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内部弹簧尖端的移圈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5639阅读:31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具有内部弹簧尖端的移圈针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作针织工具的移團针(transfer needle )。特别的, 本发明涉及能够被缩回进入针床(针座)的针槽中而没有其移團弹簧 (transfer spring)的夹持效应的移團针,
背景技术
具有移闺弹簧的针织工具已为人所知。例如,文件WO 2007/057041 公开了具有细长针体的移團针,所述细长针体在其一端设有钩。该钩 与针舌关联.舌针的柄的两边都具有凹部,两个移團弹簧的后端在所 述凹部中被保持在适当位置。移團弹簧在其端部附近具有在侧面向外 弯曲的区域,其尖端进而安放于针体的側面凹部内。
这种移團弹簧在针织机的针槽中(至少在其具有驱动足部的后部 区域中)被引导。针槽的宽度远小于由移團弹簧的向外弯曲区域占据 的宽度。如果针缩回进入针槽中太远以至于向外弯曲区域必须进入狭 窄的针槽,那么移團弹簧就被压缩。如果这样,可能发生位于侧面凹 部内的移團针的尖端向外面展开。这可导致针在针槽内的摩擦增加。
另外,针织工具的这种实际应用常常在上针背和移團弹簧之间具 有凹部或者台阶。这样的结果是,在针柄上沿着移圏弹簧的方向滑动 的半针(half-stitch)在其能够在移團弹簧上进一步滑动之前落入相对 较深的凹部中。
此外,制造公差可导致移圏弹簧的尖端突出超过针的厚度的结果, 以至于当半针沿着移團弹簧的方向滑动时所述半针可能被尖端钩住。
此外,从文件JP 33-10684已知一种包括滑动结构的复合针,所述 滑动结构用于闭合钩的内部空间以及转移线團。复合针具有加宽的带 纵向凹部的胸部区域.该凹部向针的钩开口。滑动结构被支撑在针上 以便可在纵向方向上移动,所述滑动结构具有有弹性的向外弯曲臂。 臂的弹性尖端互相邻接,并从顶部接合进入纵向凹部。滑动结构用于 打开和闭合钩的内部空间以及转移线圏。

发明内容
基于上述考虑,本发明的目标是创造改进的移闺针。
该目标通过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團针来实现
根据本发明的移闺针具有至少一个移團弹簧,该移囷弹簧的一端 牢固地连接于针体,即,固定于针体。从在这个后端开始,移團弹簧 侧向弯曲,于是明显地从侧面突出超过针体。移闺弹簧的前端朝针体 再次弯曲并且进入针体的纵向缝隙。移闺针的前端被引导以便可以在 该纵向缝隙中运动。优选的,针体具有一致的宽度,由此所迷针体的 宽度在其两个适宜的平坦侧表面之间来测量,特别的,当具有纵向缝 隙的针柄的部分比针柄的剩余部分宽时被认为是有利的。
这种方法的结果是,具有至少一个乃至至少两个移围弹簧的移围 针能够缩回进入针槽,即,没有夹持效果或过度磨损发生.针槽壁可 压缩移團弹簧的外弯区域。因而得到的移團弹簧在纵向方向上的延长 具有移團弹簧的前端可在纵向缝隙中滑动一段距离的效果。为了顺利 滑动,移圏弹簧的前端可以是逐渐变细的。移圏弹簧的尖端的逐渐变 细或厚度减少可多至移團弹簧宽度的50%。在特殊的应用中,这种减 少可甚至超过弹簧宽度的50%。这样,针体的纵向缝隙引导移围弹簧 的前端并且防止其摩擦针槽壁。特别的,防止移團弹簧的前端向外展 开并且防止损坏其自身,或者防止导致针槽壁损毁。
为了在纵向缝隙中引导移團弹簧的前端,针体在这个区域具有光 滑的外侧面,因此在针柄的这些外侧面上滑动的半针不会缠住尖锐的 移闺弹簧前端。另外,移團弹簧可光滑地靠近针柄的上部狭窄表面, 因此半针可从针柄向移闺弹簧滑动而不被损坏。
纵向缝隙具有入口,至少一个移團弹簧或多个移圏弹簧的前部尖 端或末端通过所述入口进入纵向缝隙。优选的,该入口位于纵向缝隙 远离移團针的钩的一侧。该入口意味着开向所述至少一个移團弹黃的 固定后端的开口。
此外,在许多情况中如果纵向缝隙在纵向方向上既开口于面向钩 的一侧也开口于远离钩的一侧则是有利的。特別的,这适用于使用具 有相对较短的纵向缝隙的针体。这样,所述至少一个移團弹簧的尖端 在其进入针床的针槽中时能够再次从纵向缝隙的钩侧端部(hook-side end)退出。这也应用于具有两个移團弹簧的移團针,如果处于压缩状态的移團弹簧的尖端部分地突出超过缝隙端部,那么其可稍微向外倾 斜,而不与针槽壁直接接触。这种释放移團弹簧尖端的结果是,压缩 两个弹簧需要的力被减小以便将移團弹簧插入针槽。因此,可以避免
在移围针和针槽之间将要出现的摩擦力。
这种效果也可以通过下述方法来实现至少一个限制针体的纵向 缝隙的壁具有侧面破口 (lateral break-through),移围弹簧的尖端可 以通过该破口凸出或者展开。
如果移團针具有两个移闺弹簧,那么所述移團弹簧的前端或尖端 在操作位置弹性地在纵向缝隙中互相邻接.甚至当移團弹簧被压缩时, 在两个前端之间也保持接触。移围弹黄互相接触的点至多在纵向方向 上稍微移动.由于移闺弹簧在移團针的中心面相接,所迷弹簧可稍微 向外部展开(例如,通过纵向缝隙的侧壁的开口 )而不与针槽壁直接 接触。这表明相比于移團弹簧被支撑在针体的侧凹入部中的移團针具 有很大的优势.


本发明的有利实施例的附加细节通过附图,说明书或者权利要求 来说明。说明书涉及到本发明的基本要素和各个方面。附图公开了附 加细节并且应该看成是补充的参考,所述附加细节在以下附图中示出 图l是根据本发明的移團针的示意透视图; 图2是根据图1的移圏针的放大细节的透视图; 图3是根据图2的移围针的细节的另一个透视图; 图4是根据图1至3的移團针的另一个透视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移團针的改进实施例的细节透视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的移闺针的另一改进实施例的细节透视图; 图7是具有替代性弹簧连接的舌针的透视图;以及 图8是根据图7的舌针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图1展示了运送半针2的移團针1。半针2由从针织过程中的针织 物突出的线闺的一部分形成,移團针1可与一个或多个另外的针3关 联,针3例如沿着相对于移團针1延伸的轴线4运动以便根据需要接过半针2。
移團针1具有在纵向方向L上延伸的纵向针体5。针体5在一端具 有钩6。钩6与针舌7关联,和任何其他舌针中的情况相似,针舌7也 被枢转地支撑。图l展示了处于后方位置的针舌7。针舌7能转向钩6 并且与其邻接以便把线或半针围起来。针体5承栽至少一个,然而优 选的,两个包括薄弹簧钢片材料的移围弹簧8, 9,所述弹簧固定在针 体5的适当位置上。移團弹簧8, 9形成用于将半针2转移至其他针织 工具(如针4)的转移区域。
转移区域与差不多长的轴柄部分相连。针体5可另外具有至少一 个驱动足部IO或其他驱动装置.例如,针体可具有连接装置以便连接 驱动元件,如足针(foot needle)或其类似物。
考虑优选实施例,移闺弹簧8, 9构造成互相镜像相似。然而如果 需要,其也可具有不同的形式。移團弹簧分别具有连接端形式的保持 部分ll, 12,如图2, 3和4清楚所示,连接端ll, 12是板状的扁平 部分,例如,从其中向上方向延伸出延伸部13, 14,所述延伸部用于 沿轴向方向固定移團弹簧8, 9。保持部分ll, 12布置于针体5中的侧 凹部15内。凹部15例如构造成平槽,保持部分12由此紧靠所述槽的 平坦底部。保持部分11可位于与保持部分12—致的位置.凹部15可 具有向上延伸到针体5的针柄的上部狭窄平面17并且中断所述平面的 切口 16。延伸部13, 14可延伸到凹部15的切口 16中,从而在轴向方 向上固定移圏弹簧8, 9.这样,延伸部13, 14能最低程度地突出超过 狭窄平面17。保持部分ll, 12可通过压接,焊接,粘合,钎焊或其他 的方式连接到针体。
移围弹簧8, 9的弹性部分18, 19从保持部分11, 12朝钩6延伸。 弹性部分18, 19在其之间限定的距离超过针体5的宽度。针体5的宽 度在其两个平行的大平面35, 36之间来测量。
弹性部分18, 19的前端终止于朝彼此延伸的臂20, 21。臂20, 21 在其前端部22, 23互相接触。这样,端部22, 23延伸进入优选开口 于针体5的上侧的纵向缝隙24中。纵向缝隙24位于针体5的一部分中, 该部分的宽度匹配剩余转移部分中的针体宽度。换言之,纵向缝隙24 的壁不向外弯曲,而是直的。
如图l和2所示,纵向缝隙24开口于其远离钩6的端部。在该处,
7纵向缝隙具有向保持部分n, 12开口的入口25。端部22, 23延伸通 过入口 25进入纵向缝隙。另外,纵向缝隙24开口于针的上侧。纵向 缝隙24被两个壁限定,所述两个壁互相平行并且相对于外侧(优选光 滑的)平面35, 36限制纵向缝隙24.移團弹簧8, 9的尖端保持在纵 向缝隙的壁之间并且远离针槽壁。
优选的,入口25位于台阶上。限定纵向缝隙24的壁的上边缘26, 27分别以弯曲弧形或者直表面的形式邻接端部22, 23和臂20, 21.其 结果是,从具有纵向缝隙24的针体5的区域分别朝移團弹簧8, 9的 端部22, 23和臂20, 21形成了几乎无台阶的过渡,半针可在没有损 伤的情况下从针体5的该过渡上滑动到移團弹簧8, 9的臂20, 21上。 这样,半针可以均匀柔和地从移團针l的一部分,即针基体5,滑动到 移團针l的另一部分,即移團弹簧8, 9。上边缘26, 27终止于位于台 阶处的入口 25。
端部22, 23以滑动的方式导入纵向缝隙24.其宽度合计最低限度 地小于纵向缝隙24的内部宽度。如图2所示,纵向缝隙24不仅可开 口于入口25和其上侧,而且也可向钩6开口。如所描绘的,臂20, 21 在其上侧可以基本上是直的。例如,其可终止于弹性部分18, 19中的 线圏支撑肩(stitch support shouhJer) 28, 29。
图3展示了连接移團针的移闺弹簧7, 8的替代性示范实施例。针 体5可具有其自身的用于各移團弹簧8, 9的独立凹部15, 15,'第一 凹部15从大平面35延伸进入针体5并且容纳移闺弹簧9。笫二凹部15, 从大平面34延伸进入针基体并且容纳移團弹黄8。其他特征与上面描 述的相同;因此,相应地对上面的描述进行参考。
如上所述的移團针1如下面所述的方式工作
如图l清楚所示,移團针1可钩起半针2。半针可从钩6滑过针柄 直至移圏弹簧8, 9并且(举例来说)被移闺弹簧展开,其可靠紧线囷 支撑肩28, 29并且以展开的形式被其他的针织工具(举例来说,针3) 接收。为了完成该过程,足够的中间空间存在于移團弹簧6和大平面 34(图4)之间以及移團弹簧9和大平面36(图2)之间,如所描绘的, 针3可平行于纵向方向L或相对该纵向方向成一定角度地沉入所述中 间空间中。如果需要,针体5可具有切口 30来使这个过程更便利的完 成,由此也能使所述切口在移圏弹簧8, 9被压缩时适应弹性部分18,19的向下延伸。
当进行针织操作时,移團针l在针床里沿着纵向方向L前后运动。 该运动由驱动足部IO给予。针槽由相互之间的距离比针体5的宽度稍 大的两个槽壁限定。如果移團针1向针槽中运动得足够远以使移圏弹 簧8, 9进入槽壁之间的中间空间,那么移團弹簧8, 9被压缩。其结 果是,针体5的纵向缝隙24中的端部22, 23被向前推。尽管如此,端 部22, 23被防止与针槽的槽壁接触。
另外,在各个操作模式中防止端部22, 23与半针2接触。这样, 防止半针2被卡住或损坏。
图5展示了移圏针1的稍微改进的实施例,该改进只限于纵向缝 隙24的构造,因此图5的绘图只限于移闺针1的对应部分。限定纵向 缝隙24的壁具有横向于纵向方向L延伸的开口 31,该开口可终止于入 口 25。纵向缝隙24的壁只保留尖头32, 33,所述尖头互相平行地延 伸并且形成叉.移闺弹簧8, 9的端部22, 23保持在尖头32, 22之间, 然而,端部22, 23的最外尖端也可向外略微转动穿过尖头32, 33下 面的开口 31。
如果移團弹簧8, 9被压缩,那么端部22, 23的互相接触的最外 尖端可在尖头32, 33下面转动。其结果是,压缩两个弹簧8, 9需要 的力减少。因此,移闺针l可更容易地插入其针槽.避免了在移圏针l
和针槽壁之间极大增加的摩擦力。
此外,如图6所示,限定纵向缝隙24的壁具有一个或多个不与入 口 25连通的横向开口 34。而且,在这种情况中,如图6构造的一个或 多个横向开口 34允许夹紧移圏弹簧8, 9的尖端;并且能够使移圏针l
在针槽中的运动特别容易。
图7和8展示了具有改进了移團弹簧8, 9的连接的替代实施例。 为了容纳移團弹簧,合适的后柄部分具有在针体5的纵向方向上延伸 并且向顶部(即远离针背)开口的容纳缝隙37。两个保持部分ll, 12 彼此靠紧地延伸进入该容纳缝隙37。横向开口 38延伸通过针体5并且 因此切穿容纳缝隙37。原则上,横向开口 38可具有任何需要的形式。 例如,其可以是略微矩形或正方形的。保持部分ll, 12具有延伸超过 容纳缝隙37的底部而进入开口 36的足部39, 40。横向开口 30和/或足 部39, 40的边缘的塑性变形产生了针体5和保持弹簧8, 9之间持久的永久连接。也可通过焊接,粘结,钎焊或类似方法代替这种变形来提 供连接。
在本发明的具有至少一个移團弹簧8的移圏针1中,该移圏弹簧8 在其一端保持在针体的优选侧凹入部或凹部中,而移團弹簧的尖端位 于针体的纵向缝隙中。该纵向缝隙24具有在针体5的纵向方向L上开 口的入口 25。纵向缝隙24的入口 25位于纵向缝隙24远离钩6的端部。附图标记
1移團针
2半针
3针
4轴线
5针体
纵向方向
6钩
7针舌
8,9移團弹簧
10驱动足部
11, 12保持部分
13, 14延伸部
15, 15,凹部
16切口
17平面
18, 19弹性部分
20,21臂
22, 23端部
24纵向缝隙
25入口
26, 27边缘
28, 29线團支撑肩
30切口
31开口
32, 33尖头
34横向开口
35, 36平面
37容纳缝隙
38横向开口
39, 40足部
1权利要求
1. 一种移圈针(1),具有纵向针体(5),并且具有至少一个移圈弹簧(8,9),移圈弹簧的一个端部(12,11)永久地连接到针体(5)且在侧面突出超过针体(5);移圈弹簧的另一端部(23,22)位于针体(5)的纵向缝隙(24)中。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移闺针,其特征在于纵向缝隙(24) 具有朝移囷弹簧(8, 9)的固定端部(12, 11)开口的入口 (25).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團针,其特征在于针体(5)具有 细长形状且在其一端具有钩(6),由此纵向缝隙(24)在远离钩(6) 的一侧开口 。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闺针,其特征在于纵向缝隙(24) 在远离钩(6)的一側开口,也在朝向钩(6)的一侧开口。
5.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移團针,其特征在于缝隙(24)具有 朝向针体(5)的平面(35, 36)的至少一个开口 (31)。
6.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移團针,其特征在于两个移團弹簧(8, 9)设置在移闺针(1)上。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移團针,其特征在于移團弹簧(8, 9) 在中间区域(18, 19)互相远离地弯曲。
8.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移團针,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移闺弹 簧(8, 9)的尖端(22, 23)在纵向缝隙(24)中以最小间隙的方式 被引导。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移圏针,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移團弹 簧(8, 9)的尖端(22, 23)在纵向缝隙(24)中互相邻接。
10.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團针,其特征在于移團弹簧(8, 9)具有前端逐渐变细的尖端(22, 23 )。
11.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闺针,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 移團弹簧(8)在其固定端部(12)于针体(5)的侧开口凹入部(15) 中被引导。
1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移團针,其特征在于针体(5)具有 两个凹部(15),每一个凹部(15)容纳一个移闺弹簧(8, 9)。
13.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移闺针,其特征在于笫一凹部(15)从大平面(36)延伸且第二凹部(15)从大平面(35)延伸进入针体 (5)。
全文摘要
在本发明的具有至少一个移圈弹簧(8)的移圈针(1)中,该移圈弹簧(8)在其一端保持在针体的优选侧凹入部或凹部中,移圈弹簧的尖端位于针体的纵向缝隙中。该纵向缝隙(24)具有在针体(5)的纵向方向(L)上开口的入口(25)。纵向缝隙缝(24)的入口(25)位于纵向缝隙(24)远离钩(6)的端部。
文档编号D04B35/02GK101532208SQ20091000833
公开日2009年9月16日 申请日期2009年2月26日 优先权日2008年2月27日
发明者F·韦欣, J·施奈德, K·柯克梅尔, O·沙弗 申请人:格罗兹—贝克特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