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挠性剑杆织机的双侧剑杆送经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9630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挠性剑杆织机的双侧剑杆送经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双侧剑杆送经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挠性剑杆织机的双侧剑杆送经装置, 属于纺织机械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用于棉纺的挠性剑杆织机中由于蜗轮齿的磨损,常造 成送经不均匀,布面风格不好,纱线跳动剧烈,容易影响织布的质量,而且 也要增加帮结工和移机工的劳动强度,增大了机物料的消耗,降低了生产效 率。

发明内容为解决现有棉纺挠性剑杆织机的上述缺点,本实用新型提 供一种挠性剑杆织机的双侧剑杆送经装置。
一种用于棉纺的挠性剑杆织机的双侧剑杆送经装置,包括曲柄凸轮机构, 棘轮传动机构,棘轮调节机构,调整手轮,蜗轮,蜗杆,传动齿轮,径轴齿 轮,径轴,传动轴,送经蜗轮箱,送经齿轮箱和中间齿轮,其特征在于,蜗 轮与齿轮相对的两个端面上各钻有多个凹孔,两对应的凹孔内分别设有一根 拉手杆,通过该拉手杆将蜗轮与齿轮连接为一体。
所述拉手杆为圆台形状,大端直径为10 20mm,长为40 50mm,小端直 径为5 15mm, 长为45 55mm。
所述蜗轮与齿轮的连接面各钻有2 4个凹孔,蜗轮上的凹孔直径略大于 拉手杆小端直径,齿轮上的凹孔直径略大于拉手杆大端直径,凹孔深度均为 25 30隨。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送经均匀,布面风格好; 2、纱线跳动幅度小;3、拉手杆、螺杆等机件磨损小,不易断裂;4、工人劳动强度低;5、织机的物料消耗小,生产效率高;6、减少了因送经故障造成 的开剪次布

图1是本实用新型拉手杆的装配示意图。 图2是拉手杆结构示意图。 图中1、齿轮,2、大孔,3、拉手杆,4、小孔,5、蜗轮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详细说明如下 蜗轮5与齿轮1相对的两个端面上各钻有2 4个凹孔,其中,齿轮1上 的凹孔2,蜗轮5上的凹孔4,在两端面相对应的凹孔内分别设有一根拉手杆 3,通过该拉手杆3将蜗轮5与齿轮1配合连接为一体,其中拉手杆3直径大 的一端与齿轮1的凹孔2相连接,拉手杆3直径小的一端与蜗轮5的凹孔4 相连接。
所述拉手杆3为圆台形状,大端直径AF和BE为10 20mm, 长度AB和 EF为40 50mm,小端直径CD为5 15mm,长度BC和DE为45 55訓。
所述蜗轮5与齿轮1连接面所钻的2 4个凹孔,其中蜗轮5上的凹孔直 径略大于拉手杆3小端直径,齿轮1上的凹孔直径略大于拉手杆3大端直径, 所述凹孔的深度均为25 30闘。
权利要求1、一种挠性剑杆织机的双侧剑杆送经装置,包括蜗轮,蜗杆,齿轮,传动轴,其特征在于蜗轮与齿轮相对的两个端面上各钻有多个凹孔,两对应的凹孔内分别设有一根拉手杆,通过该拉手杆将蜗轮与齿轮连接为一体。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挠性剑杆织机的双侧剑杆送经装置,其特 征在于所述拉手杆为圆台形状,大端直径为10 20画,长为40 50mm,小 端直径为5 15mm, 长为45 55mm。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挠性剑杆织机的双侧剑杆送经装置,其特 征在于所述蜗轮与齿轮的连接面各钻有2 4个凹孔,蜗轮上的凹孔直径略 大于拉手杆小端直径,齿轮上的凹孔直径略大于拉手杆大端直径,凹孔深度 均为25 30mm。
专利摘要一种挠性剑杆织机的双侧剑杆送经装置,包括蜗轮,蜗杆,齿轮,传动轴,它的特点是蜗轮与齿轮相对的两个端面上各钻有多个凹孔,两对应的凹孔内分别设有一根拉手杆,通过该拉手杆将蜗轮与齿轮连接为一体。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送经均匀,布面风格好;2.纱线跳动幅度小;3.拉手杆、螺杆等机件磨损小,不易断裂;4.工人劳动强度低;5.织机的物料消耗小,生产效率高;6.减少了因送经故障造成的开剪次布。
文档编号D03D49/06GK201400748SQ20092006514
公开日2010年2月10日 申请日期2009年4月24日 优先权日2009年4月24日
发明者罗志毅 申请人:湖南云锦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