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性染料网印天然纤维织物的固色方法及其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5779阅读:20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活性染料网印天然纤维织物的固色方法及其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活性染料网印天然纤维织物的固色方法及其设备,属于 天然纤维织物印花纟支术。
背景技术
已有技术的天然纤维织物的印花工艺,是活性染料一相法印花工艺,其 工艺渐呈是
半制品(坯布)前处理一一活性染料(含#尿素等)同浆印花(板网
印或筒网印)一一烘干一一蒸化固色(102°C, 7~8min) —一皂洗一一烘干 一一得印花织物。
这种传统的印花工艺,不但^^呈冗长,设备投资大,能耗大,而且排污 (废气、废水)量^M艮大。那么,如何对这种传统工艺进行 文革,提供一种 短流程,节能降耗减排的天然纤维织物活性染料网印新工艺,便成为业内长 期以来研究开发的课题。
目前已有的所述短流程印花工艺,仅是转移印花工艺。转移印花是指用 ^t染料预先将花型印在转移印花纸(或塑料薄膜)上,然后再将存在于转 移印花纸上的花型转印在织物上。所述转移印花工艺最适合的面料为涤纶织 物。而其转移印花机,在国外有两例 一是法国Kit转移印花机,另一是德 国Art-2000活性染料转移印花机。所述的国外两例转移印花机的优点是,生 产效率高,可比传统印花工艺减少用水、降##放,而其不足是,设备昂贵, 还要配套转移印花纸的印刷机,生产成本高,能耗高,不适合市场对印制品 的大量要求。
而起源于欧洲的室温轧巻,湿堆固色的活性染料染色技术。它是一种高 效优质,短i^呈,节能降耗减排,最*#广应用{介值的工艺4支术。目前国内 外仅是应用该工艺技术生产全染色优质灯芯绒、毛巾布、棉氨纶弹力布和厚 重卡其布等织物。而用该工艺技术生产活性染料印花布,终究由于一直未能
解决网印染料延迁粘附搭色和网印花型变形失真等问题,而至今国内外至今
未见有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避免网印染料迁延粘附搭色,网印花型变形失真的 活性染料网印天然纤维织物的固色方法及其设备,以克服所述已有印花工艺的不足。
本发明实现其目的的技术构想, 一是采用湿堆固色方法,以删除已有印 花工艺流程中的烘干和蒸化固色步骤,有效缩短工艺流程,实现节能降耗减
排;二是采用所述织物在恒线速度低匀张力*下,由湿堆收巻辊巻绕成轴, 然后在室温条件下^I4转动湿堆一段时间,使网印在所述织物上的网印染料 渗透固色;三是采用由本专利申请申请人之一的陈立秋先生,在前申请的专 利号ZL200720039302.5;名称为"恒线速度张力控制装置"(其原理和结构, 请参读该专利的申请文件)专利技术,实现所述织物的恒速线度低匀张力巻 绕收巻,四是在相邻所述网印织物间,填村隔离化纤织物层;以》biE免由于 所述织物相互挤压,所造成的网印染料的迁延搭色,花型变异失真,和由于 上层所述织物的吸水,所导致的网印染料失水过分,而使网印色泽变淡等问 题,从而实现本发明的目的。
有鉴于上述技术构想,本发明实现其目的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活性染津牛网印天然纤维织物的固色方法,以由网印"i殳备下载的活性 染料网印天然纤维织物为固色对象,其创新点在于,采取湿堆固色方法,且 依次包括以下步骤
a、 给所述活性染料正面网印织物,复衬隔离化纤织物,且两者的头部一 起缠绕在湿堆收4I昆上;
b、 所述活性染料正面网印织物和隔离化纤织物同步平幅运动,在恒线速 度低匀张力条件下,由湿堆收巻辊巻绕成轴;所谓巻绕成轴,即为巻绕成轴 状的布轴。对此业内称之为成轴。
c、 成轴的所述织物,在室温下^ii转动湿堆一段时间,使网印活性染料 渗透固色在所述网印织物正面。这里所述的^f腿转动,是指转速〈10RPm的 {腿转动。
以上所述的低匀张力,扣除由于所述织物自身重量的反方向拉力所产生 的张力外,所述由初^成巻绕所造成的张力,可以^人识为"O"张力。
本发明在所M绕成轴的相邻所述网印织物之间,^#用M免下层所 述织物正面的网印染料,迁延至上层所述织物反面的,且在低匀张力条件下 巻绕复合的隔离化纤织物;所述网印织物与隔离化纤织物,两者由湿堆收巻 辊同步巻绕成轴。这一技术方案,足以有效保障网印染料不会发生网印染料 迁延搭色,花型变异,和上层所述织物吸水以致网印染料色泽变浅的问题。 尤其是采用化纤织物例如涤论布,更不会上染活性染料,且所述:^H"织物清 洗方便,可实现反复使用,P条低生产成本。
本发明主张,所述低匀张力条件,是通过湿堆收巻辊恒线i4^跟随所述 网印织物平幅运动的线速度所实现的。也就是说所述织物平幅运动的线速度,等于湿堆收巻辊巻绕的线速度。以期实现所述织物层相互间比较宽松,而处 于无^^压状态。
本发明主张,所述室温湿堆的时间,控制在10 24小时范围内。其具 体湿堆时间,可以根据活性染料浆液组分的物理性能和含量的多少,通过实 验选定。
本发明所述隔离化纤织物的低匀张力条件,是通过湿堆收巻辊的巻绕线 速度,与所述隔离化纤织物放巻辊的放巻线速度之比,控制在1: 1-1.05范 围内所实现的。所述隔离化纤织物放巻线速度,可略大于湿堆收巻辊巻绕线 速度,这是因为隔离化纤织物是复合在所述织物层的外部的,它的巻绕直径 要略大于所述织物的巻绕直径,为了使隔离化纤织物巻绕层,对所述织物巻 绕层不产生^^压,是应该如此的。
上述技术方案得以实施后,本发明固色方法具有工艺^#呈4交短,节省了 烘干、蒸化固色工序的能耗,在固色工序做到了 "O"排放;在所述织物层 间,不会发生色浆粘附和搭色玷污,花型变异失真,花型色泽变浅等问题; 和防患"缝头"痕疯的产生,有利厚重织物印花色浆的渗透等显著特点。为 活性染料网印天然纤维织物的固色,开创了一条高效、优质和节能降耗减排
的新方法。
为了上述本发明固色方法的有效实施,本发明同时提供了一种用于上述
固色方法的设备。所述设备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如以上所述固色方法的设备,其创新点在于,包括 一湿堆收巻辊所述湿堆收巻辊可承支在A字架上且可以转动; 一电机电机可与湿堆收巻辊同轴装拆;所述电机最好采用变频电机,
以改4tei4运行性能。
一变频器;变频器与电机电连接;
一控制器PLC控制器与变频器电连接;所述控制器可以是PLC控制 器,也可以是其它智能控制器;
一对导布辊 一对导布辊布置在湿堆收巻辊的进布方,且两者间保持距 离;由此令所述织物在其平幅运动中构成垂环;
一光电控制器副光电控制器副的光源和光电传感器,分别布置在一对 导布辊的下方,ibf目互应对;光电传感器与控制器电连接;由此与所述一对 导布辊""^,构成杠、式收4ii布光电图象控制结构;所述光电传感器最好是 图象光电传感器。所述光电图象控制结构,也可以称之为"光电松紧架",用 其协调前后段所述织物运动的线速度。所述织物由网印单元出布后,成"垂 环",光源投光"垂环",所述光电传感器按"垂环"的环状,输出网印单元 与湿堆收巻单元的所述织物的线ii^差的电量信号,反馈给控制器,控制器
6即时调节湿堆收巻辊的巻绕线速度,使所述织物免受速差张力的附加值,收 巻的张力降4氐至最小值。
一扩幅辊扩幅辊布置在导布辊与湿堆收巻辊之间;所述扩幅辊最好是 呈枣核状的扩幅辊;
一湿堆收巻辊恒线:ii^张力控制器所述张力控制器,是符合巻绕4;i^ 特性曲线一 =『(D)的张力控制器;所述张力控制器,与湿堆收巻伊矽卜圆相 配置,且其输出的电量信号与控制器连电接。所述恒线速度张力控制器,采 用本申请的申请人之一的陈立秋先生,在前申请的专利号为200720039302.5, 名称为"恒线速张力控制装置"的结构形式。该专利申请文件所描述的工作 原理,计算公式及其结构和工作状况等,均作为本发明的补充说明内容。
一用来填衬在巻绕成轴的相邻所述网印织物之间的隔离化纤织物的恒 线速度张力控制装置,所述隔离化纤织物恒线速度张力控制装置,包括放巻 辊,与放巻辊同轴连接的放巻辊电机,与放巻辊电机电连接的第二变频器, 和第二恒线i4JL张力控制器;所述第二恒线速度张力控制器,与放巻4I^卜圆 相配置;所述第二恒线速度张力控制器输出的电量信号和第二变频器,分别 与用来控制湿堆收勤昆电才几转速的控制器电连接;
一用来确保所述隔离化纤织物与所述织物复合收巻的扩幅辊,所述第二 扩幅辊布置在靠近湿堆收巻辊的部位。
而所述湿堆收巻辊恒线速度张力控制器,可以是纯才^张力控制器,或 者是机电一体化张力控制器,也可以是电气张力控制器,出于对所述控制器 要求其结构合理简单,控制精度高和方便使用便于维护的考虑,本发明主张 采用以下两种所述控制器;
第 一种所述湿堆收巻辊恒线速度张力控制器,是机电一体化恒线iiJL张 力控制器;所述机电一体张力控制器,包括测径辊,励磁曲线板,线性电平 传感器;所述测径辊与湿堆收巻辊靠接;励磁曲线板与转动零位的测径辊轴 静连接,励磁曲线板的曲线段是符合巻绕才M成特性曲线iiK-f (D)的曲线; 线性电平传感器,与厉加兹曲线板的曲线革史直接面对布置,且两者保持间距; 线性电平传感器与控制器电连接;线性电平传感器接受励磁曲线板的曲线段 与其之间的间距变化,对控制器输出^-f (D)双曲线变化电量信号,由控 制器令变频器变频即时调整电机转速。
所述符合巻绕4M成特性曲线是双曲线。其数学表示式即为^ = f (D), 通过将励磁曲线板的曲线段,加工成符合ii^f (D)的双曲线,再由线性电 平传感器与其直接面对,从而令所述张力控制器的电控装置,按照符合所述 ^-f (D)巻绕才M戒特性,对湿堆收巻辊转速实施控制,实现所述织物恒线 it^j氐匀张力巻绕。其原理的简要说明是 根据胡克定律,织物内的张力
F-Sy/L义'(V广Vi)dt--------------------(1)
式(1)中°的S_—织物的截面积;
Y——织物的弹性才莫量;
L——两传动点的间3巨;
V2—一织物收巻线i4JL;
K一一收巻装置前列单元出布线速度或称织物输入线速度。
式(1)中,织物在作为张力调节对象时,在其稳定运行中,不论Vi或 V2有任何波动,都将引起其张力的波动,若能保证V2 (t) -V, (t)=常数(其 中t为即时单位时间),则织物张力恒定不变。而在收巻巻绕中,收巻4^圣 D=f (t)是一个非线性函lt (见附图1),任一时间^f圣D (t)的表达式为
D (t) ,111111+ (4VSt)/兀.---------------(2)
式中Dmin——收巻辊筒径; V——工艺线速度; S—一织物厚度。 而在某一巻径D (")条件下,在A t时间内巻径的增量是
AD-2SV/兀D (t) At----------------(3)
由式(2) (3)可以明了,虽然增加一个相同的AD所需时间At,与当 时的巻径D(tJ有关;即小巻径时其传动电机的调节量大,调节频率高,随 着巻径加大,调节频率下降。但由于厶t是个变量(见图1),因而,收巻特 性控制袭一十对传统技术的"恒线ity变恒张力控制系统"所存在的控制精度差, 控制特性不符合巻绕才^特性曲线等不足进行改进(见图2 ),图2中传统控 制装置的电气控制特性是一条线性直线II,而收巻恒张力巻绕才^特性曲线 是一条双曲线I 。由图2可见,除了 A、 B两点外,其它控制点都不符合巻绕 才/L^特性的要求。例如巻径变化至Di时,与曲线I交于d,此时电积运行在 仏转速下,而与已有控制装置的交点是C/ ,电机则运行在n/转速下,明 显n,〈n/ ,收巻则因V2 (t) -Vi (t)的差值大,因而张力增大。
由以上描述可见,^^呆持织物运动线ii^不变,佳iK物张力f恒定,这 就要求电机的转速n随着收巻巻径D的增加而呈反比例下降。这种关系在业 内称之为巻绕才成特性。该巻绕才成特性曲线pK = f (D)如附图2所示I , 它是一条双曲线。由于织物是有一a度的,因而在其运动线速度恒定的情 况下,从小巻径到大巻径,要得到同样的增量,其所需巻装的时间是不一样的。为此,要想维持织物运动线速度的恒定,这就必须^>道即时的巻径, 并通过即时调整收巻辊电机的转速,来实现织物运动线速度的恒定。
而应用本专利申请申请人之一的陈立秋先生,所研发的"恒线速度张力
控制装置(ZL200720039302. 5 )专利技术,则侵J吏其收巻电气控制特性曲线 II,与收巻巻绕才W成特性曲线I重叠,确保V2 (t) -V! (t) e常数,符合本 发明湿堆固色方法所要求的,所述网印织物在恒线速度低匀张力条件下,收 巻巻绕的工艺条件。
第二种所述湿堆收巻辊恒线ii^张力控制器,是电气恒线i^变张力控制 器;所述电气张力控制器,是由非接触线性电量传感器直接测径,且由电脑 软件编制成符合巻绕才A^特性曲线^-f (D),变量控制第二变频器即时调 整电机转速。所述非接触线性电量传感器,本发明主张光电传感器,但不局 限于此。
而所述隔离化纤织物恒线速度张力控制器,是符合巻绕^^特性曲线^ =f (D)的机电一体化恒线逸复张力控制器,或者是符合巻绕才/L^特性曲线 ~ = f (D)的电气恒线itv复张力控制器;所述机电一体化恒线速度张力控制 器,包括与放^4^卜圆靠接的第二测径辊,与第二测径辊轴转动零位静连接 的第二励磁曲线板,与第二励磁板的符合巻绕才成特性曲线n^f (D)的曲 线段,直接面对且保持间距布置的第二线性电平电感器,第二线性电平电感 器输出的电量信号,与用来控制湿堆收巻辊电初游速的控制器电连接;所述 电气恒线速度张力控制器,是由非接触线性电量传感器直接测径,且由电脑 软件编制成符合巻绕才;i^特性曲线^ = f (D),变量控制第二变频器即时调 整放巻辊电稀速。
以上所述技术方案得以实施后,本发明设备所具有的结构合理,制备成 本低,所述织物收巻张力低匀,能满足湿堆固色工艺要求,保证所述织物网 印质量等特点,是显而易见的。


图l是收巻辊巻绕巻径与巻绕时间关系图,图中所示非线性曲线为D二f (t)曲线;
图2是巻绕速度控制特性曲线;图中所示II为传统电气控制特性线性直 线,I为秦绕才W成特性曲线(双曲线);
图3』:本发明设备一种具体实施方式
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方式
的描述,对本发明固色方法及其设备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一
9一种活性染料网印天然纤维织物的固色方法,以由网印设备下载输出的
克重〉200g/m2的活性染料网印印花棉织物为固色对象,采取湿堆固色方法, 依次安照以下步骤进行
a、 给所述活性染料正面网印织物,复衬隔离化纤织物涤沦布,且两者的 布头一^^缠绕在湿堆收巻辊上;
b、 所述织物活性染料正面网印花布,由网印设备直接输出且作平幅运动, 与隔离化纤织物涤沦布一^ii^湿堆生产单元,在低匀张力条件下,由湿堆 收巻辊巻绕成轴。尔后所述收巻辊与其驱动电才几分离,再将满巻所述织物的 收巻辊通过A字架输送至湿堆区。所述收巻4F^绕线ii^,与所述网印织物 平幅运动的线速;l之比为1: 1,所述织物巻绕速差张力为"O"。
c、 满巻成轴的所述织物,在室温条f牛下,以5RPm转速^it转动湿堆 24小时。然后iiX水洗生产单元。当然在某些条件下,也可以不转动,即静 止湿堆。
实施例二
一种活性染料网印天然纤维织物的固色方法,以由网印设备下载输出的 克重为< 100g/m2的活性染津+网印印花丝织物为固色对象,采耳又湿堆固色方 法;在其加工步骤中,除了 b步骤所述收巻辊巻绕线速度,与所述网印织物 平幅运动的线iiyl之比为1: 1.05,以及b步骤所述湿堆时间为15小时外, 其它均如同实施例一。
实施例三,请参读附图3.
一种用于所述织物固色方法的设备,包括一湿堆收巻辊3;所述湿堆收 巻辊3可承支在A字架上且可以转动; 一电机8;电机8可与湿堆收巻辊3 同轴快il^拆; 一变频器7;变频器7与电机8电连接;一PLC控制器16; PLC控制器16与变频器7电连4妄; 一对导布辊20, 21; —对导布辊20, 21 布置在湿堆收巻辊3的进布方,且两者间保持距离;由此令所述织物在其平 幅运动中构成垂环17; —光电控制器副G;光电控制器副G的光源18和光 电传感器19,分别布置在一对导布辊20、 21的下方,且相互应对;光电传 感器19与PLC控制器16电连接;由此与所述一对导布辊20, 2H,构 成+>式收 布光电图象控制结构; 一枣核形扩幅辊2;扩幅辊2布置在导 布辊21与湿堆收巻辊3之间; 一湿堆收巻辊恒线速度张力控制器Z;所述张 力控制器Z,是符合巻绕^^特性曲线p^f (D)的张力控制器;所述张力 控制器Z,与湿堆收巻辊3外圆相配置,且其输出的电量信号与PLC控制器 16连电接。 一用来i勤十在巻绕成轴的相邻所述网印织物之间的隔离化纤织物 的恒线it^变张力控制装置GZ,和用来确保所述隔离化纤织物与所述织物重复 收巻的枣核状第二扩幅辊10,所述隔离化纤织物恒线速度张力控制装置GZ,包括放巻辊9,与放巻辊9同轴连接的》逸辊电机15,与放勤昆电机15电连 ^接的第二变频器14,和第二恒线i^变张力控制器Z2;所述第二恒线逸变张力 控制器Z2,与方文巻辊9外圓相配置;所述第二恒线速度张力控制器L输出的 电量信号和第二变频器14,分别与用来控制湿堆收巻辊电机8转速的PLC控 制器16电连接;所述第二扩幅辊10布置在靠近湿堆收巻辊3的部位。所述 隔离化纤织物恒线速度张力控制器Z2,是符合巻绕才;^成特性曲线^ = f (D) 的机电一体化恒线i^变张力控制器JZ2,或者是符合巻绕积^成特性曲线^ = f (D)的电气恒线i4;变张力控制器DZ2;所述机电一体化恒线速度张力控制器 JZ2,包括与放巻辊9外圓靠接的第二测径辊11,与第二测径辊ll轴转动零 位静连接的第二励磁曲线板12,与第二励;兹板12的符合巻绕才;a成特性曲线p K = f (D)的曲线段12-1,直接面对且保持间距布置的第二线性电平电感器 13,第二线性电平电感器13输出的电量信号,与用来控制湿堆收巻辊电机8 转速的PLC控制器16电连接;所述电气恒线逸变张力控制器DZ2,是由光电 传感器直接测径,且由电脑软件编制成符合巻绕才M^特性曲线pK = f (D), 变量控制第二变频器14即时调整放巻辊电机15转速(未给出附图)。
而所述湿堆收巻辊3的恒线i4^变张力控制器Z,是机电一体化恒线速度 张力控制器JZ;所述机电一体张力控制器JZ,包括测径辊4,励;兹曲线^反5, 线性电平传感器6;所述测径辊4与湿堆收巻辊3靠接;励磁曲线板5与转 动零位的测径辊4轴静连接,励磁曲线板5的曲线段5-1是符合巻绕才成特 性曲线p^f (D)的曲线;线性电平传感器6,与厉办磁曲线寺反5的曲线賴:5-l 直"t妻面对布置,且两者保持间距;线性电平传感器6与PLC控制器16电连接; 线性电平传感器6接受励磁曲线板5的曲线l殳5-1与其之间的间距变化,对 PLC控制器16输出= f (D)双曲线变化电量信号,由PLC控制器16令变 频器7变频即时调整电机8转速。所述湿堆收巻辊3的恒线速度张力控制器 Z,也可以是电气恒线速度张力控制器DZ;所述电气张力控制器DZ,是由光 电传感器直接测径,且由电脑软件编制成符合巻绕才A^特性曲线^ = f (D ), 变量控制变频器7即时调整电机8转速(未给出附图)。
如附图3所示,本发明的工艺运^f亍^^呈的简^"描述是所述网印织物l 由网印单元下载输出,经枣核形扩幅辊2,收巻于湿堆收巻辊3;涤纶隔离化 纤织物布巻9,主动退巻经枣核形扩幅辊IO,与所述网印织物l复合收巻; 直接测径辊4带动励磁曲线板角位移,线性电平传感器6输出变量信号,反 馈给可编程序控制器PLC16, PLC16指令变频器7降低频率输出,与收巻辊3 同轴连接的电机8降速,所述网印织物l运行在工艺恒线i!A下,实现低匀 张力巻绕;涤沦布巻9随着巻径变小,直接测径辊11带动励磁曲线板12角 位移,线性电平传感器13变送信号反馈给PLC可编程序控制器16, PLC控制器16指令第二变频器14提高频率输出,涤沦退^4昆电机15升速,涤纶》勤于 布运行在如同所述网印织物1低匀张力工艺恒线速度下,从而获得收巻成轴 的所述网印织物间的最小摘二压力,防止所述网印织物花型的变形失真。在湿 堆收巻辊3与网印单元间,所设的由一对导布辊20. 21和光电控制器副G所 构成的"光电松紧架",协调所述网印织物前后段线速度。由网印单元出布的 所述网印织物通过一对导布辊20.21构成"垂环"17,光源18投光"垂环" 17,光电成象传感器19,接受所述网印织物环状输出网印单元,与所述收巻 辊巻绕线速vl之差,信号反馈给PLC控制器16, PLC控制器16即时调节两者 的线速度差。所述"光电松紧架"可将收巻网印织物的张力降至最小值。
采用本发明湿堆固色的所述织物的印花工艺流程是网印一一湿堆固色 一一水洗一一脱水一一得印花制品。
采用所ii^发明的印花工艺,与前述已有印花工艺相比,本发明的积才及 效果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本发明删除了中间烘干工序,且湿堆过程有利于纤维膨化和色浆 的扩散。色浆中免去传统工艺的甘油和尿素等吸湿剂,减少了水洗排放污水 中的COD及氨氮量,有利环境保护,iL^相同产量条件下,本发明全年可节 约2000 p^^素。
(2) 本发明印花后湿堆,染料有足够时间扩散,渗透充分,得色率高, 且即^A厚重织物,也毋需加压,因而有效避免了边中色差的产生。
(3) 本发明湿堆方法,有利于精细印花。在传统印花后的蒸化工序, 由于所述织物大量吸湿而使染料^f匕扩散,会使精细线条花茎变粗。本发明 革除了蒸化工序,才是高了网印织物的精细度;且大量蒸省了蒸汽能源;例如 180cm门幅蒸^^几,每小时要消耗蒸汽300kg,燃油18L,冷凝水120kg。以全 年6000h工作计算,由于删去蒸化工序,可节省蒸汽1800吨,燃油18吨, 冷凝水720吨,约折合人民币40万元。
(4) 传统工艺印花后的水洗工序,由于织物经中间烘干,而其水洗设 备配置了织物浸渍、膨化单元;而本发明的所述网印织物, 一直处于润湿、 膨化状态毋需配置织物浸渍、膨化设备,节省了水洗用水、蒸汽和电能。
(5) 本发明删除了网印后的烘房和蒸4W几。约可减少设^^投资100万 元人民币。
(6) 本发明符合节能减排工业发展新要求,有效改善了所述网印织物 的质量,与前述转移印花相比,本发明可沿用已有网印设备,减少设44殳资, 且天然纤维织物网印坯布毋需改性预处理,节省了印花成本。
(7 )本发明设备结构合理,制备成本低,制成品质量好。进口一台Art —一2000活性染料转移印花机,约1000万iLA民币(不包括转移印花纸的印刷机),而采用本发明设备的一台12套色圆网湿堆印花机,估算不M过 IOO万元人民币。仅为所述进口转移印花机的1/10,且可大幅度节省能源消 谆汰7jc和化学品等原料消耗,还可以大幅度降低污7^#放,节省污水处理成 本,有利于环境保护。
本发明湿堆固色方法和设^^刀样试-验结果显示,实现了本发明的初衷, 具有明显的经济社会效益。
权利要求
1、一种活性染料网印天然纤维织物的固色方法,以由网印设备下载的活性染料网印天然纤维织物为固色对象,其特征在于,采取湿堆固色方法,且依次包括以下步骤a、给所述活性染料正面网印织物,复衬隔离化纤织物,且两者的头部一起缠绕在湿堆收卷辊上;b、所述活性染料正面网印织物和隔离化纤织物同步平幅运动,在恒线速度低匀张力条件下,由湿堆收卷辊卷绕成轴;c、成轴的所述织物,在室温下低速转动湿堆一段时间,使网印活性染料渗透固色在所述网印织物正面。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性染料网印天然纤维织物的固色方法,其特 征在于,所述低匀张力条件,是通过湿堆收巻辊恒线速度跟随所述网印织物 平幅运动的线ity变所实现的。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性染料网印天然纤维织物的固色方法,其 特征在于,所述室温湿堆的时间,控制在10 24小时范围内。
4、 一种用于如权利要求l所述固色方法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湿堆收巻辊(3 ):所述湿堆收44昆(3 )可承支在A字架上且可以转动;一电机(8):电机(8)可与湿堆贿辊(3 )同轴装拆; 一变频器(7):变频器(7)与电机(8)电连接; 一控制器(16):控制器(16)与变频器(7)电连接; 一对导布辊(20, 21): —对导布辊(20, 21)布置在湿堆收巻辊(3) 的进布方,且两者间保持距离;由此令所述织物在其平幅运动中构成垂环 (17);一光电控制器副(G):光电控制器副(G)的光源(18)和光电传感器 (19),分别布置在一对导布辊(20、 21)的下方,JbN)互应对;光电传感器 (19)与控制器(16)电连接;由此与所述一对导布辊(20, 21) -^,构 成松式收 布光电图象控制结构;一扩幅辊(2):扩幅辊(2)布置在导布辊(21)与湿堆》1錄辊(3 )之间;一湿堆收巻辊恒线速度张力控制器(Z):所述张力控制器(Z),是符合 巻绕4^特性曲线p^f (D)的张力控制器;所述张力控制器(Z),与湿堆 收巻辊(3)外圆相配置,且其输出的电量信号与控制器(16)连电接;一用来填衬在巻绕成轴的相邻所述网印织物之间的隔离化纤织物的恒线速度张力控制装置(GZ);所述隔离化纤织物恒线速度张力控制装置(GZ ), 包括放巻辊(9 ),与放巻辊(9 )同轴连接的放44昆电机(15 ),与放巻辊电 机(15)电连接的第二变频器(14),和第二恒线速度张力控制器(Z2);所 述第二恒线速度张力控制器(Z2),与放巻辊(9)外圓相配置;所述第二恒 线速度张力控制器(Z2)输出的电量信号和第二变频器(14),分别与用来控 制湿堆收巻辊电机(8)转速的控制器(16)电连接;一用来确保所述隔离化纤织物与所述织物复合收巻的第二扩幅辊(10 ); 所述第二扩幅辊(10)布置在靠近湿堆收巻辊(3)的部位。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固色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湿堆收巻辊恒线 速度张力控制器(Z),是机电一体化恒线速度张力控制器(JZ);所述机电 一体化张力控制器(JZ ),包括测径辊(4 ),励磁曲线板(5 ),线性电平传感 器(6 );所述测径辊(4 )与湿堆收巻辊(3 )靠接;励磁曲线板(5 )与转动 零位的测径辊(4 )轴静连接,励磁曲线板(5 )的曲线段(5-1)是符合巻绕 才^特性曲线^-f (D)的曲线;线性电平传感器(6),与励f兹曲线板(5) 的曲线,爻(5-1)直接面对布置,且两者保持间距;线性电平传感器(6)与 控制器(16)电连接;线性电平传感器(6)接受励磁曲线板(5)的曲线段(5-1)与其之间的间距变化,对控制器(16)输出|iK = f (D)双曲线变化 电量信号,由控制器(16 )令变频器(7 )变频即时调整电机(8 )转速。
6、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固色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湿堆收巻辊恒 线速度张力控制器(Z),是电气恒线速度张力控制器(DZ);所述电气张力控 制器(DZ),是由非接触线性电量传感器直接测径,且由电脑软件编制成符合 巻绕才/l4成特性曲线^ = f (D),变量控制变频器(7)即时调整电机(8)转 速。
7、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固色设备,其特4i4于,所述隔离化纤织物 恒线ii^变张力控制器(Z2 ),是符合巻绕才咸特性曲线^ = f (D)的机电一体 化恒线速度张力控制器(JZ2),或者是符合巻绕才7L^特性曲线|iK = f (D)的 电气恒线速度张力控制器(DZ2);所述机电一体化恒线ii^复张力控制器(JZ2), 包括与放巻辊(9 )外圆靠接的第二测径辊(11 ),与第二测径辊(11)轴转 动零位絲接的第二励磁曲线板(12 ),与第二励磁板(12 )的符合巻绕才咸 特性曲线pK = f (D)的曲线段(12-1),直接面对且保持间距布置的第二线 性电平电感器(13),第二线性电平电感器(13)输出的电量信号,与用来控 制湿堆收巻辊电机(8 )转速的控制器(16 )电连接;所述电气恒线ity复张力 控制器(DZJ,是由非接触线性电量传感器直接测径,且由电脑软件编制成 符合巻绕才A^特性曲线~ = f (D),变量控制第二变频器(14)即时调整放 巻辊电机(15)转速。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活性染料网印天然纤维织物的固色方法及其设备,以其固色方法采用湿堆收卷辊恒线速度低匀张力卷绕,和静止湿堆固色为主要特征,以其固色设备,包括湿堆收卷辊,与所述收卷辊轴同轴连接的电机,与电机电连接的变频器,与变频器电连接的控制器,一对导布辊,扩幅辊,与控制器电信号连接的光电控制器副和恒线速度张力控制器,以及隔离化纤织物的恒线速度张力控制装置和第二扩布幅辊;而所述恒线度张力控制器,是符合卷绕机械特性曲线μ<sub>K</sub>=f(D)的张力控制器为主要特征。本发明固色方法具有工艺流程短,不会发生色浆粘附、搭色玷污,花型变形失真和节能降耗减排等特点;本发明设备具有结构合理,制备成本低,制成品印花布质量好等特点。本发明开创了一条天然纤维织物活性染料网印的新方法。
文档编号D06B23/00GK101575783SQ20091002692
公开日2009年11月11日 申请日期2009年5月21日 优先权日2009年5月21日
发明者陈立秋 申请人:陈立秋;陆小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