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8304阅读:23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横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手套编织机和袜子编织机等、编织比较窄的编织宽度 的筒状编织物的横机。
目前,通过图5所示结构的横机1编织手套和袜子等的基本上是 筒状的编织物。在横机1上, 一对平针床2F、 2B隔着齿口3相对地 设置。另外,虽然一对平针床2F、 2B倾斜成以齿口 3为顶部的山形 地进行设置,但在图5中,将从齿口 3的上方看的状态简化表示为平 坦的状态。 一对针床2F、 2B由于相对于齿口 3的中心设置在横机1 的前后,因此称为前针床2F和后针床2B,但基本构成相同。以下, 有时对前后相同的构成要素、利用省略了 "F"和"B,,的符号进行表 示。在各针床2F、 2B上分别设置沿着纵向进行往复运动的滑架4F、 4B,使其连动。
在各滑架4F、 4B上装载三角机构(力厶機構)5,该三角机构5 驱动可在并设于各针床2F、 2B上的针槽内、相对于齿口 3进行进退 移动的编织针。三角机构5包括在滑架4F、 4B进行往复移动时共用 的中三角6和中三角导向三角(中山^4卜'力厶)7、作为起针三角的 起绒三角8以及铁炮三角(鉄砲山)9、在与中三角6的上缘之间具有 形成编织针的针踵的通道的下缘的顶三角10以及作为编织三角的弯 纱三角IIL、 IIR。中三角6、中三角导向三角7、起绒三角8、铁炮 三角9、顶三角10以及弯纱三角IIL、 IIR作为从三角面(力厶面) 5a的背面透视状态的设置进行表示。三角机构5设置在滑架4F、 4B 面对针床2F、 2B的三角面5a的表面。各滑架4F、 4B相对于针床2F、 2B的移动方向,在各针床2F、 2B上、在将齿口 3侧作为上方的状态 下,定为从三角面5a的三角侧看的左方或右方。因此,向图5的右方 的移动如果从前针床2F侧的滑架4F的三角面5a来看,则是向左方
的移动,作为编织三角发挥作用的是符号IIL所示的弯纱三角L。与 前针床2F侧的滑架4F连动的后针床2B侧的滑架4B,如果以齿口 3 为上方从三角面5a来看,则是向右方的行驶,作为编织三角发挥作用 的是符号IIR所示的弯纱三角R。在滑架4F、 4B向图5的左方行驶 时,在前针床2F侧、符号IIR所示的弯纱三角R发挥作用,在后针 床2B侧、符号IIL所示的弯纱三角L发挥作用。
在图5所示的横机1中,环绕地供给编织线、编织手套、袜子等 筒状编织物的部分。该环绕编织例如是以从面对各针床2F、 2B的三 角面5a侧看、搭载有各三角机构5的滑架4F、 4B右行的方式进行的, 所述各针床2F、 2B处于将齿口 3设置在上面的状态。因此,如图5 所示, 一旦从齿口 3的上方看,则成为从三角面5a的背面侧透视看的 状态,在前针床2F上、图的左方,在后针床2B上、图的右方分别成 为环绕编织的方向。这样,环绕编织基本上在每个针床2F、 2B上向 不同的单向进行。从三角面5a侧看为右行的环绕编织,只对成为滑架 4F、 4B的行驶方向的后侧的弯纱三角R、以编织针的下降量大于规定 值的方式进行线圏密度调整、用于编织,在使弯纱三角L处于编织针 的下降量为最小的休止状态时进行。其理由是,如果不使弯纱三角L 处于休止状态,而使左右的弯纱三角都以大于规定值的下降量、以使 编织针下降的方式作用,则在前后的针床2F、 2B上,编织针将同时 被从齿口 3拉下。在筒状的编织物的编织端部、 一旦跨越前后针床2F、 2B的编织线被从两侧拉伸,则在将线圏密度值设定得较大的情况下, 过度拉伸有可能发生断线,不理想。为了降低这样的断线的可能性, 最好使在环绕编织时不使用的弯纱三角L处于休止状态。
在图5所示的三角机构5中,弯纱三角IIL、 11R沿着长槽12L、 12R进行变位,调整线圏密度。在通常的编织状态下,在进行单向的 筒状编织时,反复交替使用一方的针床、而不使用另一方的针床的状 态。在图5所示的三角机构5中,起绒三角8总是发挥作用,该起绒 三角8使在弯纱三角R上用于下降的编织针向齿口 3上升,利用相反 方向的移动使编织针向齿口 3上升的铁炮三角9可进出切换,通常凹
陷在三角面5a上、不进行作用。
图6表示利用图5所示的三角机构5驱动的编织针20的概略结构。 编织针20连接针21的尾部和推片22的头部而形成。在针21的前端 部设置针钩23和针舌24,可用针舌24开关针钩23。推片22在尾部 侧受到设置于针床2的下部的选针滚筒的选针作用。在针21和推片 22上分别设置针踵25和推片针踵26, —旦被选针,则推片针踵26 处于受到图5所示的三角机构5的作用的状态。在编织手套和袜子的 横机1的滑架4上,虽然也设置被称为橡胶三角的三角,用于对推片 针踵26进行作用、进行插入松紧线的编织,但在图5中省略了图示。 并且,在专门编织袜子的情况下,在滑架4上也设置作用于针踵25、 切换编织针20的使用和不使用的挑针器,但在图5中省略了图示。
图7是从三角面5a的三角侧看环绕编织时的各三角的作用的状 态。虛线所示的铁炮三角9被切换成凹陷在三角面5a上的不作用的状 态。
如图7 (a)所示,在进行顺方向的右行时,编织针20的推片针 踵26穿过沿着起绒三角8的起针三角8a上升的路径20a。起绒三角8 与起针三角8a—起具有倾斜面8b,整体以从三角面向针床2侧突出 的方式被弹簧加力。通过起针三角8a上升的推片针踵26的路径26a 通过中三角6的上缘和顶三角IO的下缘之间,被用符号11R表示的 弯纱三角R拉下。
如图7 (b)所示,在进行逆方向的左行时,编织针20的推片针 踵26穿过路径26a、通过凹陷状态的铁炮三角9,到达起绒三角8的 倾斜面8b。在倾斜面8b上、推片针踵26在图的左方侧可从三角面 5a开始圆滑地移动,推片针踵26—旦进一步向图的右方侧移动,则 抵抗使起绒三角8从三角面5a突出地加力的弹力,起绒三角8凹陷在 三角面5a上,推片针踵26也通过起针三角8a的部分。如果符号11L 表示的弯纱三角L为休止状态,则编织针20的下降为最小限度。但 是,如果弯纱三角L沿着长槽12L下降到大于等于符号IIR表示的弯 纱三角R的线圏密度值,则可使编织针20的推片针踵26大于最小限
度地下降。另外,如果是铁炮三角9从三角面突出的状态,则可与图 7 (a)所示的起绒三角8的起针三角8a同样地将推片针踵26引导到 上升的路径。
专门编织手套或袜子的横机1被称为手套编织机或袜子编织机, 与通用的编织机相比较,要求基于滑架4的小型轻量化等的运转高速 化、生产效率的提高等。如果通过从针床2侧的驱动、调整搭载在滑 架4上的编织驱动用的三角机构5的弯纱三角的线圏密度,则无需在 滑架4上搭载步进电动机等的驱动源(例如参照专利文献l),可实现 小型轻量化。在专利文献l的图1以及图2所示的编织手套等的横机 中的线圏密度控制装置上,利用共同的驱动杆、进行连动,调整双方 的弯纱三角的线圏密度。
图8只表示图5所示的横机1上的弯纱三角R和弯纱三角L的位 置关系。在前后的针床上,弯纱三角R之间和弯纱三角L之间成为相 互交叉的位置关系。例如,假设滑架4向左方行驶、到达编织端部, 使滑架4的行驶方向反转的情况。如图7所示,如果使弯纱三角L处 于休止状态,则在编织端部即使弯纱三角R拉下编织针,对挂在相对 侧的针床上的编织纱的影响也很小。如果在编织端部相对的弯纱三角 R和弯纱三角L之间相互拉拽编织线,则编织线有可能被拉断。因此, 如专利文献l中所述, 一旦利用共同的驱动杆使弯纱三角R和弯纱三 角L双方连动、调整线圏密度,则在编织端部有可能发生两侧针床的 编织针相互拉拽编织线的情况。
另外,在编织手套或袜子上的指尖的起针或指根(指股)的指根 缝合(股閉i;)的部分、或袜子的脚后跟部等时,使图7所示的铁炮 三角9突出,使左右的弯纱三角L和弯纱三角R连动、拉下编织针 20。在起针或指根缝合的情况下,至少将一方的线圏密度设定成小的。 在编织袜子的脚后跟部的情况下,只用一方的针床进行编织动作,使 另一方的针床休止。因此,在起针或指根缝合、编织脚后跟部的情况 下,不发生两侧的针床的编织针拉拽编织线的情况。
专利文献l:特开平3-185161号Z/H艮 在专利文献l中所述的利用共同的驱动杆进行弯纱三角L和弯纱 三角R的线圏密度调整的结构中,由于在编织端部会发生两侧针床的 编织针拉拽编织线的情况,因此,有可能在设定线圏密度值方面受到 限制。如果可通过与弯纱三角R独立的驱动杆调整弯纱三角L的线图 密度,则虽然可避免从两侧拉拽编织纱的问题,但使用驱动杆的数量 变多。在图5所示的三角机构5中,控制IIL、 IIR所示的弯纱三角L 和弯纱三角R的线圏密度,同时,需要进行铁炮三角9的进出切换。 为了可利用三角机构5进行集圏编织,也需要使中三角6和中三角导 向三角7可进出,并切换该进出。而且,对图6的针踵25作用的橡胶 三角也需要进行进出切换。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横机,该横机在进行手套和袜子的环绕 编织时,可避免在编织的端部、两侧的针床的编织针拉拽编织线的情 况。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一种横机,在隔着齿口相对的一对平针床的各针床上, 分别设置沿着针床的纵向往复运动的滑架、使其连动,在为了驱动针 床的编织针而设置在各滑架上的三角机构上,以各针床的编织针分别 在滑架的往复运动的两个方向向齿口进退的方式、设置上推编织针的 起针三角和拉下编织针的编织三角,通过在各针床上沿着滑架的运动 方向设置的驱动杆、进行作为编织三角的弯纱三角的线圏密度的调整 和切换,该切换是在一面以编织线向事先预定的方向环绕的方式供给 编织线一面编织筒状的编织物时,在各针床上、作为成为该环绕的反 方向的一侧的起针三角的铁炮三角的作用和不作用的切换,其特征在 于,
驱动杆包括调整用驱动杆和切换用驱动杆,所述调整用驱动杆在 滑架的往复行驶的双方向上以对应于线圏密度调整时的调整量地进行 变位地方式被驱动;
所述切换用驱动杆为了切换铁炮三角的作用和不作用而被驱动, 装载在滑架上的机构包括顺侧调整机构、切换机构以及逆侧调整
机构,
所述顺侧调整机构根据调整用驱动杆的变位量而变动、使作为该
环绕的顺方向的 一侧的弯纱三角的线圏密度发生变化;
所述切换机构根据切换用驱动杆的驱动状态而变动、将铁炮三角 切换成作用和不作用;
所述逆侧调整机构根据切换用驱动杆而变动,使成为该环绕的反 方向的一侧的弯纱三角分别向驱动位置和休止位置变位,在该驱动位 置,在切换用驱动杆被切换到铁炮三角进行作用时、线圏密度大于事 先设定的基准;在该休止位置,在切换用驱动杆被切换到铁炮三角不 进行作用时、线圏密度为该基准以下。
并且,本发明的特征是,所述逆侧调整机构,使成为所述环绕的 反方向的 一侧的弯纱三角的驱动位置与基于所述顺侧调整机构的线圏 密度的变化连动地变化。
并且,本发明的特征是,所述逆侧调整机构可以以支点为中心摆 动变位,利用从支点延伸的臂的前端使成为所述环绕的反方向的一侧 的弯纱三角变位,在该臂的中间具有与所述调整用驱动杆滑接的调整 侧滚、和与所述切换用驱动杆滑接的切换侧滚。
根据本发明,从针床侧的调整用驱动杆、经由装载在滑架上的顺 侧调整机构可调整弯纱三角的线圏密度,所述弯纱三角为在一面以编 织线向事先预定的方向环绕的方式供给编织线、 一面编织筒状的编织 物时成为环绕的顺方向侧的弯纱三角。成为环绕的反方向侧的弯纱三 角,在将切换用驱动杆切换到使铁炮三角不作用的状态时,处于线圏 密度低于基准的休止位置,因此,在进行手套和袜子的环绕编织时, 可避免在编织端部、两侧针床的编织针拉拽编织线的情况。 一旦将铁 炮三角切换成进行作用,则逆侧调整机构在进行环绕编织时、使成为 环绕的反方向侧的弯纱三角向驱动编织针的针踵的驱动位置变位,因 此,利用在针床上往复移动的滑架,可进行使用两侧针床的起针或指 根缝合的编织,或只使用 一 侧的针床的袜子的脚后跟的编织。
并且,根据本发明,由于使成为环绕的反方向侧的弯纱三角的驱
动位置,与成为顺侧调整机构进行的环绕的顺方向侧的弯纱三角的线 圏密度变化连动地进行变化,因此,可调整到与成为环绕的顺方向侧 相同的线圏密度。例如,在编织袜子的脚后跟部时,在双方向都可同 样地进行伴随着减针和加针的在一侧的针床上的往复编织。
并且,根据本发明,逆侧调整机构可以以支点为中心摆动变位, 利用从支点延伸的臂的前端使成为环绕的反方向侧的弯纱三角变位, 在臂的中间具有与调整用驱动杆滑接的调整侧滚和与切换用驱动杆滑 接的切换侧滚,因此,即使不设置独立的驱动杆,也可进行向环绕编 织时的顺方向行驶时的休止位置的变位和与进行往复行驶时的顺方向 侧相同的线圏密度的控制。


图1是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横机30的一方的针床侧、进行 了部分简化而示出的三角面5a的机构侧的设置图和部分侧视图。
图2是表示只有图1的弯纱三角R驱动杆31向图1的箭头方向 变位、铁炮三角驱动杆32不变位的状态的三角面5a的机构侧的设置 图,和对应的三角侧的设置图。
图3是使图1的弯纱三角R驱动杆31和铁炮三角驱动杆32向图 l的箭头方向变位的状态的三角面5a的机构侧的设置图和对应的三角 侧的设置图。
图4是表示使向图1的弯纱三角R驱动杆31的下方的变位量小 于向铁炮三角驱动杆32的下方的变位量的状态的三角面5a的机构侧 的设置图和对应的三角侧的设置图。
图5是现有的用于编织手套或袜子等的筒状的编织物的横机1的 概略构成简化俯视图。
图6是表示由图5所示的三角机构5驱动的编织针20的概略构成 的侧一见图。
图7是表示进行环绕编织时的图5所示的各三角的作用的三角面 5a上的三角侧的设置图。
图8是只表示图5所示的横机1上的弯纱三角L和弯纱三角R的
位置后关系的简化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图1至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横机30的概略构成 图。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与在先说明的部分对应的部分使用相同 的参照符号,并省略重复说明。
图l表示对本实施方式的横机30的一方的针床侧的结构进行了部 分简化。(a)表示在滑架4的三角面5a上驱动三角的机构侧的设置。 (b)是从上方侧看(a)中的弯纱三角R驱动杆31和铁炮三角驱动 杆32的部分的状态。横机30将作为调整用驱动杆的弯纱三角R驱动 杆31和作为切换用驱动杆的铁炮三角驱动杆32分别设置在各针床上, 具有从图1所示的基准位置起向箭头方向变位的驱动源。在各滑架4 上搭载有顺侧调整机构33、逆侧调整机构34以及切换机构35。顺侧 调整机构33包括弯纱三角R杆36、弯纱三角R杆摆动轴37、弯纱三 角R滚38以及弯纱三角R滑动部件39。逆侧调整机构34包^"弯纱 三角L杆40、弯纱三角L杆摆动轴41、弯纱三角L调整侧滚42、弯 纱三角L切换侧滚43以及弯纱三角L滑动部件44。切换机构35包 括铁炮三角杆45、铁炮三角杆摆动轴46以及铁炮三角滚47。弯纱三 角R杆36、弯纱三角L杆40以及铁炮三角杆45,以弯纱三角R杆 摆动轴37、弯纱三角L杆摆动轴41以及铁炮三角杆摆动轴46为支点、 可摆动变位。弯纱三角R杆36、弯纱三角L杆40以及铁炮三角杆45, 在从弯纱三角R杆摆动轴37、弯纱三角L杆摆动轴41以及铁炮三角 杆摆动轴46起分别向一方侧延伸的臂的中间,设置弯纱三角R滚38、 弯纱三角L调整侧滚42、弯纱三角L切换侧滚43以及4失炮三角滚47。
弯纱三角R滚38与弯纱三角R驱动杆31接触。弯纱三角R杆 36的臂的前端,与从弯纱三角R滑动部件39突出的圆筒部39a抵接。 弯纱三角R滑动部件39可沿着长槽12R变位,通过螺栓等的连接部 件39b、 39c与弯纱三角R连接。并且,弯纱三角R滑动部件39利用 省略了图示的弹簧向图1 (a)的右下方向加力。同样,弯纱三角L调 整侧滚42与弯纱三角R驱动杆31接触,弯纱三角L杆40的前端与从弯纱三角L滑动部件44突出的圓筒部44a抵接。弯纱三角L滑动 部件44可沿着长槽12L变位,经由连接部件44b、 44c与弯纱三角L 连接。弯纱三角L滑动部件44也被省略图示的弹簧向图1 (a)的左 下方向加力。在图1 (a)所示的状态下,弯纱三角R滑动部件39以 及弯纱三角L滑动部件44位于长槽12R、 12L的各上端附近。因此, 如果使弯纱三角R驱动杆31向箭头方向变位,则不仅可使弯纱三角R, 而且可使弯纱三角L沿着长槽12R、 12L分别向斜下方变位,进行线 圏密度的调整。
但是,在弯纱三角L杆40上也设置与铁炮三角驱动杆32抵接的 弯纱三角L切换侧滚43,通过弯纱三角R驱动杆31对弯纱三角L的 线圏密度进行控制的前提是,铁炮三角驱动杆32也向着图的箭头方向 下降地变位。铁炮三角滚47设置在从作为使铁炮三角杆40摆动变位 的支点的铁炮三角杆摆动轴46起向一方延伸的臂的中途。该臂的前端 成为倾斜部45a。倾斜部45a与省略了图示的铁炮三角9的进出部件 卡合,在图1的状态下,使铁炮三角9向三角面5a下降。铁炮三角9 被向从三角面5a向三角侧突出的方向施加弹力((i'ft付勢),铁炮三 角杆45在图1中如果以铁炮三角杆摆动轴46为支点向顺时针方向摆 动变位,则倾斜部45a形成的下降量减少,铁炮三角9从三角面5a 向三角侧突出。
图2表示只有弯纱三角R驱动杆31向图1的箭头方向变位、铁 炮三角驱动杆32不变位的状态。如在图2(a)中所示的机构侧,弯 纱三角R杆36,以与弯纱三角R驱动杆31的变位连动、保持弯纱三 角R滚38的接触的方式,以弯纱三角R杆摆动轴37为支点向顺时针 方向摆动变位。弯纱三角R滑动部件39沿着长槽12R变位。在图1 (a)中,与弯纱三角R驱动杆31接触的弯纱三角L调整侧滚42, 保持设置在弯纱三角L杆40的同一个臂上的弯纱三角L切换侧滚43 与铁炮三角驱动杆32接触的状态,因此,不追随弯纱三角R驱动杆 31的变位。因此,如在图2 (b)中所示的三角侧,符号IIR所示的 弯纱三角R利用经由连接部件39b、 39c的驱动,沿着长槽12R变位、
调整线圏密度,而符号11L所示的弯纱三角L在长槽12L的上端附近、 保持编织针的下降量为最小的休止位置。另外,如虚线所示,铁炮三 角9处于凹陷在三角面5a上的状态。
图3是表示使弯纱三角R驱动杆31和铁炮三角驱动杆32向图1 的箭头方向变位的状态。如在图3(a)中所示的机构侧,由于设置在 弯纱三角L杆40上的弯纱三角L调整侧滚42和弯纱三角L切换侧滚 43,追随弯纱三角R驱动杆31和铁炮三角驱动杆32的变位进行变位, 因此,弯纱三角L杆40以弯纱三角L杆摆动轴41为支点向图的逆时 针方向摆动变位,使弯纱三角L滑动部件44沿着长槽12L变位。铁 炮三角杆45也以铁炮三角杆摆动轴46为支点、向图的顺时针方向摆 动变位,緩和倾斜部45a上的铁炮三角9的下降。因此,如图3(b) 中实线所示的三角侧,铁炮三角9成为从三角面5a突出的状态,同时, 符号11L所示的弯纱三角L利用经由连接部件44b、 44c的驱动、变 位到与符号IIR所示的弯纱三角R相同的线圏密度值。
图4表示使向弯纱三角R驱动杆31的下方的变位量小于向铁炮 三角驱动杆32的下方的变位量的状态。如在图4(a)中所示的机构 侧,弯纱三角R杆36和弯纱三角L杆40,在弯纱三角R滚38和弯 纱三角L调整侧滚42分别与弯纱三角R驱动杆31接触的位置,其摆 动变位的状态受到限制。铁炮三角驱动杆32向下方的变位量如果与图 3(a)的相等,则弯纱三角R驱动杆31向下方的变位量小于图3(a)。 其结果,图4 (b)中作为三角侧所示的弯纱三角R和弯纱三角L的 线圏密度值小于图3 (b)所示的状态。
即,如果使铁炮三角驱动杆32充分地向下方变位,则利用弯纱三 角R驱动杆31的变位可对弯纱三角R和弯纱三角L进行相同的线圏 密度调整。这样的线圏密度调整可与专利文献1同样地进行。如图2 (a)所示,如果不使铁炮三角驱动杆32变位,则可利用弯纱三角R 驱动杆31的变位只调整弯纱三角R的线圏密度,弯纱三角L保持休 止位置。
另外,在进行用于编织筒状编织物的环绕编织时,虽然将在滑架
4的右行时进行作用的弯纱三角R作为顺方向侧,但也可改变各部的 设定、将弯纱三角L侧作为顺方向侧。
权利要求
1.一种横机,在隔着齿口相对的一对平针床的各针床上,分别设置沿着针床的纵向往复运动的滑架、使其连动,在为了驱动针床的编织针而设置在各滑架上的三角机构上,以各针床的编织针分别在滑架的往复运动的两个方向向齿口进退的方式、设置上推编织针的起针三角和拉下编织针的编织三角,通过在各针床上沿着滑架的运动方向设置的驱动杆、进行作为编织三角的弯纱三角的线圈密度的调整和切换,该切换是在一面以编织线向事先预定的方向环绕的方式供给编织线一面编织筒状的编织物时,在各针床上、作为成为该环绕的反方向的一侧的起针三角的铁炮三角的作用和不作用的切换,其特征在于,驱动杆包括调整用驱动杆和切换用驱动杆,所述调整用驱动杆在滑架的往复行驶的双方向上以对应于线圈密度调整时的调整量地进行变位地方式被驱动;所述切换用驱动杆为了切换铁炮三角的作用和不作用而被驱动,装载在滑架上的机构包括顺侧调整机构、切换机构以及逆侧调整机构,所述顺侧调整机构根据调整用驱动杆的变位量而变动、使作为该环绕的顺方向的一侧的弯纱三角的线圈密度发生变化;所述切换机构根据切换用驱动杆的驱动状态而变动、将铁炮三角切换成作用和不作用;所述逆侧调整机构根据切换用驱动杆而变动,使成为该环绕的反方向的一侧的弯纱三角分别向驱动位置和休止位置变位,在该驱动位置,在切换用驱动杆被切换到铁炮三角进行作用时、线圈密度大于事先设定的基准;在该休止位置,在切换用驱动杆被切换到铁炮三角不进行作用时、线圈密度为该基准以下。
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横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逆侧调整机构, 使成为所述环绕的反方向的一侧的弯纱三角的驱动位置与基于所述顺 侧调整机构的线圏密度的变化连动地变化。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横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逆侧调整机 构可以以支点为中心摆动变位,利用从支点延伸的臂的前端使成为所 述环绕的反方向的 一侧的弯纱三角变位,在该臂的中间具有与所述调 整用驱动杆滑接的调整侧滚、和与所述切换用驱动杆滑接的切换侧滚。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横机,该横机在进行手套和袜子的环绕编织时,可避免在编织的端部、两侧的针床的编织针拉拽编织线的情况。弯纱三角R杆(36)的臂的前端与从弯纱三角R滑动部件(39)突出的圆筒部(39a)抵接,弯纱三角R滑动部件(39)与弯纱三角R通过连接部件(39b)、(39c)连接。同样,弯纱三角L滑动部件(44)的圆筒部(44a)与弯纱三角L杆(40)的前端抵接,弯纱三角L滑动部件(44)与弯纱三角L通过连接部件(44b、44c)连接。如果使弯纱三角R驱动杆(31)向箭头方向变位,则可使弯纱三角R和弯纱三角L沿着长槽(12R、12L)分别变位,可进行线圈密度的调整。在弯纱三角L杆(40)上也设置与铁炮三角驱动杆(32)抵接的弯纱三角L切换侧滚(43),通过弯纱三角R驱动杆(31)对弯纱三角L的线圈密度进行控制的前提是铁炮三角以进行作用的方式突出。
文档编号D04B15/36GK101096792SQ20071011228
公开日2008年1月2日 申请日期2007年6月29日 优先权日2006年6月30日
发明者小高宪夫 申请人: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