筒状编织物的编织方法及筒状编织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0675阅读:22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筒状编织物的编织方法及筒状编织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由横编机通过双系统编织来编织筒状编织物的方法和由该方法 编织的筒状编织物。
背景技术
一般地,横编机具备至少前后一对针床、在针床上往复运动的滑架和在这些针 床的上方并在与针床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排列的多个纱道导轨。滑架具有用于使排列 设置在针床上的编织针进行编织动作的多个三角系统。另外,在各纱道导轨上,在与针 床的长度方向平行的方向可滑动地安装了喂纱部件。作为使用了横编机的编织技术之一,有双系统编织(例如,专利文献1)。在双 系统编织中,由滑架带走多个喂纱部件,相对于由滑架的在先·在后的各三角系统驱动 的编织针的每一个从各喂纱部件喂纱。由此,通过滑架向一方向的移动进行两线圈横列 量的编织。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平10-26604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但是,在通过以往的双系统编织将编织物编织成筒状的情况下,在成为喂纱部 件的反转位置的编织宽度方向端部的一方,从在先的喂纱部件喂的编织纱和从在后的喂 纱部件喂的编织纱交叉,存在由于此交叉而在编织物中产生孔这样的问题。例如,在图5(A)中如下例示的情况从横编机的前面侧看,将处于近前侧的喂 纱部件5作为在后的喂纱部件,将与喂纱部件5相比处于内侧的喂纱部件6作为在先的喂 纱部件,在逆时针方向(图中的细箭头的方向)编织筒状编织物。在此图5(A)中,纸张 下侧为前针床,由此前针床编织筒状编织物的前侧编织物部FF,纸张上侧为后针床,由 此后针床编织筒状编织物的后侧编织物部BF。另外,图5(B)是从空心箭头的方向看图 5(A)的由双点划线所示的部分的线圈图。在执行图5(A)所示的编织的情况下,在从后针床上的编织向前针床上的编织转 移时,在编织宽度方向的左侧端部(由双点划线包围的部分)中,从喂纱部件6喂纱,后 编织的来自喂纱部件5的编织纱相对于先形成的编织线圈横列的编织纱交叉。而且,若 从此状态进一步开始在前针床上的编织,则来自喂纱部件5的编织纱和来自喂纱部件6的 编织纱的交叉状态反映在编织物上。由于此交叉,如图5(B)所示,在前侧编织物部FF 和后侧编织物部BF的边界部X中,由来自喂纱部件6的编织纱编织的编织线圈横列的沉 降弧(将同一线圈横列邻接的两个线圈连接的部分)被由来自喂纱部件5的编织纱编织的 编织线圈横列的沉降弧上拉,在编织物中产生大的孔g。从表示实际的编织物的照片的图6可以看出,因为此孔g是能够目视的程度的大小,所以,存在损坏编织物的外观的可能 性。另外,图6的照片及后述的图2、图4的照片是在编织宽度方向拉伸了编织物的状态 下拍摄的。在将喂纱部件5作为在先的喂纱部件,将喂纱部件6作为在后的喂纱部件的情况 下,上述交叉的问题在编织宽度方向的右侧端部中产生。另外,在图5中表示了从一个 喂纱部件喂两根编织纱的例子,但是,在从一个喂纱部件喂一根编织纱的情况下,当然 也产生同样的问题。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做出的发明,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的筒状编织物的编 织方法及由该编织方法编织的筒状编织物,其即使在通过双系统编织来进行筒状的编织 物的编织的情况下,也不会在前侧编织物部和后侧编织物部的边界部产生大的孔。为了解决课题的手段本发明为一种筒状编织物的编织方法,所述筒状编织物的编织方法使用横编 机,该横编机具有至少前后一对针床,并以由在针床上往复的滑架所具备的多个三角系 统使针床的编织针进行编织动作的方式构成,同时,具备相对于在针床的上方排列在与 针床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多个纱道导轨的每一个在与针床的长度方向平行的方向可 往复地安装的多个喂纱部件,通过滑架向一方向的移动,由在先的三角系统和在后的三 角系统进行两线圈横列量的编织,所述筒状编织物的编织方法的特征在于,在将横编机 所具备的喂纱部件中的前面侧的一个作为近前侧喂纱部件,将与近前侧喂纱部件相比位 于内侧的喂纱部件作为内侧喂纱部件,将位于近前侧喂纱部件和内侧喂纱部件之间的喂 纱部件作为中侧喂纱部件时,相对于由在先的三角系统和在后的三角系统的任意一方的 三角系统驱动的编织针,从近前侧喂纱部件和内侧喂纱部件喂纱,同时,相对于由上述 任意另一方的三角系统驱动的编织针,从中侧喂纱部件喂纱,呈筒状地实施编织。本发明的筒状编织物的编织方法,优选相对于由在先的三角系统驱动的编织 针,从近前侧喂纱部件和内侧喂纱部件喂纱。换言之,优选相对于由在后的三角系统驱 动的编织针从中侧喂纱部件喂纱。另外,本发明为一种筒状编织物,所述筒状编织物由前后的编织物部构成,所 述前后的编织物部是使用横编机,通过滑架向一方向的移动,由在先的三角系统和在后 的三角系统进行两线圈横列量的编织而编织的前后的编织物部,该横编机具有至少前后 一对针床,并以由在针床上往复的滑架所具备的多个三角系统使针床的编织针进行编织 动作的方式构成,同时,具备相对于在针床的上方排列在与针床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 的多个纱道导轨的每一个在与针床的长度方向平行的方向可往复地安装的多个喂纱部 件,所述筒状编织物的特征在于,通过交替地反复编织由多根编织纱构成的第一编织线 圈横列和由一根以上的编织纱构成的第二编织线圈横列而形成,在前侧编织物部和后侧 编织物部的边界部中,构成第一编织线圈横列的沉降弧的多根编织纱中的一部分的编织 纱与和第一编织线圈横列邻接的第二编织线圈横列的沉降弧交叉,剩余的编织纱没有与 第二编织线圈横列的沉降弧交叉。发明的效果根据本发明的筒状编织物的编织方法,在筒状编织物的前侧编织物部的编织和 后侧编织物部的编织进行切换时,在来自近前侧喂纱部件的编织纱和来自中侧喂纱部件的编织纱交叉时,来自中侧喂纱部件的编织纱和来自内侧喂纱部件的编织纱不交叉。另 外,在前后编织物部的编织进行切换时,在来自内侧喂纱部件的编织纱和来自中侧喂纱 部件的编织纱交叉时,来自中侧喂纱部件的编织纱和来自近前侧喂纱部件的编织纱不交 叉。即,即使由双系统编织来编织筒状编织物,在前侧编织物部和后侧编织物部的边界 部(存在于编织物的编织宽度方向的左右的边界部)的任意一个中也一定存在沉降弧不 交叉的编织纱。其结果,由于在因交叉而产生的孔的位置中,不交叉的编织纱作为通常 的形状的沉降弧跨在前后的编织物部之间,所以,能够使产生的孔不醒目,能够使边界 部的外观漂亮。而且,由于在编织物的两边界部中分别存在沉降弧交叉的编织纱和不交 叉的编织纱,所以,能够使两边界部的外表基本相同,能够做成外表获得了平衡的漂亮 的精加工的编织物。进而,由于由双系统编织进行编织,所以,能够提高编织物的生产 性。另外,通过相对于由在先的三角系统驱动的编织针从近前侧喂纱部件和内侧喂 纱部件喂纱,接受从近前侧喂纱部件和内侧喂纱部件喂纱的第一编织线圈横列比接受从 中侧喂纱部件喂纱的第二编织线圈横列先形成。此时,在前后的编织物部的边界部中, 来自中侧喂纱部件的编织纱,与已经形成的来自近前侧喂纱部件的编织纱和来自内侧喂 纱部件的编织纱的任意一方的编织纱交叉,将上述一方的编织纱向第二编织线圈横列侧 上拉。这里,来源于来自中侧喂纱部件的编织纱的边界部X的沉降弧的形状,相对于相 同的编织线圈横列中的边界部X以外的沉降弧的形状不会变形得大(参见后述的图I(B) 的来源于喂纱部件5的沉降弧)。另一方面,来自中侧喂纱部件的编织纱不会与上述任意 另一方的编织纱交叉,上述另一方的编织纱维持被形成时的状态。即,由于在编织物的 任一个编织线圈横列中,都存在编织物中的高度一致的沉降弧,这些沉降弧的形状也一 致,所以,编织物的外观好(参见图1(B))。在此情况下,由于编织物的左右的边界部 为基本相同的外表,所以,能够做成获得了平衡的漂亮的精加工的编织物。


图1 (A)是表示由实施方式1记载的筒状编织物的编织方法进行编织时的喂纱部 件的状态的说明图,(B)是从空心箭头的方向看(A)的在由点划线包围的一侧的前后的 编织物部的边界部的线圈图。图2是实施方式1记载的筒状编织物中的边界部附近的照片。图3 (A)是表示由实施方式2记载的筒状编织物的编织方法进行编织时的喂纱部 件的状态的说明图,(B)是从空心箭头的方向看(A)的在由点划线包围的一侧的前后的 编织物部的边界部的线圈图。图4是实施方式2记载的筒状编织物中的边界部附近的照片。图5 (A)是表示由以往的筒状编织物的编织方法进行编织时的喂纱部件的状态的 说明图,(B)是从空心箭头的方向看(A)的在由点划线包围的一侧的前后的编织物部的 边界部的线圈图。图6是以往的筒状编织物中的边界部附近的照片。
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了实施发明的方式接着,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适当的实施方式(实施方式1、2)详细说明如下。 实施方式1、2均是由横编机所具备的滑架的一次往运动或返回运动,通过一次进行两个 线圈横列量的编织的双系统编织来编织由前侧编织物部和后侧编织物部构成的筒状编织 物,该前侧编织物部由前针床编织,该后侧编织物部由后针床编织。此本发明的筒状编 织物当然包括前后的编织物部完全连续的筒状的编织物(例如套衫),也包括筒的一部分 没有连续的编织物(例如,开襟衫)。首先,说明在实施方式中使用的横编机。横编机是具有在左右方向延伸且在前后 方向相互相向的前后一对针床的横编机。作为这样的横编机,可列举出具备前针床和后针 床的双针床横编机、在前后的针床的上方还具备相向的两个针床的四针床横编机等。另外,所使用的横编机与具备多少个针床无关,在针床的上方都具备在与针床 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排列的多个纱道导轨。在各纱道导轨上安装了在纱道导轨上可滑 动的喂纱部件,这些喂纱部件能够在与针床的长度方向平行的方向往复运动。在后述的 实施方式1、2的说明中使用的图1、图3中,仅图示了喂纱部件4、喂纱部件5、喂纱部 件6这三个。这些喂纱部件4 6的位置关系是,从横编机前面侧看,喂纱部件4(近 前侧喂纱部件)配置在最近前侧,喂纱部件6(内侧喂纱部件)配置在最内侧,喂纱部件 5 (中侧喂纱部件)配置在这些喂纱部件4和喂纱部件6之间。进而,横编机具备搭载了驱动针床的编织针的多个三角系统的滑架。在本发明 的筒状编织物的编织方法中,通过将多个三角系统中的两个用于线圈的形成,进行双系 统编织。若具备三个以上的三角系统,则也可以将两个用于线圈的形成,将剩下的用于 移圈等。<实施方式1>使用上述说明的横编机,编织图1所示的那样的由后侧编织物部BF和前侧编织 物部FF构成的筒状编织物。图I(A)是表示编织时的喂纱部件4、5、6的位置关系的图。 此图中的细箭头是喂纱部件4、5、6的移动方向(与滑架的移动方向相同),伴随着喂纱 部件4、5、6的移动,由纸张下侧的前针床编织前侧编织物部FF,由纸张上侧的后针床 编织后侧编织物部BF。另外,图I(B)是从空心箭头方向看图I(A)的由双点划线表示 的部分的线圈图,由单点划线表示前侧编织物部FF和后侧编织物部BF的边界部X。另 外,在后述的实施方式2的说明中使用的图3,其图的看法也同样。在连续编织前侧编织物部FF和后侧编织物部BF时,相对于由在先的三角系统 驱动的编织针,从喂纱部件4及6各喂一根编织纱,同时,相对于由在后的三角系统驱动 的编织针,从喂纱部件5喂两根编织纱。此时,喂纱部件4及6以先于喂纱部件5的方 式行走。另外,滑架中的喂纱部件4和喂纱部件6的顺序没有特别限定,只要这些喂纱 部件4、6的前端部彼此不干涉,则即使是完全同时也没有问题。这里,若在由在先的三角系统进行的编织和由在后的三角系统进行的编织中使 编织纱的数量一致,则编织物的厚度变得均勻,而且若由两三角系统进行编织的编织纱 为同色,则编织物的外观变好。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从喂纱部件4及6各喂一根同 色的编织纱,从喂纱部件5喂两根同色的编织纱。也可以替代从喂纱部件5喂两根编织纱,作为在后的喂纱部件,从喂纱部件5及与此喂纱部件5不同的喂纱部件5’ (未图示 出)各喂一根编织纱。在此情况下,喂纱部件5’使用与喂纱部件4相比为内侧、与喂 纱部件6相比为近前侧的喂纱部件。若由具有上述的位置关系的喂纱部件4 6进行双系统编织,则由从喂纱部件4 及6喂的两根编织纱构成的第一编织线圈横列比由从喂纱部件5喂的两根编织纱构成的第 二编织线圈横列先形成。在此情况下,在从后侧编织物部BF的编织向前侧编织物部FF 的编织转移的编织宽度方向左侧端部(图I(A)的由双点划线包围的部分)中,在后侧编 织物部BF的编织结束了时,喂纱部件5的编织纱与喂纱部件6的编织纱交叉。而且,在 开始了前侧编织物部FF的编织时,喂纱部件5的编织纱将喂纱部件6的编织纱上拉。另 一方面,喂纱部件4的编织纱因为不与喂纱部件5的编织纱交叉,所以,在从后侧编织物 部BF的编织向前侧编织物部FF的编织转移时,不存在被喂纱部件5的编织纱上拉的情 况。上述那样编织的筒状编织物的编织宽度方向左侧端部中的前侧编织物部FF和后 侧编织物部BF的边界部X的线圈的状态,如图I(B)所示。如此图所示,在编织物的边 界部X中,第一编织线圈横列的沉降弧中的来源于喂纱部件6的沉降弧挂在比此第一编织 线圈横列后形成的第二编织线圈横列的沉降弧(来源于喂纱部件5)上,被第二编织线圈 横列的一侧上拉。此时,来源于喂纱部件5的沉降弧的形状是与通常的沉降弧(边界部 X以外的沉降弧)的形状大致相同的形状。即,在第二编织线圈横列中,边界部X中的 沉降弧以与边界部X以外的沉降弧大致相同的形状在大致相同的高度一致。另一方面, 由于在边界部X中,来源于喂纱部件4的沉降弧没有与第二编织线圈横列的沉降弧交叉, 所以,完全没有被第二编织线圈横列的一侧上拉,维持形成时的状态(挂在了比第一编 织线圈横列提前一个横列形成的第二编织线圈横列中的夹着边界部X的一对线圈上的状 态)。如上述说明的那样,由于在编织物的任一个编织线圈横列中,都存在编织物中 的高度一致的沉降弧,而且这些沉降弧的形状也一致,所以,编织物的外观好。即使观 看表示实际的编织物的边界部X中的状态的照片(图2),也可知道没有产生孔。另一方面,在编织宽度方向右端部中,喂纱部件4的编织纱与喂纱部件5的编织 纱交叉而被此编织纱上拉,但是,喂纱部件6的编织纱没有与喂纱部件5的编织纱交叉, 不存在被此编织纱上拉的情况。因此,即使在编织宽度方向右侧端部的前后的编织物部 的边界部中,也不产生孔。在上述的编织宽度方向左端部的边界部X和编织宽度方向右端部的边界部中, 与形成第二编织线圈横列的编织纱(来源于喂纱部件5)交叉的形成第一编织线圈横列的 编织纱,虽然存在来自喂纱部件6的编织纱或来自喂纱部件4的编织纱这样的不同,但 是,在形成第一编织线圈横列的两根编织纱中的一根被上拉、剩余的不被上拉这一点相 同。因此,由于编织物中的两边界部为基本相同的外观,所以,成为外表获得了平衡的 漂亮的精加工的编织物。<实施方式2>在实施方式1中,将来自中侧喂纱部件的编织纱向在后的三角系统中的编织喂 纱,但是也可以向在先的三角系统中的编织喂纱。下面,参照图3及图4,说明从中侧喂纱部件向在先的三角系统中的编织进行喂纱的情况。如图3(A)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双系统编织中,从横编机的前面向内,按照喂 纱部件4 6的顺序配置。而且,为了编织后侧编织物部BF,使滑架向纸张左方向移 动,为了编织前侧编织物部FF,使滑架向纸张右方向移动。若进行上述这样的编织,则由从喂纱部件5喂的两根编织纱构成的第二编织线 圈横列比由从喂纱部件4及6喂的两根编织纱构成的第一编织线圈横列先形成。在此情 况下,在从后侧编织物部BF的编织向前侧编织物部FF的编织转移的编织宽度方向左侧 端部(图3(A)的由双点划线包围的部分)中,在后侧编织物部BF的编织结束了时,喂 纱部件4的编织纱与喂纱部件5的编织纱交叉。而且,在开始了前侧编织物部FF的编织 时,喂纱部件4的编织纱将喂纱部件5的两根编织纱上拉。换言之,喂纱部件4的编织 纱被喂纱部件5的两根编织纱下拉。另一方面,喂纱部件6的编织纱因为不与喂纱部件 5的编织纱交叉,所以,不存在被喂纱部件5的编织纱下拉的情况。图3(B)表示被编织的筒状编织物的左侧端部中的边界部X的线圈的状态。如 此图所示,在边界部X中,第一编织线圈横列的沉降弧中的来源于喂纱部件4的沉降弧挂 在比此第一编织线圈横列先形成的第二编织线圈横列的沉降弧上,被向第二编织线圈横 列侧上拉。与此相对,在边界部X中,来源于喂纱部件6的沉降弧不与第二编织线圈横 列的沉降弧交叉,完全没有被向第二编织线圈横列的一侧下拉,成为与进行了通常的编 织时的沉降弧相同的形状,即与相同的编织线圈横列中的处于与边界部X不同的位置的 沉降弧相同的形状的沉降弧。如果更具体地进行说明就是,来源于此喂纱部件6的沉降 弧处于挂在比第一编织线圈横列提前一个横列形成的第二编织线圈横列中的夹着边界部 X的一对线圈上的状态。这里,本实施方式的筒状编织物的编织方法,与以往的双系统编织在下述方面 相同,即,在前侧编织物部FF和后侧编织物部BF的边界部X中,先形成的编织线圈横 列(第二编织线圈横列)的沉降弧被后形成的编织线圈横列(第一编织线圈横列)的沉降 弧上拉而变形,在编织物中产生孔。但是,由于来源于来自喂纱部件6的编织纱的不交 叉的沉降弧,在边界部X中产生的孔变得非常小。实际上,即使观看表示由本实施方式 的筒状编织物的编织方法编织的编织物的边界部中的状态的照片(图4),也可知道与由 以往的编织方法编织的编织物(图6)相比,没有产生可称为孔的那样的孔。另一方面,在编织宽度方向右端部中,喂纱部件6的编织纱,与来自喂纱部件5 的两根编织纱交叉,将这些编织纱上拉,但是,喂纱部件4的编织纱不与来自喂纱部件5 的两根编织纱交叉,不存在将这些编织纱上拉的情况。即,由于编织宽度方向右侧端部 也成为与在上段中叙述的编织宽度方向左侧端部相同的外表,所以,与由以往的编织方 法编织的编织物相比,外观更好。产业上的利用可能性本发明的筒状编织物的编织方法能够适合用于可以通过滑架向一方向的移动进 行两个线圈横列量的编织的双系统编织。符号说明4、5、6 :喂纱部件;FF 前侧编织物部;BF 后侧编织物部;X 前后的编 织物部的边界部;g :孔。
权利要求
1.一种筒状编织物的编织方法,所述筒状编织物的编织方法使用横编机,该横编机 具有至少前后一对针床,并以由在针床上往复的滑架所具备的多个三角系统使针床的编 织针进行编织动作的方式构成,同时,具备相对于在针床的上方排列在与针床的长度方 向正交的方向的多个纱道导轨的每一个在与针床的长度方向平行的方向可往复地安装的 多个喂纱部件,通过滑架向一方向的移动,由在先的三角系统和在后的三角系统进行两 线圈横列量的编织,所述筒状编织物的编织方法的特征在于,在将横编机所具备的喂纱部件中的前面侧的一个作为近前侧喂纱部件, 将与近前侧喂纱部件相比位于内侧的喂纱部件作为内侧喂纱部件, 将位于近前侧喂纱部件和内侧喂纱部件之间的喂纱部件作为中侧喂纱部件时, 相对于由在先的三角系统和在后的三角系统的任意一方的三角系统驱动的编织针, 从近前侧喂纱部件和内侧喂纱部件喂纱,同时,相对于由上述任意另一方的三角系统驱动的编织针,从中侧喂纱部件喂纱,呈筒状 地实施编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筒状编织物的编织方法,其特征在于,相对于由在先的三角 系统驱动的编织针,从近前侧喂纱部件和内侧喂纱部件喂纱。
3.—种筒状编织物,所述筒状编织物由前后的编织物部构成,所述前后的编织物部 是使用横编机,通过滑架向一方向的移动,由在先的三角系统和在后的三角系统进行两 线圈横列量的编织而编织的前后的编织物部,该横编机具有至少前后一对针床,并以由 在针床上往复的滑架所具备的多个三角系统使针床的编织针进行编织动作的方式构成, 同时,具备相对于在针床的上方排列在与针床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多个纱道导轨的 每一个在与针床的长度方向平行的方向可往复地安装的多个喂纱部件,所述筒状编织物 的特征在于,通过交替地反复编织由多根编织纱构成的第一编织线圈横列和由一根以上的编织纱 构成的第二编织线圈横列而形成,在前侧编织物部和后侧编织物部的边界部中,构成第一编织线圈横列的沉降弧的多 根编织纱中的一部分的编织纱与和第一编织线圈横列邻接的第二编织线圈横列的沉降弧 交叉,剩余的编织纱没有与第二编织线圈横列的沉降弧交叉。
全文摘要
一种筒状编织物的编织方法及由该编织方法编织的筒状编织物,其即使在通过双系统编织呈筒状地进行编织物的编织的情况下,也不会在前侧编织物部和后侧编织物部的边界部产生大的孔。在将在与针床平行的方向往复的多个喂纱部件(4、5、6)中的横编机的前面侧的喂纱部件(4)作为近前侧喂纱部件,将与喂纱部件(4)相比位于内侧的喂纱部件(6)作为内侧喂纱部件,将位于喂纱部件(4)和喂纱部件(6)之间的喂纱部件(5)作为中侧喂纱部件时,相对于由在先的三角系统驱动的编织针,从喂纱部件(4)和喂纱部件(6)喂纱,同时,相对于由在后的三角系统驱动的编织针,从喂纱部件(5)喂纱,实施编织。在这样编织的筒状编织物中,不存在在前侧编织物部(FF)和后侧编织物部(BF)的边界部(X)中产生大的孔的情况。
文档编号D04B1/00GK102016146SQ20098011587
公开日2011年4月13日 申请日期2009年4月24日 优先权日2008年5月2日
发明者宫本昌纪 申请人: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