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物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3203阅读:15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织物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织物,尤指一种兼具主动发光以及反光特性 的织物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可发光的织物,其发光原理乃是将原本涂布于该发光织物 侧面的反射材料(碳氟化合物),以物理或化学的方式,作部分的破坏, 并且于该发光织物的发光纤维末端连接光源。当该纤维末端连接光源 后,光源发出的光线,会沿着发光纤维作传递,由于该发光织物侧面 的反射材料被部分破坏,光线将会由该侧面处逐量泄出,进而导致该 发光织物的侧面,呈现发光的状态。
然而,该发光织物虽然可提供主动发光的功效,但发出的光线并 不均匀,而且该发光织物的柔软度不足,所以在加工上,无法容许过 大的弯曲角度,并不适用于一般衣着与饰品上。
于是,本实用新型设计人有感于上述缺陷的可改善之处,乃特潜 心研究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终于提出一种设计合理且有效改善上述缺 陷的本实用新型。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以上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为提供 一 种织物结构, 其可将光源发出的光线作强化及均匀化的处理,而且其质地柔软,使 得加工容易,且其重量轻,所以方便携带。
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织物结构,包括复 数条第一反光单元,该些第一反光单元的截面为三角形或正方形,该 些第一反光单元的亮度介于第3级至第10级之间;以及复数条导光 单元,该些导光单元与该些第一反光单元相互交错。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织物结构,包括复数条第一反光单元,该些 第一反光单元的截面为三角形或正方形,该些第一反光单元的亮度介 于第3级至第10级之间;复数条导光单元,该些导光单元与该些第 一反光单元相互交错;以及复数条第二反光单元,该些第二反光单元
的截面为三角形或正方形,该些第二反光单元的亮度介于第3级至第 io级之间,该些第二反光单元与该些导光单元相互并列且穿插排列在该些导光单元之间,且该些第二反光单元与该些第一反光单元相互 交错,该些导光单元与该些第二反光单元的比例介于2 0 : Q至l: 5之间。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的效果该些导光单元连接光源后,能 够在缺乏光线处提供主动发光的能力,同时利用该些第一反光单元的 反光特性,将光线反射于同一侧而加以集中,达到强化及均匀化光线 的效果。另一方面,该些第一反光单元使得该织物结构的质地柔软, 加工变得容易,且其重量轻,所以方便携带,非常适用应用于衣着与 饰品。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织物结构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A-A线的剖视图3为本实用新型织物结构另一实施例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B-B线的剖视图; 图5为图3C-C线的剖视图。
主要元件附图标记说明
第一反光单元 1 导光单元 2 导光单元的截面21 第一区域 3 第二区域 4 第一光线 5 第二光线 6 第一反光单元 7 导光单元 8 导光单元的截面81 第二反光单元 9 第二反光单元的截面91 第三区域1 0 0 第四区域2 0 0 第五区域3 0 0 第六区域4 0 0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织物结构,包括复数条第一反光单元l以及复数条导光单元2 ,该些第一反光单元1的截面为三角 形或正方形。该些导光单元2与该些第一反光单元1相互交错,且该 些导光单元2与至少部分的该些第一反光单元1作交织,该织物结构 的密度范围约介于每平方英吋5 0至2 1 0条线之间。该些第一反光 单元1的亮度,乃依照C N S-7 7 7 3光泽度测量法分为1 0级。其 中亮度介于第1级至第3级之间,表示不具反光效果,而亮度介于第 3级至第1 O级之间,则具有反光效果。本实施例的第一反光单元1 , 其亮度为第6级,该第一反光单元1亦可采用第3级至第1O级之间 的其它级数与第一反光单元1的形状相搭配,而使得该织物结构产生 多种不同的实施例。
如图2所示,曲线表示第一反光单元l,圆形表示导光单元的截 面2 1 (表示该导光单元2呈圆柱状),其中该些导光单元2 (如图1 所示)不与该些第一反光单元1作交织的部分定义为第一区域3,而 相互作交织的部分定义为第二区域4 。该些导光单元2包含至少一侧 面导光部(图未示),将该些导光单元2 ( 1 7条,较佳为3 5条) 的纤维末端连接光源(图未示),该光源可为发光二极管或其它发光元 件。该光源经由导光单元2的侧面导光部发射出去的光线定义为第一 光线5,而不与导光单元2相连接的光源(外部光源),其所发射的光线 定义为第二光线6 。位于第一区域3以及第二区域4的第一反光单元 1,会反射第一光线5以及第二光线6 ,使得第一光线5及第二光线 6经由反射而集中于同 一侧,达到强化以及均匀化光线的功效。
如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织物结构的另 一实施例,其包括复数 条第一反光单元7 、复数条导光单元8以及复数条第二反光单元9 , 该些第一反光单元7及该些第二反光单元9的截面为三角形或正方 形。该些导光单元8与该些第一反光单元7相互交错,该些第二反光 单元9与该些导光单元8相互并列且穿插排列在该些导光单元8之 间,且该些第二反光单元9与该些第一反光单元7相互交错。其中该 些第二反光单元9与至少部分的该些第一反光单元7作交织,该些导 光单元8与至少部分的该些第一反光单元7作交织。该织物的密度范 围约介于每平方英吋5 Q至2 1 0条线之间。该些第一反光单元7以 及该些第二反光单元9的亮度介于第3级至第1 0级之间,选用不同 亮度级数的第一反光单元7以及第二反光单元9与不同形状的第一反 光单元7以及第二反光单元9相搭配,可使得该织物结构产生多种实 施例。该些导光单元8与该些第二反光单元9的比例介于2 0 : 0至 1: 7之间,本实施例的导光单元8与第二反光单元9比例为1 : 1, 表示每二条导光单元8之间穿插一条第二反光单元9 ,调整该些导光 单元8与该些第二反光单元9的比例,亦使得该织物结构产生多种不同的实施例,而导光单元8与第二反光单元9的最佳比例的范围介于
2 0:0至1 :5之间。
如图4所示,曲线表示第一反光单元7,圆形表示导光单元的截 面8 1,正方形表示第二反光单元的截面9 1 (表示该第二反光单元
9呈正方柱状)。其中该些导光单元8 (如图3所示)以及该些第二反 光单元9 (如图3所示)不与该些第一反光单元7作交织的部分定义 为第三区域l Q 0,而该些第二反光单元9与该些第一反光单元7作 交织的部分定义为第四区域2 Q Q。该些导光单元8包含至少一侧面 导光部(图未示),将该些导光单元8 (1 7条,较佳为3 5条) 的纤维末端连接光源(图未示),该光源可为发光二极管或其它发光元 件,而第一光线5经由该些导光单元8的侧面导光部发射出去。位于 第三区域l 0 0及第四区域2 0 0的第一反光单元7以及第二反光单 元9,会反射第一光线5以及第二光线6 ,使得第一光线5及第二光 线6能够集中于同一侧,达到强化以及均匀光线的功效。
如图5所示,该些导光单元8以及该些第二反光单元9不与该些 第一反光单元7作交织的部分定义为第五区域3 0 0,而该些导光单 元8与该些第一反光单元7作交织的部分定义为第六区域4 Q Q 。位 于第五区域3 0 0及第六区域4 0 0的第一反光单元7以及第二反光 单元9,会反射第一光线5以及第二光线6 ,使得第一光线5及第二 光线6能够集中于同一侧,达到强化以及均匀光线的功效。
依据不同的导光单元8与第二反光单元9的比例,不同的第一反 光单元l、 7及第二反光单元9的形状,以及不同的第一反光单元1、
7及第二反光单元9的亮度级数,可得到本实用新型织物结构的多组 实施例,将该些实施例依照CNS 5 0 6 4辉度测量法来量测每个实 施例的亮度,可以得到下列几项结论
1、 当导光单元8与第二反光单元9的比例相同,以及第一反光 单元7及第二反光单元9的形状相同时,只要选用亮度等级越高的第
-反光单元7或第二反光单元9 ,该织物结构所展现的亮度也越高。
2、 当导光单元8与第二反光单元9的比例相同,使用三角柱状 或正方柱状的第一反光单元7与第二反光单元9 ,相较于使用圆柱状 的第一反光单元7及第二反光单元9 ,因为三角柱状或正方柱状的第 一反光单元7与第二反光单元9 ,其具有较利于反射光线的平面,所 以更能提高该织物结构的亮度。
3 、当导光单元8于该织物的使用比例相对于第二反光单元9越 大时,该织物结构展现的亮度越高。当导光单元8于该织物的使用比 例相对于第二反光单元9越小时,该织物结构展现的亮度越低,但该 织物结构的质地会比较柔软,所以较易于加工,而且其重量轻,携带也方便。
依据上述的结论,当织物结构应用于警告标志时,由于警告标志 需要的亮度较高,所以使用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第一反光 单元1以及导光单元2),而且第一反光单元1选用亮度等级较高者; 当织物结构应用于衣着或饰品时,由于衣着或饰品需要加工容易的材 质,所以使用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第一反光单元7、导光 单元8以及第二反光单元9 )。
本实用新型织物结构,其具有下列优点
1、 该些导光单元2、 8连接光源后,能够在缺乏光线处提供主 动发光的能力,同时利用该些第一反光单元1、 7以及该些第二反光 单元9的反光特性,将光线反射后加以集中于同一侧,达到强化以及
均匀化光线的功效。
2、 经过多次实验的验证,得知该些导光单元8与该些第二反光 单元9的比例介于2Q: Q至l: 5之间时,该织物结构的主动发光
以及反射光线的能力为最佳状态。
3 、第一反光单元7以及第二反光单元9使得织物结构的质地变 得柔软,加工变得容易,而且其重量轻,十分方便携带,所以非常适 合应用于衣着与饰品。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其中的较佳实施例而己,并非用来限 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即凡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范围所做的 均等变化与修饰,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所涵盖。
8
权利要求1、一种织物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复数条第一反光单元,该些第一反光单元的截面为三角形或正方形,该些第一反光单元的亮度介于第3级至第10级之间;以及复数条导光单元,该些导光单元与该些第一反光单元相互交错。
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织物结构,其特征在于,该些导光单元 与至少部分的该些第一反光单元作交织。
3、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织物结构,其特征在于,更包括复数条 第二反光单元,该些第二反光单元与该些导光单元相互并列且穿插排 列在该些导光单元之间,且该些第二反光单元与该些第一反光单元相 互交错。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织物结构,其特征在于,该些导光单元与该些第二反光单元的比例介于2 0 :0至1: 7之间。
5、 一种织物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复数条第一反光单元,该些第一反光单元的截面为三角形或正方 形,该些第一反光单元的亮度介于第3级至第1 0级之间;复数条导光单元,该些导光单元与该些第一反光单元相互交错;以及复数条第二反光单元,该些第二反光单元的截面为三角形或正方形,该些第二反光单元的亮度介于第3级至第10级之间,该些第二反光单元与该些导光单元相互并列且穿插排列在该些导光单元之间, 且该些第二反光单元与该些第一反光单元相互交错,该些导光单元与该些第二反光单元的比例介于2 0 :0至1: 5之间。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织物结构,其特征在于,该些第二反光单元与至少部分的该些第一反光单元作交织。
7、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织物结构,其特征在于,该些导光单元 与至少部分的该些第一反光单元作交织。
8、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织物结构,其特征在于,该些导光单元 包含至少一侧面导光部。
9、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织物结构,其特征在于,该些导光单元连接光源。
10、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织物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织物的密 度范围约介于每平方英吋5 0至2 1 Q条线之间。
专利摘要一种织物结构,包括复数条第一反光单元、复数条导光单元以及复数条第二反光单元,该些第一反光单元及该些第二反光单元的截面为三角形或正方形,且亮度介于第3级至第10级之间。该些导光单元与该些第一反光单元相互交错,该些第二反光单元与该些导光单元相互并列且穿插排列在该些导光单元之间,且该些第二反光单元与该些第一反光单元相互交错。该些导光单元与该些第二反光单元的比例介于20∶0至1∶5之间;借助以上的设计,该织物结构能在缺乏光线处提供主动发光的能力,同时利用其反光特性将光线反射于同一侧而加以集中,达到强化及均匀化光线的效果。
文档编号D03D25/00GK201258388SQ20082013283
公开日2009年6月17日 申请日期2008年8月5日 优先权日2008年8月5日
发明者彭启宗, 王建堂 申请人:冠德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