提供给上述气压动力缸 18A就可以了。如果这样,上述杆18在上述气压动力缸18A的作用 下下降,上述钢丝绳wl和钢丝绳w2拉紧,上述门14像图8、图7 和图5依次表示的那样向关闭位置移动。
如以上说明过的那样,本实施形态中上述一次加热器102采用能 够通过上述4 口转换阀18B间接地开闭其门14的结构。因此,与上 述第1实施形态相比,能够提高该一次加热器102设置位置的自由度。 即,只要设置在操作员的手能够够着上述4 口转换阀18B (或该4 口 转换阀18B的控制机构)的范围内,不需要像上述第1实施形态那 样操作员伸手直接操作杆18,不仅能够不考虑杆18的朝向设置一次 加热器102的朝向,而且能够减轻操作员的负担。
另外,上述第3实施形态当然也可以采用用图11说明过的结构, 即采用由上述第2引导体47A、倾斜面48A和导向板46A构成的结 构。
并且,也可以在作为上述导臂41的摆动中心轴的上述支轴42的 周围设置图22所示的施力螺旋弹簧49A取代图5所示的施力弹簧49。 此时,该施力螺旋弹簧49A采用下述结构。
艮P,施力螺旋弹簧49A的一端卡止固定在框体10底面的适当位 置上,该施力螺旋弹簧49A的另一端卡止在上述导臂41的适当位置 上。并且,施力螺旋弹簧49A在沿其圆周方向推压压縮的状态弹性 设置在上述支轴42的周围,结果, 一直在导臂41上作用使该导臂 41向一侧转动(沿图22中箭头F所示的方向,即图22中的逆时针 转动)的作用力。
并且,如图17所示,本实施形态中如图21所示没有动滑轮,钢 丝绳wl、 w2固定在套筒部件54上。
下面参照

本发明的纱线加热装置的第4实施形态。图19 为表示本发明的第4实施形态的拉伸假捻加工机的部分结构的侧视示意图,相当于图l的局部放大图。图20为表示连接在本发明的第 4实施形态的杆上的气压缸的回路例的图,类似于图18的图。这里 以本实施形态与上述第3实施形态的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
上述一次加热器102中一般设置有切断纱线2或当纱线2切换时 将纱线2放置到该一次加热器102中(即挂纱)作为挂纱装置的飞镖 形托架60。该托架60采用能够在适当的移动装置(例如单杆单动缸 驱动或钢丝绳驱动等)驱动下在一次加热器102的一端和另一端之间 由与上述一次加热器102的长度方向平行地设置的合适的托架支持 轨道60a引导而往复(即上升和下降)的结构。另外,以下将上述托 架支持轨道60a的纱线导入侧端部称为"轨道上端(图中用标记60au 表示)",同样将纱线排出侧端部称为"轨道下端(图中用标记60ad 表示)"。另外,上述第1 第3实施形态中也设置有由这些托架60 和托架支持轨道60a构成的结构,第1 第3实施形态中的托架60 采用通过操作员伸手直接操作适当的图中没有表示的杆取代上述移 动装置而进行移动的结构。
上述托架支持轨道60a的轨道上端60au设置有后述的第二切换 阀S1 (S2)。该第二切换阀S1 (S2)采用所谓4通道切换阀的结构, 其操作方式采用机械操作(具体为滚轮杠杆型)方式。于是,当上述 托架60沿上述托架支持轨道60a上升到上述轨道上端60au时,托架 60与上述第二切换阀S1 (S2)卡合,由此切换第二切换阀S1 (S2) 的状态。总而言之,第二切换阀S1 (S2)采用所谓机械开关式结构。
另外,本实施形态中上述一次加热器102采用像图2或图3所示 那样同时将一对纱线2、 2收容到其凹部12内的结构。并且,上述托 架60和托架支持轨道60a与各纱线2相对应地设置。因此,l个一 次加热器102上除了设置上述托架60、 60和托架支持轨道60a、 60a 以外,还设置有一对第二切换阀S1、 S2。
并且,上述各纺锤具备用于检测断纱的图示省略的断纱检测机
构,该断纱检测机构与上述托架60的上述移动装置相连。并且,该 断纱检测机构采用当检测到断纱时给上述移动装置输出指令,移动装 置使位于上述轨道上端60au的上述托架60向上述轨道下端60ad移 动的结构。
下面参照图20说明本实施形态中上述气压缸18A的回路例。这 里,以本实施形态的回路与上述第3实施形态的回路例的不同点为中 心进行说明。
上述第3实施形态中上述4 口转换阀18B的操作方式为预定的人 力操作方式。
而本实施形态中该4口转换阀18B的操作方式采用液压控制操作 (所谓间接控制)与机械操作(使用弹簧的操作)的组合。并且,用 于操作该4 口转换阀18B的控制压力由另外设置的其他的空气压縮 机和电动机18CC提供。并且,在上述4口转换阀18B与该空气压縮 机和电动机18CC之间串联设置有上述一对第二切换阀Sl、 S2。
另外,当上述控制压力提供给4 口转换阀18B时,压縮空气通过 空气管al从上述空气压縮机和电动机18C提供给气压动力缸18A; 而当没有提供控制压力时,压縮空气通过空气管a2提供给气压动力 缸18A。
这些第二切换阀S1、 S2分别如上所述采用这样的结构其操作 方式为滚轮杠杆型,只要是与上述托架60卡合时就处于通气状态, 而不与托架60卡合时变成非通气状态。
本实施形态中上述一次加热器102采用上述结构,下面说明该一 次加热器102的动作。
首先说明上述巻绕部1C巻绕纱线2时上述一次加热器102的状 态。此时,上述一次加热器102所具备的一对托架60、 60—起保持 在上述轨道上端60au上。由此,上述一对第二切换阀S1、 S2都处于 通气状态,控制压力提供给上述4 口转换阀18B,上述门14保持在 上述关闭位置。
当上述断纱检测机构检测到断纱时,与该断纱检测机构相对应的
上述移动装置使上述一对托架60、 60中的与该断纱相对应的托架60 向上述轨道下端60ad下降。由此,上述一对第二切换阀S1、 S2中的 某一个切换到非通气状态,通过这样切断控制压力向上述4 口转换阀 18B的提供,结果,上述门14向上述开放位置移动。
与此相对,下降的结果,操作员将纱线2巻挂在位于上述轨道下 端60ad的上述托架60上从上述喂纱部1A到二次加热器105之间, 利用上述移动装置使该托架60上升。于是,当该托架60到达上述轨 道上端60au时,纱线2插入上述一次加热器102中,同时该托架60 与切换到非通气状态的上述第二切换阀Sl (或S2)卡合,使该第二 切换阀S1 (或S2)再次切换到通气状态。由此,再次给上述4口转 换阀18B提供控制压力,结果上述门14向上述关闭位置移动。
另外,当上述一对托架60、60中的任何一个向上述轨道下端60ad 下降时,只要这个托架再次上升到上述轨道上端60au,上述门14就 向上述关闭位置移动。
如以上说明过的那样,本实施形态中上述一次加热器102采用上 述门14与上述挂纱作业(放置纱线的作业)连动自动地(不需操作 员判断)开闭的结构。因此,与上述第3实施形态相比,挂纱作业时 不需要下意识地进行上述门14的开关作业,因此不仅能够提高挂纱 作业的作业性,而且能够极其有效地防止挂纱作业完了时忘记关闭上 述门14等人为失误。
另外,在上述第l实施形态中,由于需要操作员直接握持上述杆 18进行操作,因此需要将该杆18配置在上述一次加热器102的操作 员一侧(正面一侧)。与此相对,上述第3和第4实施形态由于采用 由上述气压缸18A驱动上述杆18的结构,因此可以将该杆18配置 在隔着上述一次加热器102与操作员相反的一侧。即,可以将张设在
该杆18附近的各钢丝绳wl w3配置在上述一次加热器102的背面
另外,上述第4实施形态中当然也可以采用用图11说明过的结 构,即可以采用由上述第2引导体47A、倾斜面48A和导向板46A
构成的结构。
并且,也可以与上述第3实施形态一样设置上述图2所示的施力 螺旋弹簧49A取代图5所示的施力弹簧49。
权利要求
1.一种纱线加热装置,具备使作为加热对象的纱线通过的纱线行走空间以及用于减小该纱线行走空间的容积的隔热体,其特征在于,上述隔热体通过由密封部件包覆纤维状的隔热材料而构成为块状。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纱线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隔热 材料为玻璃棉或石绒。
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纱线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密封部件为玻璃织物。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纱线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跨越上述 玻璃织物的整个面粘贴有金属箔。
5.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纱线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密封 部件为铝玻璃织物。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纱线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将纱 线放置到上述纱线行走空间的开口和用于开闭该开口的开闭部件;该 开闭部件具有沿上述纱线行走空间的长度方向细长的支持部件,上述 隔热体被安装在该支持部件的上述纱线行走空间一侧。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纱线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支持 部件具有沿上述纱线行走空间的长度方向相互隔开间隔配置的多个 固定部件,由该固定部件固定上述隔热体。
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纱线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固定 部件具备弹性体,通过使该弹性体变形而能够安装和取出上述隔热体。
9.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纱线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隔热 体形成为长方体的块状,并且沿上述纱线行走空间的长度方向配置多 个;这些多个隔热体大致沿上述纱线行走空间内弯曲的纱线通道使朝向互不相同地配置。
10. —种纱线加热装置,具备使作为加热对象的纱线通过的纱线行走空间以及用于减小该纱线行走空间的容积的隔热材料,其特征在 于,上述隔热材料采用能够在使该隔热体的至少一部分从上述纱线行 走空间的开口插入的关闭位置与从上述纱线行走空间拔出并退避到上述开口的侧面的开放位置之间移动的结构;设置有由一种动作进行 上述隔热材料的上述移动的操作机构。
11. 一种纱线加热装置,具备使作为加热对象的纱线通过的纱线 行走空间以及用于减小该纱线行走空间的容积的隔热材料,其特征在 于,分别在形成上述纱线行走空间的框体的纱线行走方向的两端设置 有上述隔热材料的引导机构,使上述隔热材料能够插入上述纱线行走 空间的开口或从上述纱线行走空间的开口拔出 ,各引导机构具有设置 在上述隔热材料一侧的转动体和用于将该转动体引导到上述隔热材 料的插入或拔出方向上、设置在上述框体侧的引导板;该引导板具有 供上述转动体嵌入的一对相对置的引导缘,在上述引导缘与上述转动 体之间形成间隙地确定上述一对引导缘的宽度和上述转动体的直径。
12. 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纱线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转 动体沿上述隔热体的插入和拔出方向设置有多个。
13. 如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纱线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引导板设置在上述框体一侧,以使上述引导板的上述纱线行走空间 的开口一侧以上述纱线行走空间的内侧为中心摆动。
14. 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纱线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有 限制机构,该限制机构限制上述引导板向一个方向的摆动,以避免上 述隔热体越过上述隔热体插入上述纱线行走空间和从中拔出的线而 向一个方向摆动。
15. 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纱线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有 摆动引导机构,该摆动引导机构,当上述隔热体位于上述纱线行走空 间内时限制上述隔热体向与上述一个方向相反的方向摆动,当上述隔 热体位于上述纱线行走空间外时允许上述隔热体向与上述一个方向 相反的方向摆动。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纱线加热装置。拉伸假捻加工机的一次加热器(纱线加热装置)(102)具备使作为加热对象的纱线(2、2)通过的纱线行走空间(13)以及用于减小该纱线行走空间(13)的容积的隔热体(16)。通过由密封部件(铝玻璃织物)(32)包覆纤维状的隔热材料(玻璃棉)(31),该隔热体(16)构成为长方体状的块状。
文档编号D02J1/22GK101184874SQ200680018888
公开日2008年5月21日 申请日期2006年5月26日 优先权日2005年5月31日
发明者林靖史 申请人:日本Tmt机械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