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细旦锦涤微皱格纹面料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纺织品,特别涉及一种细旦锦涤微皱格纹面料。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的改变,对环境的关注,90后的消费者对时尚、健康、轻量、环保、节能的理解和认知比我们预期的更趋成熟;细旦、 轻量面料的服饰已成了他们日常服饰的首选;一切源于自然而归于自然,所以对于自然肌理风格面料的需求更盛。常规的细旦锦涤面料,一般在经向或纬向只运用一种原料,双染色后面料呈现不同的反射光效果,就是常说的“变色龙”面料;面料以平滑、双色为主;常用于休闲夹克、防寒服、女装等。而改变这种单一平滑双色面料的风格,拓展细旦锦涤面料的应用方向,成了面料开发趋势新亮点。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不经压光、涂层、印花等整理而达到服用标准的不同风格的面料一种细旦黑丝格纹面料。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方法是一种细旦锦涤微皱格纹面料,由经纱和纬纱交织而成,所述的经纱由纱线I和纱线II组成,所述的纬纱也由纱线I和纱线II组成,,经组织的循环数为纱线I 15根、纱线II 2根,纬组织的循环数为纬纱I 10根,纬纱II 2根,所述的纱线I为细旦锦纶复丝,纱线I为细旦涤纶复丝。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的纱线I的规格为20D/12F,纱线II的规格为30D/34F。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面料的经线密度为800-830根/10cm,纬线密度为 600-630 根 /IOcm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同一方向中运用不同染色性能原料、合理的设计控制染色缩率,达到面料微皱的效果,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图I是本实用新型的细旦黑丝格纹面料的组织结构图;图中各构件为1纱线I、2纱线II。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如图I所述一种细旦锦涤微皱格纹面料,由经纱和纬纱交织而成,所述的经纱由纱线I I和纱线II 2组成,所述的纬纱也由纱线I I和纱线II 2组成,,经组织的循环数为纱线I 1,15根、纱线II 2,2根,纬组织的循环数为纬纱,1,10根,纬纱,2,2根,所述的纱线I为细旦锦纶复丝20D/12F N FDY SD,纱线II 2为细旦涤纶复丝30D/34F P DTY FD。所述面料的经线密度为800-830根/10cm,纬线密度为600-630根/10cm。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经密为820根/10cm,纬密为620根/10cm。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同一方向中运用不同染色性能原料、合理的设计控制染色缩率,达到面料微皱的效果,充分利用不同细旦原料的不同性能、特殊的规格设计、合理的染色,而达到布面微皱格纹的效果。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其他形式的限制,而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所作的任何修改或等同变化,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细旦锦涤微皱格纹面料,由经纱和纬纱交织而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经纱由纱线I和纱线II组成,所述的纬纱也由纱线I和纱线II组成,,经组织的循环数为纱线I 15根、纱线II 2根,纬组织的循环数为纬纱I 10根,纬纱II 2根,所述的纱线I为细旦锦纶复丝,纱线I为细旦涤纶复丝。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细旦锦涤微皱格纹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纱线I的规格为20D/12F,纱线II的规格为30D/34F。
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一种细旦锦涤微皱格纹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料的经线密度为800-830根/10cm,纬线密度为600-630根/10cm。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细旦锦涤微皱格纹面料,由经纱和纬纱交织而成,所述的经纱由纱线Ⅰ和纱线Ⅱ组成,所述的纬纱也由纱线Ⅰ和纱线Ⅱ组成,,经组织的循环数为纱线Ⅰ15根、纱线Ⅱ2根,纬组织的循环数为纬纱Ⅰ10根,纬纱Ⅱ2根,所述的纱线Ⅰ为细旦锦纶复丝,纱线Ⅰ为细旦涤纶复丝。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同一方向中运用不同染色性能原料、合理的设计控制染色缩率,达到面料微皱的效果,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文档编号D03D15/00GK202688602SQ201220366209
公开日2013年1月23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27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27日
发明者鲁宏伟, 李海燕, 季青, 王小芹 申请人:吴江福华织造有限公司