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绣花机剪刀除尘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5530阅读:32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绣花机剪刀除尘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刺绣、缝纫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绣花机剪刀除尘机构。
背景技术
公开号为CN101545184A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绣花机旋梭组件润滑系统,包括 旋梭箱体,主传动轴穿过旋梭箱体并在旋梭箱体内通过伞齿轮组件与旋梭轴传动连接,旋 梭轴上设有轴向通孔,该通孔一端与油雾发生器连通,该通孔另一端为喷油孔,喷油孔喷出 油气混合物对旋梭内腔进行润滑。用于剪断绣线的剪刀设置在旋梭上方、针板下方,因为绣 线多易粘附灰尘,所以剪刀上常会残留一些纤维和灰尘,如果这些杂物堆积或者进入旋梭 内部都会给旋梭组件带来磨损和损坏,上述文献中的润滑系统虽然可以起到一定程度的吹 气除尘作用,但是因为其油气混合物是从旋梭内腔向外吹出的并且还有针板的阻挡,所以 并不能够将剪刀组件上的纤维和灰尘全部吹掉,这样残留在剪刀上的纤维和灰尘仍旧有可 能进入旋梭组件产生危害。
发明内容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绣花机剪刀除尘机构, 旋梭箱体上设置专门针对剪刀组件进行吹气的吹气孔,可以将剪刀组件上的纤维和灰尘直 接吹出,避免它们污染旋梭组件产生危害。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绣花机剪刀除尘机构,包括旋梭箱体、主传动轴、旋梭轴、旋梭、剪刀和针板, 所述旋梭箱体上设有可对剪刀进行吹气除尘的吹气孔,该吹气孔与气源连接。作为优选,上述吹气孔设置在针板下方并倾斜向上朝向针板吹气。这样可以将因 针板的阻挡而残留在剪刀组件上的纤维和灰尘全部吹出剪刀组件和针板之间的空间,保证 良好的清洁除尘效果。作为优选,上述吹气孔和气源之间设有电磁阀。电磁阀可以实现除尘机构的吹气 控制,同时可以实现多个机头的循环吹气或者根据需要个别吹气。作为优选,上述旋梭轴上设有轴向盲孔,该轴向盲孔的开口端连通旋梭内腔,该轴 向盲孔通过若干个径向孔与设在旋梭箱体上的导孔连通,该导孔连接油雾发生器。这样的 结构相对于公开号为CN101545184A的专利文献,结构更加简单可靠,除了对旋梭组件进行 润滑还可以对旋梭轴与旋梭箱体之间进行润滑。作为优选,上述控制面板上设有指示各机头加油状态的指示灯。可以显示自动润 滑系统的工作状态,便于操作人员即时观察和调整操作。作为优选,上述绣花机机头上设有吹气装置,对吹气装置进行通断控制的吹气电 磁阀与控制电路连接,并且,所述控制面板上设吹气时间显示屏以及相应的设置按钮。对旋 梭等机构进行吹气清洁除尘,保证润滑效果。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以上的技术方案,旋梭箱体上设置专门针对剪刀组件进行
3吹气的吹气孔,可以将剪刀组件上的纤维和灰尘直接吹出,避免它们污染旋梭组件产生危 害,具有结构简单、工作可靠和可以实现自动控制等优点。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做一个详细的说明。实施例1 如图1所示的一种绣花机剪刀除尘机构,包括旋梭箱体3、主传动轴1、旋梭轴5、 旋梭7、剪刀8和针板,主传动轴1穿过旋梭箱体3并在旋梭箱体3内通过伞齿轮组件2与 旋梭轴5传动连接,所述旋梭轴5上设有轴向盲孔6,该轴向盲孔6的开口端连通旋梭7内 腔,该轴向盲孔6通过若干个径向孔与设在旋梭箱体3上的导孔4连通,该导孔4连接油雾 发生器;所述针板(图上未画出)盖在旋梭7和剪刀8的上方;所述旋梭箱体3上设有可对 剪刀8进行吹气除尘的吹气孔9,该吹气孔9与气源11连接,所述吹气孔9和气源11之间 设有电磁阀10 ;所述吹气孔9设置在针板下方并倾斜向上朝向针板吹气。
权利要求一种绣花机剪刀除尘机构,包括旋梭箱体(3)、主传动轴(1)、旋梭轴(5)、旋梭(7)、剪刀(8)和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旋梭箱体(3)上设有可对剪刀(8)进行吹气除尘的吹气孔(9),该吹气孔(9)与气源(11)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绣花机剪刀除尘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吹气孔(9)设置 在针板下方并倾斜向上朝向针板吹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绣花机剪刀除尘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吹气孔(9)和气 源(11)之间设有电磁阀(10)。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绣花机剪刀除尘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旋梭轴 (5)上设有轴向盲孔(6),该轴向盲孔(6)的开口端连通旋梭(7)内腔,该轴向盲孔(6)通 过若干个径向孔与设在旋梭箱体(3)上的导孔(4)连通,该导孔(4)连接油雾发生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绣花机剪刀除尘机构,包括旋梭箱体、主传动轴、旋梭轴、旋梭、剪刀和针板,所述旋梭箱体上设有可对剪刀进行吹气除尘的吹气孔,该吹气孔与气源连接。本技术方案旋梭箱体上设置专门针对剪刀组件进行吹气的吹气孔,可以将剪刀组件上的纤维和灰尘直接吹出,避免它们污染旋梭组件产生危害,具有结构简单、工作可靠和可以实现自动控制等优点。
文档编号D05C11/20GK201704531SQ20102011830
公开日2011年1月12日 申请日期2010年2月25日 优先权日2010年2月25日
发明者钱谷兰, 陈伟星, 陈韦东 申请人:钱谷兰;陈韦东;陈伟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